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二轮专题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二轮专题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诗歌题材分类——咏史怀古诗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就是要求对诗作表达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境界等做出正误高低等角度的评说。而这些都要以内容的准确理解为前提,所以理解诗歌内容和体察作者情感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解诗歌的文本。
一般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察的考察分为: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包括具体的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的意义,也包括它们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和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
2.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包括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情感态度,就是分析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怀人思乡诗 赠友送别诗 咏史怀古诗
田园山水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忧国伤时诗 建功报国诗 人生际遇诗
闲适隐逸诗 生活杂感诗 即景抒情诗
本节课主要介绍“ 咏史怀古诗”
教学目标
1.记住怀古咏史诗包含的四种情感。
2.能够在题目中准确判断怀古咏史诗相关的情感。
3.在答题过程中能够准确写出怀古咏史诗相关的情感。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概念理解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概念理解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2)内容上: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3)结构特征: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情感提示点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等。
情感提示点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咸阳: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长安: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金陵:古代金陵指的是现在的南京,曾经也叫建康
姑苏:姑苏就是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洛阳:古代的洛阳就是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的附近
汴京:汴京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情感提示点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骊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下令点燃骊山上的烽火,烽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作战命令的信号,十七路诸侯带着兵马赶来骊山脚下勤王,却没料到是周幽王在拿他们在取乐。周幽王和褒姒在骊山上饮酒取乐,褒姒看到各路兵马风尘仆仆的赶到,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各路诸侯觉得遭到了戏弄,愤愤而去。过不多久,北方少数民族兵马南下入侵,杀奔镐京而来,周幽王在此点燃烽火召集各路诸侯勤王护驾,各路诸侯觉得这又是周幽王在胡闹,故而没有带兵前来,最终招致了西周的灭亡。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赤壁:分为文赤壁和武赤壁。文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武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发生过重大事件的是指武赤壁,即发生了赤壁之战。而文赤壁是指苏东坡在此吟诵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而著名。诗坛上常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时鏖战的古战场来凭吊。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新亭:新亭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是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地形以及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所以齐高帝萧道成说“新亭既是兵冲”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隋堤:隋堤,位于商丘市至永城市之间的汴河故道。 隋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两岸筑堤种植桃、柳,供隋炀帝杨广乘龙舟游江南时观赏。隋堤刻烙着隋炀帝的历史。隋炀帝是历史上臭名远播的昏君、暴君,他用尽一切兵力去疏浚河流,并以“猛虎”自居,刚愎自用,狂妄横逆。站在隋堤上,昔日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如在目 前。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马嵬(wéi):即马嵬坡,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在今陕西兴平西。
马嵬坡之变一般指马嵬驿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华清宫: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临古地通常有以下几种: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汴河: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唐宋人称为汴河。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湘妃祠:湘妃祠,又名湘山祠,位于君山东侧,为湖南最早的祠建筑之一。唐代巴陵县令李密思《湘君庙纪略》载:“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复谓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王毁废后,亦久无构置。”可见秦代以前就已有湘妃祠,祠里供奉湘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相传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
二妃与舜这凄婉而伟大的爱情故事,使得后人对湘妃二人的高洁品质十分推崇;又因二妃最后殒身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湘水流域的百姓时常向她们祈福,因而湘江流域修建了不少湘妃庙。湘妃庙又有二妃庙、湘妃祠、湘山祠、湘夫人庙、尧女祠、英皇祠、黄陵庙、潇湘庙等多种称法。
情感提示点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江亭
乌江亭: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等。
六朝: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或称萧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又因六朝皆以建康(今南京)为京师,所以后世许多文献皆以六朝或南朝来代指南京,并常会用南京来指明六朝时期的人事物,所以南京又称六朝古都。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等。
吴国: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相传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 姬姓。吴国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孙武)。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等。
隋代: 隋炀帝大开通济渠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等。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主要指挥官: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刘晏、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颜真卿
叛军指挥官: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 
补充拓展: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为: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西汉、东汉)、
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阅读要点:
(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怀古咏史诗都包含哪些情感。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古咏史诗包含的情感
怀古咏史诗包含的情感
1、表现古今兴亡、世事变迁,怀古伤今,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如何表现孙权的“英雄”形象的?
( 2 )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你说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和《越中览古》后两句,各是怎样抒发历史兴亡之感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这里只有鹧鸪飞落在这败壁残垣上。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如何表现孙权的“英雄”形象的?
( 2 )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你说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和《越中览古》后两句,各是怎样抒发历史兴亡之感的。
看标志: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 览古
(1)如何表现人物形象——考查方法技巧,答题侧重去寻找表现人物的方法,再结合内容分析。
年少—— 孙权年轻,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万兜鍪——孙权统帅大军
坐断东南战未休——孙权战斗不止
主人公都是孙权,正面描写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曹操评价
别人对孙权的评价,侧面描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如何表现孙权的“英雄”形象的?
( 2 )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你说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和《越中览古》后两句,各是怎样抒发历史兴亡之感的。
(2)兴亡——朝代更迭——眼前滚滚流逝的长江水
引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感情)
(史实)
(眼前景)
宫女如花满春殿——以前景象 繁盛
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景象 衰败
今昔对比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参考答案:
(1)①通过写孙权年轻时就统帅大军,战斗不止,正面表现孙权的英雄形邢缘象;
②通过写惟有曹操、刘备这样的豪杰才可与他匹敌,以及曹操对他的评价,侧面表现孙权的英雄形象。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主要是借眼前所见滚滚流逝的长江水,写出朝代更迭的频繁,表达历史兴亡的感慨;《越中览古》主要是通过今昔对比,过去满殿的如花宫女都陀已烟消云散,如今惟有几只鹧鸪在王城遗址上飞来飞去,来表现繁华易逝、盛衰无常。
怀古咏史诗包含的情感
2、借古讽今,表达对统治者荒淫无度、苟且偷安或穷兵黩武的劝诫、讽刺。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后两句,有人认为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有人认为借古讽今,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在国家统治者的扶持下,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后两句,有人认为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有人认为借古讽今,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远幽邃、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这一现实的不满。
怀古咏史诗包含的情感
3、表达对古人的钦佩(怀念),抒发自己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渴望。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怀古咏史诗包含的情感
4、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怀古咏史诗
常用写作技巧有: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本诗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本诗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借古讽今,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课堂练习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怀古
[宋]康与之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 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 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注】①康与之作本词时,金人拟渡江南下,当时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的政策。②台:指凤
(1)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陵城从古到今由 转 的变化。
(2)结合词的内容及注释,具体说说词人为何而深感“可惜”。
课堂练习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怀古
[宋]康与之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 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 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注】①康与之作本词时,金人拟渡江南下,当时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的政策。②台:指凤
(1)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陵城从古到今由 盛 转 衰 的变化。
(2)结合词的内容及注释,具体说说词人为何而深感“可惜”。
作者为曾经“古来六代豪华盛”的繁华胜景变成今日“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的满目衰颓而感慨惋惜。作者更为曾经“龙蟠虎踞金陵郡” “包举中原势”的战略要地,如今被奉行逃跑和妥协政策的朝廷放弃而叹息痛心。
课堂练习
你讲我听
1、请复述怀古咏史诗所包含的四类情感。
2、大声朗读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