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1.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从国家层面、国际层面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2.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识我国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必然性,从资源和环境两个角度理解我国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课时1 走向生态文明 (基础课时,一遍过)“必备知识”梳理1.不同社会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1)采集渔猎时代。项目 主要表现生产力水平 低下且发展缓慢人地相互作用 人类[1] 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2] 较强 人地关系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3] 关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主要表现为依附自然 改造环境制约作用 原始的平衡(2)农业社会时期。项目 主要表现生产力水平 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4] 技术发展 人地相互作用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5] 等资源,与环境的[6] 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人地关系 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7] 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主要表现为半依附自然 灌溉土地、水对抗性主动适应(3)工业社会时期。项目 主要表现生产力水平 极大地提高人地相互作用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大量的[8] 和废弃物排放 人地关系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表现为[9] 资源开发利用 征服自然2.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1)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10] ,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11]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12] 。 ②明确[13]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命共同体自然规律 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3.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14] 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两大要求。①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15] 。 ②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16] 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可持续利用威胁区域稳定4.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1)生产上:推进[17] 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18] 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生活上:推进[19] 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生产方式绿色 生活方式“学科素养”应用考向1 人地关系的演变 (2024年河南平顶山期中)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盛产鳜鱼等名优鱼类。每年6月11日至7月15日和10月1日至10月20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全线禁渔。据此完成第1~2题。1.黑龙江、乌苏里江全线禁渔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旅游业发展B.保障鱼类产卵和繁育C.躲避风浪确保安全D.集中劳动力供给种植业B解析:第1题,全线禁渔后游客不能品尝到新鲜的鳜鱼,也不能体验或观赏捕鱼活动,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A项错误;鳜鱼属于名优鱼类,要保障当地鳜鱼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在其产卵期加强对鳜鱼的保护力度,避免过小的鳜鱼被非法捕捞,造成鳜鱼灭绝,B项正确;河流的风浪较小,C项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小,D项错误。2.为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远洋渔业B.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人为干预C.通过养殖增加产量D.加密拦河坝,增加蓄水量C解析:第2题,黑龙江不临海,远洋渔业发展条件较差,A项错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人为干预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B项错误;通过养殖增加产量,可以减少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量,保护渔业资源,C项正确;加密拦河坝不利于鱼类洄游,D项错误。考向2 生态文明 (2024年陕西渭南期末)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根据《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 835.70 平方千米,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0.08%,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太行山区,西部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区,南部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零星分布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黄河干流沿线、淮河干流沿线、豫北平原和黄淮平原。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关于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阻碍河南城镇化进程B.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促进工业化进程B4.河南省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措施有( )①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 ②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③大力发展传统经济和生态产业 ④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和监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C解析:第3题,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区域主要在山区、河流沿线,对河南城镇化进程影响小,A项错误;生态保护红线区重点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同时也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因此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项正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目的是保障生态环境,C项错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能会对工业化进程有一定的制约,D项错误。解析:第4题,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利于生态保护,①错误;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可协调人地关系,②正确;大力发展传统经济不利经济发展,③错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和监测,确保红线保护区域安全,④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