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25年春季学期《道德与法治》七下(新版)复 习 课 件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原因/重要性)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中华人文精神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巩固训练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中的( )①形神兼备 ②和而不同③中和泰和 ④文以载道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②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③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道德情操的涵养④独领风骚,是世界文明之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DB巩固训练3.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下列名言与这一论述蕴含的思想相一致的有(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④好战必亡,忘战必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以下选项中能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是( )A.某商家通过广告宣传产品,使产品销量大增B.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学生们被古老的文物所震撼,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C.政府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D.某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BB巩固训练5.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热播,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之中②人文精神能发挥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③人文精神只有通过优秀节目才能广泛传播④这些节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向上向善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D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3.如何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4.如何认识和理解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认识: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认识: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巩固训练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启示我们在交友中应该( )①和谐相处,不随便附和②以和为贵,支持朋友的一切想法③求同存异,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④允许别人保留自己的意见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2.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却不愿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尝试着理解他人。换一个角度,你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学会以心换心,做到尊重和包容他人②放弃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宽容他人的过失③解决人际矛盾要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④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目苟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CC巩固训练3.重温经典,我们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高山流水”的深厚友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理。这体现了(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传统美德 B.核心思想C.人文精神 D.教育理念CC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5.如何认识和理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6.如何认识和理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认识: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认识: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巩固训练1.《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家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能够体悟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享受文化创新②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能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的文化④对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2.在日常消费中,秉持“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的人会( )A.盲目追求名牌,频繁更换电子产品B.购买大量不需要的商品,以满足购物欲C.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购物,避免浪费D.只买最贵的,不买对的DC巩固训练3.《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该作品( )①展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②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④体现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语句与如图漫画中体现的生活理念相一致的有(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②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息,未有不败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C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7.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8.▲我们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①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②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巩固训练1.义务收养被拐儿童32年的退休警察孙洋海;11年帮助百余位寻亲人员实现团圆的志愿者杜向阳;26年投身中草药研发,弘扬中医药文化,泽被后世的退休老人李兴健……入选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这些中国好人的故事启迪我们要( )A.行己有耻 B.向上向善C.诚实守信 D.尊重他人2.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对此,我们应该( )①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②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③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④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BD巩固训练3.梅、兰、竹、菊“四君子”经常出现在文人雅客的文学作品之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文中的花木草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体现了( )A.文人墨客对美好事物的丰富情感 B.只有诗名才能最精准表达诗人的思想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拒绝外来文化,发扬本土文化②善于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④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D重点问题 点拨与识记9.我们如何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10.我们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①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巩固训练1.义务收养被拐儿童32年的退休警察孙洋海;11年帮助百余位寻亲人员实现团圆的志愿者杜向阳;26年投身中草药研发,弘扬中医药文化,泽被后世的退休老人李兴健……入选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这些中国好人的故事启迪我们要( )A.行己有耻 B.向上向善C.诚实守信 D.尊重他人2.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对此,我们应该( )①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②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③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④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BD本课主观题训练1.(6分)【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学校计划重新规划校园文化长廊,现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拆除现有的老旧展示区,仿照现代流行的科技展馆样式,引入大量电子设备,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方案二:在保留长廊原有古朴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手绘的本地名人故事、校史故事、传统美德画作展示区,定期更新内容。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两个方案进行评析,并写出你的选择及理由。(6分)答:选择方案二。理由:方案一虽能展现科技魅力,但拆除老旧区破坏校园历史记忆连贯性,过度聚焦科技,忽略人文积淀。电子设备冷冰冰,缺乏学生参与感与情感共鸣。方案二则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充分展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古朴风格的传承历史,手绘展示融入学生心血,以本地名人、校史、美德故事传递人文价值,让校园有温度、有底蕴。(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某校七年级(1)班围绕“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人文精神我知晓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请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答:(1)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1分)。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1分)。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1分)。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1分)。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处世方法 ①教化思想 ②美学追求 ③生活理念 ④3.(6分)【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学校计划重新规划校园文化长廊,现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拆除现有的老旧展示区,仿照现代流行的科技展馆样式,引入大量电子设备,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方案二:在保留长廊原有古朴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手绘的本地名人故事、校史故事、传统美德画作展示区,定期更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者。(6分)答: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已达人,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6分)4.材料 2024年9月26日,万象竞秀南京市文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艺术作品展开幕。从细腻温婉的水墨丹青,到激情澎湃的油画巨制;从新颖活泼的面人皮影,到生动绚丽的光影佳作……358件美术、摄影、书法以及民间文艺作品共同勾勒出南京75年的发展历程。材料中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一内涵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6分)答:①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