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4章第2单元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参考答案及解析(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大量施用化肥【答案】B【解析】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错误;B、实行稻草还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保护土壤,正确;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错误;D、大量施用化肥,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错误;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答案】A【解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合理使用农药,分类回收垃圾,积极植树造林等,在土里焚烧废弃垃是破坏土壤的行为。3.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答案】D【解析】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4.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实行稻草还田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答案】C【解析】A、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保护土壤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C、实行稻草还田有利于保护土壤D、将废弃农田地膜埋入土壤中不利于保护土壤5.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答案】B【解析】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污染;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综上所述,故B符合题意。6.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答案】B【解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B符合题意。7.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B.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答案】C【解析】A. 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A正确;B 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B正确;C.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无关,分生区的细胞主要是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D. 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 ,D正确。8.如图所示实验主要是为了说明( )A.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B.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D.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答案】C【解析】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上图减掉根尖,下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上图幼苗萎蔫,下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所以ABD错误,C正确。9.据图关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根尖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B.①是根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主要部位C.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D.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答案】B【解析】A、②是伸长区,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A正确。B、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不能吸收有机物,B错误。C、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使叶色浓绿,C正确。D、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钾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D正确。10.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原因是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答案】C【解析】细胞吸水和失水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不同而引起的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植物细胞的失水过程中,细胞壁的结构和渗透压会对细胞内水分的保持起到重要作用。细胞膜上的渗透调节蛋白也参与调控细胞的失水过程,确保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盐拌黄瓜时, 外界溶液的溶度大于黄瓜细胞液中的溶度,所以细胞会失水而萎焉。11.一位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地块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氨肥番薯产量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早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钾肥,番薯产量较高,甲和丙不含钾肥,番薯产量较低,所以该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钾肥,C正确,ABD错误。12.2024年3月12日是我国46个植树节,在全国各地,人们植绿护绿,共绘锦绣河山。植树活动中,下列做法与生物学原理相符的是( )A.为植物施肥——补充有机物 B.减掉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C.根部带土移植——保护根冠 D.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因此,给植物施肥是为其生长提供无机盐,A错误。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C.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错误。D.给植物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D错误。13.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答案】B【解析】水的扩散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说明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故B符合题意。14.樟树是温岭市市树,茎能逐年增粗。下列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增粗的结构是(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树皮【答案】C15.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答案】D【解析】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韧皮部,因为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D符合题意。16.“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答案】B【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形成层,因为形成层中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得茎不断的增粗。17.亚运筹备期间,杭州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为了树木生长更健康,园林工人时常会给树打针输液(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B.为了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可以注射高浓度的营养液C.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D.如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可以在药水中添加含钾元素的药剂【答案】B【解析】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因此在大树移栽、弱树复壮、古树名木复壮、树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进行注射低浓度的营养液。18.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C.种植番薯时可适当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答案】B【解析】A:番薯是匍匐茎,A错误。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B正确。C:种植番薯时可适当施氮肥,C错误。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光合作用,D错误。19.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答案】D【解析】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20.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答案】C【解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21.据河姆渡遗址中的发现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是一些近海区域由于海水影响,并不利于水稻的种植。(1)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它的根系与图中 相似。(2)近海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是因为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地土壤溶液浓度,会引起细胞失水。【答案】(1)B(2)小于【解析】(1) 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它的根系属于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所以与图中B相似。(2)水往浓度搞得地方走,所以近海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是因为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小于当地土壤溶液浓度,水从根毛细胞进入土壤中,会引起细胞失水。22.如图是用小麦苗来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和小麦苗的根尖结构示意图。(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盛的是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 。【答案】(1)土壤浸出液(2)①;吸收面积【解析】(1) 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的植物长得越来越好,说明盛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土壤浸出液中有无机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2) 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根毛区(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23.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1)一株质量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厂提供的适宜环境中栽培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增加到40克。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填序号)①水 ②无机盐 ③空气(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答案】(1)①②③(2)氮或N【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和:二氧化碳,即①③。植物的生长还离不开氮、磷、钾等无机盐,即②。(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含氮的无机盐,因为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24.如图所示是果树上的一段枝条,只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已经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那么这两个果实是否能继续长大 ,理由是 。【答案】不能;枝条上部的果实能继续长大,下部的果实不能继续长大枝条上部的果实能得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枝条下部的果实上、下树皮都被割断,有机物不能输送到果实,所以不能长大【解析】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那么这两个果实是不能继续长大 ,理由是: 枝条上部的果实能继续长大,下部的果实不能继续长大枝条上部的果实能得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枝条下部的果实上、下树皮都被割断,有机物不能输送到果实,所以不能长大。25.云南省元谋县是全国规模化栽培番茄的主产区之一,元谋番茄已成为知名区域品牌。图中序号①~③表示发生在番茄植株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 导管 (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 ① (填序号)制造的。【答案】(1)导管。(2)①。【解析】解:(1)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植物体各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①光合作用制造的,可由筛管运输到果实中储存。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6.以下为教材中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回答以下问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 。A.为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是 。(用字母表示)A.根冠细胞 B.根毛细胞 C.分生区细胞 D.伸长区细胞(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C;(2)BD;(3)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解析】(1)A、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不是为了方便操作,A错误;B、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并不能扩大视野,B错误;C、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是为了防止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C正确。(2)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具有大液泡的有B根毛细胞以及D伸长区细胞,所以二者具备较强吸水功能,BD符合题意。27.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实验步骤】①取______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A.自然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表达与交流】(1)请补充①中横线上的内容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 且 ;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答案】(1)控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2)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3)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4)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树皮不被染成红色【解析】(1)对照实验要保证单一变量。①中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2)扦插时,为了让枝条更好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处理方法是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3)蒸腾作用会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时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强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4)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木质部被染成红色,且树皮不被染成红色,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28.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一些农田受到了重金属镉的污染。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及稻谷产量会受到土壤镉浓度的影响吗?有必要在镉污染农田全面停止水稻种植吗?科研人员选择了48个品种的水稻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不同镉浓度土壤中水稻籽粒镉含量及稻谷产量(48个品种的水稻平均值)土壤镉浓度(毫克/千克) 籽粒镉含量均值(毫克/千克) 稻谷产量均值(克/盆)镉0.68(中度污染) 0.022 121.37镉2.01(重度污染) 0.213 129.85(农作物镉含量国家安全标准值:0.2毫克/千克)(1)实验时实验时每个品种都要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实验区,而不是每个品种一株水稻植株,原因是 。(2)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稻谷产量 选填(“会”或“不会”)降低(3)研究发现某些水稻品种具有富集镉的作用,土壤中的镉离子主要通过水稻根尖的 吸收进入植物体内。(4)已有研究表明,有的水稻吸收镉能力弱,有的水稻吸收镉能力强,且这两类水稻都有一定的种植价值。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其种植价值 。【答案】(1)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2)增加;不会。(3)成熟区。(4)选择镉吸收能力弱的水稻,这种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最低,检测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如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值,则可以食用。可选择镉吸收能力强的水稻,这种水稻将土壤中的镉吸收后大大降低土壤的镉含量,减轻镉污染,但要注意无害化处理不能使用及饲养动物。【解析】(1)实验时实验时每个品种都要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实验区,而不是每个品种一株水稻植株,这是为了避免因偶然因素而产生实验误差,目的是保证变量的唯一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土壤镉浓度不同,但稻谷产量均值相差不大,籽粒镉含量增加,因此得出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增加,稻谷产量不会降低。(3)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吸收镉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镉元素溶解在水中被根吸收后 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地上部分。(4)有的水稻镉吸收能力,有的水稻则吸收能力强,选择镉吸收能力弱的水稻,这种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最低,检测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如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值,则可以食用;也可选择镉吸收能力强的水稻,这种水稻将土壤中的镉吸收后大大降低土壤的镉含量,减轻镉污染,但要注意无害化处理不能使用及饲养动物。四、简答题:(共3小题,29、30小题每空2分,31小题4分,共14分)29.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答案】(1)导管(2)有机物(3)形成层【解析】(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导管停止工作引起的,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有机物的功能,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具有运输有机物的作用;(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形成层的结构,能够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30.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超级 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什么结构? (2)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1)形成层(2)高(或大)【解析】(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2)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而“超级杂交水稻”的茎没有形成层,因此它的茎不能增粗。(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海水稻”的细胞内部浓度高于细胞外部浓度,因此才能在盐碱地环境生存下去,说明“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高。31.我国西北某盐碱地,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农作物因失水难以生存。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实现了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且亩产超过500千克。材料一:盐碱地土壤和适宜普通水稻生长的土壤部分信息表项目 盐分 pH盐碱地土壤 0.6%~0.8% 8.2~9.6适宜普通水稻生长的土壤 ≤0.5% 6~7.5材料二:为了能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在种植前采取如下措施:①选种:将多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试种在盐碱地土壤上,经过多年逐代培育,选择成活率高、生长良好的品种来种植。②改良盐碱地:将淡水灌溉到盐碱田地,浸泡约一周后将水排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富含腐殖质的牛羊粪,并加入以酸性物质为主的盐碱调节剂,经发酵后,给盐碱田地适当施肥。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现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措施作出解释。【答案】通过多年培育,经遗传、变异和选择获得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品种;用淡水浸泡,使土壤中的部分盐分溶解在水中并排出,降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使其低于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利于水稻根吸水;肥料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使土壤碱性减弱;牛羊粪中的腐殖质经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盐,增加土壤肥力。因此,这些措施能使水稻在盐碱地生长良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4章第2单元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大量施用化肥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3.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4.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5.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6.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7.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B.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8.如图所示实验主要是为了说明( )A.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B.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D.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9.据图关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根尖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B.①是根尖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主要部位C.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D.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10.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原因是A.b浓度小于a浓度,细胞吸水B.b浓度大于a浓度,细胞吸水C.a浓度小于b浓度,细胞失水D.a浓度大于b浓度,细胞失水11.一位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地块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氨肥番薯产量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12.2024年3月12日是我国46个植树节,在全国各地,人们植绿护绿,共绘锦绣河山。植树活动中,下列做法与生物学原理相符的是( )A.为植物施肥——补充有机物 B.减掉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C.根部带土移植——保护根冠 D.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光合作用13.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14.樟树是温岭市市树,茎能逐年增粗。下列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增粗的结构是(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树皮15.菟丝子是一种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可通过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茎,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菟丝子吸取有机物,其吸器应刺入到植物木质茎的(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16.“笋有多大,竹有多粗”。即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没有(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17.亚运筹备期间,杭州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为了树木生长更健康,园林工人时常会给树打针输液(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B.为了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可以注射高浓度的营养液C.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D.如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可以在药水中添加含钾元素的药剂18.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C.种植番薯时可适当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19.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20.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21.据河姆渡遗址中的发现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是一些近海区域由于海水影响,并不利于水稻的种植。(1)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它的根系与图中 相似。(2)近海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是因为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地土壤溶液浓度,会引起细胞失水。22.如图是用小麦苗来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和小麦苗的根尖结构示意图。(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盛的是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 。23.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1)一株质量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厂提供的适宜环境中栽培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增加到40克。该植株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填序号)①水 ②无机盐 ③空气(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24.如图所示是果树上的一段枝条,只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已经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那么这两个果实是否能继续长大 ,理由是 。25.云南省元谋县是全国规模化栽培番茄的主产区之一,元谋番茄已成为知名区域品牌。图中序号①~③表示发生在番茄植株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 (填序号)制造的。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6.以下为教材中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回答以下问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 。A.为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是 。(用字母表示)A.根冠细胞 B.根毛细胞 C.分生区细胞 D.伸长区细胞(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7.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实验步骤】①取______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A.自然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表达与交流】(1)请补充①中横线上的内容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A组的实验现象是 且 ;C组实验现象是都不变红。28.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一些农田受到了重金属镉的污染。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及稻谷产量会受到土壤镉浓度的影响吗?有必要在镉污染农田全面停止水稻种植吗?科研人员选择了48个品种的水稻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不同镉浓度土壤中水稻籽粒镉含量及稻谷产量(48个品种的水稻平均值)土壤镉浓度(毫克/千克) 籽粒镉含量均值(毫克/千克) 稻谷产量均值(克/盆)镉0.68(中度污染) 0.022 121.37镉2.01(重度污染) 0.213 129.85(农作物镉含量国家安全标准值:0.2毫克/千克)(1)实验时实验时每个品种都要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实验区,而不是每个品种一株水稻植株,原因是 。(2)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稻谷产量 选填(“会”或“不会”)降低(3)研究发现某些水稻品种具有富集镉的作用,土壤中的镉离子主要通过水稻根尖的 吸收进入植物体内。(4)已有研究表明,有的水稻吸收镉能力弱,有的水稻吸收镉能力强,且这两类水稻都有一定的种植价值。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其种植价值 。四、简答题:(共3小题,29、30小题每空2分,31小题4分,共14分)29.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30.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超级 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什么结构? (2)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31.我国西北某盐碱地,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农作物因失水难以生存。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实现了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且亩产超过500千克。材料一:盐碱地土壤和适宜普通水稻生长的土壤部分信息表项目 盐分 pH盐碱地土壤 0.6%~0.8% 8.2~9.6适宜普通水稻生长的土壤 ≤0.5% 6~7.5材料二:为了能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在种植前采取如下措施:①选种:将多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试种在盐碱地土壤上,经过多年逐代培育,选择成活率高、生长良好的品种来种植。②改良盐碱地:将淡水灌溉到盐碱田地,浸泡约一周后将水排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富含腐殖质的牛羊粪,并加入以酸性物质为主的盐碱调节剂,经发酵后,给盐碱田地适当施肥。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现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措施作出解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学习评价】第4章第2单元 土壤与植物生长 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单元学习评价】第4章第2单元 土壤与植物生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