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下道法第4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04【2025道法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八下道法第4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04【2025道法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统编八下道法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统编2024版八下道法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道法第4单元卷04
范围:第4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说:“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
严以自律之人。”该观点主要强调( )
D
①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自由就是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
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荆州市沙市区期末)从平等的角度看,下列两则新闻共同体现了
( )
★全国铁路客运车站全部实现军人出行依法优先。
★江苏实现对困境儿童快速预警并实施救助帮扶。
B
A.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国
家的基本国策,新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一般规定等。这说明( )
A
A.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特殊人群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 我国法律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D. 新法可彻底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4.刘某在明知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违规燃放,后被公安机
关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暂时失去了“行动自由”。这一案例启
示我们( )
D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5.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当今社会
生活中,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 )
A
①尊重从事脏活、累活、重活、苦活的人
②盗版者与版权所有者收益相同
③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④保证农村考生都能被大学录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6.右边漫画中的就业歧视( )
C
A. 践行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
B. 表明平等在社会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
C. 没有做到平等对待他人的发展权利
D. 说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7.台阶变坡道,让行动不便的人放心走出家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
字幕,让身处无声世界的人“读懂”世界的斑斓;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爱
心座椅,让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乘客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等。
这些细节( )
D
①反映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③说明只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才是真正的平等
④保障了特定人群的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等问题,致力于推进社会公平。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公平,是因为
( )
B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
③公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④不公平现象在我们国家普遍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下
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正义要求的是( )
C
①15岁初中生小王经常骑自行车带同学上下学
②小李在学校长跑比赛中自觉遵守竞赛的规则
③小赵把自己的巴西龟放生在小区附近的河流里
④小张利用其数学特长,经常帮同学们解答疑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教材“阅读感悟”改编题)近年来,在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
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养老方面,全国
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在文化教育方面,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
实现免费开放。我国采取的这些重大举措可以( )
C
①彻底解决民生问题 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确保公民之间人人平等 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杆上的绳纽叫作秤毫,之所
以称其为秤毫,是因为要提醒人们在交易时明察秋毫、真心诚意,不
能缺斤少两。这启示我们要( )
C
A. 努力营造一个完全公平的环境 B. 以绝对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C. 站在公平立场,坚守原则底线
D. 采用各种手段以谋求最大公平
12.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下列行为属于维护正义的是( )
A
①校园里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及时制止
②家庭聚餐后提醒家人不要酒后驾车
③放学路上看到同学被欺负,赶紧走开
④考试时偷偷地递小纸条给好朋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小民同学要写关于“维护公平正义”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
直接论据的是( )
C
①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开展
②某市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支援新疆系列活动
③2024年十一期间,各地举办一系列国庆文化活动
④市场监管局依法打击哄抬流感药品价格的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武汉市江岸区期末)下面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 )
D
①使见义勇为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必然选择
②尊重社会公众的良知,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凝聚正能量,为正风扬善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坚守公平 守护正义】
围绕“公平正义”这个话题,小涛、小蕊、大海和阿梅四名同学表
达了各自的观点。
(1)仿照小涛或大海的说法,请至少写出两例。(4分)
[答案] (示例)①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助力农村教育发展,这
是公平的;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是公平的;③全国大部分省份
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这是公平的;等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结合小蕊或阿梅的话,谈谈其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示例一)选择小蕊:①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利;②保
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或使老年人生活幸福);③让老年人感受到尊
严;④营造良好的孝亲敬长的环境;等等。
(示例二)选择阿梅:①有利于惩治违法犯罪;②保护公民权利;③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⑤彰显法治的力量;等等。
(任选一人作答,答出三点即可,6分)
16.【学习“时代楷模” 汲取榜样力量】
2024年4月19日,“时代楷模”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举行。鲍卫忠同志在法院工作24年,他给自己和亲友定下“不
准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礼、不准打听案情”的“三不准”要求。他
用“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的笨办法,维护法律尊
严,并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他还先后为61位特
困执行人申请到90.97万元司法救助,每一分钱都带着法治的温度、执
行的柔情。
(1)请你结合材料,说明鲍卫忠是如何将司法温度传递到每个当事人
身上的。(4分)
[答案] ①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或一心为民)。②秉公执法,公正
司法(或维护公平正义)。③爱岗敬业(或无私奉献)。④关爱他人,
淡泊名利(或不言代价与回报)。⑤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生命价值。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请你以“学习‘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为主题,为“时代楷模”
鲍卫忠写一段致敬词。(80字左右,6分)
[答案] (示例)维护公平,忠于正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自己的名
字,让司法之光照进每一位当事人心里。他的事迹提醒着接过维护公
平正义接力棒的后继者: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以实际行
动守护正义,共同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向“时代楷模”鲍卫忠致
敬!(6分)
17.【认识平等 感悟正义】
围绕“崇尚法治精神”这一主题,八年级学生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
开展了交流与讨论。
生活情境一:八年级学生小鹏周六和父母一起散步的时候随手拍到
了一辆警车闯红灯的照片,到底要不要发到举报平台?他感到很为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警车、救
护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
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警
车、救护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
行权。
(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追求平等、守护正义的角度帮助小鹏作出
选择并说明理由。(6分)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
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答案] 小鹏应该将照片发到举报平台。(1分)
理由: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执行紧
急任务时,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非
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2分)②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分)
③举报警车闯红灯,是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反对特权的表现,是维
护社会正义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2分)
生活情境二: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讲。突然,小福携带的
手机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大家一片哗然。老师要求小福将手机上交保
管,小福表示拒绝。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
(2)请你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福同学的观点予以简要
评析。(6分)
[答案] ①小福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有使用手机的自由,但未成
年学生使用手机应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使用。(1分)②法治与自由相
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
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
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3分)③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了未成年人
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干扰了课堂秩序,小福应该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
保管。(2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八下道法第4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04
(时间:60分钟总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说:“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该观点主要强调(D)
①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自由就是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
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荆州市沙市区期末)从平等的角度看,下列两则新闻共同体现了(B)
★全国铁路客运车站全部实现军人出行依法优先。 ★江苏实现对困境儿童快速预警并实施救助帮扶。
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新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一般规定等。这说明(A)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特殊人群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我国法律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D.新法可彻底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4.刘某在明知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违规燃放,后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暂时失去了“行动自由”。这一案例启示我们(D)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5.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当今社会生活中,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A)
①尊重从事脏活、累活、重活、苦活的人
②盗版者与版权所有者收益相同
③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④保证农村考生都能被大学录取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6.右边漫画中的就业歧视(C)
A.践行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
B.表明平等在社会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
C.没有做到平等对待他人的发展权利
D.说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7.台阶变坡道,让行动不便的人放心走出家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让身处无声世界的人“读懂”世界的斑斓;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爱心座椅,让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乘客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等。这些细节(D)
①反映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③说明只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才是真正的平等
④保障了特定人群的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致力于推进社会公平。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公平,是因为(B)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
③公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④不公平现象在我们国家普遍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正义要求的是(C)
①15岁初中生小王经常骑自行车带同学上下学
②小李在学校长跑比赛中自觉遵守竞赛的规则
③小赵把自己的巴西龟放生在小区附近的河流里
④小张利用其数学特长,经常帮同学们解答疑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教材“阅读感悟”改编题)近年来,在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在文化教育方面,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我国采取的这些重大举措可以(C)
①彻底解决民生问题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确保公民之间人人平等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杆上的绳纽叫作秤毫,之所以称其为秤毫,是因为要提醒人们在交易时明察秋毫、真心诚意,不能缺斤少两。这启示我们要(C)
A.努力营造一个完全公平的环境
B.以绝对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C.站在公平立场,坚守原则底线
D.采用各种手段以谋求最大公平
12.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下列行为属于维护正义的是(A)
①校园里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及时制止
②家庭聚餐后提醒家人不要酒后驾车
③放学路上看到同学被欺负,赶紧走开
④考试时偷偷地递小纸条给好朋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小民同学要写关于“维护公平正义”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直接论据的是(C)
①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开展
②某市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支援新疆系列活动
③2024年十一期间,各地举办一系列国庆文化活动
④市场监管局依法打击哄抬流感药品价格的行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武汉市江岸区期末)下面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D)
①使见义勇为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必然选择
②尊重社会公众的良知,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凝聚正能量,为正风扬善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围绕“公平正义”这个话题,小涛、小蕊、大海和阿梅四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1)仿照小涛或大海的说法,请至少写出两例。(4分)
[答案](示例)①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助力农村教育发展,这是公平的;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是公平的;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这是公平的;等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结合小蕊或阿梅的话,谈谈其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示例一)选择小蕊:①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利;②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或使老年人生活幸福);③让老年人感受到尊严;④营造良好的孝亲敬长的环境;等等。
(示例二)选择阿梅:①有利于惩治违法犯罪;②保护公民权利;③维护社会经济秩序;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⑤彰显法治的力量;等等。(任选一人作答,答出三点即可,6分)
16.【学习“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
2024年4月19日,“时代楷模”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鲍卫忠同志在法院工作24年,他给自己和亲友定下“不准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礼、不准打听案情”的“三不准”要求。他用“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的笨办法,维护法律尊严,并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他还先后为61位特困执行人申请到90.97万元司法救助,每一分钱都带着法治的温度、执行的柔情。
(1)请你结合材料,说明鲍卫忠是如何将司法温度传递到每个当事人身上的。(4分)
[答案]①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或一心为民)。②秉公执法,公正司法(或维护公平正义)。③爱岗敬业(或无私奉献)。④关爱他人,淡泊名利(或不言代价与回报)。⑤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生命价值。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请你以“学习6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为主题,为“时代楷模”鲍卫忠写一段致敬词。(80字左右,6分)
[答案](示例)维护公平,忠于正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自己的名字,让司法之光照进每一位当事人心里。他的事迹提醒着接过维护公平正义接力棒的后继者: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以实际行动守护正义,共同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向“时代楷模”鲍卫忠致敬!(6分)
17.【认识平等感悟正义】
围绕“崇尚法治精神”这一主题,八年级学生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开展了交流与讨论。
生活情境一:八年级学生小鹏周六和父母一起散步的时候随手拍到了一辆警车闯红灯的照片,到底要不要发到举报平台?他感到很为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警车、救护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警车、救护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追求平等、守护正义的角度帮助小鹏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6分)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答案]小鹏应该将照片发到举报平台。(1分)
理由: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2分)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分)③举报警车闯红灯,是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反对特权的表现,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2分)
生活情境二: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讲。突然,小福携带的手机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大家一片哗然。老师要求小福将手机上交保管,小福表示拒绝。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
(2)请你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福同学的观点予以简要评析。(6分)
[答案]①小福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有使用手机的自由,但未成年学生使用手机应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使用。(1分)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3分)③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干扰了课堂秩序,小福应该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保管。(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八下道法第4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测试卷04
(时间:60分钟总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说:“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该观点主要强调(D)
①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自由就是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
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荆州市沙市区期末)从平等的角度看,下列两则新闻共同体现了(B)
★全国铁路客运车站全部实现军人出行依法优先。 ★江苏实现对困境儿童快速预警并实施救助帮扶。
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新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一般规定等。这说明(A)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特殊人群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我国法律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D.新法可彻底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4.刘某在明知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违规燃放,后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暂时失去了“行动自由”。这一案例启示我们(D)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5.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当今社会生活中,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A)
①尊重从事脏活、累活、重活、苦活的人
②盗版者与版权所有者收益相同
③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④保证农村考生都能被大学录取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6.右边漫画中的就业歧视(C)
A.践行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
B.表明平等在社会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
C.没有做到平等对待他人的发展权利
D.说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7.台阶变坡道,让行动不便的人放心走出家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让身处无声世界的人“读懂”世界的斑斓;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爱心座椅,让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乘客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等。这些细节(D)
①反映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③说明只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才是真正的平等
④保障了特定人群的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致力于推进社会公平。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公平,是因为(B)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
③公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④不公平现象在我们国家普遍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正义要求的是(C)
①15岁初中生小王经常骑自行车带同学上下学
②小李在学校长跑比赛中自觉遵守竞赛的规则
③小赵把自己的巴西龟放生在小区附近的河流里
④小张利用其数学特长,经常帮同学们解答疑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教材“阅读感悟”改编题)近年来,在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在文化教育方面,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我国采取的这些重大举措可以(C)
①彻底解决民生问题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确保公民之间人人平等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杆上的绳纽叫作秤毫,之所以称其为秤毫,是因为要提醒人们在交易时明察秋毫、真心诚意,不能缺斤少两。这启示我们要(C)
A.努力营造一个完全公平的环境
B.以绝对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C.站在公平立场,坚守原则底线
D.采用各种手段以谋求最大公平
12.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下列行为属于维护正义的是(A)
①校园里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及时制止
②家庭聚餐后提醒家人不要酒后驾车
③放学路上看到同学被欺负,赶紧走开
④考试时偷偷地递小纸条给好朋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小民同学要写关于“维护公平正义”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直接论据的是(C)
①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开展
②某市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支援新疆系列活动
③2024年十一期间,各地举办一系列国庆文化活动
④市场监管局依法打击哄抬流感药品价格的行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武汉市江岸区期末)下面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D)
①使见义勇为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必然选择
②尊重社会公众的良知,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凝聚正能量,为正风扬善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围绕“公平正义”这个话题,小涛、小蕊、大海和阿梅四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1)仿照小涛或大海的说法,请至少写出两例。(4分)
[答案](示例)①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助力农村教育发展,这是公平的;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是公平的;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这是公平的;等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结合小蕊或阿梅的话,谈谈其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示例一)选择小蕊:①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利;②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或使老年人生活幸福);③让老年人感受到尊严;④营造良好的孝亲敬长的环境;等等。
(示例二)选择阿梅:①有利于惩治违法犯罪;②保护公民权利;③维护社会经济秩序;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⑤彰显法治的力量;等等。(任选一人作答,答出三点即可,6分)
16.【学习“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
2024年4月19日,“时代楷模”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鲍卫忠同志在法院工作24年,他给自己和亲友定下“不准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礼、不准打听案情”的“三不准”要求。他用“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的笨办法,维护法律尊严,并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的“钉子案”。他还先后为61位特困执行人申请到90.97万元司法救助,每一分钱都带着法治的温度、执行的柔情。
(1)请你结合材料,说明鲍卫忠是如何将司法温度传递到每个当事人身上的。(4分)
[答案]①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或一心为民)。②秉公执法,公正司法(或维护公平正义)。③爱岗敬业(或无私奉献)。④关爱他人,淡泊名利(或不言代价与回报)。⑤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生命价值。
(答出两点即可,4分)
(2)请你以“学习6时代楷模,,汲取榜样力量”为主题,为“时代楷模”鲍卫忠写一段致敬词。(80字左右,6分)
[答案](示例)维护公平,忠于正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自己的名字,让司法之光照进每一位当事人心里。他的事迹提醒着接过维护公平正义接力棒的后继者: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以实际行动守护正义,共同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向“时代楷模”鲍卫忠致敬!(6分)
17.【认识平等感悟正义】
围绕“崇尚法治精神”这一主题,八年级学生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开展了交流与讨论。
生活情境一:八年级学生小鹏周六和父母一起散步的时候随手拍到了一辆警车闯红灯的照片,到底要不要发到举报平台?他感到很为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警车、救护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警车、救护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追求平等、守护正义的角度帮助小鹏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6分)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答案]小鹏应该将照片发到举报平台。(1分)
理由: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2分)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分)③举报警车闯红灯,是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反对特权的表现,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2分)
生活情境二: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讲。突然,小福携带的手机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大家一片哗然。老师要求小福将手机上交保管,小福表示拒绝。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
(2)请你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福同学的观点予以简要评析。(6分)
[答案]①小福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有使用手机的自由,但未成年学生使用手机应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内使用。(1分)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3分)③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干扰了课堂秩序,小福应该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保管。(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