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二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区域认知:结合我国主要功能区建设的划分,理解不同区域发展方向的差异;借助专题地图,理解国家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掌握我国的固有领土及其组成,明确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2.综合思维: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3.人地协调观:认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增强国家主权意识,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课时1 建设主体功能区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基础课时,一遍过)第二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必备知识”梳理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的概念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1] 、最[2] 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意义建设主体功能区是[3] 理念下提出的国土[4] 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5] 、有序开发。 主要核心生态文明开发和保护因地制宜3.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现状(1)适宜开发的土地[6] 。 (2)[7] 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8] 。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少自然资源脆弱 4.主体功能区类型主体功能区 分布区域[9] 区域 城镇化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兰州—西宁地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如东北平原主产区[10] 功能区 如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 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优化开发重点生态限制开发区域并非不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区域只是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而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各类主体功能区主要以提供主体功能产品为首要任务,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1.概况: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 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112.发展条件条件 具体体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以[12] 为轴线,是承东启西的纽带;多条南北[13] 在此交会,配合完善的高速公路网,接南济北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14] 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丰富 长江 铁路干线地表水条件 具体体现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是我国重要农业区;是高度发达的[15] 地带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城市密集,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人口众多,[16] 相对较高 综合性工业 居民收入水平 3.发展规划(1)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2)发展方向。绿色生态立体交通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带的原因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学科素养”应用考向1 主体功能区建设 (2024年江苏南京模拟)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山西汾河上游地区位于北方防沙带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交接处,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区。下图为汾河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分区图。据此完成第1~2题。1.据图推测该地的地势特征为( )A.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B.南高北低,中间高,东、西低C.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D.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汾河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分区图,汾河向南汇入黄河,故地势北高南低;读图可知,水源涵养区分布在东、西两侧,应为河流水源地,属于地势较高的地区,中间为农林牧复合生态区,该生态功能区沿汾河地势低的区域分布,因此该地东、西高,中间低,故A项正确。2.图中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为( )A.重点城镇群—优化开发B.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重点开发C.水土保持区—禁止开发D.农林牧复合生态区—限制开发解析:第2题,图中各生态功能区中重点城镇群应重点开发,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应禁止开发,B项错误;水土保持区应限制开发,C项错误;农林牧复合生态区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故应限制开发,D项正确。D 考向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广东东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随着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发展,其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日益突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包括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是促进工业向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下表为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三个子系统生态效率值统计表,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收敛情况统计图。效率值越高,表明效益越好,收敛值越小,说明该区域内不同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差距越小。据此完成第3~4题。项目 上游效率值 中游效率值 下游效率值工业经济子系统 0.852 0.910 0.951环境子系统 0.880 0.861 0.913能源子系统 0.784 0.813 0.8523.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中游工业生态效率水平较低B.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发展仍以粗放式为主C.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发展区域协调性强D.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系统改善空间较大C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并结合材料“效率值越高,表明效益越好”可知,上、中游工业生态效率水平较下游工业生态效率水平低,A项不符合题意;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的环境生态效率、能源生态效率与工业经济效率相比整体不高,说明工业经济发展仍以粗放式为主,工业生态系统改善空间较大,B、D项不符合题意;工业经济发展区域协调性的强弱与各区域产业结构互补性有关,但图文信息未涉及相关内容,C项符合题意。4.长江经济带上游能源子系统效率最低,下游能源子系统效率最高,推测原因是( )A.下游能源行业资本投入力度大B.下游能源行业科技投入成本低C.上游能源行业过于密集,使得竞争压力大D.上游能源行业环境治理投入量大,导致成本过高A解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长江上游地区相比,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行业资本和科技投入力度大,能源利用率高,生态效益好,A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