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再别康桥》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再别康桥》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1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新月诗派”的艺术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
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3
探究诗中意象蕴含的情感,解读诗歌的意象美。
01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一个世纪以前,梁启超先生发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大背景下,胡适的《尝试》、郭沫若的《女神》横空出世,新诗初登文坛,引起社会轰动。诗人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或继承或打破,或吸纳或改造,开辟出一片片不同风格流派的新诗的天地。
文学常识
【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常识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文学常识·新月派
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建筑美
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
音乐美
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绘画美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字槱[yǒu]森,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一生中他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写作背景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当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
徐志摩在那里遇到了分别代表爱、自由和美的三个人——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林徽因

狄更生—自由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与狄更生、罗素成为好友。
泰戈尔

泰戈尔访华后,他随泰漫游欧洲,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影响生命,并终生为之倾慕的女性。
写作背景
新课导入
题目解读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02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下面让我们齐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思考问题:
人人都说《再别康桥》这首诗写得很美,你觉得美吗?请结合“新月诗派”“三美”原则具体谈谈美在哪里?
1.押韵灵活: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音乐美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字排列,
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
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整体感知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建筑美
整体感知
诗中如何体现“绘画美”的?请同学们勾画含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
金柳
夕阳
青荇
彩虹
斑斓
充满色彩感,
几乎每一节都可以画出一幅画。
艳影
03
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当中的这些物象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意象。
主观情感 + 客观物象 = 意象
找一找:诗歌当中都出现了哪些意象呢?
云彩
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
探究文本
意象——云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云彩”可以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诗人连康桥的一朵浮云都要告别,足以见得他对康桥的不舍与热爱。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哀而不伤基调。
连用三个“轻轻的”,运用反复手法,一词表达的是动作的轻柔,实写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营造了宁静和谐的意境,奠定了舒缓的感情基调。
探究文本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柳”谐音“留”,古人通常折柳送别,用柳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探究文本
意象——金柳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暗喻)
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影子映在清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探究文本
意象——青荇
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①招摇:“摇摆” ,拟人,将青荇拟人化,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
②油油: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写出了水波轻涌、水质清澈的状态,表达自己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向往。
③“甘心”两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眷恋。
探究文本
意象——清潭
何况康桥是诗人曾经游学的地方,这里有着诗人逝去的年华,有着诗人曾经的梦想,还有着他那欲说还休的爱情。
比喻:先把“清泉”比作天上的彩虹,形象地描摹出晚霞映照在水中,湖水变得色彩斑斓。
①表义:昔日梦想已成过往,但未消失,沉淀在此,像彩虹般美丽。
②深义:“彩虹似的梦”就是诗人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之梦。
探究文本
意象——星辉
“寻梦”是对上节“梦”的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的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撑一支长篙”出发,“寻梦”的过程美好;
“满载一船星辉”归来,(“一船星辉”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寻梦”归来喜悦。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畅快到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
探究文本
意象——夏虫
①诗人从梦中回到现实,想到就要离别康桥而去,不禁忧从中来终不能放歌。
②悄悄无声,笙箫有声,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渲染了无边的寂静氛围。
③将“夏虫”拟人化,就连喧闹的夏虫好像也体会到诗人的离别之情,也愿保持沉默,表达了诗人的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将诗人的不舍别离推向了极致,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乐器,后用来代指音乐。箫声是低沉哀怨的,多用于别离。
诗人眷恋康桥,为什么临别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在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而选取自然景物(如:云彩、金柳、青荇、清潭、笙箫、夏虫等)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
观点一:诗人不忍心破坏康桥宁静、和谐的美。
观点二:诗人怕触物伤情,不敢带走。
观点三:诗人渴望却不能带走哪怕仅仅是一片云彩。
观点四:康桥的一切被放在心里,放在了灵魂里。
“云彩”
依依不舍、
情绪洒脱
7.惜别云彩图
第7节和第1节是否重复,在诗中有何作用?
①内容上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层层递进。
②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③“悄悄的”表达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不舍离去的情感。
3、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反复使用叠词“轻轻的”“悄悄的”,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歌开头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结尾又连用两个“悄悄的”叠词,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增加了诗歌的静谧、飘逸的成分。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
情感变化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欢喜和眷恋加深
4.眷恋之情更深
5.感情达到高潮
6.心情回落,静思默想
7.悄悄作别
挥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图
青荇招摇图
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图
黄昏夏虫图
挥别云彩图
课外拓展:志摩的诗
徐志摩最浪漫的诗,一生至少读一次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最浪漫的诗,一生至少读一次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
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最浪漫的诗,一生至少读一次
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徐志摩最浪漫的诗,一生至少读一次
我有一个恋爱(节选)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徐志摩最浪漫的诗,一生至少读一次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04
归纳总结
诗歌主旨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
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
的深情。
诗人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
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
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
的氛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lán) 河畔(pàn) 荡漾(yàng) 浮藻(zǎo)
B.青荇(xìng) 长篙(gāo) 笙箫(xiāo) 溯源(sù)
C.残羹(gēng) 发酵(xiào) 罗绮(qǐ) 细腻(nì)
D.榆阴(yīn) 霉菌(jūn) 粗糙(cāo) 沉淀(diàn)
2.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烈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爱恋。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
解析:C项,“酵”应读作jiào。
D
2.解析:D.“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错误。此处就是表现诗人对康桥美景的赞美和爱恋,“短暂虚幻,难以把握”从诗中看不出来,属于过度解读。故选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