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总结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情境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思考 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径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植物落叶及根系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答案: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学科探索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2)综合思维——水平3多个角度分析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3)人地协调观——水平4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情况,认识人类活动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关键能力重构 助推思维进阶1.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水循环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的最主要因素,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状况 植被能涵养水源,对地表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较少蒸发量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量影响较大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4.影响蒸发的因素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水汽输送主要表现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受风、距海远近、地形等因素影响。6.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海陆位置(近海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丰富,降水较多)、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大气环流、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降水多)、人类活动(人工降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田还湖)等。读雨水处理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系统只适用于缺水地区D.该系统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C.光照强 D.气温高BA解析:第1题,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屋顶雨水汇集相当于地表径流,A错误;图中没有表示蒸发和植物蒸腾环节,B正确;该系统对雨水进行了充分利用,对降水丰富地区同样适用,C错误;该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又进行了污水处理排放,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D错误。故选B。第2题,若空气湿度大,大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的状态,水汽不容易蒸发。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环节和影响水循环的具体环节因素,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再结合试题设问,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答案。 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24日,新乡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拢。据此完成下题。河道决口及合拢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C.下渗 D.地表径流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垮河道,致使河道决口。决口合拢过程中使地表径流外泄减少,地表径流回归原有河道,所以河道决口及合拢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与蒸发、降水、下渗关系不大。故选D。渔场1.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因素2.世界渔场分布世界多数渔场分布在温带海区、大陆架附近、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及河流入海口附近。如下面图表所示:渔场 形成原因北海道渔场(图中A)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图中B)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图中C)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秘鲁渔场(图中D) 秘鲁寒流流经海区冷海水上泛3.我国舟山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1)位于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2)长江、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及饵料。(3)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黄海冷海水在此交汇,使海水扰动,营养物质上泛。(4)冬季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层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2)图中A、B两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其形成大渔场原因的差异。(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人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范围渔场从纬度的分布范围来看,主要分布在温带,且北半球的比南半球的范围广。第(2)题,A渔场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B渔场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它们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上升流形成的。第(3)题,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对策应主要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数量、防治海水污染等方面回答。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且北半球的比南半球的范围广,面积最大的渔场位于北太平洋。(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3)人为原因:人口过度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防治海水污染,改善海洋环境。[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四大渔场具体分布位置以及成因,再结合试题设问,调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理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1)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海域位于我国东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且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较高。第(2)题,小黄鱼是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随水温变暖启动,甲、乙、丙三个产卵场,丙纬度最低,水温变暖最早,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乙产卵场,然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向北到达甲产卵场产卵,由于小黄鱼洄游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到达最北的甲产卵场时,气温也正好适合。答案:(1)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2)线路:丁→丙附近越冬场→丙→乙→甲。(画图略)3月初沿海海域水温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甲产卵场水温上升,依次逐渐符合产卵条件。章末总结情境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思考 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径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植物落叶及根系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答案: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学科探索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2)综合思维——水平3多个角度分析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3)人地协调观——水平4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情况,认识人类活动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能力1 水循环1.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的最主要因素,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状况 植被能涵养水源,对地表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较少蒸发量 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量影响较大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4.影响蒸发的因素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水汽输送主要表现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受风、距海远近、地形等因素影响。6.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海陆位置(近海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丰富,降水较多)、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大气环流、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降水多)、人类活动(人工降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田还湖)等。读雨水处理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系统只适用于缺水地区D.该系统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C.光照强 D.气温高解析:第1题,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屋顶雨水汇集相当于地表径流,A错误;图中没有表示蒸发和植物蒸腾环节,B正确;该系统对雨水进行了充分利用,对降水丰富地区同样适用,C错误;该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又进行了污水处理排放,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D错误。故选B。第2题,若空气湿度大,大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的状态,水汽不容易蒸发。故选A。答案:1.B 2.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环节和影响水循环的具体环节因素,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再结合试题设问,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答案。 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24日,新乡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拢。据此完成下题。河道决口及合拢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C.下渗 D.地表径流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垮河道,致使河道决口。决口合拢过程中使地表径流外泄减少,地表径流回归原有河道,所以河道决口及合拢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与蒸发、降水、下渗关系不大。故选D。答案:D能力 2 渔场1.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因素2.世界渔场分布世界多数渔场分布在温带海区、大陆架附近、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及河流入海口附近。如下面图表所示:渔场 形成原因北海道渔场(图中A)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图中B)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图中C)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秘鲁渔场(图中D) 秘鲁寒流流经海区冷海水上泛3.我国舟山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1)位于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2)长江、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及饵料。(3)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黄海冷海水在此交汇,使海水扰动,营养物质上泛。(4)冬季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层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2)图中A、B两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其形成大渔场原因的差异。(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人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范围渔场从纬度的分布范围来看,主要分布在温带,且北半球的比南半球的范围广。第(2)题,A渔场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B渔场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它们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上升流形成的。第(3)题,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对策应主要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数量、防治海水污染等方面回答。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且北半球的比南半球的范围广,面积最大的渔场位于北太平洋。(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3)人为原因:人口过度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防治海水污染,改善海洋环境。[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四大渔场具体分布位置以及成因,再结合试题设问,调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理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1)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海域位于我国东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且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较高。第(2)题,小黄鱼是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随水温变暖启动,甲、乙、丙三个产卵场,丙纬度最低,水温变暖最早,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乙产卵场,然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向北到达甲产卵场产卵,由于小黄鱼洄游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到达最北的甲产卵场时,气温也正好适合。答案:(1)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2)线路:丁→丙附近越冬场→丙→乙→甲。(画图略)3月初沿海海域水温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甲产卵场水温上升,依次逐渐符合产卵条件。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总结学案.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总结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