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课时2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必备知识”梳理一、黄河的调沙减淤1.原因:含沙量大→“[1] ”→洪涝灾害。 2.黄河沙患的解决(1)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2] 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3] 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 地上悬河水土保持小流域 封山育林等高线工程(2)堆积区——减少河道淤积。治理措施 利用水库对黄河[7] ,其中[8] 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做法 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9] ” 治理效果 提高下游[10] 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调水调沙小浪底人造洪峰 行洪输沙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原因原因 具体表现人水矛盾突出 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11] ,耕地数量多,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 密集原因 具体表现下游出现断流人口 水资源2.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措施(1)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14] 和分配——发布黄河[15] 分配方案、制定《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 (2)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16] 技术。 统一调度可供水量节水“关键能力”突破1.流域的治理原则与措施(1)流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河段 治理方向 治理措施上游 调洪 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 分洪、蓄洪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泄洪、束水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2)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原则。上游河段 一般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为主中游河段 以防洪为主下游河段 一般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等为主(3)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2.黄河的调沙减淤(1)黄河沙患原因。①下游“易淤、易决、易徙”的原因。②“地上悬河”的成因。(2)黄河的调沙减淤。“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4年山东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 作为弃水排放。材料二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图甲示意汉江流域概况。图乙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防洪限制水位越高,防洪预留库容越小。(2)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随着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等技术的提高,洪水的预报预见期更长,防洪调度更为精准;流域内多个水库,能够实施联合调度,提高汉江流域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汛前提前消落并加大消落深度,增加汛期前的供水量;汛期运行水位适度上浮,增加的水量可用于加大水库汛期的供水量,也可为夏秋汛期过渡、汛末蓄水提供保障;汛末期提前蓄水,提高汛后蓄水水位,保障下一年度供水安全。【思维过程】第(1)、(2)题,分析思路如下:设问角度 信息解读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的关系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 水位→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水位上限越高→水库蓄水量 上限越大设问角度 信息解读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 水库容积是有限的,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水库蓄水量越大,可预留的防洪库容就 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 “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监测技术 ,防洪更精准。 图中图例信息:丹江口水库上游有多个 →可联合调度,提高全流域的防洪保障 越小提高水库第(3)题,分析思路如下:提前加大蓄水量提前供水[跟踪训练]考向1 黄河流域调水调沙 (2024年湖北黄冈模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修筑多重堤防,缕堤(堤势低矮,形如丝缕)固定住主河道的河床主槽,缕堤之外加筑一道遥堤,再配以格堤(内有农田、村庄等)、月堤(半圆形),“蓄清刷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图为黄河多重堤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 )A.水量 B.水质C.流速 D.含沙量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河道修建多重堤坝,主要是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即通过堤坝不让河水分流,束水固槽,加快流速,提高河流搬运能力,把泥沙挟送入海,减少河床沉积以达到治沙的作用,C项正确。C2.设计用于对抗常年河道摆动风险的河堤是( )A.遥堤 B.缕堤C.月堤 D.格堤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遥堤位于河道最边缘,是最后一道防线,主要用以防范特大洪水,A项错误;缕堤作为多重堤坝的最前线,是为了防御寻常洪水,同时也是特大洪水时不免漫溢的主要障碍,B项错误;月堤位于遥堤和缕堤之间,主要用于加强对河流侵蚀岸的保护,防止河道改道,C项正确;格堤是位于遥堤和缕堤之间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横向格堤,以防洪水溢出缕堤后,沿遥、缕二堤之间漫延并冲刷堤根,D项错误。C3.该治河方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后黄河仍然出现洪泛甚至改道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 )A.工程技术手段较为落后B.对水文变化的预测不足C.河流侧蚀岸堤的能力强D.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不佳D解析:第3题,该工程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黄河含沙量太大,水流速度减缓后,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河床不断抬升,导致后期黄河出现洪涝甚至改道现象,D项正确;虽然当时的水利工程不完善,但即使有配套的工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含沙量过大的问题,A项错误;对水文变化预测,可以提前采取防御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河床的抬升,B项错误;河流侧蚀岸堤并没有导致修建的工程出现决堤,C项错误。考向2 流域的综合开发 (2024年江西南昌一模)三峡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并兼具其他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水位高低对其效益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下图示意三峡库区的不同水位,图中水位均属于预设水位。据此完成第4~5题。4.下列月份中,三峡库区实际水位最接近死水位的是( )A.1月 B.3月 C.5月 D.7月解析:第4题,三峡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并兼具其他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每年6月至9月为汛期,9月底至次年5月为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放水期大约是5月底到6月初,因此5月前后需腾出库容,此时库区水位最接近死水位,C项正确。C5.改变预设水位对三峡工程效益的影响有( )①提高防洪高水位,不利于大坝安全 ②降低防洪高水位,有利于库区航运 ③提高防洪限制水位,有利于防洪 ④降低防洪限制水位,不利于发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第5题,提高防洪高水位,库区水量增加,增大了大坝的受压,不利于大坝安全,①正确;降低防洪高水位,不利于库区航运,②错误;提高防洪限制水位,防洪库容减少,不利于防洪,③错误;降低防洪限制水位,水能减少,不利于发电,④正确。B(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92~494)一、选择题 (2024年安徽适应性测试)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河的末端,20世纪后期处于干涸状态,2000—2020年当地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多次流域内生态输水,总量达84.45亿立方米,入台特玛湖水量约11.7亿立方米,湖区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据此完成第1~2题。1.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 )①促进自然植被修复 ②发展淡水养殖 ③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④增加流域面积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第1题,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周边地下水位提高,促进自然植被修复,①正确;多次生态输水,说明当地水资源较为短缺,发展养殖易造成水质恶化,②错误;水域面积逐渐恢复,不再干涸,有利于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③正确;流域面积主要由分水岭的位置决定,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并不能增加流域面积,④错误。A2.输入塔里木河下游的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的水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沿途( )A.农业用水多 B.蒸腾强烈C.生活用水多 D.下渗较多解析:第2题,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流经沙漠,沿途下渗量大,消耗大量水分,因此输入塔里木河下游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水量较小,D项正确;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流经沙漠,耕地较少,农业用水量不大,A项错误;蒸腾是通过植被蒸腾,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稀少,蒸腾不强烈,B项错误;塔里木河下游人烟稀少,生活用水不多,C项错误。D (2024年福建福州期中)紫坪铺水利枢纽位于都江堰上游8千米处,是成都经济圈重要的供电和供水工程。受用电需求变动,紫坪铺水利枢纽下泄水量有频繁、大幅的变化,对下游供水和都江堰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不利于都江堰的岁修(每年在特定季节掏滩作堰,对都江堰进行养护)。针对该问题,相关专家提出通过建设反调节工程,对紫坪铺下泄水量进行调节和缓冲。上图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表为岁修季节紫坪铺水利枢纽典型日运营情况。据此完成第3~5题。项目 日发电量/(×104千瓦) 排水量/(米3·秒-1) 宝瓶口最大进水流量/(米3·秒-1)调峰 70.30 655 240最小 19.14 1743.都江堰岁修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岁修是每年在特定季节掏滩作堰,对都江堰进行养护,应在枯水期进行。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最少,水位最低,为岁修时期,故D项正确。D4.岁修季节,紫坪铺水利枢纽典型日调峰运营( )A.会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B.可增强紫坪铺调水功能C.有利于都江堰进行岁修D.能减少飞沙堰向外排沙A解析:第4题,紫坪铺水利枢纽位于都江堰上游,结合表格可知,宝瓶口最大进水流量240 米3/秒,而调峰运营排水量为655米3/秒,远大于宝瓶口最大进水流量,岁修季节为枯水季,成都平原需水量较大,排水量远大于宝瓶口最大进水流量,会导致大量水资源流失产生浪费,而大量排水不利于都江堰进行岁修,A项正确,C项错误;水利枢纽典型日调峰运营增加了下泄水量,但没有增强紫坪铺调水功能(水库的调水功能较为稳定),B项错误;下泄水量增加,内江水量大,能增加飞沙堰向外排沙,D项错误。5.紫坪铺反调节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加大下游供水 B.稳定电站发电C.稳定下游流量 D.减轻下游洪涝解析:第5题,注意材料“针对该问题,相关专家提出通过建设反调节工程,对紫坪铺下泄水量进行调节和缓冲”,结合表格,调峰时下泄水量大,而日发电量最小时下泄水量少,所以紫坪铺反调节工程可以对下泄水量进行调节和缓冲,稳定下游流量,A项错误,C项正确;紫坪铺反调节工程主要对下游的径流量的变化进行调节,不是为了发电,B项错误;冬季下游洪涝少,D项错误。C (2024年江苏泰州模拟)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流域内某县将数百万元生态补偿金交给水质优于目标值的另一县。有专家指出,该流域现行生态补偿以水质考核、资金补偿的模式过于单一,提出增加河流考核内容并建立产业补偿、就业补偿等综合补偿机制。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据此完成第6~8题。6.生态补偿资金最可能由( )A.甲支付给乙 B.乙支付给甲C.丙支付给丁 D.丁支付给丙解析:第6题,下游地区水质受上游影响,所以补偿金应由下游支付给上游。图中甲、乙两地属于不同两条河流,不会支付水质补偿金,A、B项错误;石羊河主要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丁地位于丙地的下游,C项错误,D项正确。D7.为保护该流域生态环境,最应增加的河流考核内容是( )A.径流量 B.结冰期C.含沙量 D.流速解析:第7题,石羊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越往河流下游流量越小。若上游地区过多使用水资源,将导致下游地区水源短缺,沙漠入侵,故应增加河流径流量的考核,A项正确。A8.与资金补偿相比,综合补偿更有利于( )①促进流域持续发展 ②减少生态投入资金 ③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④缩小不同区域差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第8题,与单一资金补偿,产业补偿和就业补偿不仅有利于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还有利于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以缩小上下游地区发展差异,促进流域持续发展。B (2024年湖南三湘名校联考)作为我国两大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改革开放后,长江逐渐成为长江流域的发展轴,使得长江经济带成为一个整体;但黄河流域发展较缓慢,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自然区划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范围。据此完成第9~10题。9.自然环境分异更为显著的流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长江流域;热量 B.长江流域;水分C.黄河流域;热量 D.黄河流域;水分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黄河流域跨越的自然区域类型多,且干湿度差异大,可得出主要是水分差异所致,D项正确。D10.与长江相比,黄河难以形成流域发展轴,主要是因为黄河( )①航运价值较低 ②下游及三角洲辐射带动能力弱 ③水能蕴藏量小 ④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10题,河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轴的必要条件是河流本身对经济要素有较强的吸引力,吸引力包括水源、水运、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等,这些方面黄河不如长江,①②正确;黄河水能蕴藏量也较大,河流流程也较长,流域面积也较大,③④错误。A二、非选择题11.(2024年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70%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我国云南河段。自1993年至今,该流域已建成11个大、中型水电站,支流小水电站众多,且未来对该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的力度会持续增大。图甲所示研究区为澜沧江干流开发力度最大的河段,已经建成9个梯级电站。在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该研究区内澜沧江干流河段鱼类生物量及种群数均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急流、浅滩型鱼类比例下降显著,缓流、静水型鱼类生物量大幅增加。图乙示意该研究区干流不同河段鱼类种数时空变化。(1)下表为不同时段研究区干流鱼类物种变化表,据此补绘完成下面的柱状图,并据图描述1990年以来研究区干流鱼类种数的变化特征。年份 1990年以前 2008—2013年 2018—2019年本地鱼类种数/种 157 112 84外来鱼类种数/种 5 22 37绘图略。变化特征:鱼类种数下降;本地鱼类种数减少,外来鱼类种数增加;整体来看,越往下游,鱼类种数减少越多。(2)从生态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梯级开发后图示区域缓流、静水型鱼类生物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梯级开发后,水库面积增大,河流流速变缓,缓流、静水生境面积增大;缓流、静水环境利于营养物质的沉降、富集,浮游生物(饵料)丰富。(3)为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专家提出未来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两点建议:一是拆除支流的部分水电站,二是将干流作为水电开发重点。说明建议的合理性。支流水电站规模小,拆除后对水电(或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拆除部分支流水电站,可恢复鱼类栖息环境,有利于对本地鱼类的保护;将干流开发作为重点,可大幅提高水能开发的规模和效益。12.(2024年江西赣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黄河下游多地上河,河流落差较中游小,河道呈上宽下窄。河南段多为游荡型河道,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山东段多过渡型和弯曲型河道。过渡型河道主河床摆幅及速率较游荡型河段小,弯曲型河道河床稳定,且沙洲少。黄河早年存在汛期“淤河南,冲山东”、非汛期“冲河南,淤山东”的现象,小浪底水库的建设改变了这一状况,也改善了下游黄河沿岸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图甲为黄河中下游部分河段示意图,图乙为1992—2010年黄河下游河道汛期—非汛期冲淤量变化图(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1)分析早年黄河下游汛期“淤河南,冲山东”的原因。汛期黄河含沙量大,由中游进入下游河南段后,河流落差减小,多为游荡型河道,水流分散,流速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在河南段淤积;进入山东段后河流含沙量减小,河道变窄,水流集中,使得河流水位上升,流速变快,河流挟沙能力增大,进而冲刷河道。(2)推断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的年份并说明理由。(3)指出小浪底投入使用后水库以下至夹河滩一段河床可能出现的变化。2000年。2000年开始,下游河段汛期冲刷量大于淤积量,来沙量减少,说明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拦截了泥沙。初期河道因持续性冲刷,河床变窄、变深,底部沉积物粗化,后期河床侧向摆动幅度减弱,河床逐渐稳定。(4)从土壤的角度,说明水库运行对黄河下游沿岸一带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黄河及沿岸地带地下水位降低,减轻土壤盐渍化;枯水期水库放水,利于保持沿岸地带的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