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1河流地貌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1河流地貌课件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四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标要求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分析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掌握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或实验,解释山前冲积扇等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时1 河流地貌 (重难课时,层层破)
第四节 海—气相互作用
第四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必备知识”梳理
1.河流地貌
河段 地形 地貌景观 景观特点

游 山区 “V”形河谷 河谷:深度大,谷壁较陡,谷底[1]   
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2]   
狭窄
卵石


游 平原
地区 [3]    形河谷 河谷:宽而浅
冲积平原 山前→河口:坡度变[4]   ,沉积物颗粒变[5]   
河曲 河道:呈“[6]    ”形弯曲
牛轭湖 湖泊呈牛角形(“Ω”形)


段 地势
低平 [7]    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河口→海:沉积物颗粒由粗变[8]   



S
三角洲 

2.河谷的演变
发育
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初期 以[9]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10]  ”形
中期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11]    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12]   
向下
V
加强
槽形 
3.冲积平原的形成
类型 位置 形成
[13]      
山前 由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成
[14]        河流中下游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近似三角形的[15]     向海洋一侧扩展而成
山前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堆积体
“关键能力”突破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如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形成机制。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具体如下图所示。
(3)凹岸、凸岸的应用。
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淘金地等;凹岸处河水较深,且泥沙淤积少,可以筑港。
2.沟谷的发育过程
3.河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
(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2)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4)区域差异:不同位置的堆积物、流速减慢的原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态存在差异。
(5)河流堆积地貌颗粒物分选性的分析。
河水流速减慢,导致泥沙堆积,在堆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4.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貌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洪积—
冲积平
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
滩平
原  河流
中下
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
洲平
原  河口
地区 入海处地形平缓,且受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学科素养”应用
[命题探究]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边滩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为0.25~0.50米/秒。
图甲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乙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米3/秒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甲可知,当流量从14 278米3/秒降至6 888米3/秒时,该河段(  )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A
(2)根据图乙,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A
【思维过程】
下降
沉积 
较小
侵蚀
深槽
沉积
萎缩
减少
减少
萎缩
[跟踪训练]
考向1 河流地貌的类型
  (2025年安徽芜湖模拟)下图示意某河流干流地形地貌分布。读图,完成第1~2题。
1.牛轭湖多发育于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进入平原地区之后,由于地势平坦,以侧蚀作用为主,因此常形成河曲。当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因此牛轭湖多发育在图中③处,C项正确。
C
2.下列对图中河流地貌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形成“V”形谷,落差大,流速快,适宜发展航运
B.②处发育冲积扇,组成物质颗粒大小一致
C.③处河谷两岸发育宽广的冲积平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D.④处发育三角洲,组成物质颗粒较细,不适合农耕
解析:第2题,③处河谷两岸发育宽广的冲积平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C项正确。
C
考向2 河谷的演变
  (2024年江苏苏州模拟)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的河床变化过程。该地气候干燥,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的最大深度。据此完成第3~5题。
3.下列对图中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的河床的变化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Ⅰ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Ⅱ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冲刷—淤积的过程
C
解析:第3题,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径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Ⅱ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加深;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泥沙在该河段堆积,河床再一次抬升。综上可知,河床先后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C项正确。
4.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  )
A.洪水期降水强度 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 D.下游河流含沙量
解析:第4题,洪水时期降水强度越大,河床深度越大,故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洪水期降水强度,A项正确。
A
5.下列对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侧可能为凹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
B.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不易被侵蚀
C.b侧可能为凸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D.b侧可能为左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解析:第5题,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沉积物沉积较多,或者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剩余较多,B项正确。
B
考向3 冲积平原的形成
  (2024年江苏扬州模拟)高能洪水是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流能量高的超常规洪水。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导致河谷两侧巨型边滩分布较多。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巨型边滩景观。据此完成第6~7题。
6.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的直接原因是(  )
A.流域面积广
B.堰塞湖溃决
C.滑坡体堵江
D.泥石流入江
解析:第6题,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山高谷深,易发生滑坡,滑坡体堵江后,上游水位上涨,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洪水倾泻而下,形成高能洪水,B项正确。
B
7.区别一般河漫滩与巨型边滩的主要依据是(  )
A.面积大小 B.土层厚度
C.沉积结构 D.物质来源
解析:第7题,巨型边滩是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流能量高的超常规洪水挟带泥沙堆积形成的,因此其分选性比较差,而一般河漫滩是由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流速慢且具有一定分选性,因此两者的沉积结构不同,C项正确。
C
考向4 三角洲的形成
  (2024年广东肇庆模拟)地质工作者通过地质勘探发现,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的地层中(距今约14.8 Ma~13.8 Ma,Ma:百万年)发育着一系列古三角洲。经过分析,专家认为,古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该时期全球变冷事件引发海平面变动的结果。下图为珠江口盆地古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中大陆架三角洲面积较大,其形成原因可能有(  )
①海退速度较快 ②海底平坦开阔 ③径流入海分散 ④洋流影响明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中大陆架三角洲形成时期,径流分散,使入海水量增大,带来的沉积物多,③正确;海底平坦开阔,为沉积物提供沉积空间,②正确;海退速度较快和洋流影响明显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①④错误。C项正确。
C
9.距今约14.8 Ma~13.8 Ma时期内,本区域经历了(  )
A.持续性海退 B.间歇性海退
C.持续性海进 D.间歇性海进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三个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主要是由海退形成的。而在每个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海岸线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距今约14.8 Ma~13.8 Ma时期内,本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海退,B项正确。
B
10.海岸线从b过渡到c期间,内大陆架三角洲处的河流(  )
A.侧向侵蚀作用增强
B.侧向堆积作用增强
C.侵蚀下切作用增强
D.河床沉积作用增强
解析:第10题,海岸线从b过渡到c期间,海退速度加快,河流落差增大,内大陆架三角洲处的河流相对位于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C项正确。
C
“核心价值”提升
热点情境必“追”⑩
河流袭夺和河流阶地
[情境归纳]
1.河流袭夺的条件
(1)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2)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3)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2.河流阶地
(1)成因。
成因 形成过程
构造
运动 ①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平坦的河漫滩。
②地壳上升期间,河水下蚀加强,河床加深,平坦的河漫滩成为高出河水的阶地。
③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地壳每上升一次,就会形成一级阶地;多次地壳抬升就会形成多级阶地(有几级阶地,就至少有几次上升运动)
气候
变化 ①气候干冷期间,河流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减少,坡面侵蚀加强,含沙量增加,河床堆积,形成河漫滩。
②气候湿热期间,河流径流量增加,流域内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减少,导致河床下切侵蚀加强,形成阶地。
③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河水的堆积与侵蚀交替作用,形成一系列阶地
(2)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②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③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④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应用体验]
  (2024年浙江嘉兴模拟)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在袭夺点往往会形成瀑布,此处被称为尼克点。
图甲为我国山东省某河流发生河流袭夺前后的水系变化图,图乙为尼克点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河流袭夺发生后河流发生的变化是(  )
A.ab河段流速变慢 B.cd河段含沙量增多
C.ce河段水流变细 D.a处可能形成沼泽
解析:第1题,河流袭夺发生后,a处为原有河道的中下游,水分含量大,可能形成沼泽,D项正确。
D
2.袭夺发生后尼克点的变化是(  )
A.向上游移动,瀑布落差变大
B.向下游移动,瀑布落差变大
C.向上游移动,瀑布落差变小
D.向下游移动,瀑布落差变小
解析:第2题,袭夺发生后,尼克点瀑布将发生溯源侵蚀,其位置有向该河上游移动的趋势。河流上游地区海拔较高,瀑布向上游溯源侵蚀移动的同时减小了高差,最终瀑布落差变小,C项正确。
C
 (2024年安徽阜阳期末)河流阶地是指因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一种地形。河流阶地序列直接记录了河流下切幅度的变化,阶地的形成是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化积极响应的结果。下图是贵州省清水江三个测量点的河流阶地剖面和位置示意图(T1和T2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第3~5题。
3.三个阶地测量点,按照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  )
A.a—b—c B.b—a—c
C.c—a—b D.c—b—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a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920~925米,b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700~715米,c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635~640米,a点海拔最高,b点次之,c点海拔最低,故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位置排序依次是a—b—c,A项正确。
A
4.地壳上升幅度最大的地方是(  )
A.b点 B.c点
C.b点和c点之间 D.a点
解析:第4题,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a点的T2与T1海拔相差大约为30米,上升幅度最大,D项正确。
D
5.c点的两级阶地中,T1处建有村庄和道路的有利条件是(  )
①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 ②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 ③形成时间早,地面更广阔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T1处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方便取水,①正确;T1处没有砂层、砾石层等岩层,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②正确;T1形成时间晚于T2,且T2地面更宽阔,③错误;T1沉积物少,土壤较贫瘠,④错误。A项正确。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