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课时2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必备知识”梳理1.对城镇聚落形成及发展的影响(1)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在客、货吞吐量大的[1] ,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2] 。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3] 的变化,从而促使[4] 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交通枢纽城市 集散地商业网点 (3)案例。①我国的石家庄、株洲依托铁路枢纽发展起来;新加坡依托港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②古代扬州因位于长江航道与京杭运河航运的[5] ,成为运河城市中最为耀眼的明珠。近代以后[6] 和[7]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联系南北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加之京杭运河交通运输地位下降,扬州失去往日的地位。 转运点海运铁路2.对乡村聚落形成及发展的影响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8] ,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9] 。 公路消失“关键能力”突破1.交通运输方式演变对聚落形态和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2)交通线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3)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与城市接合部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 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显著变化,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机成为潮流3.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形成“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典型高考题)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D(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C【思维过程】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运输能力[跟踪训练]考向1 交通运输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024年福建厦门期末)千年古镇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如今人口一万多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浔(南昌至九江)铁路建成,吴城镇日渐萧条。为了方便吴城镇对外联系,2013年永吴公路建成通车。下图示意吴城镇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第1~2题。1.20世纪20年代后,吴城镇日渐萧条的主要原因是( )A.水运地位下降 B.洪涝灾害频发C.生态破坏严重 D.河流淤塞严重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千年古镇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浔铁路建成后,吴城镇日渐萧条,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沿线水运逐渐被铁路运输取代,吴城镇的交通优势丧失,城镇走向衰败,A项正确。A2.永吴公路并未修建成高等级公路,主要考虑的是( )①地质条件 ②建设成本 ③客货流量 ④工程技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永吴公路的修建是为了方便吴城镇的对外联系,沿线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客货流量小,运输需求少,建成高等级公路的必要性不大,③正确;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修路的建设成本是主要的考虑因素,②正确;我国修建公路的工程技术成熟,经验丰富,④错误;该地区位于河流沿岸,地质条件并不复杂,①错误。C考向2 交通运输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2024年贵州贵阳模拟)近年来,国内高铁枢纽地区逐步成为城市扩展的新空间。高铁枢纽地区选址过于偏远或偏向中心均会影响城市向高铁枢纽地区扩展。高铁距离指数是指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与设站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距离指数较大,表明高铁站远离城市中心,距离指数在0.93~2.14的高铁枢纽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展效应最明显。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高铁距离指数表。据此完成第3~5题。高铁站 上海虹桥站 杭州东站 成都东站 长沙南站 重庆北站 贵阳北站 铜仁南站 宜春站高铁距离指数 0.47 0.43 0.48 1.33 1.26 1.47 18.50 2.993.与贵阳北站相比,杭州东站到市中心的距离( )A.更近,城市扩展效应更明显B.较远,高铁站开发程度更高C.更近,城市可开发面积较少D.较远,城市开发已较为成熟C解析:第3题,高铁距离指数是指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与设站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距离指数较大,表明高铁站远离城市中心。贵阳北站距离指数为1.47,杭州东站距离指数为0.43,所以杭州东站到市中心的距离更近;距离指数在0.93~2.14的高铁枢纽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展效应最明显,贵阳北站距离指数为1.47,城市扩展效应更明显;杭州市可开发面积较少,使得设站后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较少,因而距离指数较低,C项正确。4.铜仁南站周边开发量小,城市扩展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便利,郊区土地价格攀升B.人口迁入过多,就业机会减少C.高铁站过于偏远,通行成本高D.市区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降低解析:第4题,铜仁南站距离指数为18.50,表明站点与城市中心距离较远,位置偏远,导致乘客在转乘交通工具的时候浪费不少时间,通行成本高,使高铁的便捷性大打折扣,不能更好地起到旅客集散作用,对城市经济发展没有带来积极的响应,所以铜仁南站周边开发量小,城市扩展效应不明显,C项正确。C5.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高铁站点主要建在城市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A.带动城市中心经济复兴B.促进城市中心人口外迁C.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D.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A解析:第5题,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区衰落,高铁站点主要建在城市中心可利用原有铁路设施,且拆迁费用较低,高铁站可带动城区商业、服务业发展,带动城市中心经济复兴,A项正确。(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74~475)一、选择题 (2024年北京海淀区模拟)2023年12月,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公布“东岸铁路计划”将延伸到泰国边境,该计划属于泛亚铁路项目之一。泛亚铁路是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通道。下图示意泛亚铁路开通前后中南半岛的区域开发结构。据此完成第1~2题。1.泛亚铁路开通前,中南半岛东西、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连接强度存在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解析:第1题,中南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多呈南北走向且相间分布着平原和河谷,这种地形格局会对东西向的交通建设和连接造成较大阻碍,是影响当地交通连接强度差异的重要自然因素,A项正确。A2.泛亚铁路开通后,下列受益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新加坡 B.越南C.缅甸 D.老挝解析:第2题,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沿海,海岸线较长,河内由沿海节点变为交通优势显著的连片地区,且与胡志明市有了强连接,说明泛亚铁路的开通使其海陆联运更加便利,受益程度最高,B项正确。B (2024年广东模拟)高速公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研究团队基于福建省公路与经济数据,分析2010—2020年福建省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弱于普通公路,对东部、北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西部、南部县域。据此完成第3~4题。3.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弱于普通公路,主要是因为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 )①辐射范围小 ②线路密度更小 ③线路更封闭 ④沿线县城数量少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D 解析:第3题,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通常途经整个省甚至全国,辐射范围大,①错误;高速公路线路密度小,普通公路较为灵活,线路密度大,因此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弱于普通公路,②正确;普通公路以开放式为主,而高速公路则以封闭式为主,出入口固定,线路更封闭,③正确;高速公路沿线的县城数量更多,普通公路主要连接乡村与县城,④错误。4.高速公路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差异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与人口数量B.地质灾害与交通密度C.气候与产业结构D.自然资源与经济水平D 解析:第4题,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当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高速公路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D项正确。 (2024年北京东城区开学考试)2024年,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体工程已近完成,其建成后轨道交通网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5~6题。5.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输( )A.速度比较慢B.客运量较小C.灵活性较强D.受天气影响小解析:第5题,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受天气变化影响小,客运量更大,灵活性差,速度更快,D项正确。D6.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要意义是( )A.增加城区内交通运输方式B.扩建了大兴机场配套设施C.解决了北京交通拥堵问题D.完善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解析:第6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要意义是更加紧密地联系京津冀地区交通网络,完善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D项正确。D (2024年四川达州期末)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下图为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第7~8题。7.明清时期,窑湾古镇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农产品 B.广阔的消费市场C.发达的制造业 D.京杭运河的兴起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窑湾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西依京杭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窑湾古镇逐渐发展成为京杭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D项正确。D8.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A.曾经战乱对古镇的破坏大B.京杭运河泥沙淤积严重C.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D.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迁出解析:第8题,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兴起,京杭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C项正确。C (2024年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甲、乙、丙分别是( )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A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项正确。10.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解析:第10题,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项正确。B二、非选择题11.(2024年北京高考地理)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前往市内的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下图为某小组的调查记录。读图,回答问题。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市的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北京市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布局变化不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还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增强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示例如下:提升交通便利性:新建和扩建了北京北站、北京丰台站,极大地缩短了旅客的出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增强了北京作为全国交通中心的地位。促进经济发展:铁路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布局优化带动了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了物流、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人口流动: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布局提高了北京的人口流动性,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才流入,进而支持北京各行业的发展。区域平衡:缓解了北京中心城区的压力,促进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国际交流和经济开放:首都国际机场的扩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提高了北京的国际航空运输能力,提升了北京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国际机场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化水平。城市布局:通过新机场的建设,北京市将部分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至新机场周边地区,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区域一体化: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建设和扩建完善了北京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城市群内的便捷连接,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12.(2023年新课标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下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减少交通拥堵和通勤时间,节约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投资少,工程量小(建设难度小),建设时间短;交通组织灵活,方便乘客换乘。(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使人口分布、出行量与快速交通在空间上重合,减少交通周转量和交通拥堵节点;提高快速交通线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为发展轴间的广大地区开辟各式绿地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