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飞向未知 · 书写传奇
关增建
目录
史海钩沉
01
工作成果与展示
不足分析与改进
下季度工作规划
02
03
04
课堂导入
校天文社团的成员们正在精心策划一场名为“穿越科学史”的专题活动,今天的焦点议题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探秘”。他们计划通过解读历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揭示科学史的奥秘,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科普文章。
作者介绍
关增建出生于1956年,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他在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他加入了郑州大学并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在1995年,他担任了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的院长。2000年,他转至上海交通大学,并在那里担任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的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他的代
表作品包括《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和《中
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等。
写作背景
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受到热烈欢迎。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科学史十五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为《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的一章,主题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通俗易重点突出,是一篇普及天文学知识的科普性文章。
写作背景
2006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江晓原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了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
该书从科学史的意义及其发端开始,前五讲详细探讨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聚焦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等,通过描述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贯穿整个人类科学史。书中选择了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
写作背景
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
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
有意义的。
写作背景
地心说是一种古老的宇宙学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米利都学派形成的初步理念。后来,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地心说理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后,最终由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成。该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由天和地两个层次组成。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因此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绕着地球运行。此外,根据地心说,物体总是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它运动所产生的引力作用使得物体朝向它落下。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
写作背景
“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地心说”与“日心说”
日心说
整体感知
快读课文,圈画核心概念,把握课文脉络,画出思维导图。
日心说
地心说
“天圆地方”说
宣夜说
水晶天说
浑盖之争
安天论
穹天论
昕天论
浑盖之争的影响
详写
详写
详写
略写
引出浑盖之争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
文本研读
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有关宇宙结构模式的各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历史贡献。
学说 出处 代表人物 (信奉人物) 基本观点 历史贡献 不足
文本研读
出处
《大戴礼记》
代表人物
孔子、曾子
基本观点
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历史贡献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不足
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文本研读
出处
《晋书·天文志》
代表人物
郗萌(记载者)
基本观点
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历史贡献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不足
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
文本研读
出处
《周髀算经》、《晋书·天文志》
代表人物
司马迁
基本观点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不足
足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历史贡献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文本研读
出处
《隋书·天文志》
代表人物
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桓谭、朱熹等
不足
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没有地球观念,没有意识到海洋也是大地的一部分。
历史贡献
更加符合观测依据;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修订《太初历》。
基本观点
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梳理争议
再读课文,梳理出“浑盖之争”的争议点和结果,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参与人物 争论点 争论结果
梳理争议
时间 参与人物 争论点 争论结果
汉武帝时 司马迁、落下闳 邓平
西汉末年 扬雄 桓谭
东汉 王充
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
汉武帝采纳邓平的《太初历》,浑天
说胜出
从观测角度到数理结构等八方面对盖天说做了批驳
撰写《难盖天八事》浑天说胜出
从观测角度责难浑天说关于“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的观点
击中浑天说的软肋
归纳浑盖争论点及结果
梳理争议
时间 参与人物 争论点 争论结果
晋朝 葛洪
南北朝 何承天
南宋 朱熹
针对王充责难,提出“横破镜”的事实依据
证明盖天说错误
从观测角度修补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
对浑天说未起太大
的作用
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
度反对盖天说
《朱子语类》卷
第2,反对盖天说
归纳浑盖争论点及结果
比较“述”“评”角度
述: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评:作者指出:“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孔子师徒的说法,固然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但这种修补却也使该说丧失了作为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而存在的资格,因为它所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
“天圆地方”说
比较“述”“评”角度
角度:述——科学发现
评——学说的局限性;逻辑谬误”
根据示例,分析比较不同学说中“述”和“评”的角度有何不同?
比较“述”“评”角度
盖天说
宣夜说
浑天说
述:科学进步评:理论本质
述:科学发明;
评:人类对科学研究的变化以及指出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述:科学的规律、
科学的影响;
评:科学思想、
科学价值
“述”“评”结合展科学思维
反证法: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为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
作者是如何将“述”与“评”相结合,揭示浑盖之争的科学思维的?
反证法
假设结论反面成立
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直接证明困难
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结论为 “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 一类命题
结论为 “唯一” 类命题
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
与假设矛盾
与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矛盾
与客观事实矛盾
“述”“评”结合展科学思维
小组合作画出王充对浑天说责难及葛洪针对王充反驳的思维导图
假设浑天说成立
天球会从水中经行
太阳从水中出入
太阳熄灭
天球之水干涸
与事实矛盾
与学说本身矛盾
太阳东升西落
浑天说:天在外,表里有水
浑天说不成立
假设盖天说成立
大地中心为最高峰
盖天说不成立
太阳附着于天壳平移
事实:太阳隐没的形态如“横破镜”
矛盾
太阳隐没的形态如“竖破镜”
课堂总结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
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了解述评,辨析摘要
问题:非本质内容,评价摘录错误
阅读以下关于述评的摘要示例,探讨出现的问题。
示例1: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对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了解述评,辨析摘要
问题:太长,描述性文字
示例2 :宣夜说产生的时间已经不可考,现在人们所知道的宣夜说,是西汉负责图书管理的高级官员郗萌根据其老师一代一代的讲述而记载下来的,宣夜说认为五星在天空的运行,看上去很不规范,它们在恒星背景上有顺行,有逆行,有时候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速度前后也不一致。天看上去有一定的形体和质地,那是由于它太高了、太广阔了,导致人们在看的时候产生了错觉。该学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它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一句话,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决定了它在天文学界必然要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了解述评,辨析摘要
问题:述评脱钩。
示例3:宣夜说主张的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漂浮在虚空中,这似乎比水晶天体说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但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尚且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不利于科学发展,被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了解述评,辨析摘要
宣夜说认为所有的天体都自由悬浮在这个虚空之中。它认为天体的运动彼
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所以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内涵
缺点/特点
科学意义
依次写清楚内涵、优缺点、科学意义
语言要简洁概括,摘录本质内容,评价准确。
述评关联:依述而评,逻辑严密
作业布置
1. 重写“浑天说”的摘要,注意述评关联。
2. 补写“浑盖之争”摘要。从文章中选定两个人物,从课文摘录关键句,以这个人物的口吻陈述观点,支持盖天说或者浑天说,并用一句话评价。
要求:注意述评之间关联,观点清晰,结论合理,语气自信。
作业布置
由于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出现了“浑盖之争”。( )指出 , ( ) ,证明 。但 ,( )的话意味 。因为 。祖暅 ,这才 。浑盖之争 ,是 。
飞向未知 · 书写传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