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重难课时,层层破)第四节 气压带和风带“必备知识”梳理1.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1] 。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2] 。 冷高压热低压2.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1)形成原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且海陆[3] 。 (2)季节差异。月份 大陆上气压中心 所切断的气压带1月 [4] 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7月 [5] 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相间分布亚洲(西伯利亚)亚洲(印度) 3.南半球气压带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6] 分布的气压带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7] 分布。 4.季风环流(1)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8] ,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的风。 纬向带状季节变化(2)季风环流最典型地区——亚洲东部。项目 冬季 夏季气压中心 [9] 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 [10] 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气流特征 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 暖湿气流风向 [11] 风 [12] 风 亚洲高压印度低压西北东南(3)季风的另一成因:气压带、风带的[13] 。 夏季→南半球的[14] 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15] 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与印度。 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西南“关键能力”突破1.两个角度透析季风的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2.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强弱对比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主要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学科素养”应用[命题探究](2024年6月浙江选考)亚洲的天气、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年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甲、乙气压系统分别为( )A.赤道低压、极地高压B.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C.亚洲低压、西伯利亚高压D.副极地低压、亚洲高压C(2)图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 )A.春季气压变化,能减少沙尘灾害天气B.夏季气压控制,易出现东南季风降水C.秋季气压变化,可降低气旋出现频率D.冬季气压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温现象D【思维过程】东南亚洲高压西伯利亚 西北沙尘逆温[跟踪训练]考向1 气压中心的形成 (2024年黑龙江龙东地区联考)下图示意某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季节( )A.北京地区高温多雨B.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盛行东南风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D.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冷高压切断D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为北半球冬季,北京地区寒冷干燥,A项错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的西北风影响,盛行西北风,B项错误;该季节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C项错误;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D项正确。2.下图中符合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气压、气温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2题,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气温较低,等温面向下凹,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C项正确。C考向2 季风环流 (2024年江苏南京三校联考)下图分别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读图,完成第3~4题。3.南亚地区(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弱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后偏转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弱 ④冬季风由盛行西风南移后偏转形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解析:第3题,图示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错误,③正确;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形成的,②正确;南亚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是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用下形成的,④错误。4.与冬季风相比,南亚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气流的湿度较小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小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与冬季风相比,南亚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与地表的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与等压线夹角较小,D项正确。D“核心价值”提升图表技能必“读”④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常见图形][判读技巧]1.判读数值大小及递变(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如图2中Q地)、最小值(如图1中甲地),并且能计算出降水量的最大差值。(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如图2中由南向北递增)。2.描述延伸方向(1)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2)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3.观察形状变化(1)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位于迎风坡,如图2中Q地),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位于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4.把握疏密程度(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如图1中乙地附近。(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如图1中丙地附近。[应用体验]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如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149毫米 B.239毫米C.321毫米 D.351毫米B2.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C.大气环流 D.地形D【技法应用】角度 思维过程看数值递变规律 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对比数值大小 大局子年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花都什年均降水量为300~350毫米→计算两地年均降水量的差值角度 思维过程看数值递变规律 大致由南向北递减看年等降水量线形状 大局子附近年等降水量线闭合,接近数值较高的年等降水量线→为多雨中心→结合图中山脉分布可知,大局子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花都什附近年等降水量线闭合,接近数值较低的年等降水量线→为少雨中心→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形较为平坦,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11~413) 一、选择题 (2025年黑龙江龙东地区联考)下图为某地理老师制作的地球气压带和风带教具,图中黑实线分别代表30°和60°纬线。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对图示模型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多降水B.②处气流在冬季更强盛C.④和⑥气压带形成的原因相似D.⑥处近地面多对流雨解析:第1题,②处气流为盛行西风,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盛行西风强盛,B项正确。B2.当⑥气压带被切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一年中的丰水期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低纬度移动C.在挪威峡湾海岸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阳D.地中海沿岸地区进入多雨时期解析:第2题,⑥为副极地低压带,在北半球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所以⑥气压带被切断的时间应是北半球冬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进入多雨时期,D项正确。D (2024年江西赣州质检)2022年年末,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澳大利亚西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折向西北,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较长时间,给当地造成严重灾情。下图示意热带气旋“艾利”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第3~4题。3.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时,达尔文盛行( )A.偏西风 B.偏东风C.偏南风 D.偏北风解析:第3题,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时,达尔文地处低压中心东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偏北风,D项正确。D4.热带气旋“艾利”完成大角度转向,主要取决于( )A.西北季风B.海上高压中心C.东南信风D.陆地低压中心解析:第4题,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地区受夏季风(西北季风)影响,越往内陆,西北季风不断减弱,更多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热带气旋“艾利”移动路径折向西北,C项正确。C (2024年浙江金华模拟)读某月多年平均大气经向环流图,完成第5~6题。5.该月最可能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共有六个大气环流圈,而此时南半球3个大气环流圈的范围较大,北半球3个大气环流圈的范围较小,且位置更偏北,说明全球大气环流圈整体向北移,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最可能是7月份,C项符合题意。C6.与该月比,半年后( )A.南亚地区寒潮影响明显B.南半球对流层上界较低C.美国沿海地区飓风较多D.北太平洋锋面气旋活跃解析: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月份最可能是7月,半年后为1月,进入北半球冬季。北太平洋的锋面气旋活动在冬季更为常见,D项正确。D (2024年山东菏泽模拟)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气候现象,一般出现在9—11月,影响范围涵盖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甘肃等省级行政区域。华西秋雨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势力关系密切。如图示意华西秋雨范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据此完成第7~8题。7.华西秋雨带一般分布在副热带高压的( )A.西南侧 B.西北侧C.东南侧 D.东北侧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华西秋雨带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与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故华西秋雨带一般分布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B项正确。B8.2022年华西秋雨出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 )A.异常北进西伸 B.异常南退东缩C.由南向北移动 D.由北向南退缩解析:第8题,若副热带高压北进幅度大,停留时间长,则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雨带停留于华西秋雨区北部的时间长,秋雨多,同时,副热带高压北进西伸的结果是华西秋雨区的南部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时间长,秋雨少,A项正确。A (2024年浙江杭州模拟)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气候无四季之分,只有旱、雨季的差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季风经过斯里兰卡时。独特的是,斯里兰卡的季风常在白天的背风坡出现更强的降水。下图为背风坡降水的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若图示时间为5月至8月,则图示( )A.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B.出现更强降水的山坡朝向东北C.剖面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海风强度比11月至次年2月弱B解析:第9题,结合强降雨的位置可知,出现更强降水的山坡朝向东北,B项正确。10.斯里兰卡季风常在白天的背风坡出现更强的降水,其原因可能有( )①背风坡云量少,白天升温更快,对流强烈②山体相对高度大,背风坡气流下沉作用强 ③对流牵引海风抬升,从海面输入大量水汽 ④季风挟带的水汽少,迎风坡一侧降水量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斯里兰卡山体相对高度较小,较强的季风能轻松越过,损失的水汽少,到达背风坡时水汽仍较多,②④错误;背风坡云量少,白天升温更快,对流强烈,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吸引海风登陆,从海面输送大量水汽,在季风背风坡一侧形成强降雨,①③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5年山东潍坊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大西洋涛动,指北大西洋上两个常年活动的气压中心(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当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时,以及二者气压相差较小时,都会对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等地区的气候带来影响。材料二 下图为北大西洋轮廓图。(1)分析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原因。赤道上空气流向北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30°N上空形成西风并且堆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形成高压(动力原因);夏季受海水影响,亚速尔群岛增温慢,气温低,邻近大陆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小,增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切断了 30°N 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2)推测北大西洋涛动加强时,甲地冬季气候的变化及理由。气候变化:降水增加,气温升高。理由:北大西洋涛动加强,南北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西风风速增强,西风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增加;北大西洋暖流增强,对欧洲西部的增温增湿作用增强。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图甲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均属于这一情况。在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甲)和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图乙)。(1)若图乙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偏西风(或西南风)。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流动,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3)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图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描述其气候特征并加以具体说明。(只需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副热带高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或60°N附近(副极地低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或70°N附近(副极地低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4)图乙中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共同点及其原因:都位于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不同点及其原因: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地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风力强度大,年降水量大于P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