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综合微评(三)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读某大气层顶部高度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最可能表示( )A.高层大气顶部 B.对流层顶部C.平流层顶部 D.电离层顶部2.对图中甲、乙所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B.乙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C.甲层的大气密度、水汽含量高于乙层D.甲、乙两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相同B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曲线随着纬度升高,高度在降低,范围大约在8~18千米内,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可知是对流层顶部的高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可知,甲、乙两处分别是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的是平流层即乙处,A错误;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在80到500千米的高空,而该层位于平流层,B错误;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C正确;对流层大气因热量来源是地面,所以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平流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升高,D错误。故选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来学习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读某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3~4题。3.该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阴天时太阳辐射弱B.近海地区的海陆风C.晴朗天空呈蔚蓝色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DB解析:第3题,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受冷,气流下沉;受热,气流上升,①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③错误;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④正确。故选D。第4题,阴天时太阳辐射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的太阳辐射弱,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A错误;近海地区的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由高压流向低压,吹海风;夜晚相反,吹陆风,与热力环流有关,B正确;晴朗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蓝光容易被散射,与热力环流无关,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主要是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而形成的,D错误。故选B。2021年3月17日中国“亚轨道”高超音速飞机初始性验证试飞成功。“亚轨道”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千米处,是飞行器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开始进入太空边缘的高度。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5~7题。5.高超音速飞机起飞后,穿过甲层时大气特点为( )A.气温先降后升 B.大气较稳定C.天气现象多变 D.有极光现象6.乙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其氧原子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B.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高空飞行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降低紫外线对人类和地表生物的伤害CD7.高超音速飞机的飞行轨道,即“亚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外太空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高超音速飞机起飞后,穿过的甲层属于对流层,该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气温下降,A错误;由于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也都出现在这一层,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错C误,C正确;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高纬度的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C。第6题,据图可知,乙层为平流层,该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A错误,D正确;平流层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B错误;高层大气中,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亚轨道”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千米处,而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平流层高度为50~55千米,据此可排除A、B;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故“亚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高层大气,C正确;外太空指的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D错误。故选C。8.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A.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B.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C.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D.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B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由于海拔不同,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要更晚开放,原因是山脚与地面距离近,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多,气温高,而山上与地面距离远,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少,气温低。这说明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B正确。故选B。下图示意南京市部分日期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第9题。09月05日(今天) 09月06日(星期日) 09月07日(星期一) 09月08日(星期二)22 ℃~28 ℃ 22 ℃~32 ℃ 19 ℃~33 ℃ 20 ℃~34 ℃ 白天 多云夜间 中雨东南风 白天 晴夜间 晴西北风 白天 晴夜间 晴北风 白天 晴夜间 晴东北风9.在图示期间,南京市大气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A.9月5日 B.9月6日C.9月7日 D.9月8日解析:晴天少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保温作用强。9月5日白天多云,夜间中雨,所以9月5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A正确;9月6日、7日、8日均为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B、C、D错误。故选A。A2021年11月6日,一则点赞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气象员无论风霜雨雪,都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晩上的7:15准时携带无线电探空仪升起,上升到大约30 km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仪犹如一个听诊器,从地面逐层扫描至高空,从而获得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正是这每天看似重复简单、却又复杂的工作,让我们预知阴晴冷暖,启动灾害预警,让气象为生活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据此完成10~11题。10.探空气球需要测量空气湿度,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意义重大。空气中的水汽( )①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健康密切相关 ②直接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③吸收地面短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 ④放出长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C11.探空气球在大约30 km高空爆裂的原因是( )A.探测结束后,自爆防止数据泄密B.高空气温低,气球球皮受冷破裂C.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D.距太阳较近,氢气受热易燃易爆C解析:第10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健康密切相关,①正确。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并且空气中要有凝结核,才能够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错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③错误。水汽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地面辐射,可以达到保温效果,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④正确。故选C。第11题,探空气球在大约30 km高空爆裂的原因是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故选C。陕西宝鸡眉县位于秦岭山区,是“中国猕猴桃之乡”,过去,当地果农为抵御寒潮,于凌晨在桃园内堆枝叶、杂草和谷壳等,用土压成熏烟堆,点火熏烟,以此减轻霜冻危害。据此完成12~13题。12.果农于凌晨点火熏烟,是因为该时段( )A.太阳辐射最弱,地温最低B.大气辐射最强,温差最大C.果园内外气压最大,风力强D.地面辐射损失较多,气温较低D13.点火熏烟可以减轻霜冻危害,是因为增强了( )A.大气反射 B.大气逆辐射C.大气辐射 D.地面辐射解析:第12题,凌晨无太阳辐射提供热量,地面散热又比较多,因此气温比较低,农作物容易遭受冻害,因此要在凌晨点燃熏烟,以防霜冻,D正确;点燃熏烟主要是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危害,与地温高低关系不大,且凌晨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由于夜晚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较弱,大气吸收热量较少,所以该时段大气辐射较弱,且凌晨时段气温较低,温差不大,B错误;果园内外气压大小、风力大小与点燃熏烟无B关,C错误。故选D。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燃熏烟,主要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进而加强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减轻冻害,B正确,D错误;大气的反射需要在白天才能起到作用,A错误;大气辐射主要射向宇宙空间,与减轻果树的霜冻危害无关,C错误。故选B。点睛 大气具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厚度越厚,白天起到的削弱作用越强,夜晚起到的保温作用也越强,反之越弱。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25日18:27:15消息:全球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趋势。卷云,属于高云,云底一般在4 500至10 000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图1图214.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可以使图1中的( )A.②增强 B.③增强C.④减弱 D.⑤减弱15.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图1中的( )A.② B.③C.④ D.⑤16.卷云一般形成于图2中的( )A.A层 B.B层C.A、B层交界处 D.C层AAA解析:第14题,据图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地面辐射。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增强。故选A。 第15题,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故选A。第16题,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12千米左右。据材料可知,卷云云底一般在4 500至10 000米,故卷云位于对流层。故选A。下图示意沙漠与绿洲之间地面的昼夜风向。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海拔高低差异 B.气压高低差异C.空气湿度差异 D.太阳辐射差异B18.绿洲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时,其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高,气压高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解析:第17题,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近地面出现气压高低不同分布,形成气压差,因此,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于气压高低差异,B正确;海拔、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都不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排除A、C、D。故选B。第18题,根据所学知识,当绿洲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时,其近地面由于气温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堆积形成高气压中心,D正确,排除A、B、C。故选D。D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回答19~20题。1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20.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C解析:第19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正确;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不会产生影响,B、C错误;地膜能够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A。第20题,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使苹果着色更加均匀,提高苹果品质,C正确;树下覆盖地膜,可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误;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地温,B错误;覆盖地膜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2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按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A、B、C分别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A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________复杂多变。(2分)(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A、B、C中的___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分)(4)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________和大气层稳定。(2分)(5)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例如对流层的__________比例增加、平流层中______层被破坏。(4分)(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2分)天气C无线电短波晴朗二氧化碳臭氧密度逐渐变小解析:第(1)题,地球的大气层由近地面向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2)题,对流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多变。第(3)题,大气中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耀斑爆发时,会引起高层大气中电离层的扰动,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第(4)题,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气温升高,导致大气状态稳定,多晴朗天气,利于飞机飞行。第(5)题,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气体,使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气候发生变化。例如对流层的二氧化碳比例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氟利昂增加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层被破坏。第(6)题,大气的密度由近地面向高空变小,如图所示,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耗能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节能房。(1)该节能房合理地利用了________能。(2分)(2)节能房中地面铺设了鹅卵石,主要作用是增强地面________(选填“短波”或“长波”)辐射。(2分)(3)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白天时,为了减少②房间的耗能,应打开甲、乙窗,使空气在____________________力作用下,经甲窗从房间______________(选填“①流入②”或“②流入①”)。(4分)太阳长波(水平)气压梯度②流入①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拉萨某节能房合理地利用了太阳能,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第(2)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节能房中地面铺设鹅卵石,主要作用是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长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第(3)题,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白天时,为了减少②房间的耗能,需要使玻璃房中的热空气进入屋内,应打开甲、乙窗,使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将屋内相对较冷的下沉空气经甲窗从房间②流入①,较高处,空气经乙窗从①流向房间②。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果农、菜农,尤其要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下图示意哈尔滨市2022年10月1日前后天气变化情况。(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哈尔滨国庆节当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6分)(2)指出10月4日这一天内低温冻害最严重的时间,并说明理由。(4分)(3)当地果农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低温冻害。(2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国庆节当日为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使得地面辐射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就少了,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夜晚云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故国庆节当日温差小。第(2)题,日落之后,地面的热量收入没有了,地面辐射持续降温,直到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最弱,气温最低。第(3)题,傍晚可以在果园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烟雾,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塑料膜覆盖,可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浇水可以增加比热容,减少降温幅度。答案:(1)国庆节当日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产生的地面辐射少,大气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相对较高,故国庆节当日温差小。 (2)日出前后。理由: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最弱,气温最低。 (3)傍晚果园、菜地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烟雾;塑料膜覆盖;浇水等。综合微评(三)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读某大气层顶部高度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最可能表示( )A.高层大气顶部 B.对流层顶部C.平流层顶部 D.电离层顶部2.对图中甲、乙所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B.乙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C.甲层的大气密度、水汽含量高于乙层D.甲、乙两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相同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曲线随着纬度升高,高度在降低,范围大约在8~18千米内,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可知是对流层顶部的高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可知,甲、乙两处分别是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的是平流层即乙处,A错误;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在80到500千米的高空,而该层位于平流层,B错误;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C正确;对流层大气因热量来源是地面,所以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平流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升高,D错误。故选C。答案:1.B 2.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课堂上,同学们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来学习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读某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3~4题。3.该同学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阴天时太阳辐射弱B.近海地区的海陆风C.晴朗天空呈蔚蓝色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解析:第3题,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受冷,气流下沉;受热,气流上升,①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②正确;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海洋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③错误;市区人口建筑物密集,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④正确。故选D。第4题,阴天时太阳辐射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的太阳辐射弱,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A错误;近海地区的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由高压流向低压,吹海风;夜晚相反,吹陆风,与热力环流有关,B正确;晴朗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蓝光容易被散射,与热力环流无关,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主要是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而形成的,D错误。故选B。答案:3.D 4.B2021年3月17日中国“亚轨道”高超音速飞机初始性验证试飞成功。“亚轨道”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千米处,是飞行器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开始进入太空边缘的高度。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5~7题。5.高超音速飞机起飞后,穿过甲层时大气特点为( )A.气温先降后升 B.大气较稳定C.天气现象多变 D.有极光现象6.乙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其氧原子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B.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高空飞行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降低紫外线对人类和地表生物的伤害7.高超音速飞机的飞行轨道,即“亚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外太空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高超音速飞机起飞后,穿过的甲层属于对流层,该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气温下降,A错误;由于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也都出现在这一层,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错误,C正确;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高纬度的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C。第6题,据图可知,乙层为平流层,该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A错误,D正确;平流层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B错误;高层大气中,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亚轨道”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千米处,而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平流层高度为50~55千米,据此可排除A、B;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故“亚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高层大气,C正确;外太空指的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D错误。故选C。答案:5.C 6.D 7.C8.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A.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B.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C.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D.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由于海拔不同,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要更晚开放,原因是山脚与地面距离近,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多,气温高,而山上与地面距离远,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少,气温低。这说明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B正确。故选B。答案:B下图示意南京市部分日期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第9题。09月05日(今天) 09月06日(星期日) 09月07日(星期一) 09月08日(星期二)22 ℃~28 ℃ 22 ℃~32 ℃ 19 ℃~33 ℃ 20 ℃~34 ℃ 白天 多云夜间 中雨东南风 白天 晴夜间 晴西北风 白天 晴夜间 晴北风 白天 晴夜间 晴东北风9.在图示期间,南京市大气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A.9月5日 B.9月6日C.9月7日 D.9月8日解析:晴天少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保温作用强。9月5日白天多云,夜间中雨,所以9月5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A正确;9月6日、7日、8日均为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B、C、D错误。故选A。答案:A2021年11月6日,一则点赞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气象员无论风霜雨雪,都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晩上的7:15准时携带无线电探空仪升起,上升到大约30 km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仪犹如一个听诊器,从地面逐层扫描至高空,从而获得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正是这每天看似重复简单、却又复杂的工作,让我们预知阴晴冷暖,启动灾害预警,让气象为生活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据此完成10~11题。10.探空气球需要测量空气湿度,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意义重大。空气中的水汽( )①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健康密切相关 ②直接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③吸收地面短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 ④放出长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11.探空气球在大约30 km高空爆裂的原因是( )A.探测结束后,自爆防止数据泄密B.高空气温低,气球球皮受冷破裂C.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D.距太阳较近,氢气受热易燃易爆解析:第10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健康密切相关,①正确。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并且空气中要有凝结核,才能够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错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③错误。水汽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地面辐射,可以达到保温效果,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④正确。故选C。第11题,探空气球在大约30 km高空爆裂的原因是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故选C。答案:10.C 11.C陕西宝鸡眉县位于秦岭山区,是“中国猕猴桃之乡”,过去,当地果农为抵御寒潮,于凌晨在桃园内堆枝叶、杂草和谷壳等,用土压成熏烟堆,点火熏烟,以此减轻霜冻危害。据此完成12~13题。12.果农于凌晨点火熏烟,是因为该时段( )A.太阳辐射最弱,地温最低B.大气辐射最强,温差最大C.果园内外气压最大,风力强D.地面辐射损失较多,气温较低13.点火熏烟可以减轻霜冻危害,是因为增强了( )A.大气反射 B.大气逆辐射C.大气辐射 D.地面辐射解析:第12题,凌晨无太阳辐射提供热量,地面散热又比较多,因此气温比较低,农作物容易遭受冻害,因此要在凌晨点燃熏烟,以防霜冻,D正确;点燃熏烟主要是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危害,与地温高低关系不大,且凌晨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由于夜晚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较弱,大气吸收热量较少,所以该时段大气辐射较弱,且凌晨时段气温较低,温差不大,B错误;果园内外气压大小、风力大小与点燃熏烟无关,C错误。故选D。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燃熏烟,主要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进而加强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减轻冻害,B正确,D错误;大气的反射需要在白天才能起到作用,A错误;大气辐射主要射向宇宙空间,与减轻果树的霜冻危害无关,C错误。故选B。点睛 大气具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厚度越厚,白天起到的削弱作用越强,夜晚起到的保温作用也越强,反之越弱。答案:12.D 13.B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25日18:27:15消息:全球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趋势。卷云,属于高云,云底一般在4 500至10 000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图1 图214.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可以使图1中的( )A.②增强 B.③增强C.④减弱 D.⑤减弱15.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图1中的( )A.② B.③C.④ D.⑤16.卷云一般形成于图2中的( )A.A层 B.B层C.A、B层交界处 D.C层解析:第14题,据图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地面辐射。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增强。故选A。 第15题,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故选A。第16题,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12千米左右。据材料可知,卷云云底一般在4 500至10 000米,故卷云位于对流层。故选A。答案:14.A 15.A 16.A下图示意沙漠与绿洲之间地面的昼夜风向。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海拔高低差异 B.气压高低差异C.空气湿度差异 D.太阳辐射差异18.绿洲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时,其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高,气压高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解析:第17题,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近地面出现气压高低不同分布,形成气压差,因此,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于气压高低差异,B正确;海拔、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都不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排除A、C、D。故选B。第18题,根据所学知识,当绿洲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时,其近地面由于气温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堆积形成高气压中心,D正确,排除A、B、C。故选D。答案:17.B 18.D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回答19~20题。1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0.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19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正确;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不会产生影响,B、C错误;地膜能够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A。第20题,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使苹果着色更加均匀,提高苹果品质,C正确;树下覆盖地膜,可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误;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地温,B错误;覆盖地膜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C。答案:19.A 20.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2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按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A、B、C分别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A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________复杂多变。(2分)(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A、B、C中的________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分)(4)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________和大气层稳定。(2分)(5)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例如对流层的________比例增加、平流层中________层被破坏。(4分)(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第(1)题,地球的大气层由近地面向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2)题,对流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多变。第(3)题,大气中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耀斑爆发时,会引起高层大气中电离层的扰动,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第(4)题,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气温升高,导致大气状态稳定,多晴朗天气,利于飞机飞行。第(5)题,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气体,使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气候发生变化。例如对流层的二氧化碳比例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氟利昂增加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层被破坏。第(6)题,大气的密度由近地面向高空变小,如图所示,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答案:(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天气 (3)C 无线电短波 (4)晴朗 (5)二氧化碳 臭氧 (6)密度逐渐变小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耗能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节能房。(1)该节能房合理地利用了________能。(2分)(2)节能房中地面铺设了鹅卵石,主要作用是增强地面________(选填“短波”或“长波”)辐射。(2分)(3)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白天时,为了减少②房间的耗能,应打开甲、乙窗,使空气在______________力作用下,经甲窗从房间______________(选填“①流入②”或“②流入①”)。(4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拉萨某节能房合理地利用了太阳能,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第(2)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节能房中地面铺设鹅卵石,主要作用是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长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第(3)题,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白天时,为了减少②房间的耗能,需要使玻璃房中的热空气进入屋内,应打开甲、乙窗,使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将屋内相对较冷的下沉空气经甲窗从房间②流入①,较高处,空气经乙窗从①流向房间②。答案:(1)太阳 (2)长波 (3)(水平)气压梯度 ②流入①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果农、菜农,尤其要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下图示意哈尔滨市2022年10月1日前后天气变化情况。(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哈尔滨国庆节当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6分)(2)指出10月4日这一天内低温冻害最严重的时间,并说明理由。(4分)(3)当地果农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低温冻害。(2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国庆节当日为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使得地面辐射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就少了,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夜晚云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故国庆节当日温差小。第(2)题,日落之后,地面的热量收入没有了,地面辐射持续降温,直到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最弱,气温最低。第(3)题,傍晚可以在果园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烟雾,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塑料膜覆盖,可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浇水可以增加比热容,减少降温幅度。答案:(1)国庆节当日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产生的地面辐射少,大气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相对较高,故国庆节当日温差小。 (2)日出前后。理由: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最弱,气温最低。 (3)傍晚果园、菜地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烟雾;塑料膜覆盖;浇水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微评(三)学案.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微评(三)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