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1. 以下实物史料可作为夏、商、西周时期文明发展证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自称“大秦天王”,推崇儒学;北魏拓跋氏认为自己是黄帝后裔;而北周宇文氏认为自己的祖先出自炎帝神农氏。这些举措( )A. 使炎黄血缘关系得到科学考证 B. 使儒家思想成为各族唯一信仰体系C. 使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完全消除 D. 促进了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 2024年5月,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下表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第一部分沙场战神·少秦王 第二部分不世雄才·唐太宗 第三部分万民之王·天可汗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4. 图中的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清朝前期(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初显统治危机 C. 重视边疆治理 D. 抵御外来侵略5. 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文化,下列文化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论语》 ②《窦娥冤》 ③《伤寒杂病论》 ④京剧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6. 1997年7月1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说,1841年1月英国侵略军将米字旗插上海岛,今天五星红旗在此升起。报道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鸦片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C. 甲午中日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7. 如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1895年中国工人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公车上书的推动 D. 《辛丑条约》的签订8. 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的是( )A.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 拒绝签字,维护主权C.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D. 打击旧制,思想启蒙9. 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A.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 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D 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10. 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A. 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 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11. 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这一时期土地政策调整是基于( )A. 经济体制的改革 B. 革命形势的需要C. 革命性质的变化 D. 土地所有权变更12. 据下图可知1949-1951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 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1950年《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1951年《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A.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B. 建立与巩固新生政权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13.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A.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C.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14.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尼克松政府认识到中国的市场和资源对美国吸引巨大,为了更好发展,希望改善中美关系。同时,毛泽东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始考虑改善对美关系,中美关系出现转机。这反映了( )A. 中国践行全方位外交 B.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国际格局影响国家关系15. 九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复习时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A. 外交事业的发展 B.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C. 现代的社会生活 D.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16. 古代世界不同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下表反映出( )西亚 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北非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南亚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创造“阿拉伯数字”、佛教中国 黄河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干支纪日欧洲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儒略历A. 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 B. 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C. 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D. 东西方文化具有交融性17. 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收集到如下资料,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时的情景 一个庄园的图解 中世纪大学课堂A. 古代亚非文明 B. 古代欧洲文明 C.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封建时代的亚洲18. 16世纪,西欧出版《世界地图集》最初有69幅地图,之后的十几年间又增加了82幅,很多是之前尚未涉及的地区。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 租地农场出现 B. 文艺复兴 C. 探寻新航路 D. 三角贸易19.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下史实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①《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②巴黎公社的建立③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 某同学检索世界地名,发现很多地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的圣马丁镇、埃及的纳赛尔湖。这些地名是为了纪念( )A. “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 B. 引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C. 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家 D. 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家21. 下列一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A. 交通连接世界 B. 工业革命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C. 网络改变世界 D.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22. 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A. 爆发的原因 B. 复杂的进程C. 战争的性质 D. 深远的影响23. 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 B. 自然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 文学巨匠在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和作用 D. 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为此,欧洲采取的行动是(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成立欧洲共同体C.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 接受美国援助25. 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旨在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开放发展,在聚焦亚洲发展的同时,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落实联合国未来峰会成果,携手共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形成 B. 开放包容理念已深入人心C.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已解决 D.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二、材料分析题(50分)26.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善于创新的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对后世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观政治·治理创新】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的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的历史意义。【看经济·货币演变】汉初,文帝颁布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私自铸币)。汉武帝进行了货币改革,开始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人盗铸,各种旧币一律销毁。新币“五铢钱”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开创了七百多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等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2)根据材料,简述汉代铸币权发生的变化。根据图1指出宋代出现的新的货币的名称。【论交流·中外商贸】汉朝 张骞通西域后,丝织品、铁器、漆器等输往中亚、西亚,甚至罗马。同时西域的音乐、舞蹈、佛教文化逐渐东传,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生活。唐宋 海上贸易兴盛,广州设市舶司管理舶商,泉州成“东方第一大港”。元朝 元朝政府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覆盖欧亚。——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许嘉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3)汉朝时期,这条交流的通道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商贸网络发展的特点。【说科技·发明创造】(4)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政策与科技的创新,中国智慧始终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发展。请从上面结构图的相关知识中,选出至少两个事例来论述“中国智慧影响世界”这一主题。27. 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之一。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为此进行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初心如磐·坚持党的领导】1918年发表的《法俄革命比较观》 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 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载于其中) 《觉醒年代》电视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1)某同学准备研究“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这一主题,请从①-④资料中选出对研究该主题价值最大的两项资料。(填写序号)图⑤事件标志着什么?此次会议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敢于斗争·坚持开拓新路】讲起八一历史长,A(城市)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B(人物),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曾提议“上山”……“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 ——《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红军歌谣”中的A和B部分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怎样正确的决策?【勇于奉献·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3)材料中“这一制度”具体指什么?依据图⑥,指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开始于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4)请你为本次探究拟定一个合适主题。28. 人类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中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政治制度之巨变】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女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来的政治制度一点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革命竟将问题解决了。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1)材料中描述的英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实质上的变化”指什么?日本通过什么“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之良策】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2)指出面对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列宁采取什么政策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上图反映了美国遇到了什么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世界秩序之重建】时间 事件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1939年 德国闪击波兰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1941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 ★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4年 诺曼底登陆1945年 雅尔塔会议召开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3)结合所学知识,将大事年表中的“★”补充完整。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至少两个事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少于100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50分)【26题答案】【答案】(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历史意义:打破贵族垄断,使平民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促进社会流动,形成"学而优则仕"的阶层上升通道;以才学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强化官僚队伍能力;奠定选官基础,成为后世1300余年主要的选官制度。(2)变化:从汉初允许民间私铸到汉武帝时期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铸。名称:交子。(3)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特点:范围扩大;管理完善;设施完备;双向交流。(4)主题:中国智慧影响世界示例论述:造纸术和指南针是中国影响世界的典型代表。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经丝绸之路西传,取代了欧洲昂贵的羊皮纸,极大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加速了文艺复兴和科技发展。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后,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解决了远洋航向问题,直接推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两项发明证明,中国古代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关键支撑。【27题答案】【答案】(1)资料:③④;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补充:A(城市):南昌;B(人物):毛泽东。决策: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3)“这一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缩小。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4)主题:党的历史经验。【28题答案】【答案】(1)“实质上的变化”: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实现了从绝对君主制向议会主权的转变。日本:明治维新。 (2)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社会问题:经济大危机爆发,股市崩溃。措施:罗斯福实行新政。(3)补充内容:《联合国家宣言》。观点:团结协作反对侵略,才能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阐述: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从此各国团结协作,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结论: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反对侵略,才能赢得和平。(4) 世界格局: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应对:坚持多边主义,完善联合国等国际协调机制;合作共赢,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促进共同发展;创新治理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新挑战;摒弃零和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