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课时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基础课时,一遍过)第四节 海—气相互作用第四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必备知识”梳理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影响(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1] 。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2] 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3] ,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4] 。 生产、生活用水对外联系耕作农副产品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5] 。 (2)耕地破碎地区:聚落规模相对[6] 。 较大较小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形状的影响。(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项目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学科素养”应用考向1 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2024年江苏南通模拟)太行山中部西麓的某传统村落形成于秦汉时期,该时期民居为简易的窑洞。后来,该村落选址与民居形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图为不同历史时期该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该村落形成初期选址于( )A.山前冲积扇 B.河流凸岸C.河漫滩平原 D.山麓缓坡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村落形成初期是秦汉时期,读图可知,秦汉时期聚落主要位于牛道坡和卧牛山的山麓缓坡,D项正确。D2.与明清时期相比,村落形成之初的选址有利于( )A.田间管理 B.防洪避险C.节省建材 D.抵御寒潮解析:第2题,秦汉时期村落分布在山麓缓坡,与明清时期相比,利用了原有的坡地,较平地节省了建材,C项正确。C3.导致该村落选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灾害 B.土地C.水源 D.交通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唐宋元时期,古道修建后,新建村落沿古道分布,1949年以后新修了国道,新建村落多沿国道分布,因此导致该村落选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D项正确。D考向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24年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泥石流属于重力地质灾害,主要通过冲击破坏和掩埋建筑成灾,泥深和流速是影响其危险性的主要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泥石流与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4.图中聚落建在泥石流堆积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物抗灾性强B.错落布局,整体美观C.地处山区,平地稀缺D.灾害影响范围有限解析:第4题,该地地处山区,聚落多分布于河谷中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带,山区平地稀缺,泥石流堆积区地势平坦,聚落多分布于此,C项正确。C5.图中聚落危险性的排序是( )A.丙>丁>乙>甲 B.丁>丙>乙>甲C.丁>乙>丙>甲 D.丙>乙>甲>丁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丁、乙、丙均位于20年一遇泥石流范围内,丁地势最高,流速最大,位于流通区泥石流主线上,首当其冲,影响最大,危险性最大;其次是丙,也位于流通区泥石流主线上,但地势较缓,流速较慢且距离泥石流源地较远,危险性较小;乙不在泥石流主线上,危险性小;甲位于50年一遇泥石流范围内,危险性最小。综上所述,图中聚落危险性排序为丁>丙>乙>甲,B项正确。B(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36~437) 一、选择题(2024年河南洛阳期末)研究表明,晋陕黄河峡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Ⅰ为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阶段Ⅱ和阶段Ⅲ是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晋陕黄河峡谷幼年和壮年期地貌叠加,宽谷和峡谷嵌套,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显。如图示意晋陕黄河峡谷的宽谷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1.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河谷宽浅的原因可能是河流( )A.流速比较慢 B.径流量大C.曲流欠发育 D.含沙量小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说明所处地区地势落差不大,河流流速较慢,以侧向侵蚀为主,曲流容易发育,A项正确。A2.推测晋陕黄河峡谷上、下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差异及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上游老、下游新;侧向侵蚀B.上游新、下游老;搬运堆积C.上游老、下游新;下切侵蚀D.上游新、下游老;溯源侵蚀D解析:第2题,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河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形成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峡谷和阶地),而上游幼年期地貌宽谷更明显,说明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弱,下游下切侵蚀作用强;由材料分析可知,晋陕黄河峡谷下游除下切侵蚀作用外,还存在着向源头(北)的溯源侵蚀,导致下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老,上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新,D项正确。 (2024年河北秦皇岛模拟)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称为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为祁连山脉北麓某覆瓦型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图示山麓带洪积扇之间地壳运动的反映是( )A.河流阶地形成 B.断层构造发育C.裂谷地貌形成 D.背斜构造发育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该地有四个较为完整的洪积扇,且呈串珠状分布,可判断山前有四条东西向断层;由于断层活动,地壳多次抬升,形成多级洪积扇,故可判断山麓地带断层构造发育,B项正确。B4.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A.沉积物质减少 B.河流流速加快C.河流下蚀增强 D.发育时间缩短解析:第4题,河流从山地挟带的砾石大部分沉积在最早形成的洪积扇,输送到下游地区的沉积物质逐渐减少,因此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A项正确。A (2024年山西太原开学考试)壶穴是出现在河流中的一种独特地貌,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挟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是一种有趣的、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意义的地貌类型。如图为我国某河流中分布的壶穴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第5~6题。5.推测壶穴地貌一般发育在( )A.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下游B.径流丰富的河流中上游C.河流出山口的山前地带D.流速缓慢的河流入海口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壶穴地貌是急流漩涡挟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的,说明该河段径流丰富,侵蚀作用强的河段一般位于流经山区的河流中上游,B项正确。B6.下列地貌中常与壶穴地貌相伴分布的是( )A.冲积扇 B.牛轭湖C.瀑布 D.江心洲解析:第6题,在河流瀑布地带多急流和漩涡,河流的侵蚀作用强,容易发育壶穴地貌,C项正确。C (2024年河北唐山模拟)河流阶地往往是区内人类居所、农田、道路、工矿建设的主要分布场所。如图为云南省德钦县的梅里大峡谷景观及其一级河流阶地的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第7~8题。7.大峡谷农业生产集中在一级阶地及缓坡地带,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光照充足,土地面积广阔 ③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④靠近水源,不易发生洪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D解析:第7题,河流阶地和缓坡地带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①正确;距河流近,方便灌溉,地势略高于河面,不易受洪水侵袭,④正确;由图可知,峡谷内山高谷深,两岸山地阻挡太阳辐射,光照较弱,②错误;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是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是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③错误。8.梅里大峡谷阶地上聚落需防御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洪水、地震 B.泥石流、滑坡C.台风、落石 D.寒潮、滑坡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该峡谷两岸山地陡峭,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势低的阶地首当其冲;整个峡谷位于板块交界处,不仅阶地,所有地形部位都要防御地震;洪水、台风、寒潮不属于地质灾害。B (2024年浙江1月选考)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如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据此完成第9~10题。9.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A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阶地的抬升速率最大,A项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10.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项正确。D二、非选择题11.(2024年山东滨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曲流由于形状复杂,地貌学中将其抽象为“V”形、“U”形和“Ω”形,其中又以“V”形最为常见,“U”形次之,“Ω”形较为少见。曲流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图为曲流示意图。(1)简析曲流形状演变的一般过程。河流中下游的平直河段,两岸受到差异侵蚀,形成“V”形河曲;“V”形河曲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V”形河曲进一步发育形成“U”形河曲;“U”形河曲顶部进一步发育河曲,两个河曲向相对的方向发育,形成“Ω”形河曲;“Ω”形河曲进一步发育,将裁弯取直,河道变平直,原来的“Ω”形河曲被废弃,成为牛轭湖。(2)分析河流中下游曲流发育并长期保留的地理条件。河流中下游曲流形成发育的地理条件:地形平坦,流速较缓,河流地质作用以侧蚀和沉积为主;河流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较稳定;河曲发育过程中,地质结构稳定。河曲长期保留的地理条件:河曲形成之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形成的河曲成为河曲峡谷,可以长期保留。(3)请从以下两个方面任选其一,解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①河岸村落位置变迁;②村落旁河道位置变迁。①河岸村落位置变迁。因曲流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原本适宜居住的村落可能不再适宜,村落搬迁使得村落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②村落旁河道位置变迁。“Ω”形河曲裁弯取直之后,河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村落与河流的位置关系。12.(2023年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越溪河位于川东丘陵区,是嘉陵江的支流。由于干、支流河道下切侵蚀速率的差异,越溪河河口出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的坡度转折点),裂点不断向河流上游移动。越溪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硬度较大的砂岩,其下为较软的泥岩。在距河口2.3千米处,不断向上游移动的裂点发育为瀑布(如图)。以瀑布为界,上游河道宽浅,而下游河道则为“V”形。(1)简述河口处形成裂点并发育为瀑布的地质过程。嘉陵江流量大于越溪河流量,下切速率快,越溪河河口处出现裂点;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裂点不断地向河流上游移动;不同硬度岩石的下切侵蚀差异,形成瀑布。(2)分析越溪河瀑布上、下游河道形态差异的成因。以瀑布为界,越溪河上游河床岩石为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以侧蚀为主,形成相对平坦开阔的宽浅“U”形河谷;下游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