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地质构造与地貌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地质构造与地貌课件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及实例,掌握常见地质构造的类型及特点,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2.区域认知:结合板块图或具体区域,认识板块运动对全球尺度地表形态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四节 海—气相互作用
第三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必备知识”梳理
1.褶皱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1]   弯曲。
波状
(2)褶皱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一般[2]     
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新
老关系 [3]        [4]          
常规地貌 常形成[5]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倒置地形
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山岭
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2.断层
(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
[6]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7]     两种。
(3)地貌。
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8]   。
②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9]      。
断裂
垂直位移
高地
沟谷、河流
判断断层的依据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关键能力”突破
1.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问题指向。
①问“地质构造”,则指向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问“构造地貌”,则指向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
方法及图示 判读示例
看新
老关
系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排列,即中间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
看岩
层弯
曲 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
地点 海拔/米 某沉积岩的
埋藏深度/米
A 450 170
B 520 140
C 450 160
方法及图示 判读示例





注:B位于中间,A、C位于两侧。 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去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两处低→向上拱起→背斜→背斜山
3.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以水平
方向为主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错断原有的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美国圣安地列斯断层
以垂直
方向为主 相对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我国华山、庐山、泰山
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1年河北高考地理)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A
(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D
【思维过程】
断层
背斜
张力
相通
散失
[跟踪训练]
考向1 褶皱与地貌
  (2024年浙江金华模拟)湖北宜昌市区附近的潮水河流域面积仅4.05平方千米,属岩溶槽谷地貌,出露的地层①~⑤(由新到老)形成于寒武纪,呈小角度单向倾斜分布。潮水洞属岩溶间歇泉,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地下水排泄点,也是当地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下图为潮水河流域出露地层及岩溶水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最有可能是隔水岩层的地层序号为(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1题,潮水河位于②③地层区域,且②③地层均有河流及地下暗河入口分布,说明②③地层为透水的可溶性岩层,A、B项错误;由岩层新老关系可知,④地层比③地层老,位于③地层下方,且潮水河与杨家溪分属不同流域,故④地层最可能是隔水岩层,C项正确;⑤地层比④地层老,位于④地层下方,是否为隔水层难以直接据图判断,D项错误。
C 
2.推测杨家溪流经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图示判断依据是(  )
A.向斜,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较低
B.背斜,岩层张裂易受流水溶蚀
C.向斜,两侧对称分布有⑤地层
D.背斜,两侧对称分布有⑤地层
解析:第2题,以杨家溪为轴,其西北和东南对称分布有较老的⑤地层,西北部其他岩层未显示,但东南部是从轴线开始岩层渐新,即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判断区域为背斜构造,D项正确。
D 
考向2 断层与地貌
  (2024年浙江台州模拟)下图为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据图推测,太原盆地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地堑
C.地垒 D.背斜
B
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沿盆地边缘有断裂发育,盆地所在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抬升,相对抬升的岩块为地垒,相对下降的岩块为地堑,所以图中盆地地质构造为地堑,B项正确。
4.下列对图示地貌类型及其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冲积平原—风力沉积 ②黄土台地—流水沉积 ③黄土丘陵—流水侵蚀 ④基岩山地—地壳抬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4题,冲积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①错误;黄土台地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②错误;黄土丘陵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正确;基岩山地是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④正确。
D
考向3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如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①~⑥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第5~6题。
5.最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点是(  )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Ⅴ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图中Ⅳ、Ⅴ上面有辉绿岩,属于圈闭构造,可能形成油气藏,D项正确。
D
6.该地(  )
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左降右升
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
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
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
解析:第6题,根据岩层分布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于左侧岩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右侧岩体有所上升,A项正确。
A
“核心价值”提升
图表技能必“读”⑧
岩层剖面图的判读
 [常见图形]
 
[判读技巧]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看沉积岩:沉积岩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看断层:断层形成时间晚于被断裂的岩层。
(3)看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时间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
(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时间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看侵蚀面: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丁)。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地区该年代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但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应用体验]
  (2024年四川乐山期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岩石形成最早的是(  )
A.花岗岩 B.乙岩石
C.页岩 D.石灰岩
D
2.图中乙岩石最有可能是(  )
A.板岩 B.片麻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C
3.导致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A.背斜的底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B.向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C.背斜的顶部岩性坚硬,被侵蚀而成
D.背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D
【技法应用】
角度 思维过程
看岩石(岩层)的新老关系 看沉积岩→越往下越老→石灰岩早于页岩
看岩浆岩→晚于所切穿的岩层→花岗岩晚于石灰岩和页岩
看变质岩→晚于相邻的岩石→图中乙为变质岩→晚于花岗岩和石灰岩
判地质构造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析岩层缺失 甲处岩层顶部为侵蚀面,岩层缺失主要是地壳抬升,背斜顶部岩层易断裂,岩层被外力侵蚀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