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前必备知识(人教版2024)必备·知识点 1必备·公式 7必备·易错易混 10必备·隐含条件 11必备·方法技巧 12必备·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5.力的相互作用: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6.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7.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8.弹力的方向:总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9.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使用方法:a.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b.使用时①测量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②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10.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1.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1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即垂直于水平面。应用:重垂线、水平仪。13.重心: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1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17.惯性:物体这种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18.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19.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0.二力平衡特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2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且有相互作用的弹力;②两接触面均粗糙;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24.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另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25.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6.减小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分离。27.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28.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一致。表达式:()。29.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0.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31.大小(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只有当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时,。3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3.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p表示。34.压强公式:。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35.推论公式:,条件: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实心柱体,自然放置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就是物体的底面积36.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37.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38.液体压强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9.液体压强计算公式:。40.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41.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42.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43.最早测定大气压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44.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5.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海拔越低,气压越大。46.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大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47.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48.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49.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0.决定浮力的大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51.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5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53.公式:54.推导式:。55.物体的浮沉条件(1)上浮:>,>(2)悬浮:=,=(3)下沉:<,<(4)漂浮:=,>(5)沉底:,<56.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从而实现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轮船排水量=轮船满载时货物的质量+船身质量。57.潜水艇: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58.热气球和飞艇:内充密度小于外部空气密度的气体,靠空气浮力升空。59.密度计:根据物体漂浮时F浮=G,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60.浮力的计算方法:(1)称重法:(2)压力差法:(3)公式法:(4)平衡法:(漂浮、悬浮)6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62.功的计算: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63.表达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则功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6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65.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做功多少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用时少的做功快。66.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67.表达式:。功率的单位为J/s,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常用单位有kW,1kW=1000W。68.拓展公式: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力F的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及,可得。69.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是J。70.动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和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71.重力势能(1)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72.弹性势能(1)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一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以及形变的程度有关;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73.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74.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即机械能未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理想情况下(忽略对外所做的功),可以认为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75.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76.杠杆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表示(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表示(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表示77.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1) 找支点O;(2)画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做标注(用字母注明动力臂或阻力臂)。78.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79.省力杠杆: > , < ,省力但费距离80.费力杠杆: < , > ,费力但省距离81.等臂杠杆: = , = ,不省力不费距离82.定滑轮(1)实质:等臂杠杆(2)特点: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力、距离的关系: = , =83.动滑轮(1)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力、距离的关系: = , =84.滑轮组(1)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2)力、距离的关系: = , = 。不计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重:85.滑轮组的组装(1)确定绳子的段数(2)滑轮组的绕绳方法:①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同时当承重绳子的段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当承重绳子的段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概括为“奇动偶定”。②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不相同时,最省力的绕线方法:从个数少的滑轮为起点。86.斜面:斜面是一种省力、费距离的简单机械。例如:盘山公路、螺丝钉。87.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组成,轮轴也可以看成是杠杆的变形。例如:门把手、方向盘、扳手。88.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为了实现做功的目的,不用任何机械而必须做的功,用表示;(2)使用机械时,不是我们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表示;(3)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所做的功,用表示。。89.机械效率: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90.机械效率公式:。91.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机械自重;②减小机械间摩擦;③增加物重。必备·公式1.力学公式物理量 公式 变形公式 注意事项重力 , ①g是恒量;②式中m的单位是 kg;③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与地面位置有关压强 , ①计算时,S指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单位只能用m2(注意单位换算);②式中各个量针对的是同一物体液体压强 , ①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容器形状、液体质量的多少等)无关;②计算时单位应统一;③式中h指液体内某点到液面的竖直高度阿基米德原理 , ①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入深度无关;②计算时单位应统一(注意体积单位换算);③浮力有多种计算方法,应根据题意灵活选择杠杆平衡条件 , ①应用公式计算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必须统一;②最大的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功 , ①式中s为在力F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计算时单位只能用米;②在用公式计算前先要判断是否符合做功的条件;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F=0,s≠0;F≠0,s=0;F和s的方向互相垂直功率 , ①式中t的单位只能用秒;②功率只反映做功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③由定义公式可导出另一个计算式机械效率 , ①式中W有是指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而W总是指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②机械效率是一个百分比,因此无单位;③实际机械效率的值小于1,理想机械效率的值等于1(即反映功的有效利用程度)2.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图示 表达式定滑轮 ;;为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动滑轮 ;;;;;;;;3.常见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杠杆 滑轮(组) 斜面竖直匀速提升 水平匀速拉动公式 (理想情况) (不计绳重和摩擦) 或说明 其中G为提升重物的重力,h为重物升高的高度,F为动力,s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其中G为提升重物的重力,h为重物升高的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 其中Ff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为拉力,s物 为物体移动的距离,s绳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摩擦力的绳子段数。 其中G为提升重物的重力,h为斜面的高度,s为斜面的长度,F为拉力,Ff为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必备·易错易混1.受力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找重力;(3)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拉力;(4)确定有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判断有无摩擦力。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3.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4.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5.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或在惯性作用下”,只能说“具有”“由于”。6.物体受平衡力推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出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7.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8.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仍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9.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10.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11.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12.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向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13.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只有动滑轮两侧的绳子平行时,才能省一半力。14.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15.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16.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列式注意单位换算:1cm=10-4m2。17.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计算压力,再运用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计算压强,再运用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18.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是否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19.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没有浸没时。求浮力首先要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计算,若知道液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计算。20.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在同一直线才做功。21.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22.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23.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必备·隐含条件隐含条件 内容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匀速上升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匀速下降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匀速下滑 受摩擦力作用,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静止 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动能为0光滑 不受摩擦力,f=0;摩擦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漂浮 ,,悬浮 ,,沉底 ,,恰好离开地面 不受支持力的作用;对地面无压力恰好离开水面 不受浮力的作用薄壁容器 容器内外底面积相等必备·方法技巧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步骤 技巧确定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隔离开来分析重力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分析弹力 研究对象与接触的物体相互之间有挤压(形变)就会有弹力。 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研究对象。 假设法分析弹力有无:假设撤去接触物体,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不能,则相互间有弹力分析摩擦力 研究对象与接触的物体之间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假设法分析摩擦力有无:假设接触面光滑,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不能,则有摩擦力分析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析(1)利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力平衡,再判断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2)根据受力物体判断若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一定不是相互作用力,再判断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则一定不是平衡力。3.叠加模型的压强计算(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加后放在水平面上,求水平面受到的压强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受力面积S为下面物体的底面积。(2)求上面物体对下面物体的压强时,压力等于上面物体的重力,受力面积取较小物体底面积,如甲乙两图中受力面积均为A物体的底面积。(3)甲图中A对B 的压强,B对地面的压强;乙图中B对A 的压强,A对地面的压强。(受力面积看谁小)(4)容器装液体、人骑自行车、车装货物等,求对水平地面的压强,都可以看成叠加模型。4.切割模型的压强计算(1)竖切模型分析:切割前:,;切割后:,。结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压强不变。(2)横切模型分析:切割前:,;切割后:,。结论:①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压强减小。两次对地面的压强之比:;②沿水平方向切去高,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变化量;③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变化量。(3)斜切模型分析:切割前:;切割后:,。,。如下图所示,质量均匀且实心的柱体,从下切点竖直向上分为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压强与原来压强相等。与这两部分相比,沿斜线方向切割后底面积S都不变,但左边部分质量变大因而压强变大,右边部分质量变小因而压强变小,即。结论:沿斜线切割后,下底大的压强变小,下底小的压强变大。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F=G F>G F<G液体产生向下的力刚好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 除液体产生向下的力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外,容器壁还受到了压力 液体产生向下的力没有全部作用在容器底部容器壁是竖直的,容器壁对液体水平方向的压力对容器底没有影响 容器壁是向下倾斜的,容器壁对液体产生向下的压力 容器壁是向上倾斜的,承担了部分压力F=pS=ρghS=ρgV=G F=pS=ρghS>ρgV=G F=pS=ρghS<ρgV=G5.计算浮力的类型类型一 漂浮或悬浮类(1)已知物重,根据可求出浮力,进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变形公式可求出相关物理量。(2)已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再根据即可求出物体的重力及物体的密度。类型二 液面变化类(1)液面的升降与的变化有关,一般情况,若前后变化相等则液面不变;若变小则液面下降;若变大则液面上升。(2)液面高度变化对容器底的压强发生变化,利用计算液面的高度。类型三 多物体类首先应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再应用隔离法分析单个物体的情况。类型四 图像信息类明确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分析图像的性质和图像交点的意义。6.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已知密度的液体测密度(1)甲、乙操作测固体密度:利用重力求质量:利用浮力求体积:密度公式:(2)甲、乙、丙操作测液体密度:公式变形求体积:、体积相等是本质:,即等式变形:7.利用量筒测密度漂浮测重力:利用重力求质量:浸没测体积:密度公式:8.利用浮沉条件比较物理量的大小关系状态 分析过程静止在相同液体中的不同物体 物体体积相同时 ①浮力:由,根据排开液体体积判断; ②重力:根据浮沉状态判断(漂浮、悬浮时,沉底时) ③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漂浮时,悬浮时,沉底时)物体质量相同时 ①浮力: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根据浮沉状态判断(漂浮、悬浮时,沉底时) ②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漂浮时,悬浮时,沉底时静止在不同液体中的物体 同一物体 ①浮力:根据浮沉状态判断(漂浮、悬浮时,沉底时) ②液体密度:漂浮时,悬浮时,沉底时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 ①浮力: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根据浮沉状态判断(漂浮、悬浮时,沉底时) ②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漂浮时,悬浮时,沉底时9.功、功率的计算10.机械能转化11.作最小力的示意图(1)分析(2)方法:①找到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②连接该点和支点,连线即为最长的动力臂。③过该点作连线的垂线即为最小动力的作用线。④根据动力与阻力作用效果相反来确定最小动力的方向。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