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课时2 以南水北调为例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必备知识”梳理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资源的区域[1] 很不均匀。 (2)各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2] 与该地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3)为了使区域发展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趋于[3] ,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我国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南水北调、[4] 等。 分布需求 平衡引滦入津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1.原因(1)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但水资源[5] 。 (2)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资源丰富,水资源需求量[6] 其供水量。 相对贫乏小于2.工程线路线路 起点 终点东线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 [7] 地区 中线 汉江[8] 水库 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西线(规划中) 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 黄河上游华北丹江口三、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大大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为沿线地区增加了[9] ,改善了水质。 2.保障农业用水3.改善沿线地区人居环境水量4.提高生态安全(1)地下水超采现象明显减少: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和[10] 。 (2)推动水污染防治。地面沉降“关键能力”突破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1)为什么调?——供需矛盾。对比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要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不合理利用(浪费、污染)。(2)怎么调?——调出和调入地点选择、线路选择。①调出地、调入地选择:调出地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调入地要有稳定的市场消费能力;两地距离相对较近(节省运费和建设成本)。②线路选择:针对不同的方案对比其优点和缺点,权衡利弊,具体思路如下。一般选择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影响小的方案。(3)调配的影响:一般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角度描述。效益 调入区 调出区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效益 减轻污染(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环境(注意: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南水北调(1)背景分析。(2)工程方案。项目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方案引水线路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迁移人口多 水量有限;地形复杂,工程量大(3)影响分析。积极影响 社会效益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 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效益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消极影响 以东线为例: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2年湖北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如图示意该调水工程。(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强。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减轻水体污染。(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增加了输水线路覆盖面积,满足了更多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完善了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带动了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恢复。【思维过程】稀少下渗蒸发坡度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跟踪训练]考向1 南水北调工程 (2024年山东烟台一模)丹水北运是指利用北煤南运专用通道浩吉铁路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运至西北缺水地区的项目,为南水北调开辟出新途径。2023年12月5日,丹江口水库饮用水首次通过铁路运往鄂尔多斯地区,其采用了尼龙材质的敞顶箱复用液袋及自动集装箱装卸水系统。据此完成第1~2题。1.相对于传统跨流域调水工程,丹水北运选用铁路及液袋运输的优势有( )①充分利用浩吉铁路的返空运力 ②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建设成本低 ③复用液袋及自动装卸,损耗少 ④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运费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解析:第1题,北煤南运满载而下,空车返回浪费运动,丹水北运选用铁路充分利用浩吉铁路的返空运力与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建设成本低,①②正确;相对于传统跨流域调水工程,丹水北运选用尼龙材质的敞顶箱复用液袋及自动集装箱装卸水系统,损耗少,③正确;运输量没有传统跨流域调水量大,④错误。2.与传统跨流域调水相比,丹水北运可以( )A.改善大气质量B.减轻土壤盐碱化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生物多样性解析:第2题,与传统跨流域调水相比,丹水北运使用集装箱运输水资源,减少地表水量的下渗,有助于减轻土壤盐碱化,B项正确。B考向2 其他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024年湖北武汉期末)引江济淮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 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汇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图甲示意引江济淮工程,图乙为通水通航渡槽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5题。3.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3题,皖北、豫东属于我国华北地区,调水量最多的季节应为该地区最缺水的季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春季时气温升高,蒸发旺盛,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且雨季尚未到来,是最缺水的季节,故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应该为春季,A项正确。A4.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A.提高淠河航运价值B.修建成本较低C.保障江淮运河航运D.技术难度更高解析:第4题,与修建“下穿”式隧道相比,淠河渡槽水面宽广,大型船舶可通过,能够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C项正确。C5.引江济淮工程对长江的影响有( )A.丰富物种基因多样性B.水体自净能力下降C.补充水源与改善水质D.提升河流通航能力解析:第5题,引江济淮工程会造成长江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影响长江航运,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B项正确。B“核心价值”提升答题模板必“抓” ⑨资源跨区域调配类主观题[思维建模]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答题模板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答题模板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题模板[应用体验] (2020年浙江7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甲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乙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甲中A、B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少,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A、B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占比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思维过程】(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95~496)一、选择题 (2024年湖北宜昌期中)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发展农业潜力大,但缺水严重。1969年,西班牙开始实施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了总长286千米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西班牙的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的大城市。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据此完成第1~3题。1.人为原因导致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主要体现在( )A.地处背风坡B.用水需求量大C.夏季降水少D.水资源浪费严重B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塞古拉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工农业发达,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分布较多,故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用水需求量大,B项正确。2.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 )A.沿线水污染严重 B.投入资金多C.水源泥沙含量大 D.需逐级提水解析:第2题,塔霍河调水工程起始阶段的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而调水工程的中间部分地形平坦且地势较低,塔霍河调水工程从中间位置到塞古拉河流域需逐级提水,才能把水调到塞古拉河,建设难度大,D项正确;沿线人口较少,且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水质较好,水源泥沙含量少,A、C项错误;西班牙经济发达,资金充足,B项错误。D3.塔霍河调水工程运行后给该河入海口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壤出现盐渍化 B.水生生物繁盛C.入海径流量稳定 D.海水不易倒灌解析:第3题,塔霍河调水工程运行后使得塔霍河入海口处的入海径流量减少,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挟带泥沙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沿海地区海水易入侵和倒灌,土壤出现盐渍化,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面积缩小,影响生物多样性,A项正确。A (2025年浙江联考)下表为2023年北京、辽宁、四川和浙江四省份发电量和用电量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第4~5题。省份 发电量/亿千瓦时 用电量/亿千瓦时总量 火电 水电 其他甲 4 353.1 3 192.3 13.1 核电762.2,风电13.1 6 192乙 454.9 443.8 7.7 风电1.4,光能1.9 1 358丙 4 712.6 917 3 583.3 风电167.4,光电44.1 3 711丁 2 202.5 1 346.2 31.9 核电500.9,光电48.3 2 6634.表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份是( )A.四川、辽宁、浙江、北京B.辽宁、北京、四川、浙江C.北京、浙江、辽宁、四川D.浙江、北京、四川、辽宁D解析:第4题,由表格可知,甲省份发电量较大,其中以火电为主,核电发电量较多,水力、风力发电量少,用电量最多,且大于发电量,说明甲应该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为浙江;乙省份发电最少,以火电为主,其余发电都很少,用电量多于发电量,为北京;丙省份发电量最大,以水电为主,火力发电较少,用电量较大,但用电量小于发电量,说明丙省份能源丰富,为四川;丁省份发电总量较少,且以火力发电和核电为主,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为辽宁,故D项正确。5.通过能源调配可保障亏电省份能源安全,下列能源调配方向可行的是( )A.甲至乙 B.乙至丁C.丙至甲 D.丙至丁解析:第5题,由上题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浙江、北京、四川、辽宁。四川用电量小于发电量,有盈余,而浙江用电量大于发电量,出现亏电,且两地距离相对较近,可以实现能源调配,C项正确;浙江及北京均出现亏电,不宜调出,A、B项错误;辽宁距离四川较远,不宜调配,D项错误。C (2024年吉林高考地理)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第6~8题。6.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 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 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C解析:第6题,由材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可知, 液化天然气需要依靠船运,而接收站建在滩涂上,因此要保障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航道防淤清淤保障,C项正确。7.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接收站建设的附属设施主要是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将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B项正确。B8.能够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的是( )A.扩建专用泊位 B.接入干线管网C.扩展外输方式 D.增加存储规模解析:第8题,注意题干关键词“天然气调峰保供”。增加存储规模,加大储气库建设,是解决我国天然气产业冬夏调峰瓶颈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泊位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扩建专用泊位对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作用不大,A项错误;接入干线管网、扩展外输方式能够实现燃气资源的快速、稳定传输,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燃气保障,但对调峰作用不大,B、C项错误。D (2024年浙江杭州期中)2023年7月16日,历经十余年建设的引汉(江)济渭(河)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图甲示意该工程输水路线,图乙示意输水地形剖面。据此完成第9~10题。9.下列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渭河的含沙量比汉江大B.受长江干流水量的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C.汉江和渭河都无结冰期D.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出现汛期A解析:第9题,汉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而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且流经黄土地貌区,含沙量大,A项正确。10.该工程的建成后将( )A.缓解汉江流域旱涝灾害B.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C.增加汉江下游的生态用水D.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流域的缺水问题B解析:第10题,调水工程的主要受益区为受水区,引汉济渭可以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流域的缺水问题,B项正确,D项错误;增加了西安生态用水,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C项错误;汉江流域为水资源调出区,引汉济渭不能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旱涝灾害主要受季风不稳定影响较大,A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2024年江西鹰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湖南省是我国制造业大省,近年来该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2023年6月11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大通道。如图示意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线路分布。(1)说明近年来湖南省电力需求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过电力产能的增加速度;一次能源短缺, 地区电力供给相对较少;全球气候异常,干旱、暴雨和高温天气等极端天气多发,影响正常的电力供应等。(2)冬春季湖南省电力资源较为短缺,试简析原因。(3)简述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实施对宁夏的有利影响。冬春季长江处于枯水期,水库水位低,发电量减少;冬季取暖用电量增加,需更多的电力供应等。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加快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步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12.(2024年福建南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炭公司利用北煤南运的空驶列车,从丹江口水库向北调水。取水项目从码头建设引水管道,经供水预处理后管道直达火车站,运用该煤炭公司自制液袋装入集装箱,三天后到达鄂尔多斯,满足该公司化工基地生产需求。未来,还将计划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多地利用空驶列车的调水建设城市直饮水工程。下图示意空驶列车南水北调流程。(1)与水渠输水相比,简述利用空驶列车完成南水北调的优势。(2)分析该煤炭公司使用自制液袋的原因。提高列车利用率,降低输水成本;运输路线和方向更加灵活;减少沿途蒸发、下渗损失和污染;输水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液袋在集装箱中的空间利用率高,能优化利用有限的运力;避免水源和集装箱直接接触,保障水质安全;自制液袋成本低;能延长本公司产业链,增加收入。(3)说明调配丹江口水源对该煤炭公司化工基地生产的意义。为化工基地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生产有序推进;降低生产用水成本,提高经济收益;避免对地下水过度开采,促进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