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课时3 地方性分异规律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必备知识”梳理
1.成因
(1)影响因素:[1]    、岩石[2]    等地方性因素。
(2)形成基础:通过物质与能量[3]    ,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地形
风化物
再分配
2.分异规律
针叶树
落叶阔叶
草甸
【点拨】草甸和草原的区别
(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关键能力”突破
1.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及表现
(1)判断思路。
判断自然地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应是什么自然地带,然后将实际的自然地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地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主要表现。
表现 具体案例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地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森林植被,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约束 自然地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地带分布范围很窄且呈长条状
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2.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因素
(1)地形因素影响。
地区 自然景观 成因分析
理想 现实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和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地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
(2)洋流因素影响。
地区 自然景观 成因分析
理想 现实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分布于20°~30°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赤道 西部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北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的自然地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的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的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3)水分和海陆分布因素影响。
因素 地区 自然景观 成因分析
理想 现实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
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
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
针叶林带 无 陆地缺失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4年湖南高考地理)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下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生长较慢 沉积为主
B.甲时期生长较快 侵蚀为主
C.乙时期生长较快 沉积为主
D.乙时期生长较慢 侵蚀为主
A
(2)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  )
A.常受干热风影响
B.土壤养分流失
C.曾被沉积物掩埋
D.遭受低温冻害
C
(3)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
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
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
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
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
D
【思维过程】
侵蚀
增厚
缓慢 

较快
侵蚀
较慢
增多
下渗 
[跟踪训练]
考向1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4年浙江杭州期中)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下图是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的景观照片,该处河谷近处段呈东西向延伸,一侧坡面植被茂密,另一侧坡面植被稀少。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植被稀少一侧坡面相比,另一侧坡面植被茂密主要是因为(  )
A.河谷阳坡光照充足
B.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河谷阴坡蒸发较弱
D.冬季风背风坡气温较高
C
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分。该河谷呈东西向延伸,河谷南坡为阴坡,光照较差,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茂密,C项正确;河谷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植被稀疏,A项错误;当地受夏季风影响小,且夏季风的迎风坡为河谷北坡,B项错误;河谷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D项错误。
2.河谷两侧坡面的植被差异符合(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第2题,河谷两侧植被差异是因为坡向差异导致的水热状况差异,体现的自然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D项正确。
D
考向2 非地带性现象
  (2023年新课标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山坡地势较高,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进而形成草甸植被,D项正确。
D
4.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地下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B项正确。
B
“核心价值”提升
热点情境必“追”14
地形对地域分异的影响
[情境归纳]
1.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保持自然带的完整性,使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明显。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低纬和高纬地区显著、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典型,都与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关。
 
2.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一方面破坏了水平自然带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会形成垂直地域分异。
(1)随着山脉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的变化,会形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其自然带的递变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一般来讲,从山谷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呈现出乔木—灌木—草甸的递变规律,但在一些干热河谷,森林一般生长在山顶或半山腰,谷底却是灌丛或荒漠草地,这种现象就是倒置的垂直自然带。
3.地形(地势)也是形成地方性分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4.坡向的影响
(1)阳坡与阴坡的影响:非热带地区,朝向低纬的阳坡,光照充足,气温高,自然带分布高于阴坡。气候干旱地区,由于阳坡气温高,蒸发量大,水分更缺乏;而阴坡气温相对较低,蒸发更弱,水分较充足,自然带反而高于阳坡。
(2)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影响:在基带热量盈余的地区,不同坡向热量充足,差异不大。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如果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有一定差异,则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迎风坡高。如太行山的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
水较多,气温较低,同一自然带分布较背风坡低。如果水分短缺,水分就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降水集中的高度往往会多形成一个自然带。如天山北坡比南坡多出一个森林带。
(3)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时,同一自然带分布较另一侧高。如秦岭的南坡既是阳坡又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比北坡高。
[应用体验]
  (2024年江苏连云港模拟)苔藓矮曲林是山地的一种群落变型,其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林内阴湿,多附生苔藓植物。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山地是(  )
A.贡嘎山 B.武夷山
C.长白山 D.太行山
解析:第1题,该山地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故可判断位置在亚热带,长白山、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D项错误;该山海拔只有2 000多米,贡嘎山为横断山系大雪山主峰,海拔较高,故武夷山符合条件,A项错误,B项正确。
B
2.近年来,该山地针阔混交林分布上限升高、面积增加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解析:第2题,山地针阔混交林分布上限升高,说明热量条件改善,整体气温上升,A项正确。
A
3.该山地有苔藓矮曲林分布,其海拔是(  )
A.1 300~1 500米
B.1 500~1 700米
C.1 700~1 900米
D.1 900~2 100米
C
解析:第3题,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山地阔叶林在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落类型,其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独特,在大风、气温低、常年多雨、潮湿的生境条件影响下,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林内阴湿,多附生苔藓植物,故名苔藓矮曲林。该群落类型一般为森林分布的上限,该山森林上限(针叶林)海拔约为1 700米,故苔藓矮曲林分布海拔为1 700~1 900米,C项正确。
  (2024年黑吉辽高考地理)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下图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第4~5题。
4.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经过长期演变,河谷底部主要被河漫滩占据,形成河漫滩谷,谷坡比峡谷更加和缓。甲接近分水岭,水位偏低;乙为河漫滩、丙为冲(洪)积扇,不断接受洪水的冲刷或物质输入,地下水位不稳定,地貌仍处于发育过程中;丁为相对和缓的谷坡,水位适中,形态相对稳定,与其他位置相比,地貌稳定性和适宜性高于其他位置,故其植被更接近地带性植被,D项正确。
D
5.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是(  )
A.河漫滩草甸 B.洪积扇灌丛
C.沟谷沼泽林 D.分水岭疏林
A
解析:第5题,流域整体发生构造抬升,河床下切,河漫滩面相对抬升到不被洪水淹没的高度时,就成为河流阶地面。阶地地表排水顺畅;地表组成物质是冲积物,透水性较好,水位适宜,地面相对高亢而稳定。河漫滩草甸即会最快演替为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A项正确。冲积扇灌丛是由于地表物质差异而产生的分异,地下水位变化对其影响小。分水岭疏林是由于坡度和土壤水分少,干旱的原因引起的分异;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会加剧干旱,分异更明显;沟谷沼泽林是由于地表水过多而产生的分异,地下水位下降,需要此地先逐渐旱化后逐渐演替。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43~444) 
一、选择题
  (2024年江苏南京联考)位于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是一个火山岛,同时岛上约八分之一的面积被冰川覆盖,被誉为“冰与火之岛”。下图中的甲示意冰岛某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甲类型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
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冰岛约八分之一的面积被冰川覆盖。读图可知,冰岛河流水系呈放射状,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甲处位于河流源头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应为冰原带,A项正确;冰岛面积较小,海陆位置差异小,且甲处并非位于沿海,受洋流影响小,B、D项错误;冰岛南北纬度差异较小,C项错误。
A 
2.苔原植被是冰岛典型地带性植被,但不少地方也分布着斑块状的草甸,其最可能分布在(  )
A.火山顶 B.海岸边
C.温泉处 D.悬崖处
解析:第2题,与苔原植被相比,草甸分布地区水热条件更好,因此呈斑块状的草甸最有可能分布在温泉附近,C项正确;火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A项错误;冰岛地处高纬地区,海岸边为苔原植被,B项错误;悬崖处地势落差大,土壤贫瘠、海拔较高,不适合草甸生长,D项错误。
C 
 (2024年浙江湖州模拟)某同学在国庆假期随父母从杭州到呼和浩特自驾旅行,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该次旅行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济南到北京途中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A.草原成片分布 B.单一的针叶林
C.树叶枯黄脱落 D.树木开始抽芽
解析:第3题,济南位于山东省,与北京同在华北平原,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国庆前后,该地气温渐凉,树叶变得枯黄并脱落,C项正确。
C
4.影响杭州到北京自然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
C.土壤 D.热量
解析:第4题,杭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两地都属于平原地区,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热量,D项正确。
D
 (2024年山西多校联考)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是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最高的山峰,海拔7 782米;托木尔峰位于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界线附近,属天山山脉中天山区,是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 443.8米。下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南坡和托木尔峰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第5~7题。
5.图中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  )
A.山地荒漠带、山地森林带、山地草原带
B.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
C.山地森林带、山地草原带、山地荒漠带
D.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山地荒漠带
B
解析:第5题,托木尔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基带为山地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的升高,托木尔峰受北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逐渐增多,随后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即乙、丙自然带分别是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B项正确。
6.托木尔峰南坡冰雪带下限远低于南迦巴瓦峰南坡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植被 D.坡度
解析:第6题,据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纬度较低,获得热量较多,基带气温较高;托木尔峰位于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界线附近,纬度较高,获得热量较少,基带气温较低;根据所学知识,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故托木尔峰南坡冰雪带下限远低于南迦巴瓦峰南坡的主导因素是热量,A项正确。
A
7.与托木尔峰南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排列顺序较为相似,主要原因是南迦巴瓦峰(  )
A.纬度较低 B.人类活动频繁
C.位于湿润区 D.海拔较高
C
解析:第7题,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托木尔峰南坡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有所改善,自然带依次为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高山草甸带等;而南迦巴瓦峰南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距海较近,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使得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形成了热带季雨林带,并形成了自然带的垂直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的现象。综上所述,与托木尔峰南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位于湿润地区,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组合多样,才能形成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排列顺序较为相似的垂直自然带,C项正确。
 (2024年山东日照开学考试)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天山山脉山地自然带分布发生了变化。如图示意天山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中丙与乙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据此完成第8~10题。
8.甲、乙、丙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云杉、草甸 B.草甸、云杉、草原
C.草原、草甸、云杉 D.云杉、草原、草甸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甲自然带年降水量约为150~400毫米,且位于荒漠带之上,应为草原带;乙位于北坡,降水量最多,其自然带为森林带(云杉);丙海拔高,降水少,为高山草甸带,A项正确。
A
9.随着气候变暖,乙自然带(  )
A.上界下降,下界上升
B.上、下界限整体上升
C.上界上升,下界下降
D.上、下界限整体下降
解析: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为云杉林,植被带界限受山地温度影响显著,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积温上升,云杉林带分布的上限会向上运动,全球变暖,蒸发加强,草原带分布的上限会向上发展,导致森林带分布的下限也会向上发展,B项正确。
B
10.导致该山丙与乙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的直接原因是(  )
A.蒸发增强 B.湿度减小
C.光照减少 D.降水减少
解析:第10题,从材料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草甸与云杉林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是因为云杉林上界有向上移动的趋势,过渡地带森林开始逐渐增多,而随着森林增多,光照被大量阻拦,到达地面的阳光进一步减少,使得草类植株密度有明显的减少趋势,C项正确。
C
二、非选择题
11.(2024年河南焦作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澳大利亚西北部干湿季分明,干季漫长,易出现极端高温干旱现象,湿季降水集中,多风暴,典型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也存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 000千米的样带,使其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的“天然实验室”。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纬度变化带来的热量差异。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量分布。
(1)简述澳大利亚西北部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天然实验室”的条件。
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地形平坦,受地方性因素影响小;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2)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热量差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推测图示区域南北向植被特征的差异。
地处低纬度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南北差异小;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小;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自北向南稀树草原的树木减少;自北向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
12.(2024年山东菏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太白山地处秦岭主脊,海拔3 767米,是秦岭最高峰,其山地各林带(下图)高于同属秦岭山区的其他山地。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 450米左右,南北两坡相当。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山地林带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被称为“超级垂直带”。秦岭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具有物种最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解释太白山各林带海拔较高的原因。
(2)说明太白山南北两坡林线高度相当的原因。
太白山位于秦岭主脊,且海拔最高,相同海拔高度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大;山体可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并转换成长波辐射被附近大气吸收,从而使温度高于同海拔其他山地,热量条件好,使林带发育的位置更高。
太白山林线距离山顶较近,其山体体积较小,山坡面积较小;南北两坡水分和热量交换充分,水热条件差别小。
(3)分析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对太白山“超级垂直带”形成的作用。
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为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带提供了耐寒和耐热物种,从而在林带分布的上限和下限区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拓宽了其垂直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