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有关实例,了解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区域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能根据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理论分析城镇功能区设置的合理性及发展变化。3.人地协调观:合理规划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使之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课时1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必备知识”梳理1.农业用地(1)类型:[1] 、林地、草地、水域等。 (2)位置:一般分布在[2] 的周围。 2.乡村(1)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用地和[3] 为主。 (2)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以[4] 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耕地 村落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关键能力”突破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外部形态 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镇,影响其分布及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和地形。其中水源主要为聚落供水和水运交通提供便利;地形为聚落的建设提供便利。二者共同影响了聚落的分布及外部形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地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呈狭长的条带状地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 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地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平原地区 聚落分布最密集区 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4年黑吉辽高考地理)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甲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乙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1)~(3)题。(1)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 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 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D(2)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 )A.河和田 B.河和路C.路和居 D.路和田B(3)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A【思维过程】塘田规整黄河河岸线性耕种小远离[跟踪训练]考向1 乡村土地利用 (2024年河北唐山模拟)西江镇位于黔东南州苗岭山区,当地稻作梯田广泛分布,形成“林—村—田—河”(图甲)的用地模式。2000年之前,由于人多田少,该地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大量迁出。2000年之后,西江镇总用地规模基本不变。图乙示意西江镇2000—2020年各功能空间用地比例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1.图甲中,西江镇“林—村—田—河”用地模式布局最合理的是( )A.①森林、②村落、③稻田、④森林B.①村落、②森林、③稻田、④稻田C.①森林、②稻田、③村落、④森林D.①村落、②稻田、③村落、④森林A解析:第1题,图甲中,①处海拔较高,④处山坡较陡,因此①处和④处适宜布局森林;村落应布局在距河谷较远的缓坡上,避免河流发生洪水时被淹没,因此②处适宜布局村落;③处位于河谷附近,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布局稻田,A项正确。2.西江镇2000—2020年用地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退耕还林,减缓水土流失C.增加村落面积,提高人口容量D.毁林开荒,提高土地利用率B解析:第2题,生态空间指向森林,生产空间指向稻田,生活空间指向村落。2000—2020年三种功能空间总用地规模基本保持不变,生态空间占比增加,即森林面积增加,同时生产空间占比减少,即稻田面积减少,生活空间占比不变,即村落面积不变。因此,西江镇2000—2020年用地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退耕还林,减缓水土流失,B项正确。考向2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2024年重庆模拟)1999—2021年间,江西婺源篁岭村聚落用地的扩展方向、利用强度、功能类型等变化,在时空上则表现为聚落资源、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不断发生演变的过程。下图示意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的三种模式。据此完成第3~4题。3.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的顺序为( )A.甲→乙→丙 B.乙→甲→丙C.甲→丙→乙 D.丙→乙→甲解析:第3题,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篁岭村用地规模扩展、利用强度增大、功能类型增多,对外交通更加便利,聚落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因此篁岭村空间结构模式的时空演变顺序为乙→甲→丙。B4.随着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该乡村( )A.居住用地占比升高B.用地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C.农用地面积增多D.用地功能趋向多样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该乡村用地类型发生明显改变,B项错误;其中商业和服务业用地占比升高,居住用地占比下降、农用地面积减少、用地功能趋向多样,A、C项错误,D项正确。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