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第三节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3产生时差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第三节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3产生时差课件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课时3 产生时差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三节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梳理
1.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概念:由于地球自转,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②判断: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1]   。
③计算:按“[2]     ”原则计算。
④地方时的差异: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相同
东加西减
(2)时区与区时。
名称 时区 区时
属性 范围 时间
产生 全球共分为[3]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4]    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关系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5]   小时,每向东跨1个时区,时间早1小时;每向西跨1个时区,时间晚1小时
24
中央经线
1
2.日界线
(1)两条日界线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自然日界线
(0时经线) 人为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6]    时的经线 大致沿[7]   经线
日期
分割
0(或24) 
180°
特点 位置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意一条经线,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地方时固定为0:00或24:00 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地方时不固定
(2)新旧一天范围的判断。
①新一天的范围:从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向[8]   到180°经线。
②旧一天的范围:从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向[9]   到180°经线。

西
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1)经线展示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关键能力”突破
1.时间计算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的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2.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分析方法如下。
计算公式: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正负选取原则,B在A东侧时取“+”,B在A西侧时取“-”(东加西减)。
3.日期的计算方法
(1)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2)确定日期范围。
以时间确定
范围 180°经线的地方时(T)就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T/2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T/24
以经度确定
范围 先求出0时所在经线,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所跨过的经度数(Y)即为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Y/360,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Y/360
(3)特殊情况下,当太阳直射0°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当太阳直射180°经线,全球平均分为两天;当0时经线在东时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当0时经线在西时区时,新的一天占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
(4)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计算;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3年新课标全国乙卷,改编)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据此完成(1)~(2)题。
气象台站 珲春 辽源
经度 130.35°E 125.15°E
纬度 42.86°N 42.90°N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约14时00分 约13时20分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约14时40分 约13时50分
(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
(2)辽源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出现时刻,全球处于新一天的范围约占
(  )
A.1/2 B.13/18 C.1/4 D.4/5
D
B
【思维过程】
40
11:20
3小时20分钟
17时20分
13/18
[跟踪训练]
考向1 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2024年广西柳州开学考试)北京时间2024年7月15日上午9:20,2024年美洲杯决赛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80°W)举行,总历时近三个小时,最终阿根廷队通过加时赛以1∶0战胜哥伦比亚队,连续两届捧起美洲杯冠军奖杯。迈阿密夏季采用夏令时,时间较所在时区快1小时。据此完成第1~2题。
1.2024年美洲杯决赛开赛时,迈阿密时间为(  )
A.7月14日19:20
B.7月14日19:00
C.7月14日21:20
D.7月14日21:00
解析:第1题,2024年美洲杯决赛开赛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7月15日上午9:20,迈阿密(80°W)本属于西五区,但该市夏季采用夏令时,采用西四区时间,因此迈阿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为7月14日21:20,C项正确。
C
2.2024年美洲杯决赛结束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最接近(  )
A.90°E B.120°E
C.90°W D.120°W
解析:第2题,2024年美洲杯决赛结束时,北京时间接近7月15日12时,故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最接近120°E,B项正确。
B
考向2 行程时间的计算
  (2024年江苏南通期中)某教授乘飞机从上海前往美国休斯敦(95°W)考察交流,下图为本次行程的航班描述,图中所示时间均为当地时间。甲地和休斯敦都采用夏令时(将钟表拨快1小时)。据此完成第3~4题。
3.据图推算甲地所在时区为(  )
A.西五区 B.西六区
C.西七区 D.西八区
解析:第3题,上海使用北京时间,于7日13:00起飞,13小时后到达甲地,则到达甲地时北京时间为8日2:00。此时甲地为7日11:00,由于甲地使用夏令时(将钟表拨快1小时),因此飞机到达时甲地区时是7日10:00,故甲地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应位于西八区,D项正确。
D
4.该教授到达休斯敦时,应将手表调整为(  )
A.7日19时 B.7日18时
C.8日19时 D.8日18时
解析: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西八区,休斯敦(95°W)位于西六区,由于甲地和休斯敦都采用夏令时(将钟表拨快1小时),因此休斯敦时间比甲地区时早2小时。中转飞机在甲地起飞时间为7日14:00,三小时后到达休斯敦,因此到达时甲地区时为7日17:00,对应的休斯敦时间为7日19:00,A项正确。
A
考向3 日期的计算
  (2024年湖南长沙开学考试)2024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7月26日19:30(北京时间为7月27日1:30)在巴黎举行,开幕式后各项比赛正式进行。据此完成第5~6题。
5.为了不影响工作和休息,湖南大部分观众在观看直播比赛时,最好选择巴黎时间   进行的比赛。(  )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白天
B
解析:第5题,由材料“2024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7月26日19:30(北京时间为7月27日1:30)在巴黎举行”可知,开幕式开始的巴黎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巴黎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在不影响工作和休息的前提下,应是北京时间晚上(大致18:00—24:00)看比赛直播,对应巴黎时间下午,B项正确。
6.开幕式开始后1小时,与全球日期分布范围最接近的是(空白部分表示与北京同一日期)(  )
解析:第6题,开幕式开始后1小时,北京时间刚好为2:30,90°E为0:30,0:00为82.5°E,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是新的一天,即范围从82.5°E向东至180°,大致跨经度97.5°,与A图最为接近,A项正确。
A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397~398)
一、选择题
  (2024年四川眉山模拟)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这种轨道卫星的地面高度约为3.6万千米,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信卫星(下图)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赤道上Q地相比(  )
A.角速度大 B.角速度小
C.线速度大 D.线速度小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半径较地面上对应赤道上点的地球赤道半径要长,故自转线速度较地面上对应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C项正确。
C
2.我国发射地球赤道同步轨道卫星时,运载火箭起飞后通常飞行方向是
(  )
A.向东南飞行 B.向西南飞行
C.向东北飞行 D.向西北飞行
解析:第2题,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赤道以北,因此运载火箭起飞后需要向南调整姿态至赤道上空;同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动与地球自转同步,即自西向东旋转,为了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线速度节约燃料,运载火箭起飞后还需要向东调整姿态,A项正确。
A
 (2024年福建莆田模拟)北斗七星辨识度极高,常被古人用来测算时节。如图示意使用星晷定时:通过晷盘中央孔看向北极星,旋转指针直到与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两星延长线重合,此时指针在晷盘上所指刻度即为当地时间。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则是通过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判定季节。据此完成第3~4题。
3.使用星晷定时,3小时后再次测算,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  )
A.顺时针旋转45° B.顺时针旋转90°
C.逆时针旋转45° D.逆时针旋转90°
解析:第3题,北极点俯视图中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地球上观看星星的位置也会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题意可知,星晷定时主要朝向北极星,且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度/小时,故3小时后,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逆时针旋转45度,C项正确。
C
4.每天夜晚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相关,主要是因为(  )
A.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B.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
C.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
D.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
解析:第4题,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导致斗柄的位置相对北极星发生位移,致使斗柄的指向发生季节性变迁,B项正确。
B
  (2024年浙江金华模拟)2023年10月1日,我国各地迎着日出举行了隆重的国庆升旗仪式。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于10月1日19:45开始,比赛约持续了1小时。读我国四地相关数据表,完成第5~6题。
地区 经度 纬度 海拔/米 昼长
甲 134°E 46.8°N 50 11:43:21
乙 116°E 40°N 47 11:47:52
丙 112.2°E 16.5°N -2 11:59:39
丁 75.5°E 37.7°N 3 088 11:48:55
5.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5题,材料提到迎着日出举行了隆重的国庆升旗仪式,故升旗时间与日出时间有关,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四地昼长较为接近,其日出地方时接近,故最早升旗时间与四地的东西位置有关,甲地位于134°E,是四地中最靠近东侧的城市,乙地与甲地地方时相差近一小时,丙、丁两地相差则更远,故四地中最早迎来日出升旗的是甲地,A项正确。
A
6.比赛开始时,属于10月1日的范围最接近全球的(  )
A.全部 B.1/2 C.2/5 D.5/6
解析:第6题,该场比赛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9:45开始,此时西十二区为9月30日23:45,旧的一天(9月30日)仅剩西十二区,10月1日的范围大致占352.5/360,从选项来看,属于10月1日的范围最接近全球的全部,A项正确。
A
  (2024年广西桂林开学考试)家在香港的王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手机上显示的仍然是北京时间。王先生游览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2023年9月23日9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2023年9月23日6时。据此完成第7~8 题。
7.该岛的经度可能为(  )
A.155°E  B.160°E 
C.165°W  D.75°E
B
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可知,王先生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区时。当地报时为2023年9月23日9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2023年9月23日6时,说明当地区时比东八区的区时早3小时;越向东时间越早,因此该岛所在时区位于东八区以东3个时区,为东十一区,东十一区的范围为157.5°E~172.5°E,B项正确。第8题,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西侧铁轨受力大,东侧铁轨受力小,A项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西侧铁轨受力大,东侧铁轨受力小
B.此时北极中国黄河站(11°56'E)为当地时间2023年9月22日22:00
C.国际日界线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新
D.此时地球上昏线位置在东半球
解析:第8题,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西侧铁轨受力大,东侧铁轨受力小,A项正确。
A
 (2024年山东聊城模拟)右图示意某日地球日照分布,阴影部分是黑夜。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该日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2:30 B.4:30
C.6:30 D.8:30
解析:第9题,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据图可以判断,晨线与a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与晨赤交点经度相差约22.5°,日出的地方时比晨赤交点早约1.5小时,约为4:30;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同,日出时刻相同,因此该日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4:30,B项正确。
B
10.张先生乘飞机以每小时跨越一个时区的速度从b点沿昏线向赤道飞行,6小时后刚好到达赤道,则飞机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  )
A.(23°26'S,180°) B.(23°26'N,180°)
C.(0°,45°E) D.(0°,135°W)
解析:第10题,张先生乘飞机以每小时跨越一个时区的速度从b点沿昏线向赤道飞行,出发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是45°W,飞行速度为15°/小时(与昏线移动角速度相同),6小时后飞机飞越了90°,加上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因此6小时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是135°W,此时飞机刚好到达赤道,所以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0°,135°W),D项正确。
D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
如图所示。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填“晨”或“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各点的排序为            。
(3)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先向    偏,后向    偏。

相互垂直
H=B>E=F=D>A=C
右(西) 
左(东)
(4)从D到E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
(5)若HF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全球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比为    。B点总是比F点的地方时早  小时。
12
2∶1 
2
12.下图中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表示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此图所示,北京时间为    。
(2)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    。
(3)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在3月20日和3月21日两天,地方时已进入21日的经度范围是       ;区时进入21日的经度范围是        。
6:20
东二区
25°E向东至180° 
22.5°E向东至18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