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时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时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课件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课时2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必备知识”梳理
1.低气压(气旋)
(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1]   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低压。
(2)气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2]       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3]    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大气的这种流动叫气旋。
(3)天气: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常出现[4]   天气。
(4)案例: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
低于
由四周向中心
逆时针
阴雨
2.高气压(反气旋)
(1)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5]   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高压。
(2)反气旋:高压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出,在北半球按[6]   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南半球相反),这种环流系统与气旋相反,叫反气旋。
(3)天气: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天气[7]   。
(4)案例:我国长江流域的[8]   天气,冬季的寒潮。
高于

晴朗
伏旱
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
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离,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甲为低压槽,易出现锋面;乙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
“关键能力”突破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不同方位风向的判断方法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
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低气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虚线箭头),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图中实线箭头)。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左右手定则判断方法。
南半球用左手,方法同上。
2.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被称为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图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两线。
(2)确定半球或风向。
根据北半球或南半球,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或反过来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判断北半球或南半球。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3)判断冷暖空气(气团):“北冷南冷”。
确定了南、北半球后,北半球锋面北侧为冷气团,南半球锋面南侧为冷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东暖西冷”。
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东侧锋面均为暖锋,西侧均为冷锋。如上图所示,无论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N均为暖锋,M均为冷锋。
(5)确定锋面的移动方向:“北逆南顺”。
北半球锋面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如上图所示,在北半球,锋面M、N均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2)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B
D
D
【思维过程】
北部
阿巴拉契亚
南下
低压
丁 
冷锋
墨西哥湾
[跟踪训练]
考向1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2024年安徽合肥期末)“热穹顶”是指高空大气热高压在一定时间内停滞不动,高压像罩子一样把热空气盖在热浪发生区域,使内部温度升高,引发极端高温天气。热穹顶内部近地面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但高空的高压势力太强,反而将上升气流压回地面。下沉的气流气压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进一步升高,如此循环往复,使温度越来越高。2023年7月,受其影响,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刷新纪录”,北美多地遭遇强烈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5 ℃以上的酷暑,最高气温甚至接近55 ℃。
下图为热穹顶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图中热穹顶的示意,正确的是(  )
解析:第1题,图示热穹顶发生在北半球,也就是北半球的一个高压系统,大气呈顺时针方向辐散,A项正确。
A
2.热穹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可能有(  )
①风力大 ②湿度低 ③紫外线强 ④气压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2题,热穹顶内部近地面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但高空的高压势力太强,反而将上升气流压回地面,地表气压增大,风力极小,①④错误;晴朗的天气光照较强,使得紫外线强,高温热浪导致空气干燥,②③正确。
B
考向2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2025年北京房山区模拟)下图为2023年11月6日02时和20时局部地区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天气系统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甲地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B.使甲地气温不断降低
C.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D.向东北移动且势力减弱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气系统M的气压值周高中低,为低压,在低压槽处形成锋面,因此属于锋面气旋。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C项正确。
C
4.11月6日02时到20时,乙地(  )
A.台风登陆,出海渔船应回港
B.暴雪预警,应加固蔬菜大棚
C.风和日丽,适宜户外运动
D.冷锋过境,应适当添加衣物
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月6日02时到20时,乙地经历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应适当添加衣物,不适宜户外运动,D项正确。
D
“核心价值”提升
图表技能必“读”③
等压线图的判读
[常见图形]
 
[判读技巧]
第一步:整体判断
(1)看闭合——判断高、低气压——分析天气特征。
如图1中甲处闭合曲线,中心气压高→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乙处闭合曲线,中心气压低→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看延伸——判断脊和槽——分析天气特征。
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多晴朗天气。
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多阴雨天气。
第二步:局部判断
(1)看数值——对比海陆差异——推断所示季节。
图2中南部→陆地受低气压控制,海洋受高气压控制→可推断为北半球夏季→7月(若陆地气压高,则多为冬季,1月;南半球反之)。
(2)看分布——观察疏密和递变——推断风力和风向。
①看疏密:密集风大,稀疏风小→图2中东北部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大;西南部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②画风向: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半球画出偏向风→北右偏,南左偏→图2中A地吹偏南风。
第三步:析其他要素
若图中缺少足够的等压线信息,可以借助其他地理要素分析,如图3中的风向与风速信息。
风向:西部为西北风,南部为西南风,北部为东北风→呈逆时针方向旋转→闭合等压线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气旋(若图中不显示具体经纬度也可以结合气旋中风向判断半球,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
[应用体验]
  下图为某时刻澳大利亚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
(2)判断此时①②两地的天气,并分析②地所处区域风力大小。
南半球夏季。
天气:晴朗。②所处区域风力大小:风力较小。
(3)判断甲处风向。
(4)分析③④两地附近区域气压中心特征。
东南风。
中心气压数值较小,为低压中心。
【技法应用】
角度 思维过程
看数值 根据图中气压数值可知,陆地气压低于海洋气压,由此可推断出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
看延伸 根据图示气压数值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可知,①②两地位于高压脊,多为晴朗天气
看疏密 ②地所处区域的等压线较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判风向 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摩擦力和偏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看闭合 ③④两地附近区域的气压越往中心,数值越小,所以此区域为低压中心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08~410)
一、选择题
  (2025年山西联考)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约1 200米,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边缘,冬季降雪丰富。2020年1月28日,华北地区受低压气旋控制,且低压气旋覆盖范围广,给崇礼带来了暴雪。下图示意2020年1月28日影响崇礼的天气系统。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暖锋锋前相比,冷锋锋后的降雪特点是(  )
A.降雪量小,但持续时间长
B.降雪量大,但持续时间短
C.降雪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D.降雪量小,且持续时间短
D
解析:第1题,冷锋锋后冷气团主要来自高纬度内陆地区,水汽含量低,降雪量小,且持续时间短;而暖锋锋前因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不断补充,水汽含量充足,遇到冷气团后迅速凝结,降雪量大,且持续时间长,D项正确。
2.影响暖锋锋前和冷锋锋后降雪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分布 ④下垫面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冷锋锋后受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气团控制,空气中水汽较少,且受南北走向的山谷地形影响,暖湿气流难以向西运动,因此冷锋锋后降雪量较小,①正确;而暖锋一侧受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湿度大,且位于迎风坡,地形对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显著,所以暖锋锋前降雪量更大,②正确。
A
 (2024年浙江宁波模拟)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冬季常见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性天气,产生在西北冷气流和渤海暖海面背景下。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冷流降雪的周期特征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正值,对应着降雪量偏多期,虚线代表负值,对应着降雪量偏少期。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降雪量的变化强度,降雪量越大,则实线等值线越密集。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山东半岛产生冷流降雪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冬季来自内陆地区的西北冷气流经过渤海暖海面之后增温增湿,密度变小,湿度变大,而山东半岛是陆地,冬季气温比邻近渤海海面低,暖湿气流到达山东半岛后主动沿着冷空气爬升,形成降雪天气,类似暖锋系统,C项正确。
C
4.下列年份中降雪量最大的是(  )
A.1970年 B.1980年
C.1995年 D.2005年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中实线等值线越密集代表降雪量越大,图中显示2005年实线最为密集,降雪量最大,D项正确。
D
  (2024年黑龙江双鸭山模拟)2023年11月15日,在云贵交界处——乌蒙山出现了典型的云贵准静止锋,乌蒙山的一侧云雾翻滚,另一侧则晴空万里,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5~6题。
5.形成乌蒙山两侧不同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海拔较高
B.山体坡度不同
C.焚风效应显著
D.山体坡向不同
A
解析:第5题,影响云贵地区的冷空气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经长途跋涉南下至贵州地区时势力已遭到严重削弱,加上乌蒙山海拔较高,对冷空气有较强的地形阻滞作用,此时冷空气与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乌蒙山地区相遇,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贵州一侧的冷气团在爬升到山顶后,受暖气团阻挡,形成云雾,所以形成乌蒙山两侧不同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山体海拔较高,A项正确。
6.受云贵准静止锋影响,冬季贵州地区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较低,可能是因为(  )
A.暖空气势力减弱,准静止锋东移
B.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西移
C.冷空气势力减弱,准静止锋东移
D.冷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西移
C
解析:第6题,冷空气势力减弱、暖空气势力增强会导致云贵准静止锋的位置向地势较低的东北方向(贵州)移动,贵州省中西部由受单一冷气团控制转为受锋面来回摆动影响,天气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报,C项正确。
 (2024年湖南衡阳期末)右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A处吹西北风,B处吹东北风,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风。据此完成第7~8题。
7.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解析:第7题,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中,A处吹西北风,B处吹东北风,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风,由此可知该天气系统周围气流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可判断为北半球低压,B项正确。
B
8.下列关于图中E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解析:第8题,E地在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多出现阴雨天气,A项正确。
A
 (2024年山东日照模拟)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锋面性质及其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冷锋,顺时针
B.冷锋,逆时针
C.暖锋,顺时针
D.暖锋,逆时针
A
解析:第9题,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北侧纬度较低,是暖气团;南侧纬度较高,是冷气团。该槽线位于低压中心(气旋)附近,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图示槽线附近,气流运动表现为由西南侧纬度较高的冷气团主动向东北侧纬度较低的暖气团移动,是冷锋,A项正确。
10.甲、乙、丙、丁四地(  )
A.甲地气压值可能为1 036百帕
B.图示季节乙地气候干燥少雨
C.图示时刻丙地天气晴朗干燥
D.图示时刻丁地逐渐形成飓风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C项正确。
C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年北京海淀区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每年秋季,冷空气开始活跃,给我国东部地区多地带来强烈的降温。不过,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某次强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气温异常偏高,这种现象称为“锋前增温”现象。例如江西省南昌市在2019年11月17日的最高气温达到29 ℃,而到了第二天,气温陡然下降,快速降温。如果冷空气南下的速度越快,则气团压缩增温作用越明显。
图甲示意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乙示意南岭对气温分界影响力的季节变化(数值越大,影响力越明显)。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锋面符号绘制锋面示意图。
(2)结合所学锋面知识,分析“锋前增温”现象形成的原因。
绘图略。
冷锋还未到来,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相对偏高;冷锋快速南下时,将锋前暖气团挤压,从而使暖气团压缩增温;同时近地面多盛行偏南风,有利于气温回升变暖。
(3)比较南岭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界影响力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差异:冬季比夏季影响力大(或夏季比冬季影响力小)。原因:冬季冷空气比较活跃;南岭对冷空气(冬季风)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山脉南、北气温差异较为显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岭的阻隔作用不明显。
12.(2024年四川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及天气变化状况。下图为北京时间某年9月20日14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1)推测图示时刻该区域的气压分布状况。
(2)推测上海和杭州将面临的天气变化。
陆地北部和南部各有一高压中心;东部海洋上有一低压中心。
风向由偏南风转变为偏北风,风力增强;气温下降;天气多云转阴,随后出现降雨。
(3)此刻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秋高”、但不“气爽”的天气,请就此给出合理解释。
此刻东南沿海地区在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明净;但因纬度偏低,晴天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未有凉意。
(4)有同学认为,此刻北方大部分地区正经历一场沙尘暴天气,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不赞同。理由:北方地区在高压控制下,风力微弱;此时正值9月份,大部分地区植被状况较好;雨季刚过,土壤水分好,难以扬起风沙。
或赞同。理由:根据气压分布规律,北部高压以西可能存在一低压槽,低压槽发育冷锋,带来较大风力;北部高压以西为草原和沙漠地区,植被状况较差,易扬起风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