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5 ACCDC 6-10 DDCAB 11-15 ADCB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5分) 。16.(10分)(1)纬度高气温低,匍匐贴地利于保温;(2分)风速大,匍匐贴地可以增强抗风能力。(2分)(2)北美西岸暖流流经,亚洲东岸寒流流经;(2分)北美西海岸受温暖西风影响较强;(2分)受高大山脉阻挡,北美西海岸受偏北风(冬季风)影响小。(2分)因此,北美西海岸气温高,南部杜鹃花在北美洲分布的南界纬度更高。17.(共16分)(1)逐渐远离城市核心地区(二环以内区域);沿主要交通干线(高速公路)向四环以外区域扩散;形成多个集聚区域(形成“多点集聚”的分布形态、集聚区域大致与北京市规划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相对应);协同集聚的行业结构由制造业主导转变为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任答3点得6分)(2)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可达性提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2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效率,减弱距离要素在企业布局中的影响;(2分)受北京市产业转移政策和城市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低端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大规模从城市中心向外转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企业向产业园区转移),推动分布范围向外扩散,导致协同集聚强度下降。(2分)(3)高附加值制造业和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交流频繁,产业关联性更紧密;(2分)对于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协同集聚可以共享优质劳动力;(2分)产业园区(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的设立,为其在地理空间上协同集聚提供空间和基础设施。(2分)(任答2点得4分)18.(共14分)(1)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是汪洋大海,因地壳上升运动,形成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为高原上局部凹陷而成;(2分)察尔汗地区因地势低,积水成湖;(2分)后因气候变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入湖径流量小于蒸发量,又无河流流出,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2分)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不断积累形成盐盖。(2分)(任答3点得6分)(2)增加(1分)。南部山地(或昆仑山)的钾随水进入河流;(2分)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2分)(3)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1分)世界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在少数国家,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1分)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1分)19.(共15分)(1)折线图绘制:如图。(4分:图例2分,折线图2分)变化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大,土壤侵蚀量和坡面径流量都呈上升趋势。(2分)(2)步骤4:降雨结束后,将集水桶中的泥水通过滤网过滤,收集泥沙,用电子秤称量泥沙重量,用量杯测量集水桶中水量,并记录。(2分)实验结论:在实验设定的条件下,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2分)(3)方法一:缓坡开垦梯田。(1分)原理:在梯田上采用等高种植,能有效拦截雨水,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2分)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轻水土流失。(2分)或方法二:植树种草。(1分)原理:植物根系可以固着土壤,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2分)植被涵养水源,吸收部分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2分)2025年高考适应性训练地 理 试 题(二)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乐东黎族自治县县城位于抱由镇,但2015年开通的海南西环高铁乐东站却选址于九所镇。与同县的尖峰站相比,乐东站到三亚站的车次更多。下图示意乐东县和三亚市部分高铁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乐东高铁站未选址抱由镇而选址九所镇,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理位置 B.基础设施 C.城镇等级 D.生态保护2.与尖峰站—三亚站相比,乐东站—三亚站车次更多,主要因为A.尖峰镇地形更为崎岖 B.尖峰站与乐东县城距离较近C.乐东站辐射范围较大 D.九所镇到三亚公路交通不便秘鲁的萨利纳斯盐湖是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内流湖,主要依靠雨季的少量降水补给,湖面海拔约4300米,周边山体多断层发育。研究表明,萨利纳斯盐湖每年有部分湖水能进入安第斯山脉西坡的奇利河流域从而实现向外跨流域补给,但全过程需要约60年。下图示意萨利纳斯盐湖所在位置及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萨利纳斯盐湖实现向外跨流域补给的路径是A.湖水下渗—泉水出露—水分蒸发—大气降水B.湖水漫溢—地表径流—坡面下渗—泉水出露C.湖水下渗—地下径流—泉水出露—坡面径流D.湖水漫溢—水分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4.该湖虽能向外跨流域补给,但仍为盐湖,主要因为A.湖面蒸发水分较少 B.雨季大量咸水注入C.湖泊水体面积较大 D.湖泊向外补给量少静止人口是一种假想的人口发展状态,人口惯性因子(Mp)是最终静止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规模之比。Mp>1意味着即使将生育率立即下降到更替水平并长期保持不变,人口规模还会继续增长,表现为人口正增长惯性。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农村人口惯性均明显高于城镇人口惯性,但在1982—2020年农村人口惯性因子下降幅度较大,人口负增长惯性出现城乡倒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中国人口惯性由正转负的时间最可能是A.1965年 B.2005年 C.2011年 D.2020年6.近年来我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生育水平与城镇差距扩大 B.农村负增长惯性逐渐减弱C.青壮年劳动力从城镇回流到农村 D.城乡年轻人口比例发生逆转潮滩位于海陆交界处,其形态演变受流体动力、沉积物输送和水位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在河口衡的情况下,低流量期的沉积物输入大致能抵消高流量期的沉积物输出。与开敞海岸相比,钱塘江涌潮更为活跃,尤其是钱塘江北岸的尖山潮滩,不仅受涌潮影响,还受到径流的冲击,导致其地貌变化迅速而复杂。下图示意尖山潮滩洪水期、枯水期及涌潮控制下的潮滩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洪水期,沙坝发育的位置反映出A.径流对涌潮的顶托作用较弱 B.涨潮流从沙坝北侧通过量大C.退潮流从沙坝南侧通过量大 D.涌潮向上游输送物质能力强8.尖山潮滩在枯水期发育的主要原因是A.受沙坝阻挡,流水侵蚀减弱 B.植被茂盛,固潮滩能力强C.水位下降,且潮流更稳定 D.径流稳定,且输沙量更大《大悉尼区域规划:三城之都》是悉尼历史上首个区域性整体规划,为悉尼的发展设定了至2056年的目标愿景。区域规划建设的核心旨在抓住一系列重要机遇,通过有针对的发展规划与投资引导,促进都市圈的均衡增长。下图示意大悉尼都市圈“三城”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区域规划“三城并驾齐驱”空间构想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区域竞争力 B.提升国家形象C.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D.吸引国家投资10.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多中心城市结构能最大程度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东部、中部、西部三城的产业功能定位分别是①物流交通、旅游业 ②创新产业金融服务 ③健康、教育、制造业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塔若错和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11月至次年5月盛行西南风,大风日数多,湖泊东岸降雪量明显高于西岸;6-10月风力较弱,主导风向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东岸雪期缩短,而大雪频次却有所增加。下图示意塔若错和纳木错湖面温度和气温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5月,与纳木错相比,塔若错A.空气对流强 B.大气辐射强C.潜热输送少 D.湖面辐射弱12.塔若错、纳木错等湖泊东西岸降雪量差异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A.2-3月 B.4-5月 C.9-10月 D.11-12月13.近年来,塔若错、纳木错等湖泊东岸大雪频次增加,主要是因为A.湖面风力减弱 B.太阳辐射减弱C.湖面封冻期缩短 D.极端低温频率增加日珥镜是一种可安全观测太阳的望远镜。我国某地天文爱好者分别于甲、乙两日利用日珥镜观测太阳活动,下表为观测时记录的日珥镜Z轴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某地的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至观测目标间的水平夹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北京时间 11时 12时 13时 14时甲日 77° 69° 310° 284°乙日 79° 75° 306° 281°14.该地位于A.台湾 B.海南 C.西藏 D.陕西15.与甲日相比,该地乙日①日出地方时数值大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小③昏线与经线夹角大 ④昼夜时长差值较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堪察加杜鹃花起源于堪察加半岛,属喜寒植物,但极端寒冷会对其造成伤害,目前广泛分布在东北亚和北美西北部的山区。堪察加杜鹃花种子很小,能被风吹到1000米高空,一次传播100米而不落地。由于水热条件差异,堪察加杜鹃花分南北两个物种,北部杜鹃花更加低矮,匍匐贴地生长。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相连,两个杜鹃花物种分别通过南北两条路线扩散到北美。如图示意堪察加杜鹃花末次冰期扩散路线及现代分布格局。(1)从适应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北部杜鹃花匍匐贴地生长的作用。(4分)(2)与亚洲相比,南部杜鹃花目前在北美洲分布的南界纬度更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协同集聚指具有产业关联的两个或多个异质性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产生地理集中的现象。2008年,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地区(二环以内)和城市中心地区(二环到四环之间),协同集聚强度较高。2018年,协同集聚区域呈现大幅度调整,集聚范围向外扩散(下图),集聚中心大致与北京市规划的多个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园区和百家试点企业分布区域相对应,协同集聚的主导行业由制造业转变为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强度降低,交通可达性、信息技术发展和政府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附加值制造业和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更倾向于协同集聚。(1)简述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演变特征。(6分)(2)分析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3)说明高附加值制造业和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更倾向于协同集聚的理由。(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我国钾盐储量仅占世界的2.5%,被列入国家急缺矿产资源之一。世界上钾盐储量、生产量的65%以上集中在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三国。目前我国钾盐进口总量的80%来自这三个国家。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的察尔汗盐湖拥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海拔最低处,有格尔木河等10多条内流河注入。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理过程在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下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1)推测察尔汗地区由海洋变为盐湖直至形成盐盖的演变过程。(6分)(2)指出格尔木河甲至乙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5分)(3)指出我国钾盐资源供应安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3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而坡度作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备受关注。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如表所示。实验名称 坡度与水土流失关系探究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实验材料 相同土槽3个(分别标记为A、B、C),等量土壤、降雨装置、集水桶3个、滤网3个、电子秤、量杯3个、坡度仪等实验步骤 步骤1:将3个土槽分别放置在5°、15°、25°的支架上,并将等量的土壤均匀填入3个土槽中。 步骤2:在每个土槽上方相同高度处安装降雨装置,调节降雨强度至每小时10毫米,持续降雨30分钟。在土槽下方分别放置集水桶。 步骤3:降雨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每个集水桶中开始集水的时间和土壤表面侵蚀情况。 步骤4: 。实验结果 集水桶沙量:A槽150克,B槽450克,C槽800克; 集水桶水量:A槽500毫升,B槽900毫升,C槽1500毫升。实验分析 质地相同的3份土壤样品,在相同时间和降雨强度下,坡度相同,具有相近的水土流失量。因此,可根据A、B、C集水桶中的泥沙量和集水量,推测水土流失情况。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土壤侵蚀量和坡面径流量随坡度变化的折线图,并说出变化趋势。(6分)————————————————————————————————(2)补齐表中步骤4和实验结论。(4分)(3)列举一种可有效减少坡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5地理(二)答案.docx (教研室提供)2025届山东省肥城市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