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复习学案一、核心考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类1. 作者与背景:曹雪芹生活于清代康乾时期,历经家族由盛转衰;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程高本为通行版本。《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府兴衰映射封建社会没落。2. 书名内涵:原名《石头记》,因故事由顽石记载而得名;《金陵十二钗》聚焦主要女性角色;《红楼梦》暗示繁华如梦、终成泡影的悲剧内核。(二)人物形象分析1. 主要人物 贾宝玉:衔玉而生,叛逆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与林黛玉是精神知己,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林黛玉:寄人篱下,敏感孤傲,才思敏捷,以《葬花吟》展现对命运的悲叹,爱情悲剧象征理想破灭。 薛宝钗:端庄稳重,恪守礼教,处事圆滑,“冷香丸”暗示其克制理性的性格,最终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王熙凤:精明能干,泼辣狠毒,协理宁国府显管理才能,“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暴露贪婪本性。2. 次要人物 贾母:贾府最高权威,疼爱宝玉,本质维护封建家族利益。 晴雯:心比天高,反抗性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展现率真,被逐致死是对封建压迫的控诉。(三)情节与事件1. 关键情节 宝黛初会:“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暗示前世木石前盟,奠定情感基调。 元妃省亲:贾府修建大观园,极尽奢华,却暗藏“高处不胜寒”的悲剧预兆。 宝玉挨打:贾政痛打宝玉,因叛逆行为触怒封建家长,暴露家族内部矛盾。 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挑唆下抄园,加速贾府分崩离析,晴雯、司棋等被逐。2. 经典场景 黛玉葬花:以花喻人,借《葬花吟》抒发对命运的感伤与抗争。 刘姥姥进大观园:通过村妪视角展现贾府奢华,形成贫富对比与辛辣讽刺。 海棠诗社:众姐妹吟诗作对,体现才情与诗意生活,宝钗、黛玉诗风反映性格差异。(四)艺术特色1. 叙事手法:多线交织,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家族兴衰为副线;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金陵十二钗判词暗示人物结局。2. 象征隐喻 大观园:理想世界的象征,与外部现实世界形成对立,其衰败暗示理想破灭。 通灵宝玉:宝玉叛逆性格的象征,丢失后宝玉痴傻,隐喻精神支柱崩塌。 花名签:群芳夜宴中花签暗示人物命运,如黛玉得芙蓉签“莫怨东风当自嗟”。3. 语言特色:人物语言符合身份性格,如王熙凤的泼辣干练、林黛玉的文雅尖刻;诗词创作与人物形象统一,如《秋窗风雨夕》体现黛玉愁绪。(五)主题思想1. 爱情悲剧:宝黛爱情因封建礼教与家族利益而夭折,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2. 家族兴衰:贾府从鼎盛走向衰败,揭示封建社会不可逆转的没落趋势。3. 人性与命运:展现众多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的悲剧,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体命运的无常。二、重点内容深度解读(一)金陵十二钗判词与曲词1. 判词解析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示钗黛不同命运与性格,“停机德”指宝钗贤淑,“咏絮才”赞黛玉才情。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为“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暗示其被休结局。2. 《红楼梦曲》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写宝黛爱情悲剧。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总结王熙凤一生。(二)大观园建筑与人物关系1. 潇湘馆:翠竹环绕,清幽雅致,象征黛玉高洁孤傲,与宝玉“木石前盟”呼应。2. 蘅芜苑:无花无果,香草藤蔓缠绕,暗示宝钗冷情克制,符合其“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形象。3. 怡红院:华丽富贵,宝玉居所,展现其受宠地位与叛逆性格的矛盾。(三)诗词赏析1. 《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花自喻,表达对生命短暂、命运无常的悲叹。2. 《咏白海棠》: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体现稳重矜持,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尽显灵秀脱俗。三、题型与答题策略(一)选择题1. 常见陷阱:人物事迹混淆(如将探春理家情节错安在王熙凤身上)、时间地点错误(大观园诗社成立时间混淆)。2. 解题技巧:关注细节,如服饰、道具的象征意义;结合判词曲词排除错误选项。(二)简答题1. 答题规范:分点作答,先概括要点,再结合原文举例。例:分析王熙凤的管理才能。答: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展现卓越管理才能。其一,明确分工,制定严格考勤制度;其二,赏罚分明,对迟到奴仆严惩立威;其三,高效处理突发事务,如秦可卿葬礼期间秩序井然。2. 高频考点:宝黛爱情的独特性、王熙凤的复杂性格、大观园诗社活动意义。(三)论述题1. 高分策略:观点深刻,结合时代背景与文学理论;多角度分析,如从社会学、美学角度解读。例: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答:《红楼梦》的悲剧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个体悲剧,宝黛爱情因封建礼教而破灭,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其次是家族悲剧,贾府从荣华到衰败,象征封建社会的必然没落;最后是社会悲剧,众多女性在礼教压迫下沦为牺牲品,揭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戕害。2. 拓展方向:对比《红楼梦》与其他名著(如《金瓶梅》)的异同、分析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争议。四、真题与模拟训练(一)高考真题示例题目(2022年某省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红楼梦》中“情”与“礼”的冲突。参考答案:《红楼梦》中“情”与“礼”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宝黛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对立。宝玉与黛玉基于心灵契合的爱情,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规范。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探望时“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的无声关切,与宝钗送药时理性劝诫形成对比,凸显情感自由与礼教束缚的矛盾。此外,尤三姐、司棋等追求爱情的女性最终以悲剧收场,更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戕害。(二)模拟训练题1. 简答题:简述“香菱学诗”情节,并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2. 论述题:从《红楼梦》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五、高效复习方法(一)精读与泛读结合1. 精读重点章节:宝黛初会、元妃省亲、黛玉葬花等核心情节,分析细节与象征意义。2. 泛读整体脉络:梳理家族关系网、重大事件时间线,把握故事发展逻辑。(二)思维导图构建以“四大家族”为中心,延伸人物关系、主要事件、建筑布局;以“金陵十二钗”为分支,归纳判词、情节、性格特点。(三)影视辅助学习观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直观感受人物形象与场景氛围;对比不同版本影视改编,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四)专题突破训练按“人物”“情节”“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分专题练习,总结答题套路,积累专业术语与例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