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锋面与天气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锋面与天气课件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综合思维:运用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判断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和影响某地的天气系统。
3.地理实践力:绘制锋面(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判断天气系统并解释现实生活中天气变化的原因
课时1 锋面与天气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必备知识”梳理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上[1]    、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温度
(2)分类及天气。
①分类:温度比移经地区气温高的气团叫[2]      ,比移经地区气温低的气团叫[3]      。
②天气: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
[4]    天气。
暖气团
冷气团 
晴朗
冷暖气团的相对性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面
(1)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5]    ,如图中B。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6]    ,如图中C。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天气特征。
锋面两侧的温度、[7]    、气压差别很大,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8]    等天气现象。
锋面
锋线
湿度
降水 
锋面过境不一定会带来降水
  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二、锋的类型
1.冷锋
(1)概念:[9]    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天气。
(3)分布:我国一年四季都有,[12]   半年更常见。
冷气团
下降
温暖
晴朗

2.暖锋
(1)概念:[13]    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2)天气。
(3)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和[17]       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暖气团
上升 
连续性
降水
低温晴朗
长江中下游 
3.准静止锋
(1)概念:冷、暖气团[18]     ,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2)天气。
(3)分布:夏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20]   准静止锋;冬半年,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形成[21]   准静止锋。
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
江淮
昆明
“关键能力”突破
1.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符号。
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 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 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看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冷锋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移动方向一致;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暖锋移动方向与暖气团移动方向一致。
(3)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移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5)看降水时间及强度:冷锋多为狂风暴雨,时间短,强度大;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6)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虚线为气压,实线为气温)。
2.影响我国的两个典型的准静止锋
类型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时间 夏初 冬半年
形成 冷、暖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由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冷锋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导致锋面不能大幅度移动
类型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天气
特征 出现长达一个多月的连绵阴雨(梅雨)天气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以晴朗温暖天气为主;贵阳受冷气团控制,以阴雨冷湿天气为主
图示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C
(2)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A
【思维过程】


锋面
增加
降低
减慢
[跟踪训练]
考向1 锋面类型的判读
  (2024年安徽合肥模拟)位于锋面上和锋面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观测站在锋面过境时,自下而上在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风向是从0°开始为正北方,顺时针方向转一圈为360°。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垂直方向上,该锋面的高度范围大致为(  )
A.1 000~1 500米 B.1 500~2 000米
C.2 000~2 500米 D.2 500~3 000米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0~1 500米风向大致相同,为90°至135°,属于东南风;在2 000~3 500米风向大致相同,为180°至250°,属于西南风,风向在1 500~2 000米上下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材料“位于锋面上和锋面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可知,该锋面的高度范围大致为1 500~2 000米,B项正确。
B
2.据图推测,该锋面的类型及主动运动的气流分别为(  )
A.冷锋;东南风 B.暖锋;东南风
C.冷锋;西南风 D.暖锋;西南风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观测站近地面风向在100°左右,吹东南风,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暖湿气流主要为东南风,因此该锋面应位于锋面气旋的右侧,为暖锋,主动运动的气流为东南风,B项正确。
B
考向2 准静止锋与天气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米/秒的风场。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主要受来自陆地的偏北风影响,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影响,偏南风途经海洋,带来的水汽量更充足,因此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项正确。
4.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由偏北风和偏南风共同组成,偏北风输送来自高纬地区的冷空气南下,偏南风输送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北上,在广东省北部附近相遇,其中广东省北部地区主要受偏南风控制,温度相对较高,会出现持续性降雨,地表径流增多,加上该地区地形起伏大,会使土壤侵蚀加剧,B项正确。
B
“核心价值”提升
热点情境必“追”④
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
[情境归纳]
1.影响机制
受海陆热力性质和大气环流动力因素的共同影响,夏半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气压显著升高,一般形成两个高压中心,东部的
是夏威夷高压,西部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的高压脊向西延伸,高压脊北、西侧就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夏季风将太平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置一般在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由于西太平洋副高及其高压脊南北移动,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也呈现有规律地推移。
 
2.移动规律——“三停”“两退”

停 一
停 4、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西太平洋副高高压脊东西延伸,其北侧的夏季风与大陆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进入雨季,江河水位上涨,形成华南前汛期

停 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暖湿的夏季风与大陆冷空气相遇形成江淮准静止锋,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雨带从长江下游地区向东延伸到韩国、日本的南部

停 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此时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两退 9月份,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南撤,雨带南移至长江以南。此时西南季风将印度洋的水汽挟带至西南地区,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华西秋雨
10月份,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地区,干冷的冬季风逐渐占主导,锋面雨带在陆地上消失
3.影响
(1)正常年份。
锋面雨带有规律的推移,导致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北方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
(2)异常年份。
①西太平洋副高偏强时,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西太平洋副高偏弱时,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提示:7、8月份,虽然锋面雨带已经北移,但由于此时位于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华南地区常受到热带气旋(台风)、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也较多,江河水位仍较高,进入华南后汛期。
[应用体验]
  (2024年四川内江模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解析:第1题,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图中暖湿气流应呈顺时针方向运动,B项符合题意。
B
2.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6月,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时节,B项正确。
B
  (2024年北京平谷区期中)“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反映出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  )
①最大值超700毫米 ②低于平均值的年份多 ③季节变化较大 
④年际变化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99年,在650毫米左右,未有超过700毫米的年份,①错误;高于平均值的年份有19个,低于平均值的年份更多,②正确;图中只显示出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没有信息显示季节变化大,③错误,④正确。
4.“空梅”的年份(  )
①亚洲高压势力比较强盛 ②中国东部季风区南涝北旱 
③江苏省伏旱可能更严重
④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空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雨带推进速度过快,在江淮地区的停留时间过短,说明亚洲高压势力较弱或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偏强、位置偏北,锋面雨带过快向北推进会导致中国东部季风区出现北涝南旱,①②错误,④正确;“空梅”出现的年份,江苏省可能长时间受西北太平洋副高控制,伏旱可能更为严重,③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