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资源简介

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带正电荷Q的导体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A、QB。对于上述实验,电荷量关系正确的是(  )
A.QAC.QA>QB,QA为负电荷 D.QA=QB,QA为正电荷
2.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是( )
A. B.
C. D.
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金属球a。在a的近旁有一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4.现有甲、乙、丙、丁四个通草球,已知甲、丁相互吸引,乙、丙相互排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B.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乙相互吸引,则丙、丁一定相互排斥
D.如果甲、乙相互排斥,则丙、丁一定相互排斥
5.蜜蜂飞行过程中身上会积累少量正电荷,蜜蜂传播花粉时就利用了这些电荷。当蜜蜂飞到花蕊附近时,花粉颗粒会粘附在蜜蜂身上。当蜜蜂接近下一朵花时,部分花粉会留在下一朵花的花蕊上,完成授粉。一只原来电中性的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带上了+3.04 × 10 11 C的电量,这是由于它(  )
A.失去了1.9 × 108个质子 B.失去了1.9 × 108个电子
C.得到了1.9 × 108个电子 D.得到了1.9 × 108个质子
6.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后移走A,再断开S,则导体B(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7.如图所示的椭圆形导体右侧有一带负电的带电体,甲、乙虚线是椭圆形导体长轴的三等分线,可沿虚线将椭圆形导体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虚线甲分开,则左侧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大于右侧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
B.沿虚线乙分开,则左侧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等于右侧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
C.先沿虚线甲分开,再沿虚线乙分开,则1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等于3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
D.先沿虚线乙分开,再沿虚线甲分开,则1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小于3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
二、多选题
8.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可以连续取值的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9.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最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10.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正电导体C时(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依次移开,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三、解答题
11.干燥的天气里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 C的电荷。已知电子质量me9.1×10-31 kg,电子电荷量。求:
(1)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
(2)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剩余电子?
(3)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
12.如图所示,使带电的金属球C靠近验电器,但不接触,箔片是否张开?为什么?
13.自制一个静电验电器:把一张薄纸片剪成长10cm、宽2cm的长方形,沿长的方向对折,把它平衡地放在铅笔尖上(如图)。铅笔尖要稍插入纸片中,但不要戳破它,使纸片能自由转动。将一把梳子在头发或羊毛织品上摩擦,使之带电,并将它靠近这一验电器的一端。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试着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四、实验题
14.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放在绝缘支架上。现把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导体A,
(1)先让C靠近A,再分开AB,A端 ,B端 ;
(2)先让C靠近A,再移开C,A端 ,B端 。(以上均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5.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现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C移近导体A,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未分开前,左端金属箔 ,右端金属箔 (填“闭合”、“张开”);
(2)若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此时A导体 ,B导体 (填“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
(3)若先移去C,然后把A和B分开,此时A导体 ,B导体 (填“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B B A B CD AB BCD
1.D
【详解】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可知,导体近端感应负电荷,远端感应正电荷,即QA为正电,QB为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
故选D。
2.B
【详解】元电荷为带电体最小的电荷量,即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均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而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
3.D
【详解】A.若使b带正电,由于静电感应,金属球a靠近b的一侧带负电,b将吸引a,吸住后由于接触起电,导致a、b均带正电,由于库仑斥力的作用,吸住后两球将分开,故A错误;
B.结合上述可知,a、b之间先存在引力,后存在斥力,故B错误;
CD.结合上述可知,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由题意可知乙、丙两球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如果甲、丙相互吸引,若甲不带电,丁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而乙也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所以乙、丁可能相互吸引,也可能相互排斥,故A错误;
B.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甲、丙带同种电荷,即甲和乙带同种电荷。又因为丁可能不带电,也可能与乙带异种电荷。所以乙、丁一定相互吸引,故B正确;
C.如果甲、乙相互吸引,若甲不带电,丁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而丙也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所以丙、丁可能相互吸引,也可能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如果甲、乙相互排斥,则甲、乙带同种电荷,即甲和丙带同种电荷。又因为丁可能不带电,也可能与丙带异种电荷。所以丙、丁一定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B 。
5.B
【详解】物体带电的实质为电子的得失,电中性的蜜蜂带上正电说明失去电子,根据
可知原来电中性的蜜蜂失去了1.9 × 108个电子。
故选B。
6.A
【详解】当闭合开关时S,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金属导体B右端带的正电荷会被从大地上来的负电荷中和,所以导体B右端不再带有电荷,左端带负电,再移走A,正负电荷中和,再断开S,则导体B不带电。
故选A。
7.B
【详解】A.椭圆形导体原来不带电,在右侧带电体的静电感应下,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向左侧发生定向移动,则椭圆形导体左侧的负电荷较多,沿虚线甲分开,则左侧部分带负电,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右侧部分带上等量的正电,故A错误;
B.与A选项同理,沿虚线乙分开,则左侧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等于右侧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故B正确;
C.沿虚线甲分开,则左侧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等于右侧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2、3部分内部的自由电子在与带电体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下向左侧移动,中和了一部分2部分所带的正电,但不可能全部中和,因此沿虚线乙分开后2、3部分均带正电且所带正电的电荷量之和等于1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则3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小于1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故C错误;
D.沿虚线乙分开后1、2部分所带负电且所带负电的电荷量之和等于3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分开后,1、2部分正电荷向右移动,使2带正电荷,1带负电荷,再虚线甲分开后,2、3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之和等于1所带负电荷,因此1部分所带负电的电荷量大于3部分所带正电的电荷量,故D错误。
故选B。
8.CD
【详解】A.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值,它不是实物粒子,故A错误;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不可以连续取值,故B错误;
CD.以上分析可知,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值,没有正负之分,故CD正确。
故选 CD。
9.AB
【详解】A.A、B开始都不带电,把C移近导体A时,由于静电感应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带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所以两边的金属箔片都张开,故A正确;;
BD.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故B正确,D错误;
C.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故C错误。
故选AB。
10.BCD
【详解】A.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正电导体C时,由于静电感应,A端感应带负电,B端因为失去部分电子而带正电,所以A端金箔和B端金箔都张开。故A错误;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大地的电子流向导体,A端仍然带负电,金箔仍然张开,B端不带电,金箔闭合。故B正确;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由于感应起电,枕形导体带负电,所以A、B两端都带负电,所以两对金箔均张开。故C正确;
D.选项A中A端感应带负电,B端带正电,两对金箔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A、B两端都带负电,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故D正确。
故选BCD。
11.(1)个
(2)个
(3)
【详解】(1)(1)每个电子电荷量为
则的电荷量需要的电子数为
(2)此人身上的剩余电子数为
(3)电子质量
me9.1×10-31 kg
所以他的质量增加了
12.见解析
【详解】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带上与金属球C电性相同的电荷,所以验电器箔片会张开。
13.见解析
【详解】薄纸片靠近梳子的边角会向梳子这边旋转靠近,原因是因为:梳子摩擦带负电,带电体能轻小物体,薄纸片靠近梳子的边角会向梳子这边旋转靠近。
14. 带负电 带正电 不带电 不带电
【详解】(1)[1][2]先让C靠近A,再分开AB,AB端还带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C带正电,所以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2)[3][4]先让C靠近A,再移开C后,AB端电荷就中和了,不显电性。即AB端不带电。
15. 张开 张开 带负电 带正电 不带电 不带电
【详解】(1)[1][2] 现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C带正电,移近导体A,A和B未分开前,因为静电感应,左端金属箔带负电,张开,右端金属箔带正电,张开。
(2)[3][4]若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此时A导体带负电,B导体带正电。
(3)[5][6]若先移去C,然后把A和B分开,此时两部分电荷中和,A导体不带电,B导体不带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