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一节 气象灾害及其避防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2.区域认知:结合图表、文字等相关材料,掌握常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3.人地协调观:通过图文材料,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课时1 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一节 气象灾害及其避防“必备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概念: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1] 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4] 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影响因素 分布气候 多发于[2]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 地形 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3] 地区 江河洪水 季风气候区地势低洼中下游3.危害(1)带来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5] 、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6] 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③次生灾害: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2)特点: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7] 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人员伤亡水土流失 高4.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洪水并非就是洪灾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害,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可称之为洪灾。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8] 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多发区域土壤缺水非洲华北3.危害牧草旱灾并非只发生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常年降水较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而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的情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灾,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关键能力”突破1.我国旱灾的主要类型、分布及成因旱灾类型 分布地区 旱灾成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春旱 东北和华北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返青时节,需水量大伏旱 江淮地区 7、8月,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出现持续性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 作物生长、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夏秋旱 华南地区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雨带北移,降水少 工农业用水量大冬春连旱 西南地区 冬春季节,受云贵高原阻挡,阴雨天气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北部地区,而西南地区降水少 农作物生长的需水量大;水利设施不完善2.三个角度分析洪灾的原因——“来水”“容水”和“去水”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为因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引起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蓄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容积小。如长江中下游因围湖造田、上中游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萎缩。淮河下游少湖泊、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造成漫溢或溃堤。(3)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造成两河流流域容易发生洪灾。3.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1)工程性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思考,具体措施有:①上游——修建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③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2)非工程性措施。①加大监测和预报的科研投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②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加强防洪、抗洪的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等。“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0年上海高考地理)城市洪涝是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金奈是印度的第三大商业和工业中心,是印度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是金奈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基础设施落后,洪涝多发。图甲为金奈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乙为金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丙为1980—2010年金奈湿地、已开发区域面积变化图。(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金奈洪涝多发的原因。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在10—11月;夏季容易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形: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河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容易造成短时间来水量增加;沿海地区容易遭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2)比较金奈1980—2010年湿地和已开发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洪涝的影响。变化: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影响:湿地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3)列举金奈在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运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被面积,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思维过程】洪涝的自然原因 气候 属热带季风气候, 月降水量大且集中;夏季易受 影响,带来大量降水 地形 金奈平均海拔160米,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 河流 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广,容易造成短时水量 海洋 夏季沿海地区多风暴潮,受海水 ,排水 面积变化及影响 湿地减少→调洪蓄洪功能 已开发区域增加→地面硬化→下渗 ,地表径流 →增加洪涝发生概率 减轻洪涝措施 非工程措施(监测、预报、规划、法律法规等)、10 措施 10—11热带风暴不畅 增加 顶托 不畅减弱 减少增加 工程[跟踪训练]考向1 洪涝灾害及其避防 (2024年江苏南京模拟)我国某流域洪涝灾害频发,流域内不同水文站点的洪水特征差异显著。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该河中下游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如图为该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该流域洪水类型主要为( )A.融雪洪水 B.暴雨洪水C.冰凌洪水 D.冰川融水洪水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河南省部分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为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产生洪水,故洪水类型主要为暴雨洪水,B项正确。B2.下列站点中洪峰历时最短且涨落速率最快的是( )A.芦庄 B.周口C.王家坝 D.鲁台子解析:第2题,洪峰历时短、涨落速率快,则河流的流速快、调节洪水能力弱,图中芦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且为支流,河道较窄,会使洪峰历时短且涨落速率快,A项正确。A3.导致该流域中下游洪水特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扩大硬化地表 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 D.开垦荒地解析:第3题,由材料“该河中下游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说明人类活动调节了河流流量的时间分配。修建水库可调节河流流量的时间分配,使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B项正确。B考向2 干旱灾害及其避防 (2024年江苏盐城期末)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如图为我国年干旱频率分布图。读图,完成第4~5题。4.下列地区中旱灾最为严重的是( )A.西北内陆B.江淮地区C.华北平原D.东南沿海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华北平原年干旱频率最高。C5.图中甲地干旱严重的原因是( )A.风力强劲,蒸发旺盛B.岩溶地貌,地表水少C.植被稀少,径流集中D.大陆性强,降水稀少解析:第5题,图中甲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渗水性强,地表水匮乏。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