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海曙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8μm
C.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当判断对象不是熟悉的物理量时,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将不熟悉的物理量用更熟悉的物理量来表示或推断,利用不熟悉压强大小,可通过更熟悉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用进行计算,从而判断选项中的压强数据是否合理。【解答】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故A不符合题意;
B、10张科学课本的纸张厚度约1mm,则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合100μm,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故双脚面积约0.04m2;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kg,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60kg×10N/kg=600N
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步行时,每秒约走两步,每步长约0.6m,所以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接近1.3m/s,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下·海曙月考)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激光准直
B.水面“倒影”
C.海市蜃楼
D.铅笔“折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线经过不均匀介质或不同种介质时发生折射,例如海市蜃楼、被折断的铅笔、出现彩虹、凸透镜成像等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解答】A、激光准直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会发生偏折,远离法线,眼睛看到铅笔“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四个体育项目图标,有关这四项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弦弯了,主要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摩擦力逐渐减小
C.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滚动,说明力能维持物体运动
D.滑板运动员后在空中时仍能继续前行,是由于惯性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解答】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在力的作用下,弓弦弯曲发生形变,主要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C、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滚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滑板运动员后在空中时仍能继续前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七下·海曙月考)2022年6月10日,全球首例克隆北极狼在中国北京诞生,其培育过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极狼幼崽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供卵细胞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比格犬子宫内继续发育
D.北极狼幼崽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全部来自“玛雅”
【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无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解答】A、北极狼幼崽的培育运用的是克隆技术,克隆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供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因此早期胚胎需植入比格犬子宫内继续发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克隆过程中克隆后代的遗传物质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一样;因此,北极狼幼崽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核母狼“玛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为菜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B.③的地上部分由种子中的胚轴发育而来
C.③→⑤会进行开花、传粉和受精
D.⑤中含有多粒种子是因为一朵花中有多个子房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A、①→②过程表示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有机物由菜豆种子两子叶片提供,故A错误;
B、③中地上部分的茎和叶,是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来,故B错误;
C、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就会依次展开,这就是开花;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③→⑤时期会进行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故C正确;
D、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所结果实中种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可知,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相同的路程时,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解答】A、甲行驶300m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乙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运动的速度
故B符合题意;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则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下·海曙月考)2022年3月3日,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关于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的损伤
B.江梦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耳蜗
C.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D.青春期是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的最好时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解答】A、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病变引起的耳聋;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因此,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的损伤,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被称为“免疫之工”的灰树花,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多在夏秋季节生长,与其他食用菌相似,对氮源物质需求较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上,灰树花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B.细胞结构上,灰树花体内有叶绿体可制造营养物质
C.繁殖方式上,灰树花能利用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D.营养方式上,灰树花依赖现成有机物生生活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靠现有的有机物生存;真菌通过孢子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A、灰树花,与其他食用菌相似,可判断生物分类上,灰树花是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
BD、细胞结构上,灰树花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为生,营养方式是异养,故B错误,D正确;
C、繁殖方式上,灰树花能利用孢子进行生殖,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下·海曙月考)对如图四种活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
C.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都能进行细胞分化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答】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B错误;
C、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故C正确;
D、细菌和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不能进行细胞分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错误;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依次为葡萄、水蜜桃、马铃薯、酵母菌四种生物的无性生殖,属于出芽生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出芽生殖是由亲代体表细胞分裂产生子代,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如酵母菌、水螅等。可知出芽生殖与细菌等的分裂生殖不同,出芽生殖生成子代后母体仍存在,而分裂是将母体一分为二。
【解答】A、利用月季的茎进行生殖,即扦插,茎属于营养器官,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蜜桃是利用嫁接进行的无性生殖,故B不符合题意;
C、马铃薯利用块茎的芽进行繁殖,也属于扦插,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身上的芽体进行生殖,符合出芽生殖的特点,因此属于出芽生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下·海曙月考)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斜射入不同介质时将发生折射,有折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物体。【解答】AB、加水前,硬币发出的光线沿直线传播,被茶杯的侧壁挡住,因此看不到硬币,故AB错误;
CD、加入水后,硬币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光线能够射入眼睛,因此我们能看到硬币,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4七下·海曙月考)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圆形的酒瓶中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酒凸透镜,人参在酒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下·海曙月考)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光源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③若要硅片上所成的像更大,需将掩膜和硅片都向下移动
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解答】①②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即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故③正确;
④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应向上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清晰的像,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下·海曙月考)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生理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蝉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③雌雄青蛙通过抱对进行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④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⑤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的生长时期;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昆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解答】①蝉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③雌雄青蛙通过抱对进行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错误。
④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正确。
⑤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里,正确。
故答案为:C。
16.(2024七下·海曙月考)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由图知道,①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①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则③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由图知道,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④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下·海曙月考)“春分竖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在桌上把它竖起来。如图。鸡蛋竖起来静止时(  )
A.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鸡蛋受到的重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B.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受力平衡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鸡蛋静止,说明受力平衡。【解答】A、鸡蛋竖起来静止时,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重力的作用点在鸡蛋的重心上,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作用点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D、鸡蛋竖起来静止时,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鸡蛋竖起来静止时,二力的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2024七下·海曙月考)图为运动员参加跳水比赛时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对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当运动员静止站在跳台时,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上升时,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C.当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时,她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惯性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A、静止的物体受力平衡,当运动员静止站在跳台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相互平衡,故A错误;
B、上升时,观众和远动员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观众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从离开跳板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她只受到重力作用,因而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质量大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一木块静止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现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水对容器底部的()
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判断压强变化情况,再由判断压力大小变化,注意水溢出时,水面高度始终不变。【解答】因为容器中盛满水,所以木块下压过程中,液体深度不变,由公式 可知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因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由公式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不变。
故答案为:A。
20.(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受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随时间逐渐减小时(如图乙),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解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受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F逐渐减小时,由于压力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当物体停止运动后,物体受平衡力,此时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由图乙可知,拉力逐渐减小为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
【答案】振动;大象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类听不到,称为次声波,由题中图像可知,能听到次声波的是大象,所以最先感知到地震的是大象。【解答】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动物及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
地震、海啸、核武器爆炸等剧烈的事件常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根据图知,大象可以听到频率很低的次声波,所以人、海豚和大象中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大象,所以能感知次声波的动物能提前知道地震的发生。
22.(2024七下·海曙月考)“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近年来深受诸暨消费者欢迎。
(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
(2)“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答案】(1)子房
(2)传粉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1)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果实,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一个果实中含有多颗种子,是因为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2)形成种子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需要经历传粉、受精两个过程。
【解答】(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2)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具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因此,“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传粉、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2)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具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因此,“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传粉、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23.(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如果图中所示的昆虫是家蚕,则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
(2)图中所示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
【答案】蛹;c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可知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是否经历蛹期。图中,a成虫、b卵、c幼虫、d蛹期。
(2)昆虫处于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由(1)可知,为图中的c时期。
【解答】(1)如果图中所示的昆虫是家蚕,其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蛹,c幼虫主要以农作物为食,a成虫以少量的植物汁或花蜜液为食,d蛹不食不动;因此图中所示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c幼虫期食量大,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
24.(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答案】CO;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均为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光线与界面之间的夹角。发生折射时,空气一侧的角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可知,∠POA等于∠POC,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由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故折射角为∠QOB=30°,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MN左侧为空气。
25.(2024七下·海曙月考)小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
(1)拧开瓶盖时发现,瓶盖上有很多的竖条纹,这是为了   。
(2)如图,他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他用相同大小的水平力推瓶盖时,瓶子翻了,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答案】增大摩擦;作用点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方向有关,结合图像进行分析。【解答】(1)瓶盖上有很多的竖条纹,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用手推动竖放在桌子上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动,而用同样的力去推动竖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顶部,瓶子会向前倒,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6.(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的遥控爬墙车可以在墙面、玻璃等垂直或水平平面上运动。当爬墙车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时,其所受的摩擦力   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匀速转弯时,它是否受平衡力    。(选填是或否)
【答案】等于;否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对爬墙车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2)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1)当爬墙车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时,它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那么摩擦力等于重力。
(2)当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匀速转弯时,它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没有处于平衡状态,肯定不受平衡力。
27.(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到距凸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照相机;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也等于两倍焦距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像的性质,从而确定与哪个仪器的成像原理相同。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解答】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成像特点应用于照相机。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到距凸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由图像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8.(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A、B两点压强关系是pA   pB(均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判断液体的密度关系,由于AB两点的压强相等,所以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只需比较AB之下部分液体的压强大小即可,由密度关系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即
因为,,所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又因为A、B两点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所以从A、B两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所以。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由
得,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由可知液体密度,因为A、B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所以,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因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所以A、B两点的压强关系。
29.(2024七下·海曙月考)3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起来(考虑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当在第3个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物体时,已知第1、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1.5N,所挂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答案】1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测力计1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加上2个测力计自重;测力计2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加上1个测力计的自重;测力计3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据此计算物体的重力和测力计的重力。【解答】设物体重力为G1,每只弹簧秤重力为G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第3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G1①
第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G1+G2②
第1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G1+2G2③
③减②式可得
F1-F2=G2④
已知第1、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1.5N,所以
G2=2N-1.5N=0.5N
由②式可得
G1=F2-G2=1.5N-0.5N=1N
故所挂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N。
30.(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1)0~1秒内木箱处于   (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3)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答案】静止;2N;2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为0,说明处于静止状态。
(2)(3)滑动变阻器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所以2至6秒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解答】(1)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物体在0~2s速度为0,所以0~1秒内木箱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4~6s时,物体的速度保持4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根据F—t图象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物体在2~4s,速度不断增大,由于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摩擦力仍为2N,所以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3)由(2)可知,4~6s时,物体的速度保持4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根据F—t图像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则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31.(2024七下·海曙月考)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1)【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2)【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际结果应是   。
(3)【反思与评价】
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4)实验方案存在缺陷是   。
【答案】(1)萌发数量
(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的萌发数量(或发芽率)逐渐降低
(3)避免偶然性
(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探究的问题可知,通过统计每组种子的萌发数量可反应重金属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根据“有抑制作用”可知,重金属的浓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低。
(3)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在每组中多放置几粒种子。
(4)由实验过程可知,没有设置未添加重金属的空白对照组。
【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一段时间后,要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的种子数),然后进行比较。
(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那么实验的实际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
(3)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一粒种子可能因自身原因等偶然因素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4)对照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应设计一组不含重金属污染液(清水)的对照组。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一段时间后,要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的种子数),然后进行比较。
(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那么实验的实际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
(3)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一粒种子可能因自身原因等偶然因素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4)对照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应设计一组不含重金属污染液(清水)的对照组。
32.(2024七下·海曙月考)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   .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
【答案】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40;B;仍然成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像在光屏上,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像的性质,由此判断实际应用。
(3)图中物距等于像距,可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结合图中数据进行计算。
(4)光屏只是用于承接像,不是用于成像,所以光屏存在与否不会影响是否成像。【解答】(1)由图知道能在光屏上成像,故一定是实像,再由于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生活中倒立缩小实像的应用主要是照相机。
(3)由图知道,物距u=50cm-10cm=40cm,因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2f,像距范围2f>v>f,即40cm>2f,2f>30cm>f,解得20cm>f>15cm,故符合题意的是B。
(4)只是撤去光屏,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影响成像,因为此时成的是实像,是光线实际会聚成像,撤去光屏只是不能承接到像。
33.(2024七下·海曙月考)小金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忽略弹簧测力计自重,滑轮自身及与线的摩擦);
(1)小金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木块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牛;
(2)若物体A各表面光滑程度相同,小金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积大小关系实验时,把物体A竖直放置后水平向左拉木块A使之运动,在某时刻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这一时刻木块的运动情况为水平向左做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3)小金觉得这样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不易读数;小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改进如图丙所示。装置改进后小金拉长木板使之运动,当长木板向左运动时,木块所受摩擦力种类及拉长木板的要求分别是   ;
A.滑动摩擦力,必需水平匀速拉
B.滑动摩擦力,不需要水平匀速拉
C.静摩擦力,必需水平匀速拉动
D.静摩擦力,不需要水平匀速拉
(4)小金在验证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把与木块A相同的木块B叠放在木块A正上方;然后用力拉木板使其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已经超出量程,为帮助小金测出此时的摩擦力的大小,老师提供了若干个重为3N的钩码,小金将它们连接到丁装置上,就测出了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小金的具体操作是   。
【答案】4.4;加速;B;弹簧测力计与挂钩上的线之间挂若干个钩码,再拉动下面的木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加上钩码的总重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二力平衡可知,拉力等于摩擦力。
(2)滑动变阻器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此时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
(3)由(2)可知,滑动摩擦力只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可知属于动摩擦。
(4)压力变大,滑动摩擦力变大,大于测力计的量程,可通过在测力计一段挂钩码再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加测力计的示数。【解答】(1)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4N,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4N。
(2)图乙和图甲相比,物体A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仍然等于4.4N,此时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4.8N,则物体A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所以这一时刻木块水平向左做加速运动。
(3)实验时,物体A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物体A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由于物体A相对于木板是运动的,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种类是滑动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弹簧测力计示数超出量程,可以在弹簧测力计与挂钩上的线之间挂若干个钩码,再拉动长木板运动,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加上钩码的总重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可以测量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
34.(2024七下·海曙月考)作图题。请根据平行主光轴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当与主光轴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时,光线将发生偏折,经过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可知,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的光线将沿与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出;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沿原来的传播方向直线射出。【解答】首先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下侧作出入射光线;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
35.(2024七下·海曙月考)请画出随扶梯匀速运动人(用方块代替)的受力示意图(各力作用点画在同一个点上)。
【答案】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人与扶梯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与扶梯间没有摩擦力。
【解答】随自动扶梯一起匀速上升时,人相对于扶梯静止,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过人的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力(即支持力),如下图
36.(2024七下·海曙月考)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小科购入的某品牌电动汽车
车身质量 2t
最大行驶里程 600千米
最高车速 200千米/小时
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100cm2
已知小科质量为70千克,从台州出发到外地出差,其中高速路段长约150千米,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倍。
(1)行驶过程中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   而造成伤害。
(2)小科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3)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答案】惯性;;2070N
【知识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使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的总重力,由计算压强。
(3)汽车匀速行驶,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摩擦阻力。【解答】(1)紧急刹车时,车受到阻力作用而停止,车上的乘客会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行驶过程中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而造成伤害。
(2)汽车的质量
人和汽车的总重力
车对路面的压力
所以车对路面的压强
(3)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
答:(1)行驶过程中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而造成伤害;
(2)小科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车对路面的压强是;
(3)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受到的牵引力是2070N。
37.(2024七下·海曙月考)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在它的图像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看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图像   .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如图2所示.汽车在前l0s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s1=×10m/s×10 s=50 m,后50 s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s2=10 m/s×50 s = 500 m,所以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1+s2=50 m +500 m=55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即速度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可知前10s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10s后速度不变,是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
(2)这一分钟经过的路程,由可知,经过的路程为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解答】(1)在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做出图象如下: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海曙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8μm
C.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
2.(2024七下·海曙月考)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激光准直
B.水面“倒影”
C.海市蜃楼
D.铅笔“折断”
3.(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四个体育项目图标,有关这四项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弦弯了,主要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摩擦力逐渐减小
C.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滚动,说明力能维持物体运动
D.滑板运动员后在空中时仍能继续前行,是由于惯性
4.(2024七下·海曙月考)2022年6月10日,全球首例克隆北极狼在中国北京诞生,其培育过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极狼幼崽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供卵细胞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比格犬子宫内继续发育
D.北极狼幼崽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全部来自“玛雅”
5.(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为菜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B.③的地上部分由种子中的胚轴发育而来
C.③→⑤会进行开花、传粉和受精
D.⑤中含有多粒种子是因为一朵花中有多个子房
6.(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7.(2024七下·海曙月考)2022年3月3日,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关于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的损伤
B.江梦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耳蜗
C.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D.青春期是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的最好时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8.(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被称为“免疫之工”的灰树花,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多在夏秋季节生长,与其他食用菌相似,对氮源物质需求较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上,灰树花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B.细胞结构上,灰树花体内有叶绿体可制造营养物质
C.繁殖方式上,灰树花能利用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D.营养方式上,灰树花依赖现成有机物生生活
9.(2024七下·海曙月考)对如图四种活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
C.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都能进行细胞分化
10.(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1.(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依次为葡萄、水蜜桃、马铃薯、酵母菌四种生物的无性生殖,属于出芽生殖的是(  )
A. B.
C. D.
12.(2024七下·海曙月考)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13.(2024七下·海曙月考)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14.(2024七下·海曙月考)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光源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③若要硅片上所成的像更大,需将掩膜和硅片都向下移动
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2024七下·海曙月考)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生理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蝉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③雌雄青蛙通过抱对进行体内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④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⑤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6.(2024七下·海曙月考)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2024七下·海曙月考)“春分竖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在桌上把它竖起来。如图。鸡蛋竖起来静止时(  )
A.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鸡蛋受到的重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B.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8.(2024七下·海曙月考)图为运动员参加跳水比赛时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对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当运动员静止站在跳台时,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上升时,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C.当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时,她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惯性不变
19.(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一木块静止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现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水对容器底部的()
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20.(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受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随时间逐渐减小时(如图乙),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A. B.
C. D.
21.(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
22.(2024七下·海曙月考)“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近年来深受诸暨消费者欢迎。
(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
(2)“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23.(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是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如果图中所示的昆虫是家蚕,则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
(2)图中所示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
24.(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25.(2024七下·海曙月考)小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
(1)拧开瓶盖时发现,瓶盖上有很多的竖条纹,这是为了   。
(2)如图,他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他用相同大小的水平力推瓶盖时,瓶子翻了,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6.(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的遥控爬墙车可以在墙面、玻璃等垂直或水平平面上运动。当爬墙车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时,其所受的摩擦力   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匀速转弯时,它是否受平衡力    。(选填是或否)
27.(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到距凸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A、B两点压强关系是pA   pB(均选填“>”“=”或“<”)。
29.(2024七下·海曙月考)3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起来(考虑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当在第3个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物体时,已知第1、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1.5N,所挂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30.(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1)0~1秒内木箱处于   (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3)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31.(2024七下·海曙月考)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1)【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2)【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际结果应是   。
(3)【反思与评价】
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4)实验方案存在缺陷是   。
32.(2024七下·海曙月考)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   .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
33.(2024七下·海曙月考)小金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忽略弹簧测力计自重,滑轮自身及与线的摩擦);
(1)小金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木块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牛;
(2)若物体A各表面光滑程度相同,小金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积大小关系实验时,把物体A竖直放置后水平向左拉木块A使之运动,在某时刻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这一时刻木块的运动情况为水平向左做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3)小金觉得这样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不易读数;小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改进如图丙所示。装置改进后小金拉长木板使之运动,当长木板向左运动时,木块所受摩擦力种类及拉长木板的要求分别是   ;
A.滑动摩擦力,必需水平匀速拉
B.滑动摩擦力,不需要水平匀速拉
C.静摩擦力,必需水平匀速拉动
D.静摩擦力,不需要水平匀速拉
(4)小金在验证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把与木块A相同的木块B叠放在木块A正上方;然后用力拉木板使其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已经超出量程,为帮助小金测出此时的摩擦力的大小,老师提供了若干个重为3N的钩码,小金将它们连接到丁装置上,就测出了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小金的具体操作是   。
34.(2024七下·海曙月考)作图题。请根据平行主光轴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35.(2024七下·海曙月考)请画出随扶梯匀速运动人(用方块代替)的受力示意图(各力作用点画在同一个点上)。
36.(2024七下·海曙月考)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小科购入的某品牌电动汽车
车身质量 2t
最大行驶里程 600千米
最高车速 200千米/小时
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100cm2
已知小科质量为70千克,从台州出发到外地出差,其中高速路段长约150千米,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倍。
(1)行驶过程中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   而造成伤害。
(2)小科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3)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37.(2024七下·海曙月考)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在它的图像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看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图像   .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当判断对象不是熟悉的物理量时,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将不熟悉的物理量用更熟悉的物理量来表示或推断,利用不熟悉压强大小,可通过更熟悉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用进行计算,从而判断选项中的压强数据是否合理。【解答】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故A不符合题意;
B、10张科学课本的纸张厚度约1mm,则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合100μm,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即0.02m2,故双脚面积约0.04m2;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kg,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60kg×10N/kg=600N
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步行时,每秒约走两步,每步长约0.6m,所以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接近1.3m/s,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线经过不均匀介质或不同种介质时发生折射,例如海市蜃楼、被折断的铅笔、出现彩虹、凸透镜成像等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解答】A、激光准直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会发生偏折,远离法线,眼睛看到铅笔“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解答】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在力的作用下,弓弦弯曲发生形变,主要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C、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滚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滑板运动员后在空中时仍能继续前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无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解答】A、北极狼幼崽的培育运用的是克隆技术,克隆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供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因此早期胚胎需植入比格犬子宫内继续发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克隆过程中克隆后代的遗传物质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一样;因此,北极狼幼崽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核母狼“玛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A、①→②过程表示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有机物由菜豆种子两子叶片提供,故A错误;
B、③中地上部分的茎和叶,是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来,故B错误;
C、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就会依次展开,这就是开花;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③→⑤时期会进行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故C正确;
D、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大豆所结果实中种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可知,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相同的路程时,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解答】A、甲行驶300m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乙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运动的速度
故B符合题意;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则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解答】A、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病变引起的耳聋;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因此,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的损伤,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靠现有的有机物生存;真菌通过孢子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A、灰树花,与其他食用菌相似,可判断生物分类上,灰树花是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
BD、细胞结构上,灰树花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为生,营养方式是异养,故B错误,D正确;
C、繁殖方式上,灰树花能利用孢子进行生殖,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答】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B错误;
C、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故C正确;
D、细菌和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不能进行细胞分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错误;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出芽生殖是由亲代体表细胞分裂产生子代,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如酵母菌、水螅等。可知出芽生殖与细菌等的分裂生殖不同,出芽生殖生成子代后母体仍存在,而分裂是将母体一分为二。
【解答】A、利用月季的茎进行生殖,即扦插,茎属于营养器官,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蜜桃是利用嫁接进行的无性生殖,故B不符合题意;
C、马铃薯利用块茎的芽进行繁殖,也属于扦插,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身上的芽体进行生殖,符合出芽生殖的特点,因此属于出芽生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斜射入不同介质时将发生折射,有折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物体。【解答】AB、加水前,硬币发出的光线沿直线传播,被茶杯的侧壁挡住,因此看不到硬币,故AB错误;
CD、加入水后,硬币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光线能够射入眼睛,因此我们能看到硬币,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圆形的酒瓶中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酒凸透镜,人参在酒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解答】①②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即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故③正确;
④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应向上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清晰的像,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的生长时期;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昆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解答】①蝉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②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③雌雄青蛙通过抱对进行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错误。
④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正确。
⑤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里,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由图知道,①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①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则③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由图知道,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④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受力平衡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鸡蛋静止,说明受力平衡。【解答】A、鸡蛋竖起来静止时,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重力的作用点在鸡蛋的重心上,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作用点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D、鸡蛋竖起来静止时,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鸡蛋竖起来静止时,二力的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A、静止的物体受力平衡,当运动员静止站在跳台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相互平衡,故A错误;
B、上升时,观众和远动员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观众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从离开跳板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她只受到重力作用,因而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质量大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判断压强变化情况,再由判断压力大小变化,注意水溢出时,水面高度始终不变。【解答】因为容器中盛满水,所以木块下压过程中,液体深度不变,由公式 可知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因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由公式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不变。
故答案为:A。
20.【答案】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解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受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F逐渐减小时,由于压力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当物体停止运动后,物体受平衡力,此时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由图乙可知,拉力逐渐减小为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答案】振动;大象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类听不到,称为次声波,由题中图像可知,能听到次声波的是大象,所以最先感知到地震的是大象。【解答】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动物及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
地震、海啸、核武器爆炸等剧烈的事件常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根据图知,大象可以听到频率很低的次声波,所以人、海豚和大象中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大象,所以能感知次声波的动物能提前知道地震的发生。
22.【答案】(1)子房
(2)传粉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1)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果实,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一个果实中含有多颗种子,是因为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2)形成种子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需要经历传粉、受精两个过程。
【解答】(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2)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具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因此,“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传粉、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2)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具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因此,“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传粉、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23.【答案】蛹;c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可知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是否经历蛹期。图中,a成虫、b卵、c幼虫、d蛹期。
(2)昆虫处于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由(1)可知,为图中的c时期。
【解答】(1)如果图中所示的昆虫是家蚕,其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蛹,c幼虫主要以农作物为食,a成虫以少量的植物汁或花蜜液为食,d蛹不食不动;因此图中所示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c幼虫期食量大,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
24.【答案】CO;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均为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光线与界面之间的夹角。发生折射时,空气一侧的角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可知,∠POA等于∠POC,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由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故折射角为∠QOB=30°,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MN左侧为空气。
25.【答案】增大摩擦;作用点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方向有关,结合图像进行分析。【解答】(1)瓶盖上有很多的竖条纹,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用手推动竖放在桌子上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动,而用同样的力去推动竖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顶部,瓶子会向前倒,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6.【答案】等于;否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对爬墙车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2)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1)当爬墙车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时,它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那么摩擦力等于重力。
(2)当爬墙车在竖直墙面上匀速转弯时,它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没有处于平衡状态,肯定不受平衡力。
27.【答案】照相机;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也等于两倍焦距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像的性质,从而确定与哪个仪器的成像原理相同。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解答】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成像特点应用于照相机。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到距凸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由图像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8.【答案】>;<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判断液体的密度关系,由于AB两点的压强相等,所以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只需比较AB之下部分液体的压强大小即可,由密度关系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即
因为,,所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又因为A、B两点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所以从A、B两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所以。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由
得,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由可知液体密度,因为A、B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所以,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因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所以A、B两点的压强关系。
29.【答案】1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测力计1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加上2个测力计自重;测力计2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加上1个测力计的自重;测力计3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据此计算物体的重力和测力计的重力。【解答】设物体重力为G1,每只弹簧秤重力为G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第3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G1①
第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G1+G2②
第1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G1+2G2③
③减②式可得
F1-F2=G2④
已知第1、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1.5N,所以
G2=2N-1.5N=0.5N
由②式可得
G1=F2-G2=1.5N-0.5N=1N
故所挂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N。
30.【答案】静止;2N;2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为0,说明处于静止状态。
(2)(3)滑动变阻器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所以2至6秒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解答】(1)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物体在0~2s速度为0,所以0~1秒内木箱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4~6s时,物体的速度保持4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根据F—t图象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物体在2~4s,速度不断增大,由于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摩擦力仍为2N,所以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3)由(2)可知,4~6s时,物体的速度保持4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根据F—t图像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则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31.【答案】(1)萌发数量
(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的萌发数量(或发芽率)逐渐降低
(3)避免偶然性
(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探究的问题可知,通过统计每组种子的萌发数量可反应重金属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根据“有抑制作用”可知,重金属的浓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低。
(3)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在每组中多放置几粒种子。
(4)由实验过程可知,没有设置未添加重金属的空白对照组。
【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一段时间后,要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的种子数),然后进行比较。
(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那么实验的实际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
(3)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一粒种子可能因自身原因等偶然因素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4)对照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应设计一组不含重金属污染液(清水)的对照组。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一段时间后,要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的种子数),然后进行比较。
(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那么实验的实际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
(3)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一粒种子可能因自身原因等偶然因素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4)对照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应设计一组不含重金属污染液(清水)的对照组。
32.【答案】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40;B;仍然成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像在光屏上,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像的性质,由此判断实际应用。
(3)图中物距等于像距,可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结合图中数据进行计算。
(4)光屏只是用于承接像,不是用于成像,所以光屏存在与否不会影响是否成像。【解答】(1)由图知道能在光屏上成像,故一定是实像,再由于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生活中倒立缩小实像的应用主要是照相机。
(3)由图知道,物距u=50cm-10cm=40cm,因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2f,像距范围2f>v>f,即40cm>2f,2f>30cm>f,解得20cm>f>15cm,故符合题意的是B。
(4)只是撤去光屏,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影响成像,因为此时成的是实像,是光线实际会聚成像,撤去光屏只是不能承接到像。
33.【答案】4.4;加速;B;弹簧测力计与挂钩上的线之间挂若干个钩码,再拉动下面的木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加上钩码的总重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二力平衡可知,拉力等于摩擦力。
(2)滑动变阻器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此时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
(3)由(2)可知,滑动摩擦力只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可知属于动摩擦。
(4)压力变大,滑动摩擦力变大,大于测力计的量程,可通过在测力计一段挂钩码再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加测力计的示数。【解答】(1)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4N,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4N。
(2)图乙和图甲相比,物体A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仍然等于4.4N,此时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4.8N,则物体A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所以这一时刻木块水平向左做加速运动。
(3)实验时,物体A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物体A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由于物体A相对于木板是运动的,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种类是滑动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弹簧测力计示数超出量程,可以在弹簧测力计与挂钩上的线之间挂若干个钩码,再拉动长木板运动,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加上钩码的总重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可以测量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
34.【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当与主光轴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时,光线将发生偏折,经过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可知,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的光线将沿与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出;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沿原来的传播方向直线射出。【解答】首先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下侧作出入射光线;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
35.【答案】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人与扶梯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与扶梯间没有摩擦力。
【解答】随自动扶梯一起匀速上升时,人相对于扶梯静止,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过人的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力(即支持力),如下图
36.【答案】惯性;;2070N
【知识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使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的总重力,由计算压强。
(3)汽车匀速行驶,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摩擦阻力。【解答】(1)紧急刹车时,车受到阻力作用而停止,车上的乘客会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行驶过程中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而造成伤害。
(2)汽车的质量
人和汽车的总重力
车对路面的压力
所以车对路面的压强
(3)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
答:(1)行驶过程中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而造成伤害;
(2)小科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车对路面的压强是;
(3)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受到的牵引力是2070N。
37.【答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如图2所示.汽车在前l0s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s1=×10m/s×10 s=50 m,后50 s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s2=10 m/s×50 s = 500 m,所以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1+s2=50 m +500 m=55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即速度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可知前10s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10s后速度不变,是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
(2)这一分钟经过的路程,由可知,经过的路程为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解答】(1)在10s末速度达到10m/s,然后以此速度做50s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做出图象如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