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节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综合思维:联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重要意义。2.人地协调观:通过产业转移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1 产业转移及影响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三节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必备知识”梳理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因素 具体影响劳动力 若其他条件相同,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1] 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市场 产品的[2] 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3] 企业为了避开[4] 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市场不断变化,产业承接地会发生变化政策 产业转出地:政府可以通过[5] 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改善[6]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跨国销售 间接干预公共基础设施 2.其他因素:[7] 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国际经济形势从转出区和承接区看产业转移的目的(1)转出区的目的:追求最优区位,降低产品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取最大利润。(2)承接区的目的: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及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时间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转移产业类型20世纪60年代 [8]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9] 等工业 20世纪70年代 日本 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 日本纺织时间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转移产业类型20世纪80年代开始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中国[10] 地区,此外还有部分东南亚国家 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21世纪以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东部沿海 2.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 影响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 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11]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12] 调整,缩短[13] 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主导产业经济结构产业升级(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①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14] 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②形成产品[15] 的分工与合作。 优势条件生产过程(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国家或地区 影响转出国或地区 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16] 的增加 承接国或地区 缓解就业压力失业人口“关键能力”突破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2.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3.产业转移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阶段为:低级阶段→重化工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2)从地域分布来看。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4年江西高考地理)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摩托车拥有国之一。相对于燃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拥有量占比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M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中国电动摩托车龙头企业。2019年该公司在越南投资建厂,年产20万辆,并计划在新厂设立研发中心。据此完成(1)~(2)题。(1)M公司计划在越南设立研发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产品产能 B.提高技术水平C.降低生产成本 D.适应当地市场D(2)M公司的投资有利于越南相关产业( )①劳动力价格降低 ②能耗总量减少③转型升级加速 ④国际竞争力提升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C【思维过程】消费需求 市场升高增加加快[跟踪训练]考向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024年福建漳州三模)安徽合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建设纺织、五金和食品等传统产业;2009年后由政府筹资引进多个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入驻带动新兴产业链发展;2015年后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机构,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深空探索等高新产业。目前,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38个大科学装置中有8个在合肥。近十年,合肥的GDP快速增长,被称为“合肥模式”。据此完成第1~3题。1.早期合肥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廉价劳动力与地价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强大的科研能力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早期合肥承接上海的产业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廉价劳动力优势条件明显,同时合肥相较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故地价低,B项正确,C项错误;上海是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交通和科研能力更具优势,A、D项错误。B2.促使2009年后合肥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基础雄厚 B.高新技术企业增长C.政府政策支持 D.当地市场需求旺盛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2009年后由政府筹资引进多个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入驻带动新兴产业链发展”可知,此时合肥产业升级主要是由政府政策导向,属于政策支持,故C项正确。C3.近十年,合肥的GDP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资源的产业链延长 B.外来人口大量涌入C.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D.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解析:第3题,由材料“2015年后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机构,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深空探索等高新产业”可知,近十年来合肥在原来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向更高水平和价值的产业升级转型,形成了高新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较大的优化,C项正确。C考向2 产业转移的影响 (2024年安徽滁州模拟)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龙南市主动扛起承接大湾区产业外溢、梯度转移的大旗,成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进入江西赣州最直接、最便捷的“桥头堡”。在产业发展上,龙南市大力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补。据此完成第4~5题。4.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出的主要推力可能是( )A.资源面临枯竭 B.土地成本上升C.人口数量减少 D.市场萎缩严重解析:第4题,粤港澳大湾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升高,相关制造业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向周边地区进行产业转移,B项正确。B5.龙南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的影响是( )A.缓解资源压力 B.节约耕地资源C.改善环境质量 D.增加就业机会解析:第5题,承接产业转移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属于承接产业转移的不利影响,A、C项错误;承接产业转移与节约耕地资源没有必然关联,B项错误;承接产业转移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D项正确。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