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47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校毕业考试调查问卷
初四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考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范围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古代典籍文汇里漫游,宋韵文化如一株蓬勃的莲,如一幅瑰丽的画,成为时光信手沾来的璀璨华章。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濡养着我们丰富的精神家园。汴河两岸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酒肆瓦舍里霓裳轻歌漫舞;宋瓷龟裂处恰是泥胎的浴火涅槃;文人墨客雕栏斗诗一气喝成。风雅宋韵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更是敬仰宋史词赋中的先贤不惧谗言中伤、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正是由于宋韵文化代代传承的结果,我们才能在今天查看到如此精微的文化。让我们做一个梳理者,以岁月烛火端详时代;做一个思考者,凭包容之心发现新知;做一个传播者,用深入交流汲取智慧,照亮生活。
1. 这段话中四个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 )
A. 蓬勃(páng) B. 承载(zǎi) C. 中伤(zhòng) D. 烛火(zú)
2. 在文段画线的四个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信手沾来 B. 心旷神怡 C. 轻歌漫舞 D. 一气喝成
3. 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修改后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是由于宋韵文化的代代传承,我们才能在今天领略到如此精微的文化。
B. 正是宋韵文化代代传承的结果,我们才能在今天领略到如此文化的精微。
C. 正是由于宋韵文化的代代传承,才能在今天查看到如此精微的文化。
D. 正是宋韵文化的代代传承,我们才能在今天查看到如此精微的文化。
4.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是( )
她今天也异样……擦了粉,脸上比平日白了许多;脸上白了些,就掩去好多她的凶气。嘴唇上的确是抹着点胭脂,使(地)也带出些媚气;(他)看到这里,觉得非常的奇怪,心中更加慌乱,因为平日没拿她当过女人看待,骤然看到这红唇,心中忽然感到点不好意思。她上身穿着件浅绿的绸子小夹袄,下面一条青洋绉肥腿的单裤……
A. 《西游记》中的罗刹女 B. 《水浒传》中的扈三娘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达雅 D.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5. 某班围绕“人无信不立”展开讨论,下列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了“信”这个议题的一项是( )
A. 甲:我认为“信”是立身之本。现代社会,诚信是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失信,便难以补办。
B. 乙:我认为“信”是交友之道。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 丙:我认为“信”要从平常事做起。借钱不还,失信于人,考试舞弊,自欺欺人。
D. 丁:我认为“信”可以感动他人。不慎撞坏了别人车子,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留下联系方式,最终感动了车主,也感动了社会。
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卫夫人教授王羲之书法,她认为:点如“高峰坠石”,让人理解 ,横如“ ”,让人领悟 ;竖如“ ”,让人知道 。书法之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①强韧和坚持 ②万岁枯藤 ③重量与速度 ④千里阵云 ⑤开阔的胸怀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④⑤②① D. ⑤②①④③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诗文的永恒主题。诸葛亮的“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是他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大义;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雁门太守行》)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杜甫的“_______,恨别鸟惊心”借花鸟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渔家傲·秋思》)暗含将士们尽管思家,但先要建功立业的决心;辛弃疾的“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自己梦回疆场、杀敌报国的愿望;《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奔赴疆场的矫健雄姿,化作诗句“_______,_______。”更体现了一个女子对保卫国家的忠诚。
二、阅读(45分)
(一)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陈涉世家》选文,回答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成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患:___________(2)唱:__________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0. 甲文作者通过设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乙文的相关说法符合甲文这一观点的是( )。
A.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遇雨,面临因失期而被斩杀的绝境,贫苦百姓已被逼得无路可走。
B. 陈胜、吴广面临必死困境,决定了“举大计”,尽管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壮烈而有价值的。
C. 因为“天下苦秦久矣”,有政治远见的陈胜,通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发动群众的策略。
D. 陈胜、吴广在准备起义过程中造舆论,树立了陈胜在群众心中的领袖地位。
(二)
阅读《长亭古韵》,完成下面小题。
长亭古韵
①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②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其作用是管理治安、诉讼等事务。汉高祖刘邦就做过“泗水亭长”。另外,在边境上,还有一种“亭侯”,是负责监视敌情的。关羽就被封为“汉寿亭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亭。但是,亭子专指建筑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确考,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概括起来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③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山西晋祠的不系亭,取《庄子》中“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之意。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④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建筑风格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
⑤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 文章从亭子的功用,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长亭古韵”。
1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亭最初是一种行政建制,十里一亭,亭有长,是负责监视敌情。
B. 亭子专指建筑后,它的功用就完全变成供人停留、休息了。
C. 亭的“虚”,体现在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呈现出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
D. 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特质。
13. 根据相关链接,合理推测一下这两个亭子的名字,各属于哪种风格?
(1)沧浪亭属于_______(2)放鹤亭属于_______。
【链接材料】
沧浪亭——属于苏州园林,出自屈原《楚辞》中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放鹤亭——位于杭州孤山,为纪念北宋隐士林逋(和靖先生)而建。他隐居孤山,终身不仕不娶,以梅为妻、鹤为子。
14.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11号,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国亭园。这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亭主题公园”,简直像是把江南的园林搬到了哈尔滨,如果你去过,一定会有真实的感受,即使你没去过,看到了中国亭园的照片,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请你用简而美的语言为此处景点做一个推介,好让更多的人来这里观赏。(字数在50字以内)
(哈尔滨的中国亭园)
(三)
阅读《小民老师》,回答小题。
小民老师
顾亚红
①这年头,喜欢看闲书的人,越来越少。像小民老师这样喜欢读闲书的理科男,更少。小民老师读的书,闲杂,且高冷。瞧瞧这些书名!《人类六万年》《枪炮、病菌与钢铁》《遗传的革命》《机器人叛乱》《进化心理学》《人类简史》……不罗列了,因为你肯定头大了。
②我一向敬重读书人,尤其敬重那些能坚持自己的阅读品味的读书人。自然,与小民老师就有了书来书往。我向小民老师借过《杂草的故事》和《臭皮囊》,小民老师从我这借走过一些历史类的书籍。不过,书来书往是一回事,路上遇到小民老师就本能闪避是另一回事——怕小民老师和我谈“自私的基因”或“大数据”与“长尾理论”,露怯啊。
③小民老师教数学,思维敏捷、缜密。上小民老师的课,真不能走神。因其上课的节奏,是紧锣密鼓式的,你若发个呆,跟丢了一个鼓点,你就手不是手脚不是脚,你就无所适从,你就踉跄难行了。所以,小民老师的学生,对小民老师的评价,也就走了两个极端:有顶礼膜拜封他为“数学教皇”的,也有发牢骚“这都讲的啥子哟”的。
④读书多的人,通常口才也好。听小民老师说话,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小民老师最不待见在学习中藏拙的学生,总是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小民老师是这样撺掇他们的:“厚厚脸皮,就能饱饱肚皮!”偶尔小民老师也会痞那么一下,对总也带不全尺规就敢听他的几何课的皮猴子来上一句:“你呀你呀,真是个无尺之徒。”对喜爱的学生,小民老师爱喊昵称。能被小民老师喊昵称的学生,走路屁股都不在路上,荣耀啊!比如班上有个姓朱的数学奇才,素来得宠,有回与小民老师闹别扭,被小民老师喊了全名,这下不得了,得空就追在小民老师的屁股后面喊:求求你了,叫我朱!
⑤做学生的,有几个喜欢上班会课的?小民老师的班会课也不免俗,主题肯定也是事先定下的,但不到五分钟,小民老师铁定就跑题,就神采飞扬地带着学生上天入地,神游八荒。天文地理、时事八卦,只要学生想听,小民哥就给他们讲。往往正听得入神,小民老师会突然停下来看一眼腕表,道一声歉“吾又扯远矣”,然后扫一眼全班,想继续听?先把这阵子咱们班的问题摆一摆,再拿出点措施来给我看一看。到了这个环节,全班就齐刷刷地盯着那几个犯了错的小伙伴看,盯得小伙伴如坐针毡。其实也不用盯太久,小民老师想在班会课上解决的问题也就差不多解决了一大半。
⑥有次,小民老师扯着扯着就扯到了他和他邻居家的两扇进户门。小民老师感慨说,每日里贴到两家门上的小广告可真多啊!小民老师还打了个比方,不说像牛皮癣,说“如同蝶儿乱飞”。学生正窃笑小民老师一数学老师硬充什么小文青啊,小民老师话锋一转,问,若你今日好不容易清理干净了明日又贴上了,如此循环往复,你会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小民老师笑,继续说:我不管邻居的好心劝阻,我照样不厌其烦,每日里清理得干干净净。我坚持了半个月,奇迹发生了。我家的进户门上,再也没人贴小广告了!而我邻居家的进户门,则层层叠叠,似无穷尽也!
⑦被小民老师如此这般调教过的学生,毕业后,显得知识面广、见识高、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普遍守得住本分耐得住寂寞,勤勉笃实又不乏活络,基本上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混得风生水起。
⑧小民老师呢,这么多年,却没见混上个一官半职。学生们都为小民老师叫屈。小民老师自己呢,没事人一般,仍然读着他的《人类的天性》或《世界是平的》。
⑨人家小民老师说了:“你若盛开,清风爱来不来!”
15. 为什么在数学课上,“小民老师的学生,对小民老师的评价,会走两个极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16. 根据⑤段,⑥段,⑧段的画线句,能看出小民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7. 第④段划线句“得空就追在小民老师的屁股后面喊:求求你了,叫我朱!”这句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8. 联系全文,请谈谈你对结尾段中“你若盛开,清风爱来不来”这句话的理解。
19. 第⑦段写了学生们毕业后的表现,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四)
阅读《勇于“和自己较劲”》,回答2小题。
勇于“和自己较劲”
陈凌
①2024年巴黎奥运会,18岁的中国攀岩运动员骆知鹭拿到了两项全能项目(包括攀石和难度攀岩)的奥运参赛资格,引人关注。经历过比赛失手,遇到过状态起伏,骆知鹭却始终坚持步履不停、目光向前,在训练时经常“和自己较劲”。这才换来了参赛机会。一句“和自己较劲”,道出了许多运动员的心声,也蕴含着朴素却不失深刻的人生道理。
②“和自己较劲”,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不敷衍、不应付的认真劲;一层是不服输、不畏难的精气神。90后快递小哥李庆恒坚信“作为快递从业者应该要有责任心,全心全意服务客户”,每天早起花一个多小时背记邮政编码、电话区号、航空代码等信息,这是“和自己较劲”;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刚开始练习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时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不断加练,经过上千小时的训练,终于实现了精准操作,这也是“和自己较劲”。两者虽有不同,但那种挑战自我的勇气、追求卓越的执着,却是相通的。
③自胜者强。世间事,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难有轻轻松松的捷径。物理学上有个弹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弹簧越大的压力,弹簧向上的弹力就越强。人同样如此。“和自己较劲”,_______。
④“和自己较劲”,需要踏实勤勉、精益求精的态度。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职业》,只有2000多字,却进行了多次重写。谈及重写原因时,他说道:“为什么要重写?因为我还没有挖掘到这个生活片段的更深、更广的意义。”经过反复改写,小说言简意赅地写出了叫卖声里不同的生活和人生,内涵更丰富,主题也深化了。“和自己较劲”,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潜下心来,稳扎稳打,把事情做专、做精、做细、做实。
⑤莫因一次失利而沮丧,莫因一时挫败而停滞,要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最终实现突破。一位研发人员曾说,“研发就是上万次、上十万次的试错”。正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思路愈发清晰,方向更加明确,许多科研难题迎刃而解。“和自己较劲”,需要直面困难,坚定信念,持续探索和实践。
⑥当然,“和自己较劲”并不意味着蛮干盲干,要尊重事实,遵循规律,要开动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⑦勇于“和自己较劲”,成就精彩人生。成功的大门,永远是向敢于拼搏、善于挑战的人开启的。人生需要这种态度,创造不凡业绩也需要这股子精神。
(有删改)
20. 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1. 第③段阐释“和自己较劲”的意义。请结合文中的物理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22. 下列作为论据支撑第⑤段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1996年,瑞典人克洛普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在距离山顶300英尺时,他得知天黑前将有暴风雪而放弃登顶。另外12名登山者坚持挑战,成功登上珠峰,遗憾的是,他们因错过安全返回时间,最终被困,无一生还。几周之后,克洛普登顶珠峰成功,并安全返回。
有人认为,相较于克洛普而言,另外12名登山者是勇于“和自己较劲”的人。你赞同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阐释理由。
三、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4. 命题作文
“办法”,就是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达成愿望;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拒绝诱惑,抚慰心灵……都需要积极地寻找办法。
请以“找到一个好办法”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5. 材料作文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瑟瑟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狼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上面的材料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道理;摆脱诱惑才能更好的成长;智慧,可以让弱小者战胜强大的对手;紧盯着眼前的利益是不足取的;实力不足时耐心等待,总会找到出路……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哈47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校毕业考试调查问卷
初四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考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范围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 ①.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 感时花溅泪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 醉里挑灯看剑 ⑥. 万里赴戎机 ⑦. 关山度若飞
二、阅读(45分)
(一)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祸患,灾难 ②. 唱同“倡”,倡导,发起
9. (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10. B
(二)
【11~14题答案】
【答案】11. ①. 亭子命名 ②. 亭子的建筑风格 12. D
13. ①. 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 ②. 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
14. 示例1:这里湖光山色、树影婆娑,亭子之间相互呼应,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在这里走走、停停、坐坐,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示例2:游客朋友们,这里亭子顶部飞檐翘角,像鸟儿展翅欲飞。亭子周围挺拔秀丽,坐在亭中,你一定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三)
【15~19题答案】
【答案】15. 因为小民老师教数学,思维敏捷、缜密。如果认真听讲,就能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就会对老师的高水平授课很是敬佩。如果上课分心走神,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当然听不懂老师的授课了。
16. ①. 教育有方 ②. 坚持笃定 ③. 淡泊名利
17. 跟老师闹别扭后的悔过;不被叫昵称的失落;希望再次被老师喜爱(或叫昵称)的急切;对荣耀回归的渴望。(合理即可)
18. 小民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把书教好,让学生在学业、身心方面都能成长就行了。能不能受到重视,有没有得到名和利,无关紧要。这句话表现了小民老师风趣的性格特点和豁达的胸怀。
19. 学生们毕业后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从侧面烘托出小民老师丰厚的学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老师的人品对学生的教育、熏陶。)。进一步体现了小民老师教育有方,桃李满天下。(意思对即可)
(四)
【20~23题答案】
【答案】20. 勇于“和自己较劲”,成就精彩人生(或者题目)
21. 示例:在一定范围内,人给自己越大的压力(挑战),自身向上的动力(能力)就越强,从而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22. D
23. 不赞同。文中“和自己较劲”需要直面困难、坚定信念,但也要尊重事实、遵循规律。另外12名登山者虽有挑战精神,但他们在得知天黑前有暴风雪且错过安全返回时间的情况下仍坚持登顶,没有考虑到实际危险,最终导致悲剧,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自己较劲”。克洛普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后续成功登顶并安全返回,他的做法更符合“和自己较劲”的内涵。
三、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找到一个好办法
巷口的梧桐叶又落了,我蹲在画室角落,盯着调色盘里浑浊的灰紫色发呆。考级作品《秋韵》的枫叶总画不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透亮,铅笔稿改了五遍,颜料涂了又洗,画布上的叶脉像纠缠不清的心事,越理越乱。
“试试用扇形笔扫色。”林老师突然出现在身后,递来一支沾满赭石色的画笔,“你总想着层层叠叠铺颜色,反而闷住了灵气。秋枫的红该是活的,像要从画布上跳出来。”我将信将疑地接过笔,按照老师说的,先蘸取大红加少量柠檬黄,在调色盘上轻轻揉开,让两种颜色边缘自然晕染。笔尖触到画布时,我屏住呼吸,顺着叶脉生长的方向扫出第一笔——橘红色的笔触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原本死气沉沉的灰紫。
原来画画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找到与颜料对话的方式。我想起上周在科技馆看到的全息投影,枫叶在光束中旋转时,叶脉间的光影会随着角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或许可以借鉴这种“透光感”!我翻出闲置的白颜料,在红色颜料中调入少量钛白,用干笔在叶脉边缘轻轻扫过,模拟阳光穿透叶片的效果。当第一缕“阳光”落在画布上时,原本呆板的枫叶突然有了呼吸,叶脉间仿佛流动着金箔般的光泽。
最妙的是处理落叶的层次感。我蹲在梧桐树下观察了整整一个下午,发现落在地上的枫叶并非单一的暗红,而是夹杂着褐色的斑点和枯黄的边缘。我试着用小号笔蘸取熟褐,在几片枫叶边缘点出不规则的斑点,再用扇形笔蘸取土黄,以极轻的力度扫过叶片底部——奇迹般地,那些“躺”在画布上的枫叶仿佛被秋风掀起了一角,露出背面略带苍白的色泽。
交卷那天,我的《秋韵》被挂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画布上,枫叶的红像被点燃的火焰,从深到浅流动着暖金色的光晕。林老师拍拍我的肩膀:“你看,办法从来不是现成的钥匙,而是在反复尝试中长出的藤蔓。”
走在回家的路上,暮色中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原来无论是调色盘里的僵局,还是生活中的难题,都需要学会换一支笔、换一个角度——当我们愿意放下固执的“应该这样”,用好奇的目光重新打量世界时,办法往往就藏在那些被忽略的光与影之间,等着我们轻轻拾起。
【25题答案】
【答案】例文:
守得云开见月明
深冬的寒风中,有人困于执念,有人静待天光。生活的谜题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抉择,而是在迷雾中守住本心的智慧——当我们学会与欲望和解,以沉淀取代急躁,终能在岁月的淬炼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欲望如同冬日的积雪,看似轻盈,却能压断枝头。曾见过太多人在“捷径”面前迷失方向:校园里,有同学为了短期的成绩提升,抄袭作业换取虚假的排名,却在真正的考验中原形毕露;职场中,有人为了快速晋升,用投机取巧的手段争夺机会,却在能力的“寒冬”里摔得遍体鳞伤。这些困局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中的“舍身饲虎”故事,并非鼓励盲目牺牲,而是警示我们:当欲望膨胀到吞噬理智时,再微小的“诱惑”都可能成为致命的陷阱。真正的成长,是像雪松那样,在积雪过重时弯曲枝条,以暂时的“妥协”换取长久的挺拔。
沉淀是穿透云层的阳光,看似无声,却蕴含力量。北宋文豪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人生跌入谷底。但他没有陷入愤懑抱怨,而是在赤壁的江风中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田间地头学会“自笑平生为口忙”。这种在困境中的沉淀,让他从仕途的“追逐者”蜕变为精神的“超越者”。
等待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强者的谋略。人类历史上,这样的等待同样闪耀着光芒:司马迁忍辱负重数十年,在困厄中书写《史记》;玄奘历经十七年取经之路,在风沙中坚守信仰。他们深知,真正重要的目标,从来不是靠急躁达成的,而是像冬梅那样,在寒冬中积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花期。
当我们学会像成熟的麦穗那样,在风雨中低下头颅,像深秋的果实那样,在枝头耐心沉淀,终会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追逐眼前的“野兔”,而是在岁月的淬炼中,成为那个能在寒冬中播种春天的人。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既是自然的启示,也是生命的智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