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荣县中学初三下期语文中考适应性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契合(qiè) 踌躇(chóu) 味同嚼蜡(jiáo)
B. 狡黠(xiá) 渲染(xuàn) 吹毛求疵(zī)
C. 桥堍(tù) 诡谲(jué) 赫赫扬扬(hè)
D. 瘦削(xiāo) 拘泥(nì) 信手拈来(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苍茫 取谛 不屑置辩 无精打彩
B. 驾驭 忌讳 千钧之力 如坐针毡
C. 侦辑 寂寥 血雨腥风 浮光掠影
D. 藻饰 要决 高谈阔论 心旷神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虽然学习基础薄弱,但是只要肯下功夫,成绩必然会有所提高。
B. 辩论会上,双方辩手都很嚣张,你来我往,展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
C. 这家餐馆的菜品 别具匠心 ,每一道菜都只是普通食材的简单拼凑。
D. 听到这个噩耗,她不能自已地流下眼泪,整个人沉浸在悲痛之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
B. 《孔乙己》这篇小说塑造并刻画了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典型形象。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D. 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5、班级开展“‘漫’话德行”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部分环节,请你参与。(8分)
(1)、 有同学围绕活动主题画了一幅名为《舍本逐末》的漫画。请你描述漫画内容,并说一说寓意。(4分)
(2)、同学们认为,如果在树冠、树影、人物、太阳等部分对漫画进行修改,讽刺效果还可以增强。请你任选一处修改,并简述理由。(4分)
现代文阅读(3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全民创作时代已然到来。《2024年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突破120分钟,创作群体涵盖各年龄段,其中18 - 35岁创作者占比达65%。短视频以其碎片化、强互动的特点,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分享创意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部分短视频存在内容低俗、虚假夸大、侵犯版权等问题,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涉及短视频侵权的投诉案件同比增长30%。
材料二:
一些优质短视频通过独特视角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例如,博主“国风小筑”以古风场景为背景,用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为主线,发布的“古法造纸”系列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00万,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技艺之美;“戏曲新唱”账号将经典戏曲片段与现代音乐结合,推出的京剧rap视频收获大量年轻粉丝。这些作品既传承了文化,又实现了创新表达。
材料三:
专家指出,短视频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建设。一方面,利用AI技术对海量内容进行初步筛查;另一方面,组建专业审核团队,对重点内容进行人工复核。同时,创作者也应提升自身素养,坚守创作底线。此外,相关部门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共同营造健康的短视频生态环境。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120分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B. “国风小筑”的“古法造纸”系列短视频,因精湛的现代工艺受到观众喜爱
C. 2024年短视频侵权投诉案件增多,反映出行业存在版权保护不足的问题
D. 营造健康的短视频生态环境,需要平台、创作者和相关部门多方共同努力
7、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18 - 35岁创作者占短视频创作群体的大多数,说明年轻人才是文化传承主力
B. “戏曲新唱”账号将京剧与rap结合,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
C. 短视频平台只需依靠AI技术就能完成所有内容审核工作
D. 材料一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为了突出短视频行业发展速度快
8、结合三则材料,分析优质短视频对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4分)
(二)说明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人工智能的进化与未来
人工智能(AI)并非新生事物,其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经过数十年发展,AI技术已从早期简单的规则系统,进化到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算法模型。特别是2012年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后,AI开始快速渗透到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分析大量病历和影像数据,能够快速识别疾病特征。例如,某AI诊断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对X光影像的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7%,超过部分人类医生的诊断水平。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利用AI算法实时处理路况信息,特斯拉、Waymo等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已在全球累计行驶数十亿公里,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率。教育方面,AI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智能推送学习内容,某在线学习平台数据显示,使用AI辅助学习的学生,平均成绩提升15% 。
尽管AI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AI系统依赖海量数据训练,一旦数据泄露或被篡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另一方面,AI伦理争议不断,例如算法偏见会造成就业、司法等领域的不公平。此外,AI的快速发展还引发人类对就业结构变化的担忧,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8亿个工作岗位将受到AI影响。
未来,AI技术将朝着更具通用性、自主性和安全性的方向发展。量子计算与AI的结合,可能带来算力的飞跃;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或许能实现人类与AI的直接交互。但无论如何发展,AI始终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如何让其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全体社会成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工智能概念起源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至今已有近七十年发展历程
B. 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准确率为97%,完全替代了人类医生
C. 文中列举AI在医疗、交通、教育领域的应用,体现其发展的广泛与深入
D. 量子计算与AI结合、脑机接口技术成熟,是未来AI发展的潜在方向
10、下列关于说明方法及语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例如,某AI诊断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对X光影像的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7%”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增强说服力
B. “特斯拉、Waymo等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已在全球累计行驶数十亿公里”中“数十亿公里”使用约数,说明语言不准确
C. “AI技术已从早期简单的规则系统,进化到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算法模型”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发展变化
D. “AI始终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一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揭示AI本质特征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工智能从起源到当下应用及未来发展的情况
B. AI面临的数据隐私、伦理争议和就业冲击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C. 文中“到2030年,全球约8亿个工作岗位将受到AI影响”的预测,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D. 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与思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4题,18分)
青苔书简
雨后的老墙根下,青苔又厚了几分。墨绿的绒毯沿着砖石的缝隙铺展,宛如岁月亲手写下的密信,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光阴的故事。指尖抚过湿润的苔面,凉意沁入掌心,恍惚间,仿佛触碰到了时光的肌理。
小时候,外婆家后院的青石阶上总覆着层厚厚的青苔。那抹沉静的绿,是我童年里最温柔的底色。每逢梅雨季,石阶变得滑溜溜的,我却偏爱在上面蹦跳,好几次摔得四仰八叉,衣裤沾满了青绿色的痕迹。外婆一边嗔怪“小皮猴”,一边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我的膝盖。青苔的气息混着外婆身上的皂角香,成了记忆里最安心的味道。
青苔是安静的记录者。它记得春日里邻家阿婆晾晒的蓝花布如何在风里翻飞,记得盛夏傍晚老人们摇着蒲扇闲坐时讲的古老传说,记得深秋的雨珠怎样顺着瓦檐滴落成串,在苔面上敲出细小的涟漪。那些被时光冲淡的琐碎日常,都被青苔一一收藏,酿成了岁月的陈酿。
后来离开老家进城读书,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难觅青苔踪迹。偶尔在公园的假山角落看见几簇,总忍不住驻足良久。它们怯生生地贴着石壁生长,像极了我这个在城市里小心翼翼生活的异乡人。青苔无需沃土,只要一方潮湿的角落便能扎根,而我也在陌生的环境里,学着像青苔般默默生长,把乡愁和眷恋都埋进心底。
去年重访旧居,老院已荒废多年。推开斑驳的木门,满院青苔肆意蔓延,几乎吞没了石阶和小径。它们爬上窗台,漫过门槛,在残破的墙面上织就一张幽绿的网。那一刻,我忽然懂得,青苔不是荒芜的象征,而是时光最深情的注脚。它用沉默的生长,守护着老屋的记忆,也守护着我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
青苔书简里,写满了童年的欢笑、外婆的慈爱,写满了离乡的惆怅、归乡的感慨。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愫,都被它以最朴素的笔触,一一镌刻在岁月的扉页上。
12、选择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将青苔比作“岁月亲手写下的密信”,既点题又暗示其承载着时光记忆。
B. “青苔的气息混着外婆身上的皂角香,成了记忆里最安心的味道”,此句运用通感手法,将嗅觉感受转化为情感体验。
C. 文中写城市里的青苔“怯生生地贴着石壁生长”,意在突出青苔不适应城市环境的特点。
D. 结尾“青苔书简”呼应标题,收束全文,深化了青苔作为情感寄托与记忆载体的意义。
13、句子赏析题:
从修辞和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青苔是安静的记录者。它记得春日里邻家阿婆晾晒的蓝花布如何在风里翻飞,记得盛夏傍晚老人们摇着蒲扇闲坐时讲的古老传说,记得深秋的雨珠怎样顺着瓦檐滴落成串,在苔面上敲出细小的涟漪” 。
1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青苔书简”的妙处。(5分)
15、文章围绕青苔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苏武传》(节选)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
B.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
C. 单于愈益欲降之(降:投降 )
D. 武卧啮雪(啮:咬,吃 )
1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B.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18、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设喻,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当“生”与“义”不能同时拥有时,应舍生取义。
B. 乙文通过叙述苏武被匈奴囚禁,在恶劣环境中坚守汉节,牧羊十九年不屈服的故事,体现了苏武的爱国精神和坚贞气节 。
C. 甲文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只是贤者能不丧失;乙文中的苏武就具有这种“义”,他不因匈奴的威逼利诱而投降。
D. 甲文主要论述道理,乙文主要叙述事件,两者毫无关联。
1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
⑵、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题,6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阕开头“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点明季节特征,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春日轻柔的景象。
B.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春水”“花”是动景,“烟雨暗千家”是静景,勾勒出春日城池的迷人画面。
C. 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由写景转为抒情,“咨嗟”二字直接道出词人内心的惆怅,为后文情感转折做铺垫。
D. 全词因景生情,由“思故国”到自我排遣,体现出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于婉约中透出豪迈之气。
2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
⑴、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
⑵、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不应有恨, ?(苏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⑷ ,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⑸、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⑹、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四、名著阅读(6分)
23、下列关于部编版语文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五猖会》里深刻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描写了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的情景。
B.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C.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巧妙利用天时、地利,在酒中下药,智取成功。
D. 《简·爱》中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后,痛苦地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庄园,体现了她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性格特点。
2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简·爱》中的简·爱都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难,但他们的选择截然不同。请结合两部作品内容,分析祥子和简·爱面对困境的态度,并谈谈这对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对困难有什么启示。(3分)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逐梦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过迷茫与徘徊。学习中,一道难解的习题可能让你陷入困境;生活里,一次意外的挫折也许会让你萌生退意。但正如种子冲破泥土才能拥抱阳光,溪流穿越峡谷方能奔涌向前,人生正是在一次次与困难的交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有人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袁隆平心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在稻田里耕耘数十载,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残奥运动员用汗水诠释生命的力量,在赛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耀。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心怀志向,执着奋进,终能跨越重重阻碍,抵达理想的彼岸。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5届初三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答案
1、C
2、B
3、D
4、B
5、 (1)内容:画面中太阳下有一棵树,树冠上写着“德行”,树影上写着“名声”,树下一个人拿着刷子刷地,努力扩大树影面积。寓意:德行如树,名声如影。德行高尚,名声才能响亮,做人若只思着扩大名声,不重视德行,是舍本逐末(意对即可)
(2)、示例一,给图画中的人物设计汗滴,凸显男子在扩大名声过程中的辛苦。
示例二:缩小树冠面积,或扩大树影面积,使二者形成反差。
示例三:给太阳或树冠画上愁眉苦脸或惊讶的表情,凸显太阳或树冠对该人行为的不满、讶异。(意对即可)
6、B
答案:B。“古法造纸”展现的是传统手工艺,并非现代工艺。
7、B
答案:B。A项年轻创作者占比高不能直接说明其是文化传承主力;C项仅依靠AI技术无法完成所有审核;D项材料一用列数字是为说明短视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8、答案:①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大众碎片化娱乐与学习需求;②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新颖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③推动文化传播,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优秀文化被更广泛人群知晓;④促进文化交流,不同风格与内容的短视频为多元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9、B
答案:B。文中仅表明AI诊断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准确率高,但未提及“完全替代了人类医生”,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10、C
答案:C。A项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B项“数十亿公里”虽为约数,但符合实际表达需求,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D项该句未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
11、A
答案:A。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当下应用、面临挑战到未来发展进行说明,并非时间顺序。
12、C
答案:C:写城市里的青苔“怯生生地贴着石壁生长”,意在以青苔自比,表达“我”在城市生活的小心翼翼与对故乡的思念,而非突出青苔不适应城市环境,C选项错误。
13、①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苔“记录”“记得”等人的行为,通过三个“记得”的排比,生动细腻地描绘出青苔见证的乡村生活场景;②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青苔生长环境中的自然景象,虚写青苔“记忆”里的生活片段,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旧时光的怀念之情,使文章富有诗意与感染力。
14、含义:①表层指青苔在砖石上生长的形态如同书写的简牍;②深层指青苔是时光与记忆的载体,它默默“记录”着童年生活、乡村日常、离乡与归乡的情感,承载着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③象征那些被岁月沉淀的、难以言说的情愫与故事。
作用:①运用比喻,将青苔比作“书简”,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与青苔相关的回忆与感悟;③含蓄点明文章主旨,暗示青苔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时光意义。
15、文章围绕青苔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分)
①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通过回忆在青苔覆盖的石阶上玩耍、感受外婆关爱的场景,展现童年的纯真与温馨;②对故乡的眷恋,以青苔为寄托,描绘乡村生活的琐碎日常,表达离开故乡后的乡愁;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看到荒废老院里肆意蔓延的青苔,感悟岁月对老屋与人的改变;④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借青苔无论环境如何都能默默生长,表达自己在异乡生活中学会坚韧、沉淀情感的心境。
16、C
17、B
18、D
19、⑴、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⑵、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20、B
21、
对春日美景的喜爱:这首诗描绘了轻柔的春风、斜拂的柳枝、春水春花、迷蒙烟雨等春日景象,展现出词人对眼前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喜爱之情。
对故乡的思念:结合“休对故人思故国”,直接点明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因无法归乡而内心惆怅。
自我排遣的豁达:“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人劝自己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不如趁着年华尚在,煮茶赋诗饮酒,体现出其想要摆脱思乡愁苦,自我排遣,以豁达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情怀。
22、⑴、不逾矩 。(《论语》)
⑵、狐裘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 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⑷ 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
⑸、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⑹、 陟罚臧否 (诸葛亮《出师表》)
23、A
解析:《五猖会》揭露的是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并非“封建孝道”;鲁迅描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借此批判封建家长制和旧式教育对孩子的束缚。《二十四孝图》才是深刻揭露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篇目。
24、
祥子来自农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连遭生活的打击 ,他的理想一次次破灭,逐渐从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青年堕落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在舅母家受尽欺凌,在寄宿学校也经历了艰苦的生活,但她始终自尊自爱、追求平等与独立。在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尽管深爱着对方,仍毅然离开,后来得知罗切斯特为救妻子致残,又回到他身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