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节地质灾害及其避防课时1地震灾害及其避防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节地质灾害及其避防课时1地震灾害及其避防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及其避防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人地协调观: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综合思维:说明常见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与危害。
3.地理实践力:学习、演练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课时1 地震灾害及其避防 (基础课时,一遍过)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及其避防
“必备知识”梳理
1.地震的形成与分布
(1)地震的形成与分布。
地中海
环太平洋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和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
[3]     带。
构造断裂
(3)地震构造。
①地震构造:上图中a为[4]    ,b为震中,ab为[5]    ,bc为[6]     。
②等震线:是指在地图上把地面[7]    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③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8]    的指标。地震烈度的大小与[9]    、震源深度、[10]    、地质构造、
[11]    等因素密切相关。
震源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破坏程度
破坏程度
震级 
震中距 
地面建筑
它们的关系如下:
震级和烈度是对同一次地震的不同描述
  地震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因此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2.地震的危害
直接
危害 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12]    ,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间接
危害 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13]    ,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次生
灾害 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14]    、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
海啸
地震灾害危害严重原因的分析思路
  (1)震级大,震源浅,破坏性大或者滑坡、泥石流面积、体积大。
  (2)受灾区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3)地面建筑的抗灾能力差。
  (4)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5)震区交通不便,救援不及时,救灾机制不健全,经济落后,救灾能力差。
  (6)诱发其他灾害,加剧灾情等。
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1)震前准备。
(2)避震方法。
(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学科素养”应用
考向1 地震的形成及地震构造
  (2024年河南洛阳模拟)主震型地震的震级很高,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与13时24分,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及多次余震,震中相距96千米,震源深度均在20千米以内,是一种罕见的“双主震型地震”,损失巨大。下图示意此次土耳其“双主震型地震”烈度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烈度的空间分布可以推断(  )
A.震中位置 B.震源深度
C.断层走向 D.断层类型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断层周边的烈度较大,烈度较大的区域呈带状延伸,与断层空间分布方向一致,C项正确。
C
2.与同震级的“单主震型地震”相比,“双主震型地震”(  )
A.前震更多 B.余震更多
C.震源更深 D.烈度更大
解析:第2题,由于主震型地震中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因此主震发生前的前震和余震都很少;“单主震型地震”与“双主震型地震”的震源深度无法判断;“双主震型地震”中第二次地震使已经受损的建筑物遭到二次破坏,造成了更严重的伤亡和损失,烈度更大,D项正确。
D
3.地震发生后,有一个气旋从地中海登陆灾区,该气旋可能为灾区(  )
A.带来一次升温天气
B.增加地震救援难度
C.带来降水缓解春旱
D.诱发余震加重灾情
解析:第3题,气旋登陆一般会带来降水等,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使地震救援难度加大,B项正确。
B
考向2 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024年甘肃兰州模拟)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拉脊山北缘断裂带的断层活动。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下图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此次地震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两侧岩体受力及运动状况是(  )
A.垂直拉伸,滑移,断裂
B.水平拉伸,断裂,滑移
C.垂直挤压,滑移,断裂
D.水平挤压,断裂,滑移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变形后由于承受不住压力,进而发生断裂,两侧岩体随着断裂面发生滑移形成的,D项正确。
D
5.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
A.震中以东 B.震中以西
C.震中以北 D.震中以南
解析:第5题,一般越靠近震中,烈度越高,因此图中内圈的烈度较外圈大。读图可知,图中震中位于内圈的偏南部,因此震中以北的大面积区域均属于高烈度区,受灾严重,C项正确。
C
6.距震中约4~6千米的区域受灾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震中距小 B.人口密集
C.资源丰富 D.土质疏松
解析:第6题,距震中约4~6千米的区域受灾程度最大,高于震中地区,因此震中距小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距震中约4~6千米的区域由于人口密集,受灾程度最大,B项正确;资源丰富和土质疏松的地区并不一定受灾程度就大,C、D项错误。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