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事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重 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教材连线·开卷有益】
知识点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 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的处世方法。 的教化思想。
的美学追求。 的生活理念。
知识点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1.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 ,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 ,存异则让人们彼此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 ,协调不同意见,但不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 ,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 。
2.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 的道理,可以 、感化人,成就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 、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3.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 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 ,主张将人的 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
4.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 ,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 ,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 。
【预习小测·大有裨益】
1.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 (  )
①处世方法、教化思想  ②美学追求、生活理念 
③经济建设、物质生产  ④国际交往、国际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所谓“人文”,就是将人文饰起来,就是将多重人性美善起来,将多重人伦和美起来,将多重道德美好起来,总结来说就是将人性光明起来。这彰显了人文精神的(  )
A.敬畏生命的理念 B.遵规守纪的要求
C.道德情操的涵养 D.诚实守信的体现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C.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要求我们( )
A.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B.倡导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C.不为物役,追求和谐统一
D.只关注个人利益,不顾及他人
【主题探究·同道相益】
探究分享1: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春晚小品《借伞》惊艳走红,以《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情节为叙事核心,用故事中的西湖绸伞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将不同剧种的角色和表演风格融入同一故事线,在一连串不期而遇的误会中,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又通过多剧种轮番登场展现文化多样性。
①你发现这个小品和其他小品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喜欢这种表现形式吗?并说明理由。
②在哪些艺术作品、传统文化中你还见过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的人文思想的。
善于在差异性中寻求共同性、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在寻求一致的同时要承认不同,充分尊重多样性,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独特性。上述观点体现了(  )
①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 ②对他人要找共同点,不能有不同的观点 ③既找出共同点,又要尊重不同意见 ④求同能让人们彼此尊重和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探究分享2:认识和理解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白蛇传》传承千年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其中蕴含哲学思考、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它通过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困境,引发观众对于情与理、善与恶、人与妖关系的深刻反思。
《白蛇传》作为蕴含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传递了怎样的思想 它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当堂检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这说明(  )
①以文化人的思想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②以文化人的思想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
③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传承、发展城市文化离不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探究分享3:认识和理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展示图片:
现代芭蕾《伊人》舞台变幻成一池春水,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东方意境。
舞蹈《喜上枝头》: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
江苏无锡分会场:当《无锡景》的旋律首次从清名桥畔的乌篷船上飘出,《惠山茶会图》投射于运河水面,船行画中,人在景里,形成了一幅"景中景、画中画"的复合空间。
蛇年春晚舞台上的中华美学表达了什么美学追求?
【当堂检测】
诗配画,是语文与美术完美邂逅的浪漫。山东济南黄河实验学校把语文与美术融合在一起,文字与色彩相互成就,诗歌赋予画面灵魂,绘画给予诗歌鲜活的生命。这不仅是艺术的交融,更是智慧的碰撞。从中我们会体味到(  )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②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③思想情感与景物、艺术的交融 ④只有语文和美术学科才可能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探究分享4:认识和理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你还记得一首我们很早学的粮食相关的古诗吗?
悯农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外,中国古代有不少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请以中华民族倡导的“节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洽”“和文化”“简约”“淡薄名利”“拒绝拜金主义”等为关键词,任选一个或多个构思一个相关的作品创意、点子,并说说你的作品主要想给观众带来什么价值理念。(风格表现形式不限),限时4分钟小组议学,并分享你们的成果。
【当堂检测】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追求简单、实用和环保的生活方式,它强调减少物质欲望,注重生活的本质和内在的满足感。下列做法体现俭朴简约生活方式的是(  )
①适度点菜,不够再添,践行光盘行动 ②树立勤俭节约的家风,珍惜粮食 
③聚餐讲究排场,打包剩菜失颜面  ④吃自助餐,宁可吃剩,不能吃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总结·集思广益】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事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重 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教材连线·开卷有益】
知识点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 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的处世方法。 的教化思想。
的美学追求。 的生活理念。
知识点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1.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 ,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 ,存异则让人们彼此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 ,协调不同意见,但不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 ,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 。
2.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 的道理,可以 、感化人,成就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 、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3.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 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 ,主张将人的 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
4.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 ,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 ,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 。
答案:
知识点一:
1.现实生活意义
2.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
知识点二:
1.最大公约数 亲近、友善 尊重、包容 和谐相处 盲从苟同 人际
2.做人做事 教育人 理想人格 精神生活
3.文艺作品 形具而神生 立象尽意 思想情感 审美气质
4.不为物役 和谐统一 做人的品格 人的价值
【预习小测·大有裨益】
1.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 (  )
①处世方法、教化思想  ②美学追求、生活理念 
③经济建设、物质生产  ④国际交往、国际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据教材知识,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主要围绕的是经济发展角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所谓“人文”,就是将人文饰起来,就是将多重人性美善起来,将多重人伦和美起来,将多重道德美好起来,总结来说就是将人性光明起来。这彰显了人文精神的(  )
A.敬畏生命的理念 B.遵规守纪的要求
C.道德情操的涵养 D.诚实守信的体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从材料中“人性美善”“人伦和美”“道德美好”等关键词来看,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C.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
【答案】D
【解析】D: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故D说法正确;ABC:题干体现的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要求我们( )
A.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B.倡导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C.不为物役,追求和谐统一
D.只关注个人利益,不顾及他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是一种生活理念,强调勤俭节约、谦虚谨慎和内心的美好。这要求我们要不为物役,追求和谐统一,故C符合题意;
A:不能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要努力奋斗,故A说法错误;
B:应倡导节俭的生活方式,故B说法错误;
D:我们要顾及他人的正当利益,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主题探究·同道相益】
探究分享1: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春晚小品《借伞》惊艳走红,以《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情节为叙事核心,用故事中的西湖绸伞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将不同剧种的角色和表演风格融入同一故事线,在一连串不期而遇的误会中,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又通过多剧种轮番登场展现文化多样性。
①你发现这个小品和其他小品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喜欢这种表现形式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这个小品将不同剧种的角色和表演风格融入同一故事线,在一连串不期而遇的误会中,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又通过多剧种轮番登场展现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②在哪些艺术作品、传统文化中你还见过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的人文思想的。
【提示】如:敦煌的飞天舞,敦煌艺术融合了佛教、中原汉文化、西域胡风、波斯装饰等元素,不同宗教与艺术风格在同一空间共存,如唐代壁画中印度飞天与中国仙女的交融。
【当堂检测】
善于在差异性中寻求共同性、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在寻求一致的同时要承认不同,充分尊重多样性,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独特性。上述观点体现了(  )
①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 ②对他人要找共同点,不能有不同的观点 ③既找出共同点,又要尊重不同意见 ④求同能让人们彼此尊重和包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材料表达了两点意思:一是求同;二是存异。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①③符合题意。求同存异要求既找出共同点,又要尊重不同意见,故“不能有不同的观点”的说法错误,排除②。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
探究分享2:认识和理解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白蛇传》传承千年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其中蕴含哲学思考、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它通过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困境,引发观众对于情与理、善与恶、人与妖关系的深刻反思。
《白蛇传》作为蕴含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传递了怎样的思想 它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当堂检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这说明(  )
①以文化人的思想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②以文化人的思想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
③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传承、发展城市文化离不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思想的重要性。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D。
探究分享3:认识和理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展示图片:
现代芭蕾《伊人》舞台变幻成一池春水,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东方意境。
舞蹈《喜上枝头》: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
江苏无锡分会场:当《无锡景》的旋律首次从清名桥畔的乌篷船上飘出,《惠山茶会图》投射于运河水面,船行画中,人在景里,形成了一幅"景中景、画中画"的复合空间。
蛇年春晚舞台上的中华美学表达了什么美学追求?
【解析】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当堂检测】
诗配画,是语文与美术完美邂逅的浪漫。山东济南黄河实验学校把语文与美术融合在一起,文字与色彩相互成就,诗歌赋予画面灵魂,绘画给予诗歌鲜活的生命。这不仅是艺术的交融,更是智慧的碰撞。从中我们会体味到(  )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②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③思想情感与景物、艺术的交融 ④只有语文和美术学科才可能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材料中两个学科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感受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也是情感与景物艺术等的交融,②③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①;④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B。
探究分享4:认识和理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你还记得一首我们很早学的粮食相关的古诗吗?
悯农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外,中国古代有不少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请以中华民族倡导的“节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洽”“和文化”“简约”“淡薄名利”“拒绝拜金主义”等为关键词,任选一个或多个构思一个相关的作品创意、点子,并说说你的作品主要想给观众带来什么价值理念。(风格表现形式不限),限时4分钟小组议学,并分享你们的成果。
【提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当堂检测】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追求简单、实用和环保的生活方式,它强调减少物质欲望,注重生活的本质和内在的满足感。下列做法体现俭朴简约生活方式的是(  )
①适度点菜,不够再添,践行光盘行动 ②树立勤俭节约的家风,珍惜粮食 
③聚餐讲究排场,打包剩菜失颜面  ④吃自助餐,宁可吃剩,不能吃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我们要践行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适度点菜,不够再添,践行光盘行动;树立勤俭节约的家风,珍惜粮食。①②说法正确。③④是铺张浪费的表现,排除。故选A。
【课堂总结·集思广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