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中考语文/题型更多
课内文言文梳理及训练
北冥有鱼
第25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6篇
虽有嘉肴
第27篇
第28篇
马说
第29篇
大道之行也
第25篇
北冥有鱼 《庄子》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第25篇
北冥有鱼 《庄子》
全文翻译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徙去南海了。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上写:“鹏鸟迁徙到南海时,(振翼)拍打水面而行,激起的波浪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全文主旨
本文选自《逍遥游》,极写鲲鹏之大和鹏鸟奋飞之高,想象十分奇特,营造了一种广袤开阔的境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的思想。
1.重点字词
第25篇
北冥有鱼 《庄子》
词语释义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击三千里 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
迁移
记载
拍打
词语释义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野马也 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旋飞翔
旋风
离开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吹拂
词语释义
(10)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亦若是则已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头
这样
同“溟”,海
往上飞
第26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26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全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就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第26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重点字词
词语释义
(1)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知子矣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里,怎么
固然
完全,完备
追溯
第27篇
虽有嘉肴 《礼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27篇
虽有嘉肴 《礼记》
全文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27篇
虽有嘉肴 《礼记》
全文主旨
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论证了“学”与“教”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1.重点字词
第27篇
虽有嘉肴 《礼记》
词语释义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然后知困 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困惑
反思
推动、促进
第27篇
虽有嘉肴 《礼记》
词语释义
(7)学学半 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
学学半 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同“敩”,教导
好处
第27篇
虽有嘉肴 《礼记》
句子翻译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小孩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全文翻译
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是“大同”社会。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重点字词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词语释义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培养
父母
子女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词语释义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词语释义
(5)男有分,女有归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闭塞
作乱害人
兴起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2.通假字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词语释义
(1)选贤与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举”,推举
同“鳏”,老而无妻
3.词类活用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词语释义
(1)形容词作动词
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动词
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壮、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亲
以……为子
分别指“老年人”“壮年人”“小孩”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全文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全文翻译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原文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翻译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用马鞭赶它,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呀!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全文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抨击,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重点字词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词语释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奴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槽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千里称也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奴仆
(和普通马)一同死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马槽
著称
词语释义
(4)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才美不外见 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一次
有时
表现在外面
犹,尚且
怎么
用马鞭驱赶
正确方法
词语释义
(9)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其真无马邪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才干
通晓
面对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词语释义
2.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 衹(只)”,只、仅
同“饲”,喂
同“现”,表现
词语释义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行千里
用马鞭驱赶
使……尽,竭尽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句子翻译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特殊句式 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句子翻译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第29篇
马 说 〔唐〕韩 愈
句子翻译
4.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呀!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中考语文/题型更多
非常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