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模拟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冀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模拟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冀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测试
一、选择题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高,能画( )。
A.1条 B.2条 C.无数条
3.把1.36万改写成用“1”作单位的数是( )。
A.136 B.1360 C.13600 D.136000
4.为了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我市感染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的变化情况,应绘制( )。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无法确定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分别相等。如果圆柱的高是9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 )厘米。
A.3 B.18 C.27
6.“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基本音阶。基本音阶“商”的发音管比基本音阶“徵”的发音管短,则“徵”和“商”的发音管长度比是( )。
A.3∶2 B.2∶3 C.4∶3 D.3∶4
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六年级一班53名同学今天全部到校,出勤率是100%
B.这几年小军的身高平均每年大约增长50%
C.一件上衣比原价便宜很多,降价的幅度达40%
D.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客车的115%
8.我国逐渐完善养老金制度,居民可自行缴纳养老金。甲、乙两人计划用相同的年数分别缴纳养老金18万元和12万元。甲计划每年比乙多缴纳保险金0.2万元。若乙每年缴纳保险金x万元,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比例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下面是学校两个航模小组操作两架航模飞机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1)第二组飞机最高飞行高度是( )米,飞行时间比第一组长。
(2)第一组的飞机在第( )秒至第( )秒一直在同一高度平稳飞行。两架飞机在起飞后第( )秒处于同一高度。在第( )秒高度相差最大。
(3)第二组飞机降落时的平均速度为每秒( )米。
10.一个三位数,既是3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小是( ),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
11.在周长为40米的圆形水池边每隔2米摆一盆花,需要摆( )盆花;每两盆花之间站3个学生,共需要( )个学生。
12.,﹣2,0.35,2.4,25%,0,6,﹣1,,24,100.2这些数中,( )是自然数,( )是整数,( )是小数,( )最大,( )最小。
13.李师傅制作了一批零件共8个。其中7个合格,每个重200克;另外一个重205克,为不合格零件。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就能找出不合格零件;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
14.如图,小圆按一定的规律堆放,按照这个规律可以推算出第6堆有 ( )个小圆。
15.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如图),至少需要( )平方厘米铁皮。
16.接着摆下去每增加一个三角形需要增加两根小棒,用105根小棒能摆成 个三角形。
……
三、判断题
17.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18.“打六折”就是现价比原价便宜60%。( )
19.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和面积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 )
20.任何图纸上的距离都小于实际距离。( )
四、计算题
21.直接写得数。
2.5-1= 12.5÷= 1.68×2.5×4= 3.14×32= 5.2-3.2=
2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所用的运算定律是:( ) (2)
(3)27.8+45÷18×2.5 (4)+49×
五、解答题
23.先计算下面的三个算式,边计算边思考: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计算有哪些共通之处?
我发现,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相同点是:( )。
24.一圆柱形木料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8分米,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5.近日,中国青年报对中学生、大学生和上班族每天使用手机时长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记者把测查结果绘制成了如下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
(1)结合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算出参与抽样调查的一共有( )人。
(2)每天使用手机5小时以上的占全部受访人数的( )%。
(3)88.5%的受访者坦言最近手机使用时长增加了,主要用手机看短视频、上网课和沟通工作。由于长时间观看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睛疲劳、干涩,引发视力下降,大家养成健康、自律的手机使用意识和习惯非常重要,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26.石家庄到北京约是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幅地图上石家庄到南京是20厘米。请问石家庄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27.两个工程队共同修一条长3200米的公路,工作了两天,第一工程队修了全长的30%,第二工程队修了全长的,这两天两个工程队一共修了多少米?
《小升初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C A C A B B
1.B
【分析】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也就是分钟走了1大格,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钟;据此解决。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分钟。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分针的认识,要熟练掌握。
2.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即平行四边形的高;每一个顶点所对的边有两条,所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画2条高(如下图);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画高如下:
所以: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高,能画2条。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应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也可画出高更直观。
3.C
【分析】把1.36万改写成用“1”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据此解答。
【详解】1.36万=13600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改写,要注意带计数单位。
4.A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若有两组及以上数据,应用复式统计图。
【详解】为了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我市感染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的变化情况,应绘制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5.C
【分析】已知圆柱的体积:V柱=S柱h柱,圆锥的高:h锥=3V锥÷S锥,因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分别相等,圆柱的高是9厘米,则可设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是1平方厘米,然后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假设圆柱的底面积是1平方厘米,
则圆柱的体积是:
1×9=9(立方厘米)
圆锥的高是:
9×3÷1
=27÷1
=27(厘米)
圆锥的高是27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分别相等,则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
6.A
【分析】将 “徵”的发音管长度看作单位“1”,根据“商”的发音管长度比“徵”的发音管长度短,即可理解为当“徵”的发音管长度为3份时,“商”的发音管长度比“徵”的发音管长度少1份,即“商”的发音管长度是2份,据此得解。
【详解】由分析可知,将“徵”的发音管长度看作单位“1”,则“商”的发音管长度是“徵”的发音管长度的,此时 “徵”和“商”的发音管长度比为3:2。
故答案为:A
7.B
【分析】根据出勤率的公式:出勤人数÷总人数×100%计算;小学生的身高每年大概长高5至7厘米;比原价便宜,一定是降价,幅度越大越好;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所以小客车的行驶速度应大于大客车的速度,即小客车的速度÷大客车的速度>1。
【详解】A.(53÷53)×100%=100%,说法正确;
B.这几年小军的身高平均每年大约增长50%,如果小军今年身高1米,明年就是1+1×50%=1.5米,不合理,说法不正确;
C.一件上衣比原价便宜很多,降价的幅度达40%,接近半价了,说法正确;
D.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所以小客车的行驶速度应大于大客车的速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客车的11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分率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8.B
【分析】设乙每年缴纳养老保险为x万元,则甲每年缴纳养老保险金为(x+0.2)万元,根据甲、乙两人计划用相同的年数分别缴纳养老保险金18万元和12万元可知,18比上(x+0.2)万元等于12比上x万元。
【详解】根据题意可列出比例为。
故答案为:B
9.(1)30;;(2)15;25;15;30;(3)2
【分析】(1)从图中找出第二组飞机高度的最高点即可,把第一组飞行的时间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2)飞行高度保持不变即为在同一高度平稳飞行;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即找出两根折线的交点对应的时间;高度相差最大,即同一时间,两根折线上的高度点相距最远;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1)(45-40)÷40
=5÷40

所以第二组飞机最高飞行高度是30米,飞行时间比第一组长。
(2)第一组的飞机在第15秒至第25秒一直在同一高度平稳飞行。两架飞机在起飞后第15秒处于同一高度。在第30秒高度相差最大。
(3)降落用时:45-30=15(秒)
30÷15=2(米/秒)
所以第二组飞机降落时的平均速度为每秒2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10. 105 990
【分析】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
【详解】一个三位数,既是3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小是105,这个三位数最大是990。
【点睛】本题考查5,3倍数的特征,注意要熟练掌握。
11. 20 60
【分析】此题属于封闭图形植树问题,公式是:植树棵数=间隔数,间隔数=间隔总长÷间隔距离。每两盆花之间站3个学生,也就是间隔数×3=学生数。
【详解】40÷2=20(盆)
20×3=60(个)
所以需要摆20盆花;共需要60个学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植树问题的公式,要熟练掌握。
12. 0、6、24 ﹣2、0、6、﹣1、24 0.35、2.4、100.2 100.2 ﹣2
【分析】根据自然数、整数、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方法解答即可。显然,100.2在这些数中最大,而负数中,﹣2数字最大,因此最小,据此解答。
【详解】,﹣2,0.35,2.4,25%,0,6,﹣1,,24,100.2这些数中,0,6,24是自然数,﹣2,0,6,﹣1,24是整数,0.35,2.4,100.2是小数,100.2最大,﹣2最小。
【点睛】根据自然数的意义,正负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13. 2 87.5
【分析】一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二是要分的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不能均分的,可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相差1,利用天平性质找出次品,根据此方法,把8个零件分成2,3,3后测两次。合格的数量除以总数量即为合格率。
【详解】根据分析,8分成2,3,3。先把3和3放在天平两端,如果不平衡,较重的3分成1,1,1,任意取2个,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就可找出不合格的;如果3和3平衡,就把2分成1,1,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就可找出不合格的,两种情况都称了2次。
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7÷8×100%=87.5%。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熟练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百分率的应用。
14.21
【分析】通过观察可看出,小圆的排列规律是:后一堆是在前一堆的下方添了连续的自然数个小圆。小圆的个数排列规律是:1,1+2=3,1+2+3=6,1+2+3=4=10,……。据此解答。
【详解】1+2+3+4+5+6
=(1+6)×3
=7×3
=21(个)
【点睛】仔细观察图形,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利用规律解题是关键。
15.2198
【分析】根据题意知:做此水桶需要的铁皮则它的侧面积加底面积组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3.14×20×30+3.14×(20÷2)2
=62.8×30+3.14×100
=1884+314
=2198(平方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无盖圆柱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6.52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摆1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根;摆2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2=5(根);摆3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2+2=7(根);……摆n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2(n-1)=(2n+1)根。据此解答。
【详解】摆1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根
摆2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2=5(根)
摆3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2+2=7(根)
……
摆n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3+2(n-1)=(2n+1)根
2n+1=105
2n=104
n=52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17.×
【分析】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题干中并没有说明同圆或等圆,所以直径不一定是半径的2倍,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折扣的意义,“打几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详解】“打六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60%,比原价便宜40%。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扣的意义,要熟练掌握。
19.×
【分析】设圆的半径是1厘米,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是3厘米,C=2πr,S=πr2,把数据代入分别算出原来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的周长和面积,再进行比较。
【详解】2×3.14×1
=6.28×1
=6.28(厘米)
2×3.14×3
=6.28×3
=18.84(厘米)
18.84÷6.28=3
3.14×12
=3.14×1
=3.14(平方厘米)
3.14×32
=3.14×9
=28.26(平方厘米)
28.26÷3.14=9
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故答案为:×
【点睛】圆的半径扩大几倍,周长就扩大相同的倍数,面积就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20.×
【分析】比例尺有两种,一种是放大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一种是缩小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任何图纸上的距离不一定都小于实际距离。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进行解答。
21.1.3;100;16.8;28.26;2
【详解】略
22.(1)7;乘法分配律;(2);
(3)34.05;(4)3
【分析】(1)把除以变成乘1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3)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4)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详解】(1)
=×12
=12×+×12-×12
=8+2-3
=7
(2)

=÷

(3)27.8+45÷18×2.5
=27.8+2.5×2.5
=27.8+6.25
=34.05
(4)+49×
=(1+49)×
=50×
=3
23.323;6.41;;
相同的单位相加减
【分析】整数的加减法: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即相同的单位相加减;
小数的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即相同的单位相加减;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所以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相同点是:相同的单位相加减。
【详解】
我发现,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相同点是:相同的单位相加减。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整数、小数、分数都是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24.226.08立方分米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3.14×3×3×8
=28.26×8
=226.08(立方分米)
答: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226.08立方分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柱的体积,熟练掌握它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25.(1)2000人
(2) 45
(3)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不在黑暗的环境中长时间看手机。
【分析】(1)根据统计图,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1至3小时”的人数是360人,占参与抽样调查人数的18%,“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据此求出参与抽样调查的总人数。
(2)第一空求出了参与调查的总人数,根据“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小于1小时的人数是40人”,求出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少于1小时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用:1-小于1小时的百分比-1至3小时的百分比-3至5小时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3)根据生活经验给出建议即可。
【详解】(1)360÷18%=2000(人)
(2)1-40÷2000×100%-18%-35%
=1-2%-53%
=45%
(3)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不在黑暗的环境中长时间看手机。(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了百分数和统计图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6.1000千米
【分析】先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比例尺,再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300千米=30000000厘米
6厘米∶30000000厘米=1∶5000000
20÷=100000000(厘米)=1000(千米)
答:石家庄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1000千米。
【点睛】关键是理解题意,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7.1680米
【分析】把这条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用全长乘第一工程队和第二工程队修了全长的分率和,即可得这两天两个工程队一共修了多少米。
【详解】3200×(30%+)
=3200×
=1680(米)
答:这两天两个工程队一共修了1680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百分数复合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