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1.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2.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区域认知:结合某地区地理特征,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2.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功能,理解影响城市发展及辐射功能的因素;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3.地理实践力:探究大都市的形成、发展及辐射功能;探究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弊端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课时1 城市的辐射功能 (基础课时,一遍过)“必备知识”梳理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1] 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2] 、创新等功能。 2.城市的辐射功能(1)含义: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3] 和发展带动力。 社会经济生活集散综合影响力(2)影响辐射功能强弱及大小的因素。因素 影响角度 相互关系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5] 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4] 影响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 城市腹地范围经济发展3.城市体系(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6] 和[7] 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城市体系中的城市地位。资本流信息流 越大越高二、纽约的发展与辐射功能1.纽约的发展(1)位置:位于美国[10] 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 (2)发展优势。①港口条件得天独厚。②伊利运河的开通,使其腹地扩展到[11] 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大西洋中西部 2.纽约的辐射功能(1)地位:纽约是“[12] 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2)对周边地区的影响。①依托[13] 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 ②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14] 。 波士华 高速公路卫星城市 (3)对城市带的影响: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联系其他城市,形成了以[15] 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4)对美国的影响。金融、贸易 信息网络(5)对世界的影响:纽约是全球的[17] 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纽约的城市职能 政治职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汇集了联合国主要机构,影响着诸多国际事务和决策。经济职能:华尔街集中了全球重要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文化职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艺术珍品,汇集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厅、歌剧院,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和融合,使纽约获得了“全球文化之都”的美誉。物流枢纽“关键能力”突破1.不同城市的服务功能2.城市的辐射功能(1)现代大都市发展的两个阶段。(2)基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的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1)~(2)题。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1)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C(2)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C【思维过程】增大提高增强下降较弱上升落后 更强[跟踪训练]考向1 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第1~2题。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解析:第1题,乙模式主要交通流发生在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所以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到的促进作用最大,B项正确。B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解析:第2题,城市的等级越高,职能越多。在丙模式中主要交通流并不是相互的,各区域中心城市间交通流是单一流向,说明存在等级差异性,D项正确。D考向2 城市体系 (2024年北京朝阳区模拟)经济联系量可用作衡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指标,相邻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越大,它们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下表为2021年成都都市圈城市经济联系量统计表,如图为成都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5题。城市 成都 德阳 眉山 资阳成都 —— 1 122.07 1 018.61 405.53德阳 1 122.07 —— 33.58 34.55眉山 1 018.61 33.58 —— 34.76资阳 405.53 34.55 34.76 ——总量 2 546.21 1 190.20 1 086.95 474.843.成都都市圈各城市间( )A.眉山与成都的经济联系最强B.眉山与德阳的经济联系强于眉山与资阳C.成都与德阳一体化程度最高D.经济联系的强度与城市间的距离呈正相关C解析:第3题,由表并结合示意图可知,成都与德阳的经济联系最强,为1 122.07,一体化程度最高,A项错误,C项正确;眉山与德阳的经济联系量是33.58,眉山与资阳的经济联系量是34.76,眉山与资阳的经济联系更强,B项错误;读图可知,成都与眉山的距离远,成都与资阳的距离近,但是成都与眉山的经济联系更强,说明经济联系的强度与城市间的距离不呈正相关,D项错误。4.近年来广汉市成为流入成都市跨城通勤人数最多的城市,其原因是( )A.德阳对广汉的城市辐射作用减弱B.成都就业机会多,成广交通便利C.成都的行政管理功能较德阳更强D.广汉的劳动力更适应成都高新产业解析:第4题,成都经济水平高,产业丰富,就业机会多,成都与广汉距离近,交通便利,吸引广汉人口来成都就业,B项正确。B5.广汉市近年依托三星堆遗址发展旅游业,其可借用的成都条件有( )①广阔的市场 ②便利的交通 ③发达的科技 ④悠久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第5题,广汉发展旅游业,距离成都近,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多,有广阔的旅游市场,成都是地区交通枢纽,有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广汉市的游客集散,①②正确;广汉发展旅游业与成都的科技水平无关,广汉依托三星堆遗址发展旅游,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不需要借助成都的文化历史,③④错误。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