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初三下学期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2025年初三下学期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江西省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图1是出土于不同地区的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它们共同印证了 ( )
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殷墟带字甲骨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 )
A.出土文物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远高于出土文物
C.考古界对商王世系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3.表1所示为百家争鸣时期部分学派的部分主张。由此可知,百家争鸣 ( )
表1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仁爱思想使社会和谐,以德治理念使人民诚服
墨家 以“兼爱”和自律为手段,推进社会治理
道家 反对统治者不必要、不适当的作为以及过多的指令与干涉
法家 以制度和法律为手段来稳定社会秩序
A.推动社会流动 B.服务现实政治 C.促进文化传承 D.表达人生态度
4.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田律》中记载了秦代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等内容的律文,如不准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捕捉幼鸟、幼兽,不准毒杀水生动物,等等。由此可知,当时的人们 ( )
A.具备勤劳的优良品质 B.构建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 D.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5.汉文帝时,贾谊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汉文帝采纳这些建议施政的结果是 ( )
A.结束了争战局面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王国势力 D.促进了经济发展
6.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中外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日本等。材料反映了唐代 ( )
A.民族政策的开明 B.对外贸易活跃 C.对外交流频繁 D.政治制度的创新
7.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图2所示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 )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
C.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
D.明清科技与对外交往
8.经学者考证发现,“胡同”一词可能来源于蒙古语。元朝定都北京后,居民主要靠水井吃水,往往在水井周围聚居,而在蒙古语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类似,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居民点的代称。该研究成果从侧面反映了元朝的 ( )
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经济繁荣 D.文化昌盛
9.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清朝于北方遏制了俄国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的范围内。这使清朝 ( )
A.疆域空前辽阔 B.边防得以加强 C.内部局势稳定 D.开始闭关锁国
10.图3反映的主题是 ( )
A.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近代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C.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D.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充满曲折
11.1865年,左宗棠在《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写道:“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基于此,洋务派创办了 (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12.纪录片《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1935 年,这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 (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确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3.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写道:“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据此可知,他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主要得益于 ( )
A.全民族抗战 B.综合国力强 C.获得国际援助 D.科技水平高
14.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的民族纺织企业新增了10余家,纱锭数量增长了约20%,机械织布机的数量也明显增加,纺织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有所提高。由此可知 ( )
A.民族纺织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一战为民族工业创造机遇 D.上海成为全国工业的中心
15.某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位资本家言论
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
16.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初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1984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的“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是 ( )
A.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B.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D.积极发挥市场作用
17.图4中的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证明了 (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可行性 D.“求同存异”方针得到认同
18.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规定家长可以监禁、殴打甚至杀死子女。到了罗马帝国时代,这一规定被废止,法律明确禁止家长杀害子女,并规定家长给予子女在财产和婚姻方面更多的自主权。这一变化 ( )
A.提高了男性的社会地位 B.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C.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D.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19.从1050年到1350年,欧洲人口整整增加了3倍之多。人口增加的压力打破了原来人地平衡的状态,促使社会人口由农业向手工业、商业转移。这一现象 ( )
A.有利于人口增长 B.加速了庄园发展 C.促进了城市兴起D.保障了大学自治
20.“拜占庭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渗透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吸取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形成了融汇东西的拜占庭文化。”材料强调了拜占庭文化 ( )
A.影响深远 B.注重创新 C.承前启后 D.兼收并蓄
21.14世纪晚期,意大利的一些新学校强调学习古典文学和体育锻炼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潜能。这一教育理念的出现是因为 ( )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D.工业化的发展
22.图5所示为节选自小华同学阅读的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据此判断,这部人物传记最有可能是 ( )
A.《华盛顿传》 B.《拿破仑传》 C.《马克思传》 D.《恩格斯传》
23.1825—1855年,俄国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木的灾难,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是为了 ( )
A.解放农奴,发展经济 B.缓解矛盾,维护统治
C.加强专制,富国强兵 D.学习西方,全面西化
24.19世纪,美国人伊莱·惠特尼开创了使用通用部件进行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一个世
纪后,亨利·福特又发明了“流水线”生产工艺,这是现代工厂进行大量生产使用的两种主要方法。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 )
A.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B.加重了工人劳动负担
C.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 D.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
25.据统计,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农民的人均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长了近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美国经济形势的转变是因为 ( )
A.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B.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C.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
26.中华民族的对外交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浏览下列栏目,回答问题。
栏目一盛世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既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也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_①_”。 栏目二航海壮举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当时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尔木兹海峡。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或首领。
栏目三 闭关锁国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只限于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中国与世界相隔绝,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社会的活力……由于广州十三行的垄断,中外贸易……转向为封建王朝效劳。 栏目四 大国外交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初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的外交工作总体布局。中国在形成立体化的外交格局方面也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1)浏览栏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处内容补充完整。
(2)浏览栏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3)浏览栏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4)浏览栏目四,概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两个特点。
27.科技创新意味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利用能力的提高与改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表2 16—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成就大事年表(部分)
类别 人物 身份 成就
科学理论 牛顿 科学家 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光学分析
法拉第 科学家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技术发明 瓦特 技术工人 改进蒸汽机
爱迪生 发明家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电影摄影机等
卡尔·本茨 工程师 制造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材料二 1927—1937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9.新中国走过70多年的艰辛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保家卫国】
材料一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成功奋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水平状况。为此,我们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国民地位】
材料三 表3 1949—1954年人民代表的构成占比情况表
时间 工农阶级代表比例 知识分子代表比例 少数民族代表比例
1949年 60% 25% 15%
1954年 70% 20% 10%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工农阶级代表比例的变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30.“熊猫外交”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外交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大熊猫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友好大使”,积极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赠送了两只大熊猫;在20世纪60年代,熊猫受到“冷落”,除了向朝鲜赠送之外,没有向任何其他国家赠送。到了中美关系解冻的20世纪70年代,熊猫突然在西方走红,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相继获赠大熊猫。
——摘编自王恺、王升《古往今来话中国:中国的文化元素》
材料二 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返回美国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将一对熊猫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熊猫的到来在当时的美国民众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美国国内甚至为了熊猫应该安顿在哪家动物园而激烈争论。
——摘编自王士琛《积极运用“熊猫外交”对中国和平形象的提升》
材料三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向其他国家赠送熊猫,中国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推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熊猫外交”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和合作的表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熊猫外交”的发展的变化。指出该外交行为反映的我国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赠熊猫这一外交行为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熊猫外交”的认识。
31.江西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江西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东晋至唐宋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经济逐渐开发。江西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摘编自《江西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江西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江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江西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兴办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些措施为红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江西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方面,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工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方面,旅游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江西还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战略,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3)根据材料三,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一带一路”倡议为江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江西作为内陆省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通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推动江西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5 年江西省中考试题猜想
历史参 考 答 案
1. A 2. D 3. B 4. C 5. D 6. C 7. B 8. A 9. B 10. A 11. C 12. D 13. A 14. C15. B 16. D 17. A 18. B 19. C 20. D 21. C 22. A 23. B 24. C 25. B
26.(1)内容:唐人。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特点:全方位、立体化。
27.(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观点: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论述:早期发明的蒸汽机主要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其设备很不完善。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电影摄影机等。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结论:综上所述,科技革命促进科技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国家实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8.(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果:创办了黄埔军校;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3)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4)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29.(1)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维护了新中国的安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水平低,基础十分薄弱。举措:实行“一五”计划。
(3)原因:工农阶级代表比例从1949年的60%上升到1954年的70%,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工农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其代表比例的增加体现了国家政权更加广泛地代表和保障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以确保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30.(1)变化: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的国家突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范围,扩大至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变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作用:体现了中国友好、和平的外交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熊猫外交”见证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展现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熊猫外交”可以使中国政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推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熊猫外交”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和合作的表现;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1.(1)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显著发展;是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江西)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措施:进行土地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意义:保障了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主要特点: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工业崛起与转型升级加速;服务业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影响:迎来发展机遇;有利于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都提供了好机会,促进了各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为百姓带来一定的增收;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