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分析2025.02考虑不周之处在所难免,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谢谢!浙江省汤国荣名师网络工作室碳中和背景下,发展海上风电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对海上风电产业,往往通过政策激励和引领,不断提高其经济性,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完成1、2题。1.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风能清洁 B.国家政策支持 C.风能可再生 D.市场需求增加2.海上风电在我国总发电量中占比低,是因为①产业发展起步晚 ②海上可利用空间小③能源消费总量大 ④海上风能资源匮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A占比=风电量÷总发电量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出露岩层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时期的变迁。完成3、4题。3.图示石灰岩形成时期A.爬行动物盛行 B.被子植物兴盛C.蕨类植物繁盛 D.三叶虫开始出现4.图中未知岩层可能是A.泥盆纪砂砾岩 B.石炭纪粉砂岩C.二叠纪砂页岩 D.侏罗纪花岗岩CD马铃著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瘠的习性。将马铃薯列为主粮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下表为2021年世界部分国家马铃薯单产比较表。完成5、6题。第5、6题表国家 科威特 新西兰 美国 爱尔兰 德国 中国 世界平均单产(吨/公顷) 51.9 50.8 49.1 45.6 43.8 16.3 20.75.为提高我国马铃薯单产,下列因素中贡献最大的是A.科学技术 B.播种面积C.劳动力数量 D.复种指数6.未来马铃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原因是①易保鲜储存 ②增产潜力大 ③环境适应能力强 ④符合大众饮食习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C数量、质量、供应……总产量=面积×单产岩溶作用化学方程式为CaCO + CO + H O = Ca(HCO ) 。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照片。完成7、8题。7.喀斯特洞穴形成过程主要是A.风化,释放CO2 B.溶蚀,吸收CO2C.搬运,释放CO2 D.沉积,吸收CO28.与钟乳石形成机制相同的是A.珊瑚礁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生物化石BA 钟乳石:Ca(HCO ) →CaCO ↓ + CO ↑ + H O生物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体的死亡、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快速掩埋以及后续的地质变迁等因素。我国某都市圈2020年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3、高4.42、高1.91个百分点。下图为该都市圈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密度随圈层变化图。完成9~11题。9.20年来,该都市圈人口增长主要来自①劳动年龄人口 ②老年人 ③政策性人口集聚 ④自发性人口集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年来,该都市圈0~50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增长迅速,反映出A.人均居住用地扩大 B.土地人口承载力提高C.生态环境质量较优 D.公共服务集聚效应强11.该都市核心圈交通布局形态为“环形+放射状”的主要目的是A.引导人口向交通沿线分布 B.促进物流功能向市郊聚集C.吸引服务业沿交通线布局 D.构建方便快捷的通勤网络第9~11题图BDD强调的是都市圈核心区结合第9题思考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1日0时49分,古巴南部海域(19.8°N,77.0°W)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完成12~14题。12.此次地震A.震中位于大西洋中脊B.附近为板块消亡边界C.震源位于太平洋板块D.引发海啸危及哈瓦那13.甲、乙、丙、丁四地海底岩石年龄最小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4.甲、乙、丙、丁四地表层海水 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海水盐度:甲>乙 B.海水温度:甲>乙C.海水盐度:乙>丙 D.海水密度:丙>丁第12~14题图BCC下图为南极洲某冰架30多年来面积变化遥感监测图。完成15~17题。 15.该冰架面积变化体现的全球气候变化,引发A.北极航道通航能力提升B.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缩小C.我国冬小麦北界向南移D.我国西北高山雪线下降16.下列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的项目中,可确定甲为岛礁而非浮冰的是A.激光雷达遥感探测冰面起伏B.热红外遥感获取海表温度分布C.微波遥感探测水下三维地形D.可见光遥感获取冰面面积大小17.图2(左)所示的海拔高度变化剖面线,对应图2(右)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第15~17题图1第15~17题图2ACD变化:冷暖干湿?此材料显示为:变暖!浮冰之下为水;岛屿之下为陆地由南向北,经过岛屿(海拔高),北起伏多,不会是均一海面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俄罗斯对某些特定矿产的需求增加,前苏联时期发现和勘探的矿产储量即将耗尽,矿产进口又因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受到威胁,为此更新了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下图为俄罗斯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变化示意图。完成18、19题。18.俄罗斯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种类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B.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利用率C.限制战略性矿产资源出口 D.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19.俄罗斯更新其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限制外国资本进入战略性矿产领域 B.推动战略性矿产国际合作C.刺激国内战略性矿产的勘探与开采 D.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第18、19题图DC强调的是种类增加,结合材料可知,是为了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生活圈是由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各类服务活动所构成的空间范围,根据居民到服务设施出行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不同等级。近年来,我国开展生活圈规划建设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下图为三个等级生活圈示意图。完成20、21题。20.生活圈等级越高A.服务设施的规模越小 B.居民出行距离越长C.服务设施分布越均匀 D.居民出行频率越高21.不同等级生活圈建设,可以①促进城市功能分区 ②提高15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等级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④减轻60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20、21题图BD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22、23题。22.图中等压距和P地气压值(单位hPa)可能是A.5.0 1012 B.7.5 1008C.5.0 1027 D.7.5 103023.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可能出现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第22、23题图BB锋线一般与锋面气旋关联,则P为低压根据气压差值,等压线分布可知,大于等压距2倍,小于4倍暖气团一侧,温度垂直变化?冷气团一侧,暖湿气流垂直变化?冷气团一侧,槽线附近,气压垂直变化?风向变化:风向与等压线?锋面倾向甲、乙两地天文爱好者进行太阳高度观测。具体做法:在平坦地面上方水平放置一块有一个小孔的遮光板,太阳光透过小孔投影到地面上,形成较清晰的太阳投影。下图为两地天文爱好者在两分、两至日正午时刻,在同高度用相同遮光板观测到的太阳影像地面投影。完成24、25题。24.若冬至日,甲、乙两地日落时世界时相同,则甲位于乙的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第24、25题图25.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年变化有可能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AC0太阳投影基本偏南,极少时间偏北,则为23.5°S以北,且很接近23.5°S太阳投影基本偏北,极少时间偏南,则为23.5°N以南,且很接近23.5°N日落时世界时相同,则甲乙位于昏线上,根据前述分析,甲偏南,而冬至日,昏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则甲偏东,综合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南方根据上题分析,甲乙纬度分列赤道两侧,呈现“对称”,两分日太阳直射点为两地中点,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为0,两至日前后达最大值(直射点位于甲或乙至附近回归线之间时,△h保持最大值不变)绘图更直观根据垂直投影点位置可知,甲乙位于回归线之间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90年代以来,巴西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因竞争力不足,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出现“去工业化”趋势,政府负债居高不下。材料二:巴西总人口约2亿,农业用地约2.4亿公顷,农业和采矿业发展较快,是全球农矿产品出口大国。几十年来,巴西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22年达87.6%,“虚假城镇化”和“城镇贫困”问题突出。图1为巴西略图。图2为2004~2022年巴西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产值统计图。(1)内河水运在巴西国内货物运输中占比较低,简述其原因。(4分)(1)巴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1分)内河水运条件较差,陆路货运量大;(1分)北部亚马孙河水运条件优越,但经济不发达,水运量较小。(2分)占比=水运量÷货运总量货运总量大,但水运条件差水运条件好,但货运需求小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90年代以来,巴西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因竞争力不足,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出现“去工业化”趋势,政府负债居高不下。材料二:巴西总人口约2亿,农业用地约2.4亿公顷,农业和采矿业发展较快,是全球农矿产品出口大国。几十年来,巴西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22年达87.6%,“虚假城镇化”和“城镇贫困”问题突出。图1为巴西略图。图2为2004~2022年巴西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产值统计图。(2)从竞争力角度,简析巴西工业比重下降的原因。(4分)(2)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成本优势较弱;(2分)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工业技术落后,技术密集型工业竞争力不强。(2分)竞争力:质量、价格、技术、市场、成本……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90年代以来,巴西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因竞争力不足,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出现“去工业化”趋势,政府负债居高不下。材料二:巴西总人口约2亿,农业用地约2.4亿公顷,农业和采矿业发展较快,是全球农矿产品出口大国。几十年来,巴西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22年达87.6%,“虚假城镇化”和“城镇贫困”问题突出。图1为巴西略图。图2为2004~2022年巴西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产值统计图。(3)分析巴西农业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上升的原因。(7分)(3)农业用地人均占有量大,分布集中连片;(2分)劳动力成本较高;(1分)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施规模化生产;(2分)农业劳动力过剩,(1分)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1分)促进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化(结合教材必修第二册):人口、产业、土地、景观……生产效率劳动力投入生产效率,农业劳动力投入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生物是在古老的地质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长期演化形成的。青藏高原是新构造运动以来,地球上强烈隆起的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因高原差异抬升,雅鲁藏布江不同河段形成宽、窄不等的河谷,其中M河段河谷较宽阔。材料二: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河谷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地区略图。(1)甲、乙、丙三地物种数量变化趋势是 ,解释其自然原因。(6分)(1)增加(1分)高原差异抬升,河流下切,相对高差变大,垂直分异显著;(2分)降水量增加,水热条件更适宜不同生物生长;(2分)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化,为古老物种避难、延续、分化,新物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分)强调变化考虑气候、地形、河流、环境等角度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生物是在古老的地质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长期演化形成的。青藏高原是新构造运动以来,地球上强烈隆起的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因高原差异抬升,雅鲁藏布江不同河段形成宽、窄不等的河谷,其中M河段河谷较宽阔。材料二: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河谷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地区略图。(2)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分别是 风、风。试分析盛行风冬季强于夏季的原因。(6分)(2)偏西(1分) 偏东(1分)冬季受南移西风带控制,西风顺河谷地势而下,风力较强;(2分)夏季西南季风在下游转向,由东向西逆河谷地势而上,东风较弱。(2分)中游河谷为东西走向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生物是在古老的地质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长期演化形成的。青藏高原是新构造运动以来,地球上强烈隆起的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因高原差异抬升,雅鲁藏布江不同河段形成宽、窄不等的河谷,其中M河段河谷较宽阔。材料二: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河谷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地区略图。(3)野外考察发现,M河段河床上经常会冲刷出新水道,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原因。(3分)(3)河谷宽阔,河漫滩面积大;河床比降小,汛期流水侧蚀强;植被覆盖少,沉积物松散;降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含沙量大,易造心滩和浅滩,堵塞原水道;季节性冻融;(任答3点,给3分)易冲出新水道。冲刷:侵蚀条件新水道:侧蚀、堵塞改道……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巴音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德令哈市,年均日照时数2879h,年均温仅1~5℃,年降水量176.3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84%,年蒸发量2000~2500mm。该流域草地一般5月中旬返青,9月上旬枯黄,生长期仅120天左右。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是草地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生自然条件,可以反映草地自然质量。材料二:下图为巴音河流域局部地区土地利用和地形图。(1)从规模和空间分布角度,分析耕地开垦和城乡居民点的关系。(4分)(1)城乡居民点规模大(或小),人口多(或少),耕地开垦规模大(或小);(2分)分布在耕作便利的城乡居民点周边。(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巴音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德令哈市,年均日照时数2879h,年均温仅1~5℃,年降水量176.3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84%,年蒸发量2000~2500mm。该流域草地一般5月中旬返青,9月上旬枯黄,生长期仅120天左右。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是草地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生自然条件,可以反映草地自然质量。材料二:下图为巴音河流域局部地区土地利用和地形图。(2)简析图示南部地区草地与裸地、湿地交错分布的自然原因。(4分)(2)南部地形有起伏,(1分)不同地貌部位,水热条件小尺度地域分异,(2分)形成不同的小环境,影响草类生长。(1分)较小尺度,不同下垫面状况,考虑地方性分异规律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巴音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德令哈市,年均日照时数2879h,年均温仅1~5℃,年降水量176.3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84%,年蒸发量2000~2500mm。该流域草地一般5月中旬返青,9月上旬枯黄,生长期仅120天左右。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是草地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生自然条件,可以反映草地自然质量。材料二:下图为巴音河流域局部地区土地利用和地形图。(3)从气候角度,分析巴音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6分)(3)5~9月(暖季)天气变化复杂,气温日较差大;(1分)并有间断性干旱,草不能正常生长,且生长期短;(2分)雨季多阵雨,易造成地面水蚀;(1分)10月至次年4月(旱季)地面风蚀强;(1分)蒸发量大,土地易盐碱化。(1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巴音河流域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德令哈市,年均日照时数2879h,年均温仅1~5℃,年降水量176.3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84%,年蒸发量2000~2500mm。该流域草地一般5月中旬返青,9月上旬枯黄,生长期仅120天左右。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是草地所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生自然条件,可以反映草地自然质量。材料二:下图为巴音河流域局部地区土地利用和地形图。(4)写出草地质量分等土壤因子中的至少两个评价指标,并说出选择的理由。(6分)(4)评价指标: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层厚度。(任答2点,给2分)理由:影响植物根系深度、土壤结构、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储存和运移规律,(2分)影响植物吸收利用,草地生产能力,(2分)影响草地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