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共20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 )A. 农桑文明的出现 B. 山顶洞人的存在C. 纺织技术的成熟 D. 城市功能的完备2. “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 )A. 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 秦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 郡县制度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3. 认真研读下面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A. 集中干农业领域 B. 成果领先于世界C. 继承与创新结合 D. 注重以民生本4.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反映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5. “宋苏文忠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材料说明苏东坡对海南的影响是( )A. 有利于海南建立民主制度 B. 促进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发展C. 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发展 D. 有利于海南扩大对外交流6. 《台湾通史》中记载:“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中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 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B. 郑和下西洋C. 戚继光抗倭 D. 郑成功收复台湾7. 1887年,张之洞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聘请洋人教授轮机、枪炮、矿学、化学、电学等课程。此外,他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依据所学判断其践行的救国思想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8. 孙中山曾提出:谁做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制度。制约的不仅是袁世凯,而是清除两千年来封建专制之余毒,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恳请诸位同志勿执着于一职一位的得失,而应致力于创立深入人心的用法律捍卫之革命制度。为此孙中山主持制定了(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9. 下图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兵三路横渡长江示意图。这次战役( )A. 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B. 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C. 促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 D.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0. 1950年以来,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改革和调整从根本上是为了( )A.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 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1.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到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23倍。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中国( )A. 大力发展睦邻外交 B. 对外开放逐步深入C. 积极推动区域合作 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12. 澳门初、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澳门地方史融入中国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篇幅,将“正确认识祖国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反映出澳门( )A. 注重践行“九二共识” B. 加强国家认同教育C. 转变社会、经济制度 D. 注重民生改善工程13. 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中科院“九章四号”量子计算机3分钟破解传统计算机十万年难题》《时速400公里!我国研制的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DeepSeek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R1,引发全球AI研发领域巨震》。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 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 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C.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 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14. 有学者指出,当亚历山大大帝野心膨胀,将东征之战发展成为侵略战争的那天起,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也就不值得赞扬,而更应该为后人所警醒!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A. 促进了东西方间的交往 B. 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 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15. 有学者在谈及中古西欧时认为,“封土之中,应有尽有”,“农民间有无相通”,故可与外界不相往来而不虞生活之无资。这些现象( )A. 孕育了西欧近代化的因素 B. 体现了近代西欧城市自治C. 反映了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D. 当时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16. 15世纪,欧洲的声乐创作者不再拘泥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贵族阶层的喜好和教会的需要,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民众的兴趣,创作世俗化的歌曲。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A. 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 B.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 《拿破仑法典》颁布 D.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7.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是反复斗争的结果。下图所示历史进程反映的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18. 下列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我的章西,绝没有好下场”——章西女王 “坚定坚定再坚定,耐心耐心再耐心,我拉美大陆的解放者”——玻利瓦尔A.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B. 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C.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19. “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进而也将在全世界掀起无产阶级革命。”材料描述了( )A.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B. 二月革命的历史进程C. 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 D. 二月革命爆发的标志20. 欧共体建立后,内部资金、剩余劳动力及商品的流动有了更广阔的场所,对合理利用投资、解决失业和生产过剩,加速商品、资本及劳务的流通交换,进而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材料反映了欧共体建立的影响是( )A.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B. 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 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D. 消除了欧洲各国之间的隔阂二、材料题(本大题有3小题,21题11分,22题14分,23题15分)21. 九年一班同学参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文化长廊主题展,并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篇章 内容制度篇 分封制 郡县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科技篇 司南(模型) A 发明活字印刷术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人物篇 B 西行求法 鉴真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A、B两处人物姓名。(2)从以上篇章中可以提炼出如下主题:“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主题,结合相关篇章内容提取史实(至少两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2.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正值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材料二:1940年6月19日,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总团在琼山县树德乡成立,符克任总团长。他们以创办团刊、出壁报、编演琼剧和话剧以及开展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特别是演出的歌剧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摘编自《海南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牵制大量日军,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1938年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理论,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摘编自黄浩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材料四:从1937年冬到1940年冬,日本在中国的陆军占其陆军总数的78%,最高达94%,中国战区600万平方千米,中国政府动员了正规军和游击队500万人,一般规模战斗达38931次,主要战役计111次,大会战共22次,中国军队伤亡人数超338万人。由于中国战场的存在,阻碍了日军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加强了欧洲战场,避免了两面作战。同时,由于中国战场的存在,也延缓了日军的南进,为英、美赢得了时间,为美军轰炸日本提供了机会,阻止了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摘编自杨天石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国留学生回国潮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2)依据材料二,概括琼侨回乡服务团进行抗日宣传的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琼侨回乡服务团活动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抗战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23. 为了开阔国际视野,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完成探究任务。材料一 【航路新辟世界互联】玉米改变了南欧的农业生产和饮食习惯,马铃薯也在爱尔兰到俄罗斯的阴冷潮湿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营养革命……欧洲传入美洲最重要的作物是甘蔗。16世纪20年代以来,甘蔗种植园的建立为欧洲人指明了一条路径,即美洲是可以产出利润的……随着美洲原住民人口的衰落,引发了跨大西洋最大的、最重要的人口迁徙——1200万非洲人被迫来到美洲成为强制劳动力。 ——摘编自[英]特雷弗·伯纳德著《大西洋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市场互通】19世纪中期以后,机器大工业越来越多地把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吸引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特别是19世纪40至70年代,世界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品所占比重上升,其中纺织品增长最快并占重要地位。——摘编自高德步王钰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多域共建经济一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2013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网民规模材料四 【应对变局命运与共】4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中欧就美加征关税沟通情况。林剑指出,美方将关税作为极限施压、谋取私利的武器,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霸凌行径,严重损害包括中欧在内的世界各国利益……中欧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欧盟领导人表示,世界经济的良好运行需要稳定性、确定性。欧中致力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公平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经济贸易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和世界的共同利益。——环球时报(1)根据材料一,简述“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以后“市场互通”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写出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共20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二、材料题(本大题有3小题,21题11分,22题14分,23题15分)【21题答案】【答案】(1)A:毕昇 B:玄奘(2)示例一:选择:“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论述:分封制是周王授民授疆土给诸侯,诸侯需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制、建立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不同时期都实行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制度,并进行创新,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示例二:选择:“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论述: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工具,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国家不断发展。示例三:“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论述: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促进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明朝时期郑和7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促进了睦邻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流使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22题答案】【答案】(1)历史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兴起。时代精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牺牲、共赴国难的奉献担当精神等。(2)形式:创办团刊、出壁报、编演琼剧和话剧、开展演讲。意义:推动了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唤醒了民众抗日救亡的意识,坚定了民众的抗战信心。(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23题答案】【答案】(1)影响:丰富了粮食的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引发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殖民扩张。(2)表现: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3)原因: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冷战的结束或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跨国公司的推动。(4)问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霸凌行径。普遍原则:共享发展机遇,扩大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公平正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