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广东省合格性考试模块验收卷5化学基本理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与的反应B.Na与的反应C.晶体与晶体的反应D.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2.下列过程的热效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盐酸与的反应 B.盐酸与金属镁的反应C.CaO溶于水 D.在中燃烧3.下列化学反应中,加快反应速率对人类有益的是A.工业合成氨 B.金属桥梁生锈C.牛奶变质 D.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4.下列反应中符合图示能量变化的是A.碳酸钙的分解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中和反应D.灼热的炭与CO2反应5.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生活提供便利,下列选项主要依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风能发电 B.太阳能电池 C.新能源汽车 D.一次性的暖宝宝6.山西大同煤矿是我国巨大煤矿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B.火力发电时,化学能→热能→电能C.煤是一种清洁能源 D.燃煤时加入适量CaO可以脱硫7.某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可行的实验是A. B. C. D.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是因为发生了放热反应C.甲烷燃烧放热,是因为破坏反应物化学键所需的能量特别大D.风力、流水、原煤、电力、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9.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升高温度B.加入少量CuSO4溶液C.将锌粒研磨成锌粉D.增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的体积10.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迅速增加。下图是某制备氯气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是催化剂C.中间产物为碱式盐催化剂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1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浓度不再变化B.全部转化为和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D.、、的浓度一定相等12.工业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是若用标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和始终共存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和中均存在C.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3.根据原电池原理,人们研制出了满足不同用电需要的化学电池。某原电池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锌片作原电池的正极C.铜片上发生反应:D.该装置可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和5.4 mol/L,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 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则在这10 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1 mol/(L·min) B.0.2 mol/(L·min) C.0.3 mol/(L·min) D.0.6 mol/(L·min)15.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铁与足量硫酸溶液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选项 A B C D铁的状态 片状 粉状 片状 粉状温度/℃ 20 20 30 30A.A B.B C.C D.D16.能使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显著增大的措施是A.增大压强 B.通入Cl2 C.加入少量KMnO4 D.增加KClO317.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选项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A Fe Zn HClB Zn Cu H2SO4C Ag Zn CuSO4D C Zn ZnCl218.对于硫酸工业中的催化氧化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C.降低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D.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19.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D.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20.下列反应能量的变化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A.金属镁与稀硫酸的反应 B.大理石的分解反应C.浓硫酸溶于水 D.稀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21.化学反应的速率往往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A.将橙子冷藏在冰箱里以延长保质期B.向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后,分解速率增大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时,加入蒸馏水后,反应速率减慢D.炒菜时加入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22.下列关于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C.正极反应为 D.电子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2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 D.压强24.国庆前夕,某高一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做成了一个简易电池,替换了生日贺卡中的纽扣电池,并成功为国歌唱。这一电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最大可能是A. B.C. D.2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v(NH3)=v(O2) B.v(O2)=v(H2O) C.v(NH3)=v(H2O) D.v(O2)=v(NO)26.氢气燃烧时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放热反应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7.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表示CO和O生成 B.反应过程不利于尽早实现“碳中和”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上述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28.某兴趣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装置如图,实验所得数据如下: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cm 电流/μA1 番茄 1 98.72 番茄 2 72.53 苹果 2 27.2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C.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 D.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大小均有影响29.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充分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放热反应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0.下列反应,既是吸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B.木炭不充分燃烧生成CO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31.实验探究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图1中的下端接触,可观察到片上有无色气泡产生B.图2中向片移动C.图1中气泡产生速度比图2快D.图3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2.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A与气体B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0s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B.10s时充入氦气,化学反应速率不变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33.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I是吸热过程B.过程Ⅲ一定是放热过程C.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4.下列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I所示干电池中,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图I所示干电池中,锌得到电子,作负极C.图II所示燃料电池中,其工作原理为燃烧氢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图II所示电池中正极反应为:35.下列描述中涉及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水力发电 B.汽车的燃料电池 C.甲烷燃烧 D. 电解水制氢气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且正确 给1分,未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原电池,也可以说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有的原电池可以构成可逆电池,有的原电池则不属于可逆电池。36.下列化学反应中,可以用来设计原电池的是A.CaCO3+2HCl=CaCl2+H2O+CO2↑B.Zn+CuSO4=Cu+ZnSO4C.2H2+O2=2H2OD.2NaOH+CuSO4=Cu(OH)2↓+Na2SO437.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A.铝合金是负极,海水是电解质溶液,Pt-Fe合金发生还原反应B.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C.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导线由Al电极流向Pt-Fe合金电极D.当电路中通过0.4mol电子时,消耗的O2体积为2.24L38.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有关反应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I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II的示数B.图I和图II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C.图I和图II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D.图II中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39.一种以液态肼()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b极发生氧化反应B.a极的电极反应为C.放电时,电流从a极经过负载流向b极D.其中的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40.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在电池工作时向O2所在的铂电极移动B.电子由呼气的铂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O2所在的铂电极C.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许多能量的利用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密切相关。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涉及吸热反应C.灼热的炭与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D.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主要涉及吸热反应42.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有热量吸收或有热量放出的变化 B.石墨转换为金刚石C.有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变化 D.将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43.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热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44.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反应I中断键生成原子和分子C.反应II为:D.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45.如图所示为CFCl3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Ⅰ可表示为:CFCl3→CFCl2+Cl B.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C.紫外辐射为过程Ⅰ断裂化学键提供能量 D.CFCl3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将化学反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了解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二是要知道反应进行的速率和反应的历程及机理。46.用铁片与稀H2SO4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A.对反应体系进行加热 B.改用98%的浓H2SO4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47.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转移0.6mol电子,同时消耗2.24LN2(g)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每形成1molH﹣H键,同时形成2molN﹣H键,则该反应达到平衡D.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通入少量的稀有气体,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48.恒温条件下,可逆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49.某小组利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探究反应条件对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选项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V/mL c/(mol/L) V/mL c/(mol/L) V/mL① 25 10 0.1 10 0.1 0② 25 5 0.1 10 0.1 X③ 50 10 0.1 5 0.2 5A.可通过产生浑浊的时间判断反应的快慢B.①③两组实验可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①②两组实验可探究Na2S2O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x=5D.实验结束后,有少量S附着在试管上,可以用水冲洗干净50.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均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由图求得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D.反应开始至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参考答案1.C【详解】A.氢气和氯气燃烧放出大量热,A不符合题意;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放出大量热,B不符合题意;C.晶体与晶体的反应为典型的吸热反应,C符合题意;D.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盐酸与金属镁的反应、CaO溶于水、以及在中燃烧均为放热过程,因此热效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盐酸与的反应,A符合题意。3.A【详解】A.加快工业合成氨速率,提高氨的产量,有利于化肥的生产,对人类有益,A正确;B.加快金属桥梁生锈的速率,造成金属的浪费,对人类无益,B错误;C.加快牛奶变质的速率,牛奶无法食用,对人类无益,C错误;D.加快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的速率,雕像模糊,对人类无益,D错误;故答案为:A。4.C【分析】由能量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反应放热。【详解】A.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D.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故答案选C。5.D【详解】A.风能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C.新能源汽车是电能转化为动能,C错误;D.暖宝宝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正确;故选D。6.C【详解】A.经常使用的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A正确;B.火力发电时,首先煤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利用热能发电,B正确;C.煤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C错误;D.燃煤时加入适量CaO,能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可以脱硫,D正确;故选C。7.B【详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铜和稀硫酸能组成原电池装置,A不符合题意;B.铜或银和稀硫酸都不反应,不可行,B符合题意;C.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铜和稀硫酸能组成原电池,C不符合题意;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铜和稀硫酸能组成原电池,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具有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A项正确;B.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是放热的物理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B项错误;C.甲烷燃烧放热,是因为破坏反应物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C项错误;D.风力、流水、电力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原煤、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项错误;答案选A。9.D【详解】A.升高温度能加快锌粒和稀盐酸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B.锌置换出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不符合题意;C.将锌粒研磨成锌粉,增大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D.增大相同浓度的盐酸用量,盐酸浓度未变,不能加快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故选D。10.A【分析】反应①为CuO与HCl生成Cu(OH)Cl,反应②为Cu(OH)Cl生成Cu2OCl2和水,反应③为Cu2OCl2和氧气反应生成CuO和氯气,Cu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不改变。【详解】A.反应③涉及单质、化合价有变,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①、②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据分析,CuO在反应前后组成不变,为催化剂,故B正确;C.在水溶液中电离为Cu2+、OH-和Cl-,为碱式盐,故C正确;D.反应过程中HCl和氧气为反应物、水和氯气为生成物,含Cu物质为催化剂,总反应式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A。11.A【详解】A.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即、、的浓度不再变化,A正确;B.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即不会全部转化为和,B错误;C.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C错误;D.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D错误;故选A。12.D【详解】A.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反应过程中,、和始终共存,故A正确;B.反应是可逆反应,正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和中均存在,故B正确;C.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D.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但是下一秒是否会变化无法确定,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错误;答案选D。13.B【分析】活泼金属锌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详解】A.原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表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B.锌片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铜片作为正极,得到电子,B错误;C.在铜片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这是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正确,C正确;D.原电池的设计使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负极和正极进行,从而产生电流,D正确;故选B。14.B【详解】,10min内氮气的浓度变化为1.8mol /L-0.8 mol /L=1.0 mol /L,根据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氨气的浓度变化为1.0mol /L×2=2.0mol/L,所以用氨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故选B。15.D【详解】A.接触面积和温度均最小,A不选;B.接触面积大,但温度较低,B不选;C.温度高,但接触面积小,C不选;D.同时具备最大接触面积和更高温度,反应速率最大;D选;综上所述,答案选D。16.C【详解】A.KClO3是固体,则增大压强不能增大KClO3浓度,反应速率不变,A不合题意;B.KClO3与Cl2不反应,通入Cl2不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将引入杂质Cl2,B不合题意;C.KMnO4受热分解产生的MnO2,能够催化KClO3分解,故加入少量KMnO4能能使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显著增大,C符合题意;D.KClO3是固体,增加KClO3不能有效增大KClO3的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不会显著增大,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17.C【详解】将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反应):;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则电池的负极是,正极是比锌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电解质溶液中含。故选C。18.B【详解】A.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B.该反应为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C.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C正确;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故答案为B。19.D【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A错误;B.反应中固体和纯液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B错误;C.有些反应无反应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瞬间进行速率大,但反应现象不明显,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是衡量反应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正确;故选D。20.A【分析】由图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详解】A.金属镁与稀硫酸的反应置换出氢气,为放热反应,A 正确; B.大理石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为物理过程,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 D.稀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故选A。21.D【详解】A.将橙子冷藏在冰箱里,降低温度,减慢橙子的腐坏或变质速率,以延长橙子的保质期,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有关,A不符合题意;B.向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后,分解速率增大,为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有关,B不符合题意;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时,加入蒸馏水后稀硫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有关,C不符合题意;D.味精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炒菜时加入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22.B【分析】该装置是原电池,Zn比Cu活泼,则金属Zn作负极,Cu作正极,以此解题。【详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B.根据分析,Zn作负极,Zn被氧化为Zn2+,其质量逐渐减小,B错误;C.正极上H+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则正极反应为:,C正确;D.Zn作负极,Cu作正极,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D正确;故选B。23.C【详解】该实验中过氧化氢的浓度和体积都相同,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也相同,其中一个试管中含有少量MnO2,另一个试管没有,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选C。24.A【详解】自发的氧化还原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CD中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装置,A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故选A。25.D【分析】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详解】A.,A错误;B.,B错误;C.,C错误;D.,D正确;故选D。26.D【详解】A.燃烧放热,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B.氢、氧元素存在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断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D错误;故选D。27.D【详解】A.从状态Ⅰ到状态Ⅲ表示CO和O生成CO2,A正确; B.反应过程生成二氧化碳,不利于尽早实现“碳中和”,B正确;C.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Ⅲ的能量,则状态Ⅰ到状态Ⅲ属于放热的过程,C正确; D.上述过程中没有体现CO断键的过程,D错误;故选D。28.C【详解】A.电池工作时(原电池)为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由图示分析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B正确;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而不能经水果流向铜片,故C错误;D.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不同的水果以及同种水果间距离的不同,则电流的大小也不同,所以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大小均有影响,故D正确;答案选C。29.C【详解】A.燃烧放热,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项正确;B.该反应中,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氧气中氧元素价态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项正确;C.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项错误;D.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故本题选C。30.C【详解】A.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方程式为:,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木炭不充分燃烧是放热反应,方程式为:,碳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是吸热反应,碳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C。31.C【详解】A.Zn、Cu直接接触就能构成闭合回路而形成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所以Cu上可看到有气体产生,故A正确;B.氢离子带正电荷,向正极移动,即向Cu移动,故B正确;C.图1没有形成原电池、图2形成原电池,图1中气泡产生速度比图2慢,故C错误;D.图3中正极的电极反应为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铜,,故D正确;故选C。32.B【详解】A.10s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错误;B.恒容密闭容器中,10s时充入氦气,不影响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正确;C.A、B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A、B为反应物,C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C为生成物,内,0-10s,反应的ABC浓度之比为0.2:0.6:0.4=1:3:2, 10s时反应达到平衡,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错误;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D错误;故选B。33.D【详解】A.过程Ⅰ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A正确;B.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正确;C.氢气燃烧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 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不一定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D错误;故选D。34.D【分析】图Ⅰ为酸性锌锰干电池,Zn做负极失电子,石墨做正极,MnO2得电子;图Ⅱ为氢氧燃料电池,氢气作负极失电子,氧气作正极得电子。【详解】A.图Ⅰ为酸性锌锰干电池,锌为金属,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石墨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图Ⅰ为酸性锌锰干电池,锌为金属,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图Ⅱ所示燃料电池中,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为氢气作负极失电子,氧气作正极得电子,并不是氢气燃烧,故C错误;D.图Ⅱ所示电池中正极反应为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故D正确;故选D。35.B【详解】A.水力发电是势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B.燃料电池供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C.甲烷燃烧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D.电解水制氢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误;故选B。36. BC【解析】(1)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无法设计成原电池,A错误;B.该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且为放热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设计成原电池,B正确;C.该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且为放热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设计成原电池,C正确;D.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无法设计成原电池,D错误;故答案选BC。37. AC【解析】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铝合金为负极,Pt-Fe合金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A.铝比铁活泼,所以铝合金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Pt-Fe合金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海水是电解质溶液,故A正确;B.在正极,海水中的氧气得到电子,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错误;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通过导线由Al电极流向Pt-Fe合金电极,故C正确;D.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AC。38. AD【解析】A.图Ⅱ形成原电池,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散失热量少,故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故A正确;B.图Ⅰ和图Ⅱ中发生反应均有热量产生,图Ⅰ产生热量更多,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且均高于室温,故B错误;C.图ⅠZn与稀硫酸反应,Zn表面产生气泡;图Ⅱ形成原电池,Cu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Cu表面产生气泡,故C错误;D.图Ⅱ中形成原电池,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AD。39. BD【解析】N2H4中,N原子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失电子,则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极空气得电子,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b极为电池的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叙述错误;B.a极上,N2H4失电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式:N2H4+4OH--4e-=N2↑+4H2O,B叙述正确;C.放电时,电流从b极经过负载流向a极,C叙述错误;D.其中的离子交换膜需要氢氧根离子透过,选用阴离子交换膜,D叙述正确;答案为BD。40. B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左侧Pt电极通入酒精等,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右侧Pt电极通入O2,为燃料电池的正极。A.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H+在电池工作时向O2所在的铂电极(正极)移动,A正确;B.电池工作时,电子只能沿导线移动,不能经过电解质溶液,所以电子不可能由呼气的铂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O2所在的铂电极,B不正确;C.微电池工作时,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越高,酒精失去电子的数目越多,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工作时,负极酒精转化为醋酸,所以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D不正确;故选BD。41. AD【解析】(1)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A项正确;B.燃烧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C.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项错误;D.投泥泼水愈光明是指高温下碳和水蒸气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项正确。故选AD。42. BC【解析】A.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有热量吸收或有热量放出,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石墨和金刚石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则石墨转换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构成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故C正确; D.将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属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C。43. AD【解析】A.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则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正确;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则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则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热量少,C错误;D.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则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D正确;答案选AD。44. BD【解析】A.由图可知,该过程是利用太阳能实现高效分解水,在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B.反应I是水反应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B错误;C.反应II是过氧化氢转化为水与氧气,反应过程可表示为:,C正确;D.中含有H-O之间的极性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BD。45. BD【解析】A.由图可知,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可表示为:CFCl3→CFCl2+Cl,A正确;B.过程Ⅲ中O+O→O2形成化学键,是放热过程,B错误;C.过程Ⅰ断裂化学键得到氯原子,需要吸收能量,从图中可知,该能量由紫外辐射提供,C正确;D.据图中过程Ⅱ和过程Ⅲ所示可知,氯原子使O3分解,一氧化氯在紫外辐射作用下生成氯原子,氯原子起到催化作用,故中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D错误;故选BD。46. ACD【解析】A.对反应体系进行加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故A符合题意;B.改用98%的浓H2SO4,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先置换出铜单质,形成铁 铜 硫酸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C符合题意;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CD。47. BC【解析】A.没有给出标准状况下,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B.催化剂能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故B正确;C.生成1molH﹣H键是逆反应方向,形成2molN﹣H键是正反应方向,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恒容条件下通入少量的稀有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BC。48. BD【解析】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表明NO2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C.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始终不变,混合气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当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相等,则平衡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发生改变,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故选BD。49. AC【解析】A.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单质,通过产生浑浊的时间判断反应的快慢,故A正确;B.①③两组实验中反应物硫酸浓度不相等,温度不同,因此不能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C.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总体积为20mL,若x=5,①②两组实验中Na2S2O3浓度不相同、硫酸浓度相同,反应温度相同,①②两组实验可探究Na2S2O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D.单质硫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所以实验结束完后,有少量S附着在试管上,可用二硫化碳冲洗干净,故D错误;故选AC。50. AC【解析】A.C的物质的量增加、A和B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A和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物质的量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到时达到平衡,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对同一个物质而言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如υ正逆,若选用不同物质的速率,不同物质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υ正逆,则说明己平衡,但是没有指明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故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共有,到平衡时消耗,则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故C正确;D.反应开始至时,,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