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荣县中学2025年上期初一第三学月道德与法治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青春的遐想绚丽多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青春的困惑是一道难题,用心去解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青春的内秀外慧中,蕴含着乐观、善良与热情。这告诉我们( )
①青春是成长的机遇,要主动探索 ②青春带来困惑和烦恼
③青春期要追求内外兼修 ④青春期要消除自我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校组织开展辩论赛,七年级(3)班有两名男生和两名女生参加,男生思维活跃、语言幽默,女生语言清晰、妙语连珠,他们配合默契,优势互补,最终获得了冠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他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性别优势 ②有利于男女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③与异性适度交往有利于消除异性差异 ④与异性合作是他们获得冠军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情绪价值”源于他人关心、支持和鼓励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会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以下做法能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是( )
A.小赵讨论时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B.小钱鼓励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桌
C.小孙告诉同学情绪可以随时宣泄 D.朋友遇到困难小李只说敷衍的话
4.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公园20分钟效应”被誉为当代人的“精神快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休息时间到公园待上20分钟,即便不做运动,通过简单的自然接触,也能放松身心、恢复能量。这说明( )
A.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B.改变认知评价有助于身心健康
C.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 D.美好事物能激发正面情绪感受
5.“行己有耻”出自《论语》,是指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有羞耻心,能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的有( )
①不伤害别人,相互尊重,不说谎 ②遵纪守法,信守承诺,不欺骗
③散播小道消息,传播同学的糗事 ④自以为是,笑身体残疾的同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说:“巴黎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争先,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彰显了青年一代的昂扬向上、自信阳光。”这启示青少年( )
A.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B.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悦纳自己
C.怀揣梦想,认真学习,欣赏自己 D.省吃俭用,淡泊名利,应对挑战
7.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赵子康,因患先天性脑瘫而无法正常行走,但命运的不公并没有击垮他,他凭借惊人的毅力,从逆境中重生。赵子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在传承中也有了一些变化:网购年货、云拜年、云聚会、电子红包、观影过年等“新年俗”逐渐深入大家的生活,带着父母旅游过年、年轻人云聚会、云跨年等各种“新年俗”正成为新常态 这( )
①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②启示我们应及时淘汰旧文化,推陈出新
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的表现 ④印证了创新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同质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一封书信,成就一条名巷。“六尺巷”彰显了( )
A.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B.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C.敬业奉献的价值准则 D.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10.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名句中蕴含的思想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富春山居图》表现出富春江两岸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由此可见( )
A.优秀文艺作品可以促进美好情感的交流
B.优秀文艺作品能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C.文艺作品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D.所有文艺作品都有美妙形态
12.“新时代好少年”焦林奇,连续5年帮助先天脑瘫、行动不便的同桌李佳峻上厕所、上下楼梯、收拾书包、打饭、拉伸胳膊等,是同桌名副其实的“小拐杖”。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是焦林奇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好少年”焦林奇( )
①履行了关爱他人的法律义务 ②传承了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③承担了责任,得到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④用他的责任、善意与爱心温暖了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先秦时期,为了保护贵族统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统治地位,李悝制定了《法经》,无论是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遵守其规定;到了现代,以宪法为例,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普通公民,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体现了( )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④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某小区业主刘某私自拆掉承重墙,导致其他业主家中地板抖动,墙壁出现裂痕,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业主委员会遂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公民有权依照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人员
②法律的作用是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非保护
③个人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我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以及绿色原则。对以下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①某商家强行要求游客购买其旅游纪念品——自愿原则
②某商贩出售以鸡骨泥为原材料的淀粉烤肠——诚信原则
③马某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绿色原则
④甲公司以“性别”为由拒绝了某大学生的面试——公序良俗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小华参加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他准备了如下内容,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B.民法典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C.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民法典为根本活动准则
D.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17.摄影爱好者李某为好友丁某拍摄了一组生活照,并经丁某同意上传于某社交媒体群中。蔡某在社交媒体群中看到后,擅自将该组照片上传于某营利性摄影网站,获得报酬若干。蔡某的行为( )
A.侵害了丁某和李某的肖像权 B.侵害了丁某的肖像权和李某的著作权
C.侵害了丁某的著作权和李某的肖像权 D.侵害了丁某和李某的著作权
18.以下案例对应的违法行为类别正确的是( )
①退休干部老朱在革命战争年代荣获多枚勋章,某私人博物馆负责人赵某将这些勋章借去展览,期间不慎丢失,法院判决赵某向老朱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余元。
②贾某明知画眉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仍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画眉鸟并从中牟利,涉案价值200万元以上,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③某公司在闲置地块违规倾倒建筑垃圾,当地城管执法局作出罚款人民币50000元的处罚。
A.①民事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B.①民事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
C.①行政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
D.①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
19.因组织诈骗活动,叶某等12名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4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4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叶某等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罚金不属于刑罚主刑,而属于行政处罚
C.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D.叶某等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0.近年来,一些恶性的校园欺凌案件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小明搜集到一张漫画。下列对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欺凌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
②面对校园欺凌要讲究策略、机智应对
③未成年人实施欺凌行为不用负法律责任
④欺凌者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自信自强】
青春征程丰富多彩,成长与之同行。某校七年级(3)班举办了“寻找青春力量,体会青春成长”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 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胸怀和修养,我们要让其成为我们青春路上的明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上述诗句共同体现了哪一品格?(2分)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具备这样的品格?(6分,答出两点即可)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应该弘扬的美好精神品质,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自强精神,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8分,答出两点即可)
22.【弘扬美德】
材料一 大学毕业后,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多年来,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材料二 2023年9月,一名歹徒在医院持刀行凶,“90后”医生韦仲谋临危不惧,在头部受伤的情况下,为保护同事,挺身而出,勇敢和歹徒展开搏斗,用血肉之躯挡住刀锋,避免了更多人遭受伤害,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1)以上两位模范人物身上展现的中华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6分,答出两点即可)
(2)结合材料中两位模范人物的事迹,谈谈我们应当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6分,答出两点即可)
23.【尊法守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七年级(1)班针对我国法律体系建设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与法同行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在生活中,你将怎样践行法律,为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作贡献?
★学法守法
案例:16岁的学生陈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多次抢劫几名中学生财物,一年内共索得三千余元。
模拟法庭:
一位同学对有关陈某的案件拟定了模拟判决书如下
判决书(模拟) 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 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
(2)上述案例对我们青少年有何警示?
荣县中学2025年上期初一第三学月道德与法治巩固练习参看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B A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D A C B B D D
21.(1)共同体现的品格:自信。(2分)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每点3分,共6分)
(2)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挺膺担当;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每点4分,共8分)
22.(1)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以正确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时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③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每点3分,共6分)
(2)①要做扶危济困的人。②要做敬业乐群的人。③要做见义勇为的人(每点3分,共6分)
23.(1)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每点3分,共6分)
(2)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每点3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