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9.2 埃及 课件(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9.2 埃及 课件(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金字塔王国——埃及
第九章
走进国家
Entering
the country
9.2 埃及
CONTENTS
目录
地跨两洲
Across two continents
沙漠广布
Desert is widely distributed
01
02
发展中的工农业
Developi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03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Distinctive tourism industry
04
结合图 7-31,找出尼罗河的两条支流——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流经了哪些气候区。试推断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发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尼罗河两岸)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这种靠天帮忙便可获取丰硕果实的方式,令古埃及一片繁荣,使得这里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被埃及人民盛赞为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尼罗河的两大支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干湿季明显。每年6-10月湿季来临时,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极易泛滥,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
议一议,埃及人民为什么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发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尼罗河两岸)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这种靠天帮忙便可获取丰硕果实的方式,令古埃及一片繁荣,使得这里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被埃及人民盛赞为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1.尼罗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而成了肥沃土壤,
2.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
3.为鱼类、水鸟等生物的栖息地,
4.交通贸易的动脉;
5.孕育了埃及文明。
地跨两洲
01
ACROSS TWO CONTINENTS
北回归线
北纬30°
东经26°
东经34°
01
02
03
半球位置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跨热带和北温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非洲东北部,亚洲西侧,跨亚、非两洲,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南邻苏丹、西邻利比亚。
埃及面积100.1万平方千米。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埃及既是亚、非两洲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阅读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大大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间的航程。例如,从北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行非洲好望角缩短了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沿岸各国到印度洋可缩短航程8000~10000千米。经过不断拓宽挖深,运河现可通行28万吨级满载货轮和56万吨级空载油轮。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的船舶数与货运量在国际运河中居首位。
2021年人口1.04亿人,其中90%以上是阿拉伯人
多信奉伊斯兰教
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亚历山大港——埃及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
活动
读图 9-16,完成相关任务。
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沙漠广布
02
DESERT IS WIDELY DISTRIBUTED
平原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南高北低。
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00~700米,沙漠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
90%以上的人口聚居在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
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耕;交通便利,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
埃及
埃及气候炎热干燥。
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稍多。
埃及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发展农业热量条件优越;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拓展
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在宽十几千米的尼罗河谷地,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拓展


河口三角洲
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分干、湿两季,6-10月为湿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容易泛滥。
①好处:带来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治理措施:修建阿斯旺大坝。
发展中的工农业
03
DEVELOPI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实行开放政策,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埃及工业的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
电力
纺织
石油化工
机械制造
食品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
农业生产集中在灌溉条件好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甘蔗和水稻等。
埃及盛产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2)纬度低,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3)有尼罗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4)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活动
读图 9-20,找出埃及的主要农作物,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埃及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棉花、甘蔗,这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想一想,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
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河谷两岸及三角洲淤积了肥沃的土壤。尼罗河还为两岸的人们提供了一条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尼罗河沿岸的风光也成为吸引游客的宝贵旅游资源。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04
DISTINCTIVE TOURISM INDUSTRY
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举世闻名的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奇的卢克索古城等名胜古迹,以及阿斯旺大坝等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埃及旅游景点分布特点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卢克索古城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尼罗河水资源,埃及从1960年开始,历时10年,在尼罗河上兴建了一座高110多米的阿斯旺大坝,形成了巨大的纳赛尔水库,创造了发电、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对埃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阿斯旺水坝的不利影响
阅读
埃及金字塔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为巍峨的方锥形建筑物,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埃及现存90多座金字塔,大多坐落在尼罗河西侧荒凉的沙漠里。最著名的金字塔是建于约公元前26世纪的胡夫金字塔,原塔高约 146 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现塔高136.5米。塔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米,占地面积达5.29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金字塔。塔身用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料堆砌而成。金字塔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世界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活动
根据下列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阿布·辛拜勒神庙面朝尼罗河,背靠广阔的沙漠高地。一年中有两天的清晨,太阳光可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大门射入,穿过 60 多米长的庙廊照射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被称为“太阳节”。20 世纪 60 年代,为避免兴建阿斯旺大坝后神庙被淹没,埃及政府将其按原样整体搬迁后移 180 米,比原址高 65 米。
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后,太阳节奇观出现的日期推迟了一天。根据地球运动的原理,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太阳节奇观是古埃及人利用天文学知识精确地计算太阳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在特定的时间,太阳光线能够以特定的角度照射进神庙。在搬迁以前,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阳光会穿过神庙的大门,照亮神庙内部的特定石像。而神庙搬迁后,其地理位置发生了改变,经度和纬度都与原来的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于神庙的角度和时间发生了变化。神庙搬迁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于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得在原来的日期,太阳光线无法按照预期的角度和时间照射进神庙。由于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固定的,所以太阳节奇观出现的日期就会推迟。
活动
根据下列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阿布·辛拜勒神庙面朝尼罗河,背靠广阔的沙漠高地。一年中有两天的清晨,太阳光可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大门射入,穿过 60 多米长的庙廊照射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被称为“太阳节”。20 世纪 60 年代,为避免兴建阿斯旺大坝后神庙被淹没,埃及政府将其按原样整体搬迁后移 180 米,比原址高 65 米。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成功搬迁,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阿布·辛拜勒神庙成功搬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活动,也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壮举;显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
议一议,在神庙搬迁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技术、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困难。
课后练习
埃及首都开罗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2000万。自2021年12月起,埃及政府迁往位于开罗以东45千米沙漠中的新行政首都办公。新首都面积是开罗的两倍,可容纳650多万人居住,其CBD(中央商务区)等工程由中国企业建设。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埃及政府建设新首都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开罗人口压力 B.提高埃及土地利用率
C.提升国家形象 D.吸引国际投资
2.与开罗相比新首都的优势是( )
A.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B.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
C.地势开阔,用地充足 D.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
3.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埃及新首都CBD等项目选择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理由是( )
A.中国资金雄厚B.中国企业基建能力强,经验丰富
C.中国劳动力素质高 D.中埃距离近,语言相通
A
C
B
读埃及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和阿斯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濒临太平洋B.地跨亚欧两大洲C.北回归线穿过国土南部 D.位于南半球
5.棉花、甘蔗沿尼罗河谷地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B.气候干旱,光照充足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平原辽阔,便于耕作
C
C
古埃及与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埃及基本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罗是非洲最大城市和埃及最大海港 B.盛产优质长绒棉
C.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 D.是跨亚、非两大洲的非洲国家
7.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江大河,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对埃及的贡献有( )
①沿岸地区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②尼罗河为其提供了宝贵水源
③河流径流量变化大,会定期泛滥,引发灾害④为沿岸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B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所以,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库”。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尼罗河定期泛滥,是因上游区域流经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共同( )
A.11月-次年2月 B.3-6月
C.5-9月 D.7-10月
A
A
课堂小结
感谢观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