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行为自检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11.1 法不可违1.政治认同:理解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与认同,深刻领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2.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做合格公民。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定义、分类标准及违法后果。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阅读课文94-95,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后果。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和要求?自主预习环节一:以案说法,明作用视频中讲到了哪些行为?最终的后果是怎样的?校园欺凌,无故殴打他人,录制散播视频吸毒贩毒帮信罪(非法贩卖他人信息)民事赔偿、赔礼道歉有期徒刑4年2个月,罚金5000元有期徒刑1年知识拓展社会规则法律纪律道德强制性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最高境界法律行为规范①指引作用法律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合法的×违法的②强制作用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笔记】1.法律的作用/“法不可违“的原因?P94知识拓展行为规范法律纪律道德强制性/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补充:对于道德和纪律来说,法律是最刚性(不讲道理、不留情面)的社会规则生活观察案例一商某过马路时,突然被一只没栓绳的小狗咬伤小腿。随后,小狗的主人程某赶来将狗带走。高某要求程某赔偿医疗费,程某则认为小狗乱跑不是自己的责任。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作为饲养人,未尽到管理责任,应赔偿高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营任。”上述案例中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怎样区分三种违法行为?三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P95生活观察案例二何某和蔡某一时兴起,拿起石头砸坏了路边自动贩卖机的玻璃门,并窃取了贩卖机中的十余袋零食。随后,公安机关根据监控录像将二人抓获,二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三百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上述案例中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怎样区分三种违法行为?三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拒不执行防疫规定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行政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P95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P95生活观察案例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他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上述案例中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怎样区分三种违法行为?三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刑事责任(刑罚处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制毒、贩毒区别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共同点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等)相对轻微(一般违法)侵犯财产权,肖像权;泄露他人隐私;不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等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谎报险情、酒驾、偷税漏税欠税等最严重(犯罪)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行政法律规范刑法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都违反了法律,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课堂笔记: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P94违法行为含义:分类: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相对轻微)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危害严重)共同点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②都违反了法律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活学活用以下的这些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1.小明、小刚因扰乱公共秩序,两人被公安机关各处以200元罚款。2.小明摔坏小刚的手表,经保修部门检查,价值100元。3.小明纠结他人围殴小刚,李四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4.小明恶作剧,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5.海关关长小明贪污受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产一亿元。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技巧掌握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微或严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判断违法行为:主要看行为人违反的法律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一看法律,二看危害,三看处罚结果注意: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犯罪环节3-明责任谈一谈违反法律需要承担责任的原因?给我们什么警示?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3.违法行为的后果是什么?4.我们如何对待法律?课堂小结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1.钟某未经批准三次在野外山场布设陷阱捕猎野生动物,共捕获野猪三头。人民法院以被告人钟某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针对这一案件,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其中,你认同的是( )①小秦:钟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小敏:被判处拘役说明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③小慧:拘役属于附加刑,只对违法人员有约束力④小善: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训练课堂训练2.关于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如图示正确的有( )C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课堂训练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对违法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③未成年人违法不必承担法律责任④任何违法行为都必将受到刑罚处罚A.①④ B.③④C.①② D.②④B相应的责任××4.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列行为与违法种类、法律责任相匹配的是( )A.林某拨打“110”谎报险情——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责任B.李某因为赶时间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C.王某殴打他人致人重伤——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责任D.杨某观看足球赛时起哄——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责任B课堂训练×行政违法×刑事违法扰乱公共秩序行政违法×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