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广东省合格性考试模块验收卷6有机化合物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合成纤维 B.合成橡胶 C.纤维素 D.塑料2.近年来,蚕丝成为材料领域中的新星。下列关于蚕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难溶于水 C.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是天然高分子材料3.下列物质中能用来鉴别CCl4、乙醇、乙酸三种无色液体的是A.水 B.碳酸钠溶液 C.FeCl3溶液 D.溴水4.下列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聚乙烯 B.甲烷 C.乙醇 D.乙酸5.高粱、玉米等经发酵、蒸馏得到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物质,该物质是A.酒精 B.汽油 C.甲烷 D.一氧化碳6.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属于醇的是A.甲烷 B.乙烯 C.乙醇 D.乙酸7.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8.《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升华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均衡。下列营养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A.葡萄糖 B.蔗糖 C.蛋白质 D.油脂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甲基的电子式: B.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66CC.乙烷的球棍模型: D.正丁烷的结构简式:11.将1moL甲烷与充足氯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氯化氢 B.四氯化碳 C.三氯甲烷 D.一氯甲烷12.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B.C. D.13.1mol乙酸(其中的氧元素都用18O标注),在浓硫酸存在且加热条件下与足量的乙醇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B.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C.可能生成20g的水和90g的乙酸乙酯D.反应后的物质中含18O的只有水14.下列选项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甲烷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溶液 B.硫酸 C. D.O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物质C.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1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C.乙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 D.乙醇在铜催化、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油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B.猪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属于油脂C.利用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生产酒精,用作燃料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会溶解18.糖类、蛋白质、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B.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向淀粉溶液中滴入3~5滴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会出现银镜D.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19.下列物质所属的类别及其所含官能团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物质 类别 官能团A. CH3CH=CH2 烯烃B. 羧酸 -COOHC. 羧酸类 -COOHD. R-OH(R为链烃基) 醇类 -OH20.现代石油化工以乙烯为原料,采用银作催化剂,生产环氧乙烷,化学方程式为2CH2=CH2+O22(环氧乙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可能不同B.环氧乙烷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环氧乙烷与乙醛(CH3CHO)互为同分异构体21.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及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其二氯代物有2种结构B.乙醇分子中羟基的电子式为:C.乙醇的分子式为:D.的电子式为:22.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下列各项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神舟十八号”应用的铼合金B.“嫦娥五号”使用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板C.中国天眼“眼眶”的钢铁圈梁D.港珠澳大桥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吊绳23.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①乙酸的电离,是a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a键断裂③与NaOH反应是a键断裂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24.下列各组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O和O互为同分异构体 B.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C.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D.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类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C.蛋白质遇到醋酸铅会发生变性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C.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27.下列球棍模型(黑球为C,白球为)所表示的分子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A. B.C.C D.28.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有关乙烯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是稍有气味的气体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聚合生成聚乙烯D.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理均是乙烯具有漂白作用29.聚乙烯塑料无毒,是用途最广泛的塑料之一、下列有关聚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属于纯净物 B.聚乙烯属于烯烃,可以燃烧C.聚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D.聚乙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30.如图所示是某常见有机物分子的填充模型,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大理石反应B.与稀硫酸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1.下列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醇易挥发B.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高C.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D.用96%酒精溶液与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的方法制无水酒精3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与互为同分异构体C.丙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D.乙酸和乙醇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33.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 B.C. D.34.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试管内壁出现的油状液滴属于混合物C.反应结束后,试管中充满饱和NaCl溶液D.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35.“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由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来制取乙酸乙酯。接收乙酸乙酯的乙试管应加入的试剂是A.NaOH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C.NaCl溶液 D.CuSO4溶液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且正确 给1分,未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有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科学。官能团的种类和相互影响是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和有机反应的重要视角。3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Cl2 B.稀硝酸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37.丙烷和正丁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二者关系不正确的是A.同素异形体 B.同系物 C.同分异构体 D.同种物质38.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39.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蔗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相同 B.都有甜味C.都属于单糖 D.都能发生水解反应40.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易溶于水 B.油脂密度比水小C.油脂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D.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1.下列物质可以用来鉴别B、D、E的试剂是A.稀硫酸 B.NaOH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分别与B、水反应时,钠均浮在液面上B.除去B中的少量水可加生石灰,然后蒸馏C.B与金属钠反应时,B分子中的C—H键断裂D.在催化剂存在和加热条件下,B可被氧化为乙醛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越陈越香与酯化反应有关B.B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说明B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D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D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B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44.等物质的量的CH3-CH2-18OH与D发生酯化反应,则18O原子存在于A.E中 B.D中 C.水中 D.B中45.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实验 结论A 将A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 B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B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用D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D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土豆丝放入水中浸泡,水变浑浊并产生白色沉淀,其主要成分是有机物A,A遇碘会变蓝。以A为原料获得有机物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已知E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仅用Na2CO3溶液无法鉴别有机物C、D和EB.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6H10O5C.有机物B不属于糖D.工业上可以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制取有机物C47.下列关于分子式为的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互为同分异构体B.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都是天然高分子48.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成黑色,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使铜丝变成红色,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A.稀H2SO4 B.C C.D D.CO49.关于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是果糖的同系物B.B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C.B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D.B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50.实验室用C和D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E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完毕,可将E从混合物中过滤出来B.乙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C.加入过量D,可使C完全转化为ED.利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溶解挥发出的C和吸收挥发出的D参考答案1.C【详解】A.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B.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C.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故C符合题意;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A.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A错误;B.蚕丝属于高分子,难溶于水,B正确;C.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正确;D.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正确;答案选A。3.B【详解】A.乙酸、乙醇都能与水互溶,不能鉴别,故A不选;B.碳酸钠溶液与乙酸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与乙醇不反应但混溶,与苯不反应但溶液分层,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选;C.氯化铁溶液与乙酸、乙醇不反应且混溶,无法鉴别,故C不选;D.溴水与乙酸、乙醇不反应且混溶,无法鉴别,故D不选;故选B。4.C【详解】聚乙烯、甲烷、乙酸均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使其褪色,乙醇中的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使其褪色,故选C。5.A【详解】高粱、玉米等植物中含有淀粉,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酵母菌发酵生成乙醇,可以得到的“绿色能源”物质是酒精,答案选A。6.C【详解】A.烷分子式是CH4,属于烷烃,不属于醇,A不符合题意;B.乙烯分子式是C2H4,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属于烯烃,不属于醇,B不符合题意;C.乙醇分子结构简式是C2H5OH,含有官能团-OH,属于醇,C符合题意;D.乙酸分子结构简式是CH3COOH,含有官能团-COOH,属于饱和一元羧酸,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7.A【详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A。8.B【详解】由题给文字可知,文中的“法”是指我国古代制烧酒的方法,从浓酒中分离出乙醇,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加热使乙醇挥发,冷凝得烧酒,即该方法为蒸馏,故选B。9.C【详解】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为小分子物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不符合题意;B.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为小分子物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B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再进行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每个蛋白质中含有成千上万个氨基酸分子,属于有机高分子,C符合题意;D.油脂可以看做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经酯化反应得到的一种有机化合物,虽然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其与有机高分子相比还是小分子物质,不属于高分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0.C【详解】A.甲基的电子式为,A错误;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B错误;C.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其球棍模型为,C正确;D.正丁烷结构没有支链,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D错误;故答案C。11.A【详解】1moL甲烷与充足氯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每一步生成氯代烃的同时,都会产生HCl,在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HCl;故答案为:A。12.C【详解】A.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B.属于取代反应,B错误;C.属于加成反应,C正确;D.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故选C。13.A【分析】该反应为,是一个可逆反应,在该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据此分析;【详解】A.酯化反应中乙酸提供—OH,乙醇提供H原子,用18O标注乙酸,则生成的产物中乙酸乙酯的结构中有18O,水分子中也含18O,A正确;B.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B错误;C.1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的质量小于90g,水的质量小于20g,C错误;D.生成的产物中乙酸乙酯的结构中有18O,水分子中也含18O,D错误;故选A。14.D【详解】A.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不与溶液反应,A不符合题意;B.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不与硫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C.甲烷可在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不是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D.甲烷和O2在点燃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水,D符合题意;故选D。15.B【详解】A.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而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A错误;B.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馏分中含汽油、煤油等物质,B正确;C.石油裂化主要得到汽油等轻质油,裂解可得到乙烯等气体化工原料,C错误;D.煤制煤气,生成CO和氢气,为化学变化,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D错误;故答案为:B。16.B【详解】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 二溴乙烯,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链式取代,氯气中的氯会取代甲烷中的氢原子,B正确;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生成乙烷,属于加成反应,故C错误;D.乙醇与氧气在铜催化加热下生成乙醛和水,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选B。17.D【详解】A.植物油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主要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和甘油,A正确;B.猪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属于油脂,B正确;C.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转化为乙醇,所以利用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生产酒精,用作燃料,C正确;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为不可逆过程,加水沉淀不会溶解,D错误;故选D。18.C【详解】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即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A正确;B.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均为,但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形成,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淀粉溶液中滴入3-5滴稀硫酸加热,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为葡萄糖。但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此时未加碱中和稀硫酸,直接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不会出现银镜,C错误;D.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D正确;故选C。19.C【详解】A.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A项正确;B.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结构简式为-COOH,B项正确;C.酯类的官能团为-COOC-,则为甲酸与苯甲醇生成的酯,C项错误;D.-OH连链烃基,为醇,与苯环相连为酚,则-OH(R为链烃基),属于醇类,官能团为-OH,D项正确;答案选C。20.B【详解】A.乙烯和氧气在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化学方程式为2CH2=CH2+O22,乙烯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环氧乙烷中含有2个-CH2-,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C.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D.环氧乙烷与乙醛(CH3CHO)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故选B。21.B【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的二氯取代物只有1种结构,A错误;B.羟基属于中性基团,氧原子与氢原子共用1对电子对,其电子式为:,B正确;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2H5OH,C错误;D.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应把组成化合物的各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表示出来,CCl4的电子式为:,D错误;故选B。22.D【详解】A.铼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砷化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C.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聚乙烯纤维是有机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故选D。23.A【详解】①乙酸为弱电解质,其可以发生电离生成CH3COO-,羧基中O-H键断裂,断开的位置为a,①说法正确;②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即断裂羧基中C-O键断裂,断开位置为b,②说法错误;③乙酸具有酸性,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CH3COONa,羧基中O-H键断裂,断开的位置为a,③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③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24.A【详解】A.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O和O中H原子的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A错误;B.35Cl和37Cl为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B正确;C.O2和O3为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D.乙醇和二甲醚为分子式相同(C2H6O)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故选A。25.C【详解】A.糖类中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不可水解,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可水解,A错误;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量较小(约几百),而高分子需上万分子量(如淀粉、蛋白质),故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B错误;C.醋酸铅含重金属离子(Pb2+),能使蛋白质变性,C正确;D.纤维素和淀粉均由葡萄糖构成,但聚合度不同,均为混合物,非同分异构体,D错误;故选C。26.B【详解】A.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分解的过程,生成焦炭、煤焦油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C.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均为典型新能源,C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形成周期极长,短期内不可再生,是不可再生资源,D正确;故选B。27.D【详解】A.表示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故A不选;B.表示乙烯,没有同分异构体,故B不选;C.表示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故C不选;D.表示正丁烷,有同分异构体,为,是异丁烷,故D选;答案选D。28.D【详解】A.乙烯是碳原子数小于5的烃,常温常压下是稍有气味气体,故A正确;B.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C正确;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答案选D。29.D【详解】A.由于分子式中n代表的聚合度不同,聚乙烯属于混合物,A错误;B.聚乙烯可以燃烧,但是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属于烯烃,B错误;C.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D.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D正确;故选D。30.B【分析】由有机物分子的填充模型可知,该物质为乙酸。【详解】A.乙酸为一元弱酸,但比H2CO3酸性强,故可与大理石反应,A不符合题意;B.乙酸和稀H2SO4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乙酸和乙醇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D.乙酸为一元弱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不符合题意;故选B。31.B【详解】A.乙醇的沸点低,具有较强的挥发性,A正确B.乙醇密度比水小,沸点低于100℃,低于水的沸点,B错误;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可以理解为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其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C正确;D.96%酒精溶液为原料制取无水酒精时,常与生石灰混合,使水与生石灰反应,然后加热蒸馏,D正确;故选B。32.D【详解】A.聚乙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不饱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不正确;B.与结构相似,组成相差一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B不正确;C.丙酸(CH3CH2COOH)分子中只含有羧基一种官能团,C不正确;D.乙酸显酸性,乙醇显中性,前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D正确;故选D。33.D【分析】在生成乙酸乙酯的实验中,通常是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 + CH3CH2OHCH3COOCH2CH3+ H2O,纯化乙酸乙酯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乙酸,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该装置是反应装置,用于乙醇、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生成乙酸乙酯,涉及该装置,A不合题意;B.该装置用于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进行吸收,涉及该装置,B不合题意;C.该装置是分液装置,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后,通过分液进行分离,涉及该装置,C不合题意;D.该装置是蒸发装置,在乙酸乙酯的生成和纯化实验中,不需要进行蒸发操作,未涉及该装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4.C【详解】A.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B.产物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不溶于水且常温下为液态,试管内壁出现的油状液滴为混合物,B正确;C.产物常温常压下属于气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不能充满饱和NaCl溶液,C错误;D.生成发生一氯取代,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C。35.B【分析】甲装置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装置中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有机层得乙酸乙酯;【详解】A.氢氧化钠会使得乙酸乙酯发生碱性水解,A错误;B.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B正确;C.氯化钠溶液不能除去乙酸,C错误;D.硫酸铜溶液不能除去乙酸,D错误;故选B。36. BCD【解析】甲烷不能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等)反应;CH4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A选项正确。37. ACD【解析】丙烷的分子式为C3H8,正丁烷的分子式为C4H10,二者均属于烷烃,为同系物的关系,B选项正确。38.ABD【解析】A.乙烯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C.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加成反应;D.乙烯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9. ACD【解析】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两者分子式不同,单糖不能水解,两者都有甜味,B选项正确。40. BCD【解析】油脂密度小于水,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油脂难溶于水,A选项错误。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A是CH2=CH2,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CH3CH2OH和氧气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反应生成C为CH3CHO,乙醇在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D,D是CH3COOH,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可知G为聚乙烯,乙烯和氯化氢加成生成F为CH3CH2Cl。41. CD【解析】A.稀硫酸和乙醇、乙酸都是互溶的,不能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和乙醇互溶,和乙酸反应,但现象不明显,不能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乙醇互溶,和乙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和乙酸乙酯不溶,可以鉴别,故C符合题意;D.乙醇和紫色的石蕊试液互溶,乙酸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乙酸乙酯和石蕊试液不溶,可以鉴别,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CD。42. BD【解析】A.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小于水,所以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但与乙醇反应时钠会沉在乙醇底部,故A错误;B.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通过蒸馏可分离提纯,故B正确;C.乙醇与Na反应生成氢气,-OH上O-H键断裂,而C-H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乙醇具有还原性,在铜催化并加热条件下,乙醇可被O2氧化为乙醛,故D正确;故选:BD。43. AD【解析】A.乙醇与酒中的醋酸、乳酸等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具有香味的酯类物质,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充分,酒变得越醇香,故A正确;B.乙醇与水均会与钠反应生成,但Na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分子中只有中的H能与Na反应,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C.乙酸可以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而除去水垢,说明酸性:乙酸>碳酸,故C错误;D.乙醇与二甲醚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AD。44. AD【解析】乙醇和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醇羟基提供氢原子、乙酸的羧基提供羟基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因此18O原子存在于乙酸乙酯和乙醇中;AD满足;答案选AD。45. BD【解析】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与溴加成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故A正确;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的H2,但是水中H的活泼性强于乙醇,故B错误;C.乙酸能溶解水垢(主要是碳酸钙)产生CO2,说明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故C正确;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产生氯甲烷混合气体和HCl的混合气体,HCl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氯甲烷没有酸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BD。A遇碘会变蓝,A为淀粉,淀粉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B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醇,C为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乙酸,D为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E为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46.A BC【解析】A.乙醇溶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酸与溶液生成气体,产生气泡,乙酸乙酯不溶于溶液,溶液分层,所以可以用溶液鉴别三者,A错误;B.淀粉的分子式:,B错误;C.葡萄糖属于单糖,C错误;D.乙醇工业上可以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制取,D正确。47. CD【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都写为,但二者的聚合度不同,故两者的分子式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B.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故纤维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均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故两者均能水解最终变为葡萄糖,C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一万,因此两者都是天然高分子,D正确。48. BD【解析】铜丝灼烧成黑色,是Cu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CuO:2Cu+O22CuO。A.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硫酸中,CuO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铜盐,质量减少,A错误;B.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乙醇中,CuO与乙醇反应:CuO+C2H5OHCH3CHO+Cu+H2O,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B正确;C.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醋酸中,CuO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铜盐,铜丝质量减少,C错误;D.铜丝灼烧成黑色CuO,立即放入一氧化碳中,CuO与C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丝质量不变,D正确。49. ACD【解析】A.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果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二者结构不相似,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B正确。C.醛基能被氧化为羧基,能与氢气加成被还原为醇,葡萄糖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C正确;D.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与水不反应,D错误。50. BD【解析】A.甲装置采取热水浴,加热无水乙醇,得到乙醇蒸气,丙装置采取冷水浴,使乙醛冷却液化,故A错误;B.实验过程中,,所以可观察到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故B正确;C.乙醇、乙醛、生成的水均能被冷水冷却液化,所以丙中试管收集的物质是水、乙醇和乙醛,可能还含有氧化生成的乙酸,故C错误;D.若用氧气代替空气时,反应物浓度增大,应适当降低气体的通入速率,为了更有效的接触,故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