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心之所向共逐梦齐心并进赴未来——2025年春季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前言日月其迈,岁律更新,育人回首,幕幕如梭。奋斗的一学期即将落下帷幕,欣然回首,往事在目。在过去的一学期里,阳光实验学校紧紧围绕教研室的工作要点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目录壹常规管理 保障教学规范有序陆载誉前行 以奋斗续写新篇章叁课堂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肆课题研究 深耕教学科研沃土伍活动育人 绽放语文生命光彩贰注重研训 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载誉前行以奋斗续写新篇章壹“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本学期,教研组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将常规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实处,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1. 立体巡课:让课堂“可见可诊”建立“行政+教研+学生”三维巡课体系:行政班子每日轮值巡查,重点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教研组长每周定向听课,聚焦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学生信息员每月反馈课堂体验,收集真实学情。一学期累计巡课120余次,形成《课堂观察记录手册》,针对23节低效课堂开展研讨,推动教师优化教学环节。2. 靶向培训:让成长“有章可循”针对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三类群体,定制分层培训方案:新教师“筑基工程”开展“教学六步法”专题培训(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通过“导师带教+模拟课堂+实战演练”模式,帮助6名新教师快速掌握教学流程,其中2人在学期末达标课中获“优秀”评价。骨干教师“领航工程”组织参与“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学习”等高端研修班,选派3人赴杭州、南京等地学习,返岗后开展“新课标理念落地”系列讲座,辐射教师50余人次。薄弱教师“提升工程”通过“同课同构”帮扶机制,安排资深教师与薄弱教师同上一节课,从教案撰写、课堂调控到作业设计全程指导。3. 作业革命:让负担“轻而有效”推行“基础作业精准化、分层作业个性化、实践作业项目化”改革基础作业实行“精选5分钟”策略,教研组每月集体打磨《课时作业清单》,剔除机械重复题,保留核心素养训练题,平均作业量减少30%。分层作业设置“ABC三级菜单”,A层为拓展提升题(约10%学生),B层为巩固应用题(约70%学生),C层为基础达标题(约20%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实践作业以“大单元”为载体,如四年级下册《乡村生活》单元,设计“我的田园日记”项目:学生需拍摄乡村景物、撰写观察日记、制作图文手账,最终28份优秀作品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注重研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贰作为“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本学期承接两批次共30名市级骨干教师跟岗培训。通过“影子教师”模式,跟岗教师全程参与集体备课、磨课、评课,深度融入我校“阳光卓越四步课堂”(情境导入—探究建构—拓展运用—评价反思)教学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组将教师专业成长视为教研核心,通过“多维研训矩阵”,构建“学习—实践—反思—创新”的闭环生态。1. 跟岗研修:架起校际交流桥梁在《祖父的园子》同课异构活动中,跟岗教师与我校教师共研“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融合路径”,形成8篇高质量课例分析报告,相关经验在市教研工作会议上分享。深化“青蓝结对”机制,创新“三个一”培养模式:2. 青蓝工程:点燃师徒成长火种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组织青蓝师徒教学比武,12对师徒同台竞技,其中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的《自相矛盾》获区“新秀杯”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王老师被评为“优秀导师”。每月一次“同课异构”:师徒围绕同一课题分别授课,如五年级《草船借箭》,师傅侧重“人物形象深度分析”,徒弟聚焦“任务驱动式阅读”,课后开展“跨代际教学理念碰撞”研讨会;每周一次“推门听课”:师傅随机听取徒弟常态课,课后即时反馈,学期累计听课达96节次;借力“智慧校园”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新样态:3. 数字教研:突破时空研修壁垒开设“云端微讲堂”,每周由1名教师分享教学微案例(如《多音字教学的趣味策略》《群文阅读中的思维可视化工具》),累计推送48期,点击量超2000次;建立“新课标资源库”,分类上传精品课例、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案例等资源300余件,实现优质资源校内共享;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叁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教研组以“新课标落地”为契机,聚焦“学生中心”,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火花场”。1. 行政听课:把脉课堂深层问题开学初启动“百人百课”行政听课计划,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听课专班,深入一至六年级课堂,重点观察“学生参与度”“任务设计有效性”“评价即时性”三大维度。在《景阳冈》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仍以“情节串讲”为主,学生高阶思维训练不足,随即组织“思辨性阅读教学”专题研讨,梳理出“问题链设计六策略”(冲突式提问、开放式追问、批判性设问等),并在后续课堂中实践优化。2. 赛课赋能:搭建青年成长舞台提交“无生试讲”视频,重点考察教学设计创新度初赛壹现场抽取课题,40分钟完成备课并授课,考验临场应变能力复赛叁王老师的《漫画的启示》(习作教学)以“情境任务驱动+可视化评价量表”设计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肆结合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阐释+课例展示”,全面考察专业素养。决赛贰举办第五届“阳光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设置“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四个赛道,26名青年教师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比拼3. 骨干领航:示范引领课改方向发挥骨干教师“头雁效应”,开展“新课标示范课”系列活动:省级教学能手张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以“旅游攻略制作”为大任务,整合阅读、表达、实践等多重语文要素,展现“大单元教学”魅力;市级学科带头人李老师带来《芙蓉楼送辛渐》群诗教学,通过“意象串联—情感对比—文化拓展”三步法,引领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情与哲思;每节示范课后均开展“卷入式评课”,教师随机抽取“观察点”(如“情境创设”“评价语言”“板书设计”)进行深度剖析,累计生成改进建议87条。课题研究深耕教学科研沃土肆“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教研组秉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理念,以课题为纽带,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1. 三级课题:构建梯度研究网络形成“省级—市级—区级”课题研究梯队:省级课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研究》(在研):聚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开发《小学高段实用性阅读任务设计案例集》,已完成6个单元的实践打磨;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结题):提炼出“意象解码—情境还原—实践创生”三阶段教学模式,相关成果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区级小课题《小学语文作业批改中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结题):设计“星级评价+个性化评语+思维导图纠错”模式,学生作业订正率从65%提升至89%。2. 研教融合:让成果落地课堂坚持“研究—实践—改进—推广”闭环管理在省级课题研究中,针对“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碎片化”问题,开展“语文+艺术”“语文+科学”等融合课例研究,如六年级《故宫博物院》教学中,联合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故宫建筑手绘图”,既落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又提升审美素养;市级课题成果“古诗文情境教学法”在全校推广,各年级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诗词里的清明”“宋词中的中秋”等主题活动,学生诗词背诵量同比增加30首,在区“诗词大会”中斩获团体一等奖。3. 专业写作:凝练经验提升格局建立“教学反思—案例撰写—论文发表”阶梯式写作培养机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1篇教学反思,学期末择优汇编成《课堂拾贝——教学反思集》;组织“教学案例写作工作坊”,邀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线上指导,本学期共提交案例42篇,其中12篇被省级刊物录用;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讨,3名教师在市小学语文年会上作课题研究报告,1人获“优秀教科研成果奖”。活动育人绽放语文生命光彩伍“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研组以“大语文观”为指引,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让语文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知识转化为素养。1. 文化浸润:厚植家国情怀根系诗词雅韵润童心举办“春之诗”飞花令大赛,学生现场吟诵含“春”字诗句超200句;开展“诗词配画”创作活动,收集作品400余幅,在校园走廊打造“流动的诗词画廊”;汉字传承展魅力开展“寻找最美中国字”活动,学生通过查字源、讲故事、演汉字(如用肢体动作演绎“休”“采”等会意字),深入理解汉字文化;在区汉字听写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蝉联冠军;红色经典永流传清明节组织“读红色诗词,讲英雄故事”主题活动,学生配乐朗诵《七律·长征》《延安,我把你追寻》,录制“英雄人物故事会”视频28个,学校公众号点击量破万。2. 能力提升:搭建多元成长舞台“声”入人心讲故事:举行“故事大王挑战赛”,低段学生演绎绘本故事,高段学生创编历史故事,15名选手凭借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获评“金牌故事家”,优秀作品制成音频专辑《黎明童声》;思维碰撞辩天下:在高段开展“小学生应不应该参加课外辅导班”“人工智能能否取代语文教师”等主题辩论,学生查阅资料、撰写辩词、临场思辨,有效提升逻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妙笔生花写生活:开展“我的语文日记”征集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校园趣事、家庭温暖、自然观察,评选出“十佳日记”并结集印刷,激发写作兴趣;3. 实践创新:打通学科融合通道“语文+科学”探奥秘结合课文《琥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展“家庭实验室项目”,学生自主设计科学小实验(如“植物生长观察”“白醋泡鸡蛋”),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撰写实验报告,32份优秀作品在“校园科技节”展出;“语文+艺术”展风采举办“诗词里的春天”跨界展演,学生将《春晓》《咏柳》等古诗改编成音乐剧、水墨画、书法作品,实现“诗—画—乐—舞”多维融合;“语文+劳动”育品格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舌尖上的语文”活动,学生学做家乡美食并撰写《美食制作手册》,在劳动中感受语言与文化的联结。载誉前行以奋斗续写新篇章陆教师发展:6名教师获区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其中2人获市“教坛新星”称号;12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4个课例入选“学习强国”平台;一学期的深耕细作,换来了累累硕果:团队荣誉:教研组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组”,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监测优秀率同比提升9%,在区教学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生成长:85名学生在各级语文活动中获奖,其中5人获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校“小太阳”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魏老作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展望未来,阳光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将继续以新课标为航标,以课堂为主战场,以教师为动力源,在守正创新中培育更多“阳光少年”,让语文教育真正成为照亮学生生命的光!结语谢谢观看!——2025年春季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