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复习课件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复习课件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复习课件
01
构建知识体系
回顾重点知识
明辨易混易错
02
03
04
综合能力测试


构建知识体系
01
构建知识体系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性质;我国法律、法律体系性质、形成;
完善意义;推动法律实施原因、做法
9.2法律保障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法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十课
走近
民法典
10.1认识民法典:调整范围、实施的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联系、基本原则
10.3保障财产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继承权
10.2保护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原因措施
11.1法不可违:法律作用;违法行为含义、类型、承担责任、区别联系
11.3严于律己:做法:珍惜美好生活、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
是非,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
11.2犯罪与刑罚:刑法的内容和作用;犯罪基本特征;面对犯罪行为的
做法;刑罚类型:主刑、附加刑
回顾重点知识
02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1.★法律的性质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P77
法律的性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P7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3.★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P78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原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80-81
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
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③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调整范围: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是什么?P84
①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3.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5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4.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和要求?P87
原因: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要求: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5.★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体现)?P87
①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②法律保护肖像权。
③法律保护隐私权。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6.★法律保障财产权的意义和要求?P89
意义: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要求: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法律如何保障财产权?P90-91
①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②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③法律保护知识产权
④法律保护继承权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法律的作用(重要性)?P94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类型?P94
类型: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三类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违法责任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 捡拾不还、欠钱不还、侵犯肖像权、合同纠纷等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行政责任: 警告、罚款、拘留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谎报险情、交通违法等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 (犯罪) 刑事责任: 拘役、 罚金、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抢劫、致人重伤、醉驾、吸毒等
联系 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97-98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③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刑罚的类型?P94
类型: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5.★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P98
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②我们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6.★如何做到严于律己?P98-102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明辨易混易错
03
明辨易混易错
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
2.法律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损害了个人利益。( )
×
×
纠正: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纠正: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明辨易混易错
3民法典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益而诞生。( )
4.只要不将他人照片用作商业宣传就不算侵犯肖像权。( )
×
×
纠正:民法典不仅保障公民的人身权益。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纠正:无论是否商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明辨易混易错
5.面对犯罪行为,青少年要不顾一切,勇于斗争。( )
6.未成年人年龄小,违法犯罪也没关系。( )
7.只要不犯大错,是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 )
×
×
纠正: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纠正: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
纠正: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
综合能力测试
04
一、选择题(10题)
1. 法律的本质是( )
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一、选择题(10题)
2.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这体现了( )
A.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B.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C.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
一、选择题(10题)
3.清华大学成立的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致力于通过形式丰富的公益普法系列活动传播法治思想,已与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各高校相关组织及公益社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其推出的创意普法短视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之所以开展法治宣传,是因为( )
①法律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②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③法律是万能的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A
一、选择题(10题)
4.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列有关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②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③民法典能解决一切矛盾
④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一、选择题(10题)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保障了公民的( )
A.名誉权
B.劳动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C
一、选择题(10题)
6.为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实行“分类分层审核”制度。这一制度有效减少了粗制滥造、洗稿抄袭等现象,鼓励创作者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为此,微短剧创作者应该( )
①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②遵循诚实守信原则
③加强网络平台监管
④满足观众一切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一、选择题(10题)
7.法不可违,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下列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
A.破坏铁路封闭网——承担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责任
B.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承担刑事处罚等责任
C.观看比赛时多次起哄、打闹、投掷矿泉水瓶——承担罚金等责任
D.照相信未经他人同意,将客户照片展出——承担警告、拘留等责任
B
一、选择题(10题)
8.贾某在某平台直播手游以送“高级游戏账号”为饵,诱使王某等4名未成年人通过微信转账共计50000元。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贾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这警示我们( )
A.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C.要远离手游,避免其带来财产损失
D.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遵纪守法
A
一、选择题(10题)
9.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中体现了这一要求的是( )
A.看到路边的禁停标志,小陈爸爸便驾车驶离
B.进入火车站时张某不配合安检人员工作,并辱骂工作人员
C.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在机场大闹
D.上学快迟到了,李某骑车到路口看到两边没有车便加速闯红灯过马路
A
一、选择题(10题)
10.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错可以不管
②不能犯下大错
③要防患于未然
④杜绝不良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D
二、非选择题(3题)
材料一 为广泛凝聚立法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截至202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各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开通了代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直通车”,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材料二 2024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1)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这说明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有什么意义?
(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做?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非选择题(3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小赵在上班途中经过建筑工地时,被从高处掉落的建筑材料砸中头部,当场昏迷。周围群众见状,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随后,小赵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1)这一事件中,小赵的____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对此,小赵应如何正确维权?并说明理由。
【片段二】在小赵住院期间,有位记者未经小赵及其家属的同意,拍摄了小赵受伤的画面,之后添加一些不恰当的标注和夸张的描述,并将这些被扭曲的照片和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2)该记者的行为侵犯了小赵的____权。法律是如何保护该权利的?
【片段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小赵的病历、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让小赵在身体受伤的同时,还要承受隐私被侵犯带来的精神压力。
(3)对于未经允许传播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你怎么看?
二、非选择题(3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刚满十七周岁的王某某,他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朋友”,沾染了许多不良恶习,常通过偷窃等非法手段维持日常开销。最终受到法律制裁。刑事判决书(摘选)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已缴纳)。
(1)本案中王某某承担的是什么法律责任 构成其犯罪的法理依据是什么
(2)上述案例给你带来哪些警示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11题参考答案:
答:(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有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3)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二、非选择题(3题)
12题参考答案:
答:(1)生命和健康权。做法:请求法律保护。理由:①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②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肖像。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3)①这是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二、非选择题(3题)
13题参考答案:
答:(1)刑事责任(刑罚处罚)。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①要慎交朋友;
②拒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③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知识清单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1.★法律的性质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P77
法律的性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P7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3.★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P78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4.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措施?
(我国当前的立法进程)P78
①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
②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
③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5.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及要求?P79
原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要求:①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②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
③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9.2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80-81
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
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③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2.法律如何维护社会秩序?P80
①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有序运行。
②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③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3.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P80
①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③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法律如何促进社会发展?P81
①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②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1认识民法典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P84
地位: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涉及范围: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调整范围: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是什么?P84
①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3.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P84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4.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5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10.2保护人身权
1.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和要求?P87
原因: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要求: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2.人身权包括哪些种类?P87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3.★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体现)?P87
①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原因:a.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b.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要求:a.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对自己)
b.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对他人)
②法律保护肖像权。
含义: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再现了个人基本特征。
措施:a.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b.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c.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法律保护隐私权。
含义: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意义:a.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对个人)
b.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对社会)
10.3保障财产权
1.★法律保障财产权的意义和要求?P89
意义: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要求:当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律如何保障财产权?P90-91
①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②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③法律保护知识产权
④法律保护继承权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保护的意义?P90
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意义:①我们拥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②切实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激励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意义?P90
合同含义:合同为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合法权利义务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
要求:①遵循诚信原则、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②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5.知识产权的含义、类型、保护的意义和要求?P90
含义: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类型: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意义: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保护创新。
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6.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P91
①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②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对比: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法不可违
1.★法律的作用(重要性)?P94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型?P94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类型: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三类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违法责任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 捡拾不还、欠钱不还、侵犯肖像权、合同纠纷等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行政责任: 警告、罚款、拘留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谎报险情、交通违法等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 (犯罪) 刑事责任: 拘役、 罚金、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抢劫、致人重伤、醉驾、吸毒等
联系 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违法行为的后果是什么?该如何对待法律?P95
①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11.2犯罪与刑罚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P96
内容: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97-98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
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③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3.刑罚的含义和类型?P94
含义: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载,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类型: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P98
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②我们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1.3严于律己
1.★如何做到严于律己?P98-102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2.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的要求?P100
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为什么要杜绝不良行为?P102
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