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严于律己 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严于律己 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董丽娜从小患有先天性眼病,只有微弱
的视力,10岁彻底失明。此后的人生
中,她在盲聋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
所有课程,22岁开始学习播音,被中国
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
业研究生,成为中传首位盲人研究生。
给了我平等的考试的机会
2023年6月28日,她以中国传媒大学播
音硕士身份毕业,成为全国首位视障播
董丽娜
音硕士。
11.3严于律己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目录
CONTENTS
1.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4.未成年沾染不良行为有何危害
未成年不再是“免罪金牌”!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3名初中生将同学王某(现年13岁)残忍杀害,并将户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该案被害人王某与杀害他的3名同学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中学初一年级,疑似在学校上学时就遭受过同学的霸凌。2024年3月10日下午1点左右,王某告诉奶奶与同学去玩。由于长时间未联系上王某,王某家人决定报警,警方通过视频监控发现3名男同学与王某某同行,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下,3名男同学说出王某某被埋在了北营村南的废弃蔬菜大棚内,该大棚仅距离其中一名学生家不足百米。找到尸体后发现,王某某已经面目全非。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经最高检核准,追究这三名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课堂笔记
★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1)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未成年人可能违法犯罪吗?
如果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了,会受到处罚吗?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王某某,随后将其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
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此案: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由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年龄小是“免罪金牌”吗?
法院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小俊16岁,幼时父母离异,从小与其奶
奶共同生活,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管教,奶奶对管教小俊也力不从心。小俊上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中时开始混迹社会,渐渐滋生抽烟等不良品行,并实施盗窃违法行为。未满16周岁前,曾多次被公安机关传唤训诚,要求其家长带回严加管教,效果甚微。16周岁后仍不收手,为谋求钱财,夜间在县城伺机盗窃电动丰或者电动车电瓶。最终,小俊因多次实施盗窃且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开处罚金。
小婷17岁,在初中由逃课逐渐发展为辍学后,进入社会结识了有诈骗罪前科的申某,后二人发展成“男女朋友”,小婷在申某的引诱下开始吸食“烟弹”。为“以贩养吸”,小婷、申某等人一起购买了约10克毒品,由他人将其制成“烟弹”。小婷还向三名好友贩卖烟弹,除此之外,她还容留多人在其租住的公寓内吸食“烟弹”一次。最终,小婷因贩卖毒品罪等巴判处有期徒刑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
“议一议:小俊和小婷这两起案例中,有哪些共同点
我们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
——严于律己,能否从“拒绝第一次”开始?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违法
犯罪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抢劫
交损友
犯罪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这说明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请绘制出李四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这说明了什么?
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有很多的犯罪行为,是从不良行为开始慢慢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的,最后导致犯罪。
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呢?
交流分享:
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 区别
旷课、夜不归宿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多次拦截欧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区别于多次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多次偷窃 区别于多次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
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传播淫秽等音像制品;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等活动 收听、观看属于不良;传播属于严重不良
4.如何预防犯罪?
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作出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有利于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法律是什么?P10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
行为1:吸烟、饮酒
行为4:多次旷课、逃学
行为3:非法携带弩、匕首等管制器具
行为2:参与赌博、变相赌博
行为6: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行为5: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1. 吸烟、饮酒;
2. 多次旷课、逃学;
3. 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4. 沉迷网络;
5. 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6.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7. 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
8. 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9. 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
1.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2.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3. 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4. 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5. 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6. 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7.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8. 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活学活用—完成P1O1六大行为判定:
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
【笔记】1.怎样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11.3
严于律己
课堂总结
1、珍惜美好生活
2、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3、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4、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课堂训练
1. 2024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共起诉未成年人犯罪1.2万人,对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核准追诉。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③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D
课堂训练
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校园暴力是犯罪,必须接受处罚
②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③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④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及时求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训练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下是小凯的成长经历,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小凯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欺负低年级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②小凯的经历警示我们要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③小凯仍不知悔改,为了弄到钱,伙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④小凯不接受教训,结识社会“朋友”,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A
课堂训练
4.刘某某因交通违法,不想驾照扣分,逃避交通安全审验教育学习。联系赵某某,让其代为处理,以50元一分的价格收购驾照分。最终,交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刘某某请他人接受处罚和记分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罚款150元。对此案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行政处罚
②刘某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③学会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④刘某某行为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相应的
-犯罪,材料罚款是行政违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