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发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1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发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1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认识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需要协作开发水资源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分析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环境保护的意义
课时1 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必备知识”梳理
1.流域内水资源的特点
(1)功能多样性:具有[1]      、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2]      性: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农业灌溉
开放共享
2.流域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角度 原因
存在利
益冲突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3]    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4]      中出现利益冲突
需统筹
管理  流域的整体性强、[5]      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需求
水质保护
关联度高
3.流域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6]      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7]      ,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如河长制。
工程技术
统筹管理
河长制
  河长制是一种流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关键能力”突破
1.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2.流域内的协调发展措施
3.流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方式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1年山东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翻坝”运输是指来往的客船、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轮等船舶或运输紧急物资和鲜活食品的船舶,在候闸船舶过多的情况下,为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候闸过坝,而采用“水运—陆运—水运”或“水运—陆运”的转运方式。
作为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坝物流系统提高了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过能力。图甲示意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其中秭归三峡翻坝物流园(含茅坪港)属于货运枢纽型的港口物流园区(图乙),是长江南岸三峡翻坝物流转运的空间载体和依托。
(1)从航运角度分析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物流量扩大的原因。
(2)说明与候闸过坝运输相比,三峡翻坝物流系统的优势。
水域面积扩大,河道变深,通航里程增加,通航能力增强(通航条件改善);港口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港口腹地扩大。
通过对公路、铁路、管道的连接,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运输方式灵活;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通过秭归三峡翻坝物流园,实现对货物的存储、加工和贸易,延长物流产业链。
【思维过程】
信息
解读 候闸
过坝
运输
和翻
坝运
输的
对比 翻坝运输可避免花费较长时间→耗时     ,且有多种
    方式,更加灵活
翻坝物流系统不仅仅是运输,还包含了存储、加工、     等,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故需要从     (缩短时间)、转运方式(“水运—陆运—水运”)和产业发展等角度说明该系统的优势
综合
分析 物流量的扩大→即运输     增加→从航运角度来讲主要是因为
      的改善和服务范围的     →重点分析三峡大坝建设对航运和港口腹地的改善作用
较短
转运
贸易
运输效率
需求量
通航条件
扩大 
[跟踪训练]
考向1 流域协作开发
  (2024年河北邯郸模拟)引江济淮工程中段利用派河现有河道进行拓宽浚深,两岸支流汇入需设置跌水工程(使上游渠道水流自由跌落到下游渠道的“人造瀑布”)。跌水出口处的水流形势对派河主航道通航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
五老堰跌水工程位于斑鸠堰上游(见图甲),原设计方案对主航道干扰明显,水利专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见图乙)。据此完成第1~3题。
1.除航运外,该地跌水工程主要满足(  )
A.发电 B.灌溉
C.排洪 D.养殖
解析:第1题,由于派河主航道挖深,支流相当于悬高,洪水漫溢风险加大,需要通过跌水工程引导洪峰有序排泄,利用跌水工程给洪峰消能,C项正确。
C
2.与斑鸠堰相比,五老堰跌水工程对派河主航道干扰更强,主要是因为五老堰(  )
A.径流量明显偏大 B.受斑鸠堰顶托显著
C.位于派河侵蚀岸 D.与派河流向夹角大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支流的流量差异不大;五老堰跌水工程受派河干流的顶托,对派河主航道产生干扰,并非受斑鸠堰顶托;平直航道左右岸侵蚀差异不大;五老堰与派河来流方向相反,支流的出流在汇流口处来不及转弯,水流流态较差,对派河主航道干扰作用较强,D项正确。
D
3.五老堰跌水工程优化方案各环节的作用是(  )
A.去除导流墙——促使水流集中
B.后移两级跌水——减慢河口水流速度
C.调整翼墙弧度——增强顶托作用
D.外扩连接圆弧——改变派河水流方向
解析:第3题,去除导流墙可以分散水流,避免水流过于集中引起的局部流速过快、水流紊乱现象;后移两级跌水可以使得河口附近水流更平缓,减轻对派河干流的影响,B项正确;翼墙弧度调整后,使两河相交的夹角减小,顶托作用减弱;外扩连接圆弧可以扩大河口的水域范围,增大过水断面,以降低支流入口处流速,并非改变派河水流方向。
B
考向2 流域的综合开发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尼日利亚的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北方地区有旱作农业、放牧业和捕鱼业,中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木薯。1971年在东北部哈代贾河修建了蒂加大坝用于上游的灌溉、城市用水和水力发电。随着哈代贾河和贾马里河全流域农业生产过度开发,两河交汇处的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12月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立,帮助尼日利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地理位置。
(1)蒂加大坝建成后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
(2)当地计划在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是否可行?请从农业技术角度说明理由。
可行。理由: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支持,中国援助淡水养殖技术研发,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改善水产养殖条件;保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培育技术的逐步推广。
或不可行。理由: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捕鱼方式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中方仅提供示范)当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洪水泛滥,缺乏水利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