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3张PPT)前言 走进地理学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综合思维: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自然灾害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课前精梳理 自学教材 梳理知识一、地理学及其作用1.地理学:地球表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地理学是探究其中的_______________的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2.研究重点: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3.作用:地理学的使命,就是深刻揭示和合理解决______与____________所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并科学认知新领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道理和规律人地关系人类社会地理环境人类地理环境判断正误(1)地理学只是对地球表层的描述。( )(2)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微思考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吗?提示: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都属于人地关系的范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____________,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地理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描述。(2)功能:主要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信息系统处理分析显示地图制作空间分析虚拟现实与地理模拟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地理建模2.遥感(RS)(1)概念:遥感一般指在人造卫星或飞机上对地面进行______,通过_________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征并加以分析利用的技术。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得遥感数据的_________。(2)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观测电磁波传感器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天气预报军事侦察环境与灾害监测城市与区域规划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作为导航台的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为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信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俄罗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摄影、资源勘察、____________等领域。位置速度时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交通运输户外运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农业生产判断正误(1)地理信息系统与纸质地图的作用相同。(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程。( )微思考 绘制动物迁徙路线图需要采用“3S”技术中的哪些技术?提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地理学及其作用1.地理学及其作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学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能对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决策提供支持,能为经济重构、提高竞争力、制定能源政策、灾害防御、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能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与政治重构、饥荒等问题时作出特殊贡献。2.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看,一是地理环境,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二是人地关系,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人地关系是指地球表层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简而言之,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球表层在不断演化,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的认知领域也在不断出现。地理学的使命,就是深刻揭示和合理解决人类与地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并科学认知新领域。地理学一般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据此回答1~2题。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 )①地貌变化 ②人口分布 ③天气变化 ④土壤类型 ⑤区域特征 ⑥农业布局A.②③⑤ B.②③⑥C.①③⑤ D.①③④D2.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位置一般包括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属于绝对地理位置的是( )A.交通位置 B.经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经济地理位置解析:第1题,地貌变化、天气变化和土壤类型属于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人口分布和农业布局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区域特征属于区域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D。第2题,经纬度位置属于绝对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海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属于相对地理位置。故选B。B[思路点拨] 1.自然地理学是指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2.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地理学的重要任务。据此回答1~2题。1.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以归纳为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是指( )①人口问题 ②“三农”问题 ③资源问题 ④城市问题 ⑤发展问题 ⑥环境问题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C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般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 B.石油泄漏C.工厂废气排放 D.生物垃圾堆放解析:第1题,地理学重点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故选C。第2题,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石油泄漏、工厂废气排放、生物垃圾堆放属于环境污染。故选A。A研习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名称 问题 举例位置分析 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①距离最近的一家快餐店在哪里;②北京市目前共有几家图书馆;③在指定区域内寻找适合一定条件的地物趋势研究 空间趋势和随时间的演变趋势 ①分析过去20年来某城市的人口增长趋势;②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名称 问题 举例模式研究 通过模式分析,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土壤与特定作物种植之间的关系模拟分析 模拟某地如果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温室效应造成了地球极地冰盖的融化,若海水上涨10 cm将淹没全球哪些地区(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①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应用 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向城市居民提供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和模拟2.遥感技术及应用(1)遥感技术原理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不同的地物对同一波段的反射率不同,地物的不同状态对同一波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地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也不同。这是在照片上判读各种地物的基础。(2)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如图)(3)遥感技术(RS)的应用①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②农业方面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应用领域 具体应用交通 空中导航——飞行路线管理,空域划分与管理等;航海——自主导航,港口调度探险旅游 定位、线路选择、报警等军用 定位和导航其他 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4.实际应用中“3S”技术的选取方法方法 具体选取技巧“点”与“面”判断GNSS、RS、GIS 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NS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技术方法 具体选取技巧“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5.关联图示法理解“3S”技术的相互关系“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当然,“3S”技术的应用领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一项工作需要同时利用两种或三种技术。如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是遥感技术跟踪监测大气的变化,将所获得的数据传给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读图,回答1~2题。1.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A.GIS B.GPSC.RS D.电子地图CA解析:第1题,冰山与周围海水相比,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可以迅速获知冰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所以适合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跟踪。故选C。第2题,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故选A。[思路点拨] RS主要应用于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GIS主要用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决策应用。GNSS主要用于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九寨沟景区内许多著名景点不同程度受损。下图为漳扎镇九寨宋城旅游区震前、震后遥感影像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快速、准确获得这些图像和进行灾情评估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NSS B.RS和GISC.GPS和GIS D.GIS和GLONASS2.地震发生后,来自山东的某救援物资车队要迅速到达灾区,需要借助( )A.GIS B.GNSSC.RS D.量子通讯卫星解析:第1题,快速、准确获取图像信息用RS,进行灾情评估用GIS。故选B。第2题,GNSS具备定位、导航的功能。故选B。BB课后小测试 课堂达标 提升能力南华礁为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是中国固有领土。科学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观测到某国曾在礁盘两侧填出了0.03平方千米的陆地。下图为南华礁西航道两个不同时期轮廓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1.获取该地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C.GPS D.GNSS2.我国科学家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其使用的技术是( )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AB解析:第1题,获取该地夜间灯光亮度地图,即是传感器在一定的搭载平台上对地面面状地理信息的获取,应使用RS技术,A正确。GIS技术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以及预测等,B错误。GPS和GNSS主要对地理事物进行定位和导航,C、D错误。故选A。第2题,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一是要获取南华礁相关的面状地理信息,需要借助遥感技术,二是要对获得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②③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借助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的技术,均不是科学家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主要使用的技术,①④错误。故选B。3.近年来,一些专业服务机器人在某些特殊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国特高压输电巡检就应用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在完成相应的工作后会自动返回充电桩充电,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平台上。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GNSS ②RS ③GIS ④GPRS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集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处理加工后传送到监控平台,因此需要用到GIS的数据采集、处理功能;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自动返回预定地点进行充电,需要借助GNSS精准的导航、定位功能。巡检机器人一般不会使用RS技术,GPRS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故选B。2021年10月13日,台风“圆规”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如图为台风“圆规”卫星图像。据此完成4~5题。4.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5.海南省应急管理厅运用GIS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图层主要有( )①土壤图层 ②水系图层 ③地形图层 ④矿产资源图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AB解析:第4题,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侧重分析,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分析,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起定位的作用,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定位,C错误;虚拟现实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A。第5题,洪涝灾情主要与水文、水系、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与土壤和矿产资源无关,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6.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A.④⑦B.⑤⑧C.②③D.⑥⑨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次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在地形坡度图层中,④⑦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在植被覆盖图层中,④⑥⑦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故选A。课时作业(一) 走进地理学A组(基础练)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话题。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包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又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下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2.很多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CD解析:第1题,“人”是生物种群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因此具有生物性,人类群体的各种活动又组成其社会性,A不符合题意;“地”指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社会环境(人文要素),B不符合题意;在人地关系中占主动地位的是“人”,因此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应取决于“人”,C符合题意;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很多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故选D。北斗(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在公安、交通、渔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读图,回答3~4题。3.和北斗系统相类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RS B.RSC.GPS D.GIS4.北斗系统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还需依托( )A.RS B.GNSSC.GIS D.GPRS解析:第3题,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之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故选C。第4题,GIS可应用于城市管理,故智慧城市的建设需依托GIS。故选C。CC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对复杂的“模式分析”和“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回答5~6题。5.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B.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C.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D.及时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D6.有的渔民已经开始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运用这项技术,则( )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B.会大幅度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C.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生活水平C解析:第5题,GIS可对已知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等信息源来获得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表达,并依据数据分析做出预测。对于无信息来源的火灾成因、着火点、火灾后果等难以做出预测,故A、B、C三项错误。但是可以根据现有火情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故选D。第6题,利用GIS技术可以准确寻找鱼群,使捕鱼量短期内增长,但不会持续增加,A项错误。个别渔民使用会大幅度增加个体的渔业成本,但是全行业普遍运用该技术,技术推广以后成本有所上涨但不会大幅度上涨,B项错误。GIS技术的广泛使用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也会导致过度捕捞,进而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渔民生活水平也会随之降低,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一张北京地区的资源卫星遥感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北京城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惊呼:再不采取措施,北京城将变成垃圾场了!材料二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西班牙的一处公园爆发森林大火,450 hm2森林被烧毁,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的?(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优势的具体表现。(3)请拟出与下列三个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国土资源勘查 ①__________________城市规划 ②__________________环境监测与保护 ③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遥感的特点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属基础题。答案:(1)遥感资源卫星能很容易地利用遥感装置发现垃圾的埋藏情况,是因为埋藏垃圾后的地面反射和辐射光谱会发生变化,如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填埋处的地温升高,通过遥感卫星图片很容易同其他地区区别开来。(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优点。(3)①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 ②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 ③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所列课题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B组(提升练)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危险。右图为乞力马扎罗山雪冠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AB解析:第1题,遥感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用于对地面进行观测、地理数据收集的地理信息技术。故选A。第2题,遥感可以获取信息,并可成像,所以可以获得矿床露头信息,但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不属于遥感的应用。故选B。利用多源信息地图,构建统一的“地下测、网上控、平台管”灌区综合监管“一张图”,实现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监视、智能管理,促进我国灌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据此完成3~4题。3.构筑智能灌区“一张图”在地形图的基础上应重点增加( )①灌区土地地价图 ②灌区水雨监测分布图 ③灌区人口密度图 ④灌区水系分布图 ⑤灌区水利工程分布图A.①②④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④C4.下列关于智能化灌区管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BDS获取灌溉面积信息B.借助RS实现流量自动监控C.运用GIS采集土壤含水量信息D.通过GIS实现精准灌溉调度D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构建统一的‘地下测、网上控、平台管’灌区综合监管‘一张图’”可知,需要检测灌区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情况,②④⑤正确;灌区土地价格、灌区人口密度与智能灌区相关性不高,①③错误。故选C。第4题,BDS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测量灌区面积,A错误;RS技术不能实现流量自动监控,B错误;GIS不能采集土壤含水量信息,C错误;可以通过GIS实现精准灌溉调度,D正确。故选D。“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回答5~6题。5.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NSSC.GNSS、GIS D.RS、GIS6.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CA解析: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进行定位、导航,需应用GNS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需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需应用GIS技术,C正确,B错误;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配送机器人不需要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排除A、D。故选C。第6题,智能机器人易于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道路清扫,A正确;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取代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故选A。7.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小麦在________到____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雪地湿地0.7微米0.9微米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波谱曲线可以辨别地物解析:第(1)题,由图中曲线可知,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的是雪地,最低的是湿地。第(2)题,由图可知,小麦在0.7~0.9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地物,最容易和其他地物区分。第(3)题,由图可知,同一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波谱特征也不同,根据这两点,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第(4)题,根据上题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环境灾害进行监测,如火灾、泥石流的范围监测;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综合思维: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自然灾害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一、地理学及其作用1.地理学: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地理学是探究其中的道理和规律的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2.研究重点: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3.作用:地理学的使命,就是深刻揭示和合理解决人类与地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并科学认知新领域。判断正误(1)地理学只是对地球表层的描述。(×)(2)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微思考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吗?提示: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等都属于人地关系的范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描述。(2)功能:主要应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虚拟现实与地理模拟、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地理建模等方面。2.遥感(RS)(1)概念:遥感一般指在人造卫星或飞机上对地面进行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征并加以分析利用的技术。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得遥感数据的传感器。(2)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天气预报、军事侦察、环境与灾害监测、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面。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作为导航台的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为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户外运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资源勘察、农业生产等领域。判断正误(1)地理信息系统与纸质地图的作用相同。(×)(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程。(×)微思考 绘制动物迁徙路线图需要采用“3S”技术中的哪些技术?提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习1 地理学及其作用1.地理学及其作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学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能对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决策提供支持,能为经济重构、提高竞争力、制定能源政策、灾害防御、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能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与政治重构、饥荒等问题时作出特殊贡献。2.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看,一是地理环境,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二是人地关系,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人地关系是指地球表层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简而言之,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球表层在不断演化,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的认知领域也在不断出现。地理学的使命,就是深刻揭示和合理解决人类与地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并科学认知新领域。地理学一般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据此回答1~2题。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 )①地貌变化 ②人口分布 ③天气变化 ④土壤类型 ⑤区域特征 ⑥农业布局A.②③⑤ B.②③⑥C.①③⑤ D.①③④2.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位置一般包括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属于绝对地理位置的是( )A.交通位置 B.经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经济地理位置解析:第1题,地貌变化、天气变化和土壤类型属于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人口分布和农业布局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区域特征属于区域地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D。第2题,经纬度位置属于绝对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海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属于相对地理位置。故选B。答案:1.D 2.B[思路点拨] 1.自然地理学是指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2.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地理学的重要任务。据此回答1~2题。1.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以归纳为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是指( )①人口问题 ②“三农”问题 ③资源问题 ④城市问题 ⑤发展问题 ⑥环境问题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般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 B.石油泄漏C.工厂废气排放 D.生物垃圾堆放解析:第1题,地理学重点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故选C。第2题,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石油泄漏、工厂废气排放、生物垃圾堆放属于环境污染。故选A。答案:1.C 2.A研习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名称 问题 举例位置分析 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①距离最近的一家快餐店在哪里;②北京市目前共有几家图书馆;③在指定区域内寻找适合一定条件的地物趋势研究 空间趋势和随时间的演变趋势 ①分析过去20年来某城市的人口增长趋势;②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模式研究 通过模式分析,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土壤与特定作物种植之间的关系模拟分析 模拟某地如果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温室效应造成了地球极地冰盖的融化,若海水上涨10 cm将淹没全球哪些地区(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①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应用 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向城市居民提供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和模拟2.遥感技术及应用(1)遥感技术原理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不同的地物对同一波段的反射率不同,地物的不同状态对同一波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地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也不同。这是在照片上判读各种地物的基础。(2)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如图)(3)遥感技术(RS)的应用①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②农业方面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应用领域 具体应用交通 空中导航——飞行路线管理,空域划分与管理等;航海——自主导航,港口调度探险旅游 定位、线路选择、报警等军用 定位和导航其他 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4.实际应用中“3S”技术的选取方法方法 具体选取技巧“点”与“面”判断GNSS、RS、GIS 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NS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技术“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5.关联图示法理解“3S”技术的相互关系“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当然,“3S”技术的应用领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一项工作需要同时利用两种或三种技术。如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是遥感技术跟踪监测大气的变化,将所获得的数据传给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读图,回答1~2题。1.监测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A.GIS B.GPSC.RS D.电子地图解析:第1题,冰山与周围海水相比,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可以迅速获知冰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所以适合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跟踪。故选C。第2题,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故选A。答案:1.C 2.A[思路点拨] RS主要应用于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GIS主要用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决策应用。GNSS主要用于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九寨沟景区内许多著名景点不同程度受损。下图为漳扎镇九寨宋城旅游区震前、震后遥感影像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快速、准确获得这些图像和进行灾情评估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NSS B.RS和GISC.GPS和GIS D.GIS和GLONASS2.地震发生后,来自山东的某救援物资车队要迅速到达灾区,需要借助( )A.GIS B.GNSSC.RS D.量子通讯卫星解析:第1题,快速、准确获取图像信息用RS,进行灾情评估用GIS。故选B。第2题,GNSS具备定位、导航的功能。故选B。答案:1.B 2.B南华礁为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是中国固有领土。科学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观测到某国曾在礁盘两侧填出了0.03平方千米的陆地。下图为南华礁西航道两个不同时期轮廓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1.获取该地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C.GPS D.GNSS2.我国科学家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其使用的技术是( )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第1题,获取该地夜间灯光亮度地图,即是传感器在一定的搭载平台上对地面面状地理信息的获取,应使用RS技术,A正确。GIS技术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以及预测等,B错误。GPS和GNSS主要对地理事物进行定位和导航,C、D错误。故选A。第2题,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一是要获取南华礁相关的面状地理信息,需要借助遥感技术,二是要对获得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②③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借助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的技术,均不是科学家监测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主要使用的技术,①④错误。故选B。答案:1.A 2.B3.近年来,一些专业服务机器人在某些特殊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国特高压输电巡检就应用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在完成相应的工作后会自动返回充电桩充电,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平台上。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GNSS ②RS ③GIS ④GPRS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集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处理加工后传送到监控平台,因此需要用到GIS的数据采集、处理功能;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自动返回预定地点进行充电,需要借助GNSS精准的导航、定位功能。巡检机器人一般不会使用RS技术,GPRS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故选B。答案:B2021年10月13日,台风“圆规”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如图为台风“圆规”卫星图像。据此完成4~5题。4.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5.海南省应急管理厅运用GIS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图层主要有( )①土壤图层 ②水系图层 ③地形图层 ④矿产资源图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侧重分析,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分析,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起定位的作用,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定位,C错误;虚拟现实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A。第5题,洪涝灾情主要与水文、水系、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与土壤和矿产资源无关,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答案:4.A 5.B6.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A.④⑦ B.⑤⑧C.②③ D.⑥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次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在地形坡度图层中,④⑦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在植被覆盖图层中,④⑥⑦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故选A。答案:A课时作业(一) 走进地理学A组(基础练)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话题。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包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又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下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2.很多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解析:第1题,“人”是生物种群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因此具有生物性,人类群体的各种活动又组成其社会性,A不符合题意;“地”指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社会环境(人文要素),B不符合题意;在人地关系中占主动地位的是“人”,因此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应取决于“人”,C符合题意;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很多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故选D。答案:1.C 2.D 北斗(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在公安、交通、渔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读图,回答3~4题。3.和北斗系统相类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RS B.RSC.GPS D.GIS4.北斗系统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还需依托( )A.RS B.GNSSC.GIS D.GPRS解析:第3题,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之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故选C。第4题,GIS可应用于城市管理,故智慧城市的建设需依托GIS。故选C。答案:3.C 4.C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对复杂的“模式分析”和“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回答5~6题。5.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B.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C.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D.及时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6.有的渔民已经开始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运用这项技术,则( )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B.会大幅度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C.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生活水平解析:第5题,GIS可对已知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等信息源来获得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表达,并依据数据分析做出预测。对于无信息来源的火灾成因、着火点、火灾后果等难以做出预测,故A、B、C三项错误。但是可以根据现有火情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故选D。第6题,利用GIS技术可以准确寻找鱼群,使捕鱼量短期内增长,但不会持续增加,A项错误。个别渔民使用会大幅度增加个体的渔业成本,但是全行业普遍运用该技术,技术推广以后成本有所上涨但不会大幅度上涨,B项错误。GIS技术的广泛使用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也会导致过度捕捞,进而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渔民生活水平也会随之降低,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答案:5.D 6.C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一张北京地区的资源卫星遥感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北京城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垃圾堆就是人们长期掩埋的生活垃圾。于是人们惊呼:再不采取措施,北京城将变成垃圾场了!材料二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西班牙的一处公园爆发森林大火,450 hm2森林被烧毁,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结合遥感工作的原理,试分析材料一中资源卫星是如何发现掩埋在地下的垃圾的?(2)试分析遥感在减灾防灾的应用中,获取信息方面优势的具体表现。(3)请拟出与下列三个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国土资源勘查 ①__________________城市规划 ②__________________环境监测与保护 ③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遥感的特点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属基础题。答案:(1)遥感资源卫星能很容易地利用遥感装置发现垃圾的埋藏情况,是因为埋藏垃圾后的地面反射和辐射光谱会发生变化,如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会产生热量,垃圾填埋处的地温升高,通过遥感卫星图片很容易同其他地区区别开来。(2)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优点。(3)①上海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 ②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 ③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所列课题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B组(提升练)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危险。右图为乞力马扎罗山雪冠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解析:第1题,遥感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用于对地面进行观测、地理数据收集的地理信息技术。故选A。第2题,遥感可以获取信息,并可成像,所以可以获得矿床露头信息,但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不属于遥感的应用。故选B。答案:1.A 2.B利用多源信息地图,构建统一的“地下测、网上控、平台管”灌区综合监管“一张图”,实现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监视、智能管理,促进我国灌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据此完成3~4题。3.构筑智能灌区“一张图”在地形图的基础上应重点增加( )①灌区土地地价图 ②灌区水雨监测分布图 ③灌区人口密度图 ④灌区水系分布图 ⑤灌区水利工程分布图A.①②④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④4.下列关于智能化灌区管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BDS获取灌溉面积信息B.借助RS实现流量自动监控C.运用GIS采集土壤含水量信息D.通过GIS实现精准灌溉调度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构建统一的‘地下测、网上控、平台管’灌区综合监管‘一张图’”可知,需要检测灌区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情况,②④⑤正确;灌区土地价格、灌区人口密度与智能灌区相关性不高,①③错误。故选C。第4题,BDS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能测量灌区面积,A错误;RS技术不能实现流量自动监控,B错误;GIS不能采集土壤含水量信息,C错误;可以通过GIS实现精准灌溉调度,D正确。故选D。答案:3.C 4.D“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回答5~6题。5.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NSSC.GNSS、GIS D.RS、GIS6.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解析: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进行定位、导航,需应用GNS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需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需应用GIS技术,C正确,B错误;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配送机器人不需要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排除A、D。故选C。第6题,智能机器人易于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道路清扫,A正确;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取代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故选A。答案:5.C 6.A7.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小麦在________到____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解析:第(1)题,由图中曲线可知,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的是雪地,最低的是湿地。第(2)题,由图可知,小麦在0.7~0.9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地物,最容易和其他地物区分。第(3)题,由图可知,同一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波谱特征也不同,根据这两点,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第(4)题,根据上题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环境灾害进行监测,如火灾、泥石流的范围监测;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答案:(1)雪地 湿地 (2)0.7微米 0.9微米 (3)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波谱曲线可以辨别地物 (4)资源普查 环境灾害监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前言走进地理学学案.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前言走进地理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